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Science Signaling | 林宏辉/张大伟团队揭示远红光信号调控子叶打开的新机制

    《科学》旗下期刊《科学-信号》近日以封面形式在线发表了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宏辉教授团队张大伟教授课题组题为“Cooperative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by ATAF1 and HY5 promotes light-induced cotyledon opening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远红光促进子叶打开的新机制。 植物体进化出特定的光受体来精确调控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其中,光敏色素对植物生长发育有着深刻的影响。当黑暗下生长的幼苗接受光照后,活化的远红光受体光

    来源: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01-11

  • 上海交大盛斌团队在Nature Medicine发表最新科研成果

    1月4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育部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盛斌教授团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上海市糖尿病重点实验室贾伟平教授和李华婷教授团队,清华大学副教务长、医学院主任黄天荫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刊物《Nature Medicine》(《自然医学》)发表题为“A deep learning system for predicting time to progression of diabetic retinopathy”(用于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时间的深度学习系统)的科研成果。该成果是医工交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1-11

  • 顾宇团队揭示上丘双眼神经元的眼优势可塑性及其调控机制与生理意义

     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脑功能与脑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顾宇课题组和天津医科大学史学锋团队合作,近期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期刊《细胞通讯》(Cell Report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developmental critical period for ocular dominance plasticity of binocular neurons in mouse superior colliculus(小鼠上丘双眼神经元眼优势可塑性的发育关键期)”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小鼠上丘(SC)的双眼神经元存在类似初级视觉皮层(V1)的眼优势可塑性,找到了其发育关键期时间窗口,

    来源: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

    时间:2024-01-11

  • 国际关系学院王栋教授在国际知名政策刊物Global Asia发表文章,解读中美旧金山峰会

    近日,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主任王栋在最新一期国际知名政策期刊《环球亚洲》(Global Asia)(Vol. 18, No. 4, December 2023)发表题为《旧金山愿景:习拜会评估》( The San Francisco Vision: Assessing the Xi-Biden Summit )的专题文章 。本期刊物以“习拜会取得哪些成果”为主题,刊发了两篇专题文章,另外一篇文章为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高级研究员欧威廉(William H. Overholt)所撰写。王栋在其文章中以“一个温差与五个关键词”(one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1-11

  • 王江云研究组在揭示肠道菌群发酵的短链脂肪酸感知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4年1月9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江云团队在《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题为"Molecular recognition and activation mechanism of short-chain fatty acid receptors FFAR2/3"的研究论文。该项工作在短链脂肪酸激活人源短链脂肪酸受体FFAR2和FFAR3的结构基础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在国际上首次揭开了FFAR2和FFAR3的"神秘面纱"。  我国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烹饪饮食文化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饮食习惯与人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4-01-11

  • Nature Genetic: 开发鉴定同源长非编码RNA的新方法

        长非编码RNA(lncRNA)的发现和表征是过去几十年分子生物学领域的重大进展。已有研究成果表明,lncRNA在发育、肿瘤等多种生理和疾病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1-3,但目前绝大多数lncRNA 的功能仍然未知。通过鉴定不同物种间同源的lncRNA,可以筛选出在进化过程中保守的lncRNA,这些lncRNA也更可能具备重要的功能。但是,由于lncRNA的序列保守性较低4,5,传统的序列比对方式只能鉴定出极少的不同物种间同源的lncRNA。例如,在斑马鱼和人类上万的lncRNA基因中,通过序列比对只能找到几十个序列保守的同源lncRNA。因此,不管是从lncR

    来源: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时间:2024-01-10

  • 天然纳米酶-抗氧化功能及催化机制解析取得新进展

      纳米酶是一类蕴含酶学特性的纳米材料,能够在生理或极端条件下催化酶的底物,具有类似于天然酶的酶促反应动力学,并且可以作为酶的替代品服务人类健康。纳米酶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典范,在从事化学、酶学、材料、生物、医学、理论计算等多领域科学家共同推进下,如今已经成为新兴的前沿方向。纳米酶的发现揭示了纳米材料的生物学活性,然而纳米酶领域一直存在一个关键问题,即生物体内是否存在天然纳米酶?  事实上,在生命体内存在大量的无机材料,即生物矿物。然而不同于纳米酶,生物矿物大多发挥支撑、保护或者光、磁感应等功能。为了系统探究天然纳米酶的存在,研究人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4-01-10

  •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完成虎皮楠生物碱(-)-Daphenylline的催化不对称全合成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玉荣研究员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发表了题为Enantioselective Total Synthesis of (-)-Daphenylline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从简单易得原料出发,只需14步反应即可实现复杂虎皮楠生物碱(-)-Daphenylline不对称合成新路线。   虎皮楠生物碱(Daphniphyllum alkaloids)由于其高度复杂的化学结构和优良的生物活性(抗肿瘤、抗HIV、抗氧化等),长期吸引合成化学家的研究兴趣。上世纪80年代美国化学家Heathcock曾作出过系统性和开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1-10

  • 基于肽适体的游离氨基酸生物传感器研制取得新进展

      L-色氨酸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泛的吲哚衍生物,也是人体必需氨基酸之一,可作为5-羟色胺、褪黑素和血清素等多种物质的合成前体。L-色氨酸还是动物营养中的限制性氨基酸。因此,快速准确定量L-色氨酸十分必要。然而,L-色氨酸在酸性环境中极易被分解,给饲料中L-色氨酸的定量测定造成极大的不便。开发一种可用于现场快速检测饲料或动物体液中L-色氨酸的生物传感器,将为动物营养领域L-色氨酸的测定提供便捷手段,也可应用于食品、医学等领域。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印遇龙院士团队利用前期筛选的L-色氨酸肽适体,采用硼氢化钠还原法合成了表面修饰肽适体的胶体金溶液;使用TEM、FT-IR、

    来源: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4-01-10

  • 上海交大钱峰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重症哮喘调控新机制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主要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严重威胁着全球3亿多人的健康。虽然70%的哮喘患者经过激素等药物治疗可达到控制,但临床对急性哮喘加重(Asthma exacerbations)的控制仍缺乏有效手段。特别是病毒感染诱导的急性哮喘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甚至导致死亡。因此,探索和揭示急性哮喘加重的分子病理机制,发现和鉴定特异性药物作用靶标,对于治疗和缓解急性哮喘加重具有重大意义。2024年1月4日,上海交通大学钱峰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Cullin5 drives experimental asth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1-10

  • 任若冰课题组及其合作团队连发两文揭示趋化因子CXCR3的精细分子调控机制

    在细胞免疫的过程中,CD4+ T细胞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位于淋巴结的核心区域,需要迁移至淋巴结外围区域,与DC细胞接触,进而被激活为Th1型辅助细胞。此外,被Th1型辅助细胞激活的CD8+ T细胞,也称为CTL细胞,需要迁移至外周炎症部位,发挥清除被感染细胞的功能。趋化因子CXCL9、10、11及其细胞膜受体CXCR3介导的免疫细胞的趋化运动,在这些免疫细胞的迁移过程中在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因此,CXCR3在细胞免疫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CXCR3与多种免疫性疾病有着紧密的联系,包括感染免疫、肿瘤免疫、移植排斥反应以及自身免疫等。目前已经发现了多个CXCR3的小分子激动剂与抑制剂,但它们如何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4-01-10

  • 复旦大学余勇夫、秦国友课题组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取得进展

    先前的研究表明,失去配偶、孩子、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与特定类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然而,缺乏关于兄弟姐妹死亡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关联的证据。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勇夫、秦国友课题组发现儿童期和成年早期的兄弟姐妹死亡与整体和大多数特定类型早发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研究论文“Sibling Death in Childhood and Early Adulthood and Risk of Early-Onset Cardiovascular Disease”于2024年1月发表于JAMA Network Open。 兄弟姐妹死亡被认为是一种创伤性事件,

    来源: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时间:2024-01-10

  • 清华大学药学院刘刚课题组在Analytical Chemistry杂志发表了新型结核分枝杆菌单细胞荧光诊断试剂的研究结果

    近期,清华大学药学院刘刚教授课题组在美国化学会杂志Analytical Chemistry发表了新型结核分枝杆菌单细胞荧光诊断试剂的研究结果,题目:From Bench to Clinic: A Nitroreductase Rv3368c-Responsive Cyanine-Based Probe for the Specific Detection of Live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已于2024年1月8日上线(https://doi.org/10.1021/acs.analchem.3c04293)。该项研究由洪小巧

    来源:清华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4-01-10

  • ​何爱彬团队开发uCoTargetX技术实现单细胞多组蛋白修饰与转录并行检测

    技术革新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引擎,每一次生物技术的迭代与更新,都会给生命科学领域带来颠覆性变化。近年来单细胞测序技术飞速发展,全球科学家进入了揭示生命奥妙的快车道。单细胞表观多组学技术是研究细胞特异性的染色质状态与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重要工具。在单细胞水平、无偏地对多维度表观图景进行高精度解析,成为领域内关注的焦点。为了研究复杂生命系统细胞命运的表观调控机制,单细胞多维组蛋白修饰检测技术近两年开始萌芽【1—5】,但现有技术依然存在较大局限性:(1)实验步骤复杂且依赖特殊试剂、仪器,使其很难在一般生物医学实验室推广使用;(2)同时捕获组蛋白修饰数量有限;(3)单细胞数据质量较低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1-10

  • 我国学者在超分辨显微成像分析方面取得进展

    图 rFRC评估单分子定位显微镜的超分辨率图像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222009)等资助下,哈尔滨工业大学李浩宇/赵唯淞教授团队、北京大学陈良怡教授团队和南开大学潘雷霆教授团队合作,在超分辨显微成像分析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用滚动傅立叶环相关定量映射超分辨率显微镜的局部质量(Quantitatively mapping local quality of su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1-10

  • 我国学者在病毒气溶胶鼻内防护领域取得新进展

    图 “鼻内口罩”的作用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T2225021)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魏炜研究员、马光辉研究员与王利民研究员交叉合作,在病毒气溶胶鼻内防护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鼻内口罩用于保护呼吸道免受病毒气溶胶感染(Intranasal mask for protecting the respiratory tract against viral ae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1-10

  • 我国学者在人体肠道拟杆菌种内拮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脆弱拟杆菌通过分泌BfUbb蛋白在人体肠道中进行种内拮抗的分子机制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122007)等资助下,山东大学高翔团队在人体肠道拟杆菌种内拮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脆弱拟杆菌分泌的泛素同源蛋白驱动人体肠道内拟杆菌的种内拮抗(Bacteroides fragilis ubiquitin homologue drives intraspe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1-10

  • 我国学者在大规模粒子跟踪流场测速智能计算方面取得进展

    图 GotFlow3D框架及其大规模粒子跟踪应用效果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1973270、61621002)等资助下,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州研究院许超教授、蔡声泽研究员团队在大规模粒子跟踪流场测速智能计算领域取得进展。成果以“三维流动粒子群跟踪的循环图最优传输学习(Recurrent graph optimal transport for learnin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1-10

  • 家蚕天然丝素蛋白一种受金属离子和pH梯度调节的自组装机制

      家蚕和蜘蛛等泌丝动物拥有类似的纺丝器官和纺丝机制,它们以水溶性蛋白为原料,在常温、常压下通过特定的组装和结构转变,生产出强度和韧性等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丝状纤维。  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致力于家蚕和蜘蛛等的天然纺丝机制的研究,希望通过模仿自然界的解决方案,优化和开发纤维制造技术,合成可与天然丝综合力学性能相媲美,甚至超越其性能的人工纤维材料。目前,领域内研究者对家蚕丝素蛋白提出了两种主要的纤维纺丝模型,即"液晶"纺丝(Vollrath, et al., Nature, 2001)和"胶束"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4-01-09

  • 高通量单细胞代谢组技术解析造血干细胞异质性

      1月2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Metabolism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周波研究组、华东师范大学万晶晶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钱昆教授的合作研究成果:“Deciphering  the metabolic heterogeneity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with single-cell  resolution”。该工作从头搭建了一套结合抗体染色、预固定、流式分选、自动化样品处理以及基质辅助的激光解吸电离质谱技术的高通量单细胞代谢组分析平台(high-throughput  single-cell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4-01-09


页次:102/1558  共31155篇文章  
分页:[<<][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