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吴强课题组在精准基因编辑机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字体: 时间:2023年12月12日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编辑推荐:

  2023年12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比较生物医学中心吴强课题组在BMC biology上发表题为“DNA Polymerases in Precise and Predictable CRISPR/Cas9-mediated Chromosomal Rearrangements”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DNA聚合酶在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精准可预测基因编辑中的关键作用。第三代基因编辑系统CRISP...

  

2023年12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比较生物医学中心吴强课题组在BMC biology上发表题为“DNA Polymerases in Precise and Predictable CRISPR/Cas9-mediated Chromosomal Rearrangements”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DNA聚合酶在CRISPR/Cas9系统介导的精准可预测基因编辑中的关键作用。

image001.png

第三代基因编辑系统CRISPR/Cas9自从问世以来,就对生命科学和生物医药产生了巨大影响,在生物育种和粮食安全中也至关重要,是各国抢占的制高点和“卡脖子”技术。但即便如此,人类对Cas9核酸酶这一“魔剪”的切割机理和修复机制还知之甚少。早在2018年,课题组就发现Cas9除钝末端切割活性外,还存在粘性末端切割活性,颠覆了该领域原有的认知 (Molecular Cell, 2018)。2019年,课题组又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利用一系列体内外实验拓展了人们对Cas9粘性末端切割活性的认识,总结出Cas9除以往认知的可以产生单碱基突出外,还可在PAM上游远至-6位切割产生更长的5’突出(Cell Discovery, 2019)。

虽然Cas9存在粘性末端的切割活性已得到了证实,但长期以来负责补平这种粘性末端的DNA聚合酶未被报导。本工作对细胞内DNA聚合酶进行了研究,结合高通量测序手段对其在基因编辑中的功能进行了探究,发现Polq和Poll在精准可预测基因编辑中发挥重要作用。

通过构建两种基因报告系统,发现Polq和Poll均可抑制大片段删除。Polq敲低表现为MMEJ修复机制的破坏,会导致小片段删除频率的降低和大片段删除频率的增加。除此之外,还对小片段删除产生的具体机制进行了阐释,表明在体1bp和大于1bp的删除是由不同修复通路介导的。进一步研究发现,Polq抑制1bp的删除,但促进大于1bp的删除;Poll的作用则与之相反。最后,本研究发现Poll是负责补平Cas9粘性末端的DNA聚合酶。

image002.png

DNA聚合酶在精准基因编辑中的作用机

该项研究有助于对基因编辑“魔剪”Cas9核酸酶切割及修复机制的认识,对于实现可控的精准基因编辑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由上海交通大学独立完成,吴强为通讯作者,博士生Mohammadreza Mehryar和石欣为共同第一作者,李经纬博士参与了该项研究。该研究得到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上海市科委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bmcbiol.biomedcentral.com/articles/10.1186/s12915-023-01784-y

吴强课题组
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
相关新闻
生物通微信公众号
微信
新浪微博
  • 搜索
  • 国际
  • 国内
  • 人物
  • 产业
  • 热点
  • 科普
  • 急聘职位
  • 高薪职位

知名企业招聘

热点排行

    今日动态 | 人才市场 | 新技术专栏 | 中国科学人 | 云展台 | BioHot | 云讲堂直播 | 会展中心 | 特价专栏 | 技术快讯 | 免费试用

    版权所有 生物通

    Copyright© eBiotrad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信箱:

    粤ICP备0906349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