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科组在有限数据下的鱼类资源量评估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目前,鱼类资源量评估常用的方法是传统的渔业捕捞法。该方法需要大规模的渔业捕捞数据,适用于水产养殖鱼类资源量评估。但对于土著鱼类,大规模捕捞会对其生存、繁殖和福利造成不良影响。在不开展大规模捕捞仅有限数据的条件下,除声呐探测法和环境DNA法外,尚无有效的方法对土著鱼类资源量进行准确的评估和验证。在长江青海流域,由于不具备开展声呐探测的航行条件,且环境DNA浓度与鱼类资源量的关系存在很强的不确定性,因此,自1950年代我国有渔业资源历史记录以来,长江青海流域鱼类资源量尚未有过准确记载。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生态与资源保护学科组将人工智能算法与传统的渔业捕捞法相结合,使用Pyt

    来源:中科院高原生物所

    时间:2024-01-09

  • 昆明植物所在四倍体野生草莓性别分化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生物的性别分化机制一直是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被子植物中虽然约有6%(~15800种)的物种分化出了“性别”,却零星分布在近半数的科中,而性别决定的遗传机制仅在少数植物中被报道。蔷薇科草莓属(Fragaria spp.)包含约25个种,具有多样的繁殖性系统以及自然倍性变异(2X、4X、5X、6X、8X、10X)。二倍体野生草莓均为雌雄同株两性花,而多倍体野生草莓几乎都是雌雄异株植物,雌雄分化与多倍体之间的关联使草莓属成为研究植物性别决定机制的理想材料。前人研究表明八倍体野生草莓拥有同态的雌性异配(ZW)性染色体,并提出剪切-粘贴机制在不同种中的性染色体转换易位模型(Tenn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1-09

  • 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余雅梅副研究员/陈强研究员团队在Mol Cell与NSMB发文:揭示新型细菌防御系统的抗噬菌体分子机制

    近日,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余雅梅副研究员/陈强研究员团队在Molecular Cell(IF: 16.0)发表论文《Multiple enzymatic activities of a Sir2-HerA system cooperate for anti-phage defense》,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IF: 16.8)发表论文《PtuA and PtuB assemble into an inflammasome-like oligomer for anti-phage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时间:2024-01-09

  • 何跃辉团队揭示冬小麦“越冬记忆”重置与越冬习性在子代重建的分子机制

         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中,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开花)的转变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发育过程,也是农作物的重要农艺性状,成花转变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冬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广泛种植于温带地区。冬麦在秋天播种,以幼苗越冬,需要经历长时间的持续低温(冬季低温)才能获得在来年春季开花的潜力(春化作用)。春化作用赋予冬小麦“越冬记忆”,确保春季气温变暖后,植物在营养生长后期及时转变至生殖生长(开花),但开花结实后产生的下一代又需要越冬才能获得开花的潜力。这样,每一代冬小麦都需要经历冬季持续低温,才能在春天开花结实。 &nbs

    来源: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时间:2024-01-09

  • 生科院余路阳团队发文揭示SUMO化修饰协调血管生成的新机制

    血管生成在胚胎发育和成体组织损伤后修复中起关键作用,而这一复杂过程的完成离不开多种信号通路的共同调控,其中VEGF与NOTCH通路的交互调节与平衡对于出芽式血管生成而言至关重要,但是目前对于这两个重要的信号通路交互调节的具体机制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HEY1是NOTCH通路下游最重要的效应转录因子之一,由于其被发现可以在转录水平上抑制VEGF信号通路中关键的受体VEGFR2,从而被推测在血管生成过程中起到的调节作用。有文献报道HEY1可以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管形成,然而目前关于HEY1在血管生成中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仍不完善。2024年1月3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余路阳团队在心血管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01-09

  • 赵世民及其合作团队解密多囊卵巢综合症代谢物失调病因

    丰衣足食是人类的永恒最求。然而,当这一天真正到来后,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烦恼。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低,除了社会保障完善后缺乏生育动力外,富营养带来的生殖障碍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多囊卵巢综合症(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影响全球约8-13%的育龄妇女,是女性不育的最大原因之一。肥胖1和糖尿病2病人多发PCOS,提示PCOS与代谢失调密切相关。然而其中的具体关系长期未能得到阐明。2024年1月3日,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赵世民教授及其合作团队在Protein&Cell杂志发表题为“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4-01-09

  • 电子学院程翔团队首次提出“机器联觉”概念——通信与多模态感知智能融合领域的首个统一框架

    作为助力实现“万物智联”的核心技术之一,通信与感知融合技术是6G无线通信的一项关键技术。然而,现阶段主流的通信感知融合技术局限于通信与单一射频感知的融合(射频通感一体化),且局限于静态、低速场景,无法支撑6G典型应用场景的需求。为满足通信与感知系统极高的性能要求,需要挖掘通信与多模态感知之间存在的潜在关联,发挥“通”与“感”相互辅助的能力,促进通信与多模态感知的智能融合。当前,通信与多模态感知智能融合领域虽已存在初步研究工作,但应用范围局限,缺乏系统框架来统一指导其设计思路与目标。受人类联觉启发,北京大学电子学院程翔教授团队在全球范围内首次系统化地建立并论述了通信和多模态感知智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1-09

  • 焦建伟团队揭示溶酶体细胞器动力学调控神经发生的现象和机制

      哺乳动物新皮层的发育是一个高度有序的多步骤过程,其中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是皮层的发育基础。细胞器作为细胞空间区域化和功能特异化的亚细胞结构单位,在真核细胞有丝分裂时存在很多有趣的细胞器行为,例如新旧中心粒存在极性定位,内质网出现膜扩散屏障,线粒体在不同命运的子细胞分别出现裂变和融合现象。目前人们对细胞器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生理意义的认识还很有限,其潜在调控机制还有很多未解之处。   2024年1月8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焦建伟研究组在Developmental Cell第59卷第1期发表了题为 Lysosomal dynamics regulate mammalian cortical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4-01-09

  • 清华大学陈立功和刘万里合作发现MCT1乳酸转运-丙酮酸代谢-H3K27乙酰化-AID...

          2024年1月初,清华大学药学院陈立功课题组和生命学院刘万里课题组合作以“MCT1介导的丙酮酸代谢通过H3K27乙酰化调控抗体类别转换”(MCT1-governed pyruvate metabolism is essential for antibody class-switch recombination through H3K27 acetylation)为题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论文。发现单羧酸转运蛋白MCT1通

    来源: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时间:2024-01-09

  • 赵岩研究组揭示人源钠钙交换蛋白NCX1的别构抑制的分子机制

      近期,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赵岩研究组在《EMBO Journal》杂志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al insight into the allosteric inhibition of human sodium-calcium exchanger NCX1 by XIP andSEA0400"的研究论文。这项研究通过冷冻电镜单颗粒技术重构出人源NCX1.3结合特异性抑制剂SEA0400的高分辨结构,揭示了XIP介导的自抑制机制和SEA0400的别构抑制机制。  钠钙交换蛋白(sodium-calcium exchan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4-01-09

  • 染色质重塑复合物滑动核小体关闭启动子的机理

    细胞染色质结构变化调控遗传信息的开放程度,从而影响基因活性,改变细胞命运和细胞状态。这一过程在发育、免疫应答、肿瘤发生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利用ATP的能量,染色质重塑复合物滑动、弹出、交换或解聚核小体,实现对染色质结构的动态调控。其中,ISWI家族染色质重塑复合物ISW1a不仅能滑动核小体,还能感知周围染色质环境,促进酵母细胞形成等间距排布的核小体阵列。ISW1a主要聚集在基因组的启动子区,通过滑动核小体来关闭启动子染色质。2024年1月5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陈柱成教授研究团队在《自然结构与分子生物学》(Nat. Struct. M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4-01-08

  • 4,4′-二甲氧基查耳酮通过激活铁自噬选择性地清除衰老细胞

    近年来的研究揭示衰老是重大慢性疾病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代谢性疾病和肌肉骨骼疾病最重要的致病因素,而衰老细胞(senescent cells)随年龄在组织器官中的积累是衰老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也是潜在的抗衰老靶标。处于细胞周期停滞状态的衰老细胞具有旺盛的代谢能力,大量分泌促炎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细胞外基质降解蛋白。这一特征又被称为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ASP),直接导致组织和细胞生理功能的衰退。清除衰老细胞或降低SASP是抗衰老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2023年12月30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邓海腾实验室在《氧化还原生物学》(Redox Biology)期刊上发表了题为“黄酮4,4′-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4-01-08

  • 未来技术学院韩梦迪课题组基于磁性导电复合材料实现多模态、可重构的柔性电子器件

    柔性电子器件能够连续监测多种生物物理信号(例如心率、血压、体温)和生化信号(例如体液中的离子和代谢物)。先进材料的研发促进了柔性电子器件的发展,包括导电聚合物,纳米材料,水凝胶,液态金属,和有机半导体。由上述材料构建的柔性电子器件减轻了与生物组织之间界面的机械不匹配,从而扩展了模态并提高了传感的保真度。然而,柔软的特性使其难以与传统电子器件连接。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了各种方法,包括聚合物/金属纳米结构、可拉伸各向异性导电薄膜,以及机械互锁微桥结构等,来实现柔性电子器件的无焊快速互连,但这些互连是不可逆的,导致柔性电子器件的功能、灵敏度、空间分布等特征固定,缺乏可重构性。为了解决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1-08

  • Nat. Struct. Mol. Biol | 中国科大揭示双转录因子激活蓝藻硝酸盐同化通路的分子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周丛照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张余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利用冷冻电镜(cryo-EM)单颗粒重构技术,解析了鱼腥蓝细菌 Anabaena sp. PCC 7120 转录激活复合物的三维结构,阐明了双转录因子以DNA looping的方式协同调控硝酸盐同化通路转录激活的分子机制,完善了细菌转录级联调控网络。该研究成果以“DNA looping mediates cooperative transcription activation”为题于2024年1月4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Structural &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时间:2024-01-07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占成教授研究团队首次建立从端粒到端粒的中国人全基因组

    端粒到端粒(T2T)联盟组装的参考基因组T2T-CHM13,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具有卓越质量的完整单倍体人类基因组。但基因组计划发展到现在,仍然没有中国人自己的参考基因组。日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高占成教授研究团队、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康禹教授研究团队在Genomics,Proteomics& Bioinformatics《基因组蛋白质组与生物信息学报》杂志发表题为“T2T-YAO: A Telomere-to-telomere Assembled Diploid Reference Genome for Han Chinese”的研究成果,首次在世界范围内成功完成从端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1-07

  • 李新建研究组揭示ABCG2通过外排衣康酸抑制巨噬细胞抗菌天然免疫

      衣康酸是一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细胞代谢物,目前的研究发现衣康酸主要在炎症激活的巨噬细胞中由位于线粒体的代谢酶IRG1产生。从分子结构来看,衣康酸是一种含有α,β-烯基的不饱和羧酸,具有很强的亲电子活性,能够与蛋白质半胱氨酸残基上巯基发生自发的化学反应,该反应被称为烷基化修饰。TFEB是调控溶酶体生物合成的关键转录因子,在应激状态下(例如病原体入侵),TFEB从胞质转移至细胞核内。在细胞核内TFEB激活参与溶酶体生物合成的基因表达,进而诱导溶酶体的生物合成。此前,李新建团队的研究发现衣康酸通过烷基化修饰激活转录因子TFEB,诱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4-01-07

  • 为小细胞肺癌治疗带来福音,中国学者2024年在《细胞》上的开篇之作

    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数的15%,恶性程度高,难以通过基因突变信息获得有效靶点和分子分型,导致其治疗手段单一,患者总生存率一直止步不前。北京时间今天(1月5日)零点,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Cell)在线发表了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张鹏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周虎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季红斌研究员团队、高大明研究员团队合作研究成果,首次在国际上大规模表征小细胞肺癌的蛋白组学图谱,为小细胞肺癌个性化治疗带来福音。论文题为“Proteogenomic Characterization of Small Cell Lung Cancer Identifi

    来源:同济大学

    时间:2024-01-06

  • 新疆生地所在塔里木河流域生态安全评估及调控策略研究中取得进展

      塔里木河流域位于中亚干旱荒漠地带,具有独特的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近年来,人口增长,绿洲扩张,水资源和化石能源消耗增大,正严重威胁流域生态安全。然而,单因素评价和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限制了流域内部生态安全的比较;此外,在现有生态安全调控策略中普遍忽略了可再生资源的重要性。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阿克苏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郝兴明研究员团队构建了塔里木河流域的生态足迹账户,结合景观生态风险指数分析了流域可持续发展现状,最后,基于多目标规划和多情景模拟探讨了流域生态安全调控策略及可行性。   研究结果表明:(1)21世纪以来流域生态赤字约扩大1.7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4-01-06

  • 新疆生地所在干旱区流域水资源恢复力研究中获进展

      干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禀赋极大地限制了绿洲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人类-自然耦合系统的巨大变化给干旱区水文系统带来了新的压力。流域水资源恢复力成为了河湖复苏和生态保护的重要指标。对于产水区和用水区分离的干旱内陆河流域,其水资源恢复力的准确量化和驱动机制仍是水资源科学管理中的瓶颈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阿克苏绿洲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郝兴明研究员团队以和田河流域为研究区,研究了1958-2020年和田河流域恢复力的时空变化规律,构建流域上游产流区和中下游耗水区水资源恢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随机森林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揭示了产流区和耗水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4-01-06

  • Molecular Cell | 中国科大揭示蛋白琥珀酰化修饰的新机制

    蛋白的琥珀酰化修饰(succinylation)作为新型酰基化修饰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中,参与基因表达及蛋白功能的调控。琥珀酰化修饰本身是一个可逆的、动态的修饰,迄今为止,大多数报道的具有琥珀酰化修饰活性的蛋白都是经典的乙酰基转移酶,而特异性介导蛋白琥珀酰化修饰的转移酶尚不清楚。酮体代谢对生理稳态的调控非常重要,OXCT1是酮体分解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限速酶,催化琥珀酰辅酶A中的辅酶A基团转移至乙酰乙酸形成乙酰乙酰辅酶A。张华凤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OXCT1在肝癌中被诱导激活,促进酮体分解利用而加速肝癌进程 (Cell research,2016;26(10):1112-1130)。1月3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时间:2024-01-06


页次:103/1558  共31155篇文章  
分页:[<<][101][102][103][104][105][106][107][108][109][11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