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翁建平教授探讨《临床需求驱动的糖尿病创新研究》

    11月22日至25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主办的第二十五次全国内分泌学学术会议在武汉国际博览中心召开。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糖尿病诊治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为了更好地满足这些需求,翁建平教授在最近的学术报告中探讨了糖尿病创新研究的方向和挑战。报告指出,20多年前,我们对糖尿病的认识仅停留在临床症状和血糖数值的增高上,而治疗的主要需求是控制血糖和短期逆转糖尿病进程。然而,随着临床研究数据积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我们对糖尿病的影响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意识到高血糖状态在不同时期对个体健康的影响存在差异。翁建平教授表示:“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糖尿病诊治的需求已经进入了以患者为中心的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临床医学院

    时间:2023-12-14

  • 我院阚海东课题组联合研究揭示气候变暖将加剧我国神经退行性疾病死亡负担

    (供稿:高亚) 近日,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阚海东教授团队、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慢病中心)周脉耕研究员团队、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郝峻巍主任医师团队联合开展了一项全国性病例交叉研究,定量评估了环境温度对神经退行性疾病(NDD)死亡的影响,并预测了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温度相关NDD死亡负担的变化。研究结果以 “Temperature-related death burden of various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under climate warming: a nationwide modelling

    来源: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时间:2023-12-14

  • 沈琳教授团队受邀在Nature Medicine撰文——中国肿瘤研究与诊治现状

    近年来,中国肿瘤5年生存率有了显著提高,从2003-2005年的30.9%提升到2012-2015年的40.5%。生存率的提高归因于肿瘤筛查和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推广、精准肿瘤学的实施、新药研发的不断创新,以及人民福祉、收入水平提高和医疗保健的普及等多个方面。2023年12月12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沈琳教授团队,受邀在国际顶尖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杂志以“中国肿瘤研究和诊治现状”《The landscape of cancer research and cancer care in China》为题,探讨中国肿瘤诊治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3-12-14

  • 生命科学学院李毓龙课题组新升级第三代红绿多巴胺探针工具包上线

    多巴胺作为最重要的神经递质之一,在生物体调控奖赏、成瘾、学习记忆以及运动等生理功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巴胺系统的失调与帕金森、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精神疾病密切相关。对多巴胺高时空分辨率、高灵敏特异的检测对进一步理解其在各种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毓龙教授课题组在2018年报道了第一代的绿色多巴胺探针DA1m和DA1h(Fangmiao Sun et al., Cell, 2018),并于2020年发表了第二代的绿色多巴胺探针DA2m、DA2h和红色多巴胺探针rDA1m、rDA1h(Fangmiao Sun et al., Nature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12-14

  • 焦建伟研究组及合作团队解析人脑发育时空图谱及规律

      作为人类最复杂的器官,脑在解剖学上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包括端脑(主要由新皮层(Cor)构成),间脑(Dien),中脑(Mid)以及小脑(Cere)等。这些不同脑区具有特殊的输入输出连接,发挥各种重要的功能。在人脑发育过程中,通过内在基因程序产生了复杂的细胞类型。在这些细胞类型中,有些已经有了明确的特征,但还有许多尚待清晰描述。因此,在人类脑区逐渐特化的发育过程中,脑细胞类型的变化特征和空间分布特点需要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近几年,多篇单细胞转录组学研究探索了人脑特定区域以及发育早期的多个区域,同时极少的空间组学研究聚焦于发育早期孕6周(gastrulation week 6,GW6)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3-12-14

  • Nature:中外学者建立首个人类肢体发育的单细胞图谱并解析关键调控机制

    发育过程中,我们四肢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过复杂的细胞演变过程。四肢发育异常是全球报告最多的出生综合症之一,全球大约每500个新生儿即可发现一例。由于肢体发育涉及细胞命运决定和空间位置形成两个经典发育问题,长期以来其被作为发育生物学的重要模型进行研究。近年来发展的单细胞技术使得在人类中直接研究肢体发育过程中的细胞命运决定和空间位置形成成为可能。2023年12月6日,中山医学院张宏波教授课题组等在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 A human embryonic limb cell atlas resolved in space and time 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基于单细胞转录组学和空间

    来源:scitechdaily biology

    时间:2023-12-13

  • 细菌中P450酶修饰RiPPs的全局性分布蓝图

    近日,我院戈惠明教授与焦瑞华教授团队在J. Am. Chem. Soc.上刊发了基因组挖掘P450酶修饰RiPPs的最新成果。该研究通过从头编写前体肽基因的识别程序并组建一套简便高效的基因组挖掘流程,一次性揭示了细菌中P450酶修饰RiPPs的全局性分布蓝图,基于此,通过异源表达,从4个不同类别中鉴定了11个新颖的P450酶修饰RiPPs。核糖体合成和翻译后修饰肽(RiPPs)是一类结构与活性十分多样的天然产物,其生物合成始于蛋白质翻译过程生成的前体肽,再经后续修饰酶的加工,形成终产物。在众多的后修饰类型中,环化最为普遍,可以显著增强多肽产物的生物活性和结构上的刚性(图1A)。近年来,P450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12-13

  • 一种基于红细胞的单原子纳米酶

      纳米酶是一类具有类酶催化性能的纳米材料,是新一代人工酶,在生物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自2007年首次发现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颗粒具有类过氧化物酶活性以来,铁基纳米酶在肿瘤催化治疗和抗菌等方面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由于铁原子的利用率较低,纳米氧化铁的催化效率往往低于天然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为了提高铁原子的利用率,人们引入单原子设计用于构筑更加精确的活性位点,通过模拟天然酶的铁卟啉配位结构,显著提高了铁的催化效率和纳米酶的活力。例如,在铁单原子纳米酶中构建诸如FeN4、FeN5或FeN3P等活性位点,其催化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3-12-13

  • 陆昌勤课题组在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发表论文,报告组织公平研究的新进展

    在企业组织的转型与创新过程中,组织的产业结构、管理架构,以及内部雇佣关系等都会经历变革。在这一过程中,员工对组织公平的感知与体验难免会发生变化。然而,前人的研究多数只讨论静态水平的组织公平,却忽略了组织公平变化所提供的重要信息,以及这些信息对员工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陆昌勤课题组在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知名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上发表的研究论文——“Justice change matters: Approach and avoidanc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regulation

    来源: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时间:2023-12-13

  • 地空学院崔心东在早期脊椎动物演化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期,《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博雅博士后崔心东博士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院士团队以及美国密歇根大学马特·弗里德曼教授合作完成的题为“Bony-fish-like scales in a Silurian maxillate placoderm”的研究成果。现生有颌脊椎动物(或称有颌类)分为硬骨鱼类和软骨鱼类,它们的最近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裔被称为有颌类冠群。在有颌类冠群之外,还有一些生物跟有颌类有更近的亲缘关系,它们被称作有颌类干群(比如有颌的盾皮鱼类和某些无颌动物)。盾皮鱼类长期以来被认为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12-13

  • 我国学者在马钱子碱全合成方面取得进展

    图 酮α-联烯化反应构建桥环骨架和马钱子碱集群式全合成应用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922102、21871033、22271033)等资助下,重庆大学张敏教授和蓝宇教授合作发展了一种构建不对称2-azabicyclo[3.3.1]nonane桥环骨架的新方法,并应用于马钱子碱单体和二聚体的集群式不对称全合成中。研究成果以“桥环骨架导向的钱子碱集群式全合成(A br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12-13

  • 我国学者在手性有机锗化合物构筑方面取得进展

    图 基于Ni–C键均裂与重组的手性汇聚式交叉偶联策略构筑手性有机锗化合物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271127、22071084)等资助下,兰州大学舒兴中教授团队在手性有机锗分子合成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镍催化炔丙酯与氯锗烷的手性汇聚式和区域选择性还原偶联(Enantioconvergent and regioselective reductive coupli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12-13

  • 我国学者在无机合成及配位化学领域取得进展

    图 全金属富勒烯化合物的结构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2161102、22371140)等资助下,南开大学孙忠明课题组在无机合成及配位化学领域取得进展,报道了首例全金属富勒烯[K@Au12Sb20]5–的合成及成键机制,展示了一种全新的化合物合成技术及对金属键的精准调控在结构化学中的应用场景,为新材料的创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研究成果以“一种全金属富勒烯:[K@Au1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12-13

  • 开发具有快速自凝胶化和湿态粘附的自组装止血粉 可有效控制不可压缩性出血

      2023年12月3日,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骨科研究所解慧琪研究员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IF:15.1)在线发表了题为A Self-Assembly Pro-Coagulant Powder Capable of Rapid Gelling Transformation and Wet Adhesion for the Efficient Control of Non-Compressible Hemorrhag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研制了一种自组装止血粉,可迅速吸收出血部位的血液,完成凝胶态转变,实现良好湿态粘附和创面封闭,且在大鼠、兔和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时间:2023-12-12

  • 系统阐述了肿瘤微环境中铁死亡与抗肿瘤免疫的通路串扰机制

      我院腹部肿瘤病房马骥副教授团队近期在Cancer Communications(IF:16.2)发表研究文章The crosstalk between ferroptosis and anti-tumor immunity in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molecular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controversy,系统阐述了肿瘤微环境中铁死亡与抗肿瘤免疫的通路串扰机制:从肿瘤细胞和肿瘤浸润免疫细胞两个角度,总结了目前关于铁死亡与抗肿瘤免疫的相互矛盾的观点及通路调控的相互影响,探讨铁死亡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前景与挑战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时间:2023-12-12

  • 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都浩研究员团队揭示水稻节水节肥新机制

    2023年12月5日,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都浩研究员团队在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题为“Mitigating growth-stress tradeoffs via elevated TOR signaling in rice”的研究论文。文中探讨了在节水处理(water-saving treatments, WST)情况下,水稻雷帕霉素靶蛋白(TOR)通过调控蛋白质的合成以及氮利用效率(NUE)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水稻生产力和氮肥利用效率。该研究对于开发节水、节肥的水稻品种,促进可持续、高效的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占农业总用水量近50%的传统水稻生产过程会释放大量的甲烷

    来源:浙江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学院

    时间:2023-12-12

  • 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 | 魏文毅/蓝柯/金坚等团队合作揭示广谱抗冠状病毒新策略

    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一种正义单链RNA病毒,主要依赖其表面刺突(S)蛋白与宿主细胞受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的相互作用侵染细胞。基于这一发现,既往已开发了多种手段来阻止SARS-CoV-2感染,包括中和抗体和基于ACE2的结合肽抑制剂。此外,还成功研发并广泛使用了多种疫苗,在保护人群发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新冠病毒持续变异,导致病毒逃逸免疫监测和疫苗产生的中和抗体。因此,迫切需要研发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以应对SARS-CoV-2不断出现的变种。2023年12月6日,哈佛大学医学院魏文毅团队、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蓝柯团队和西奈山医学院金坚团队合作在SCIEN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3-12-12

  • PLoS Pathogens|陈宇课题组揭示RNA m5C甲基转移酶NSUN2调控HBV复制的机制

    近日,国际学术期刊PLoS Pathogens 在线发表了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陈宇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NSUN2-mediated m5C modification of HBV RNA positively regulates HBV replication”。该研究工作揭示了宿主m5C甲基转移酶NSUN2可以介导HBV RNA上的m5C修饰,从而增加病毒RNA的稳定性,促进HBV病毒的复制与表达。尽管有强有力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仍是引起肝硬化以及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目前,围绕HBV表观调控的研究方兴未艾,如HBV的cccDNA水平表观修饰以及RNA水平m6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3-12-12

  • 苏州医工所在极细超声消化镜探头及其成像系统研发中取得进展

      胃镜检查是评估上消化道疾病和筛查上消化道肿瘤的重要方法。根据设备类型,通常可将胃镜分为经口常规胃镜(C-EGD)和经鼻超细胃镜(UT-EGD)。由于插入部分较软,经鼻超细胃镜对咽部和舌头的刺激较小。因此,患者通常有较高的接受度,无需镇静也能耐受。然而,由于物理条件的限制,经鼻超细胃镜存在图像质量差、钳道口径小和操作不便等缺点,虽然最新的经鼻超细胃镜图像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但只有少数配件可用。超声小探头(EUS-MP)具有灵活性、易用性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即时评估常规胃镜或小病变的意外发现,成为内窥镜检查的重要补充。临床上,用于常规胃镜的超声小探头通常导管直径为2.5mm,中心频率为20MH

    来源: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时间:2023-12-12

  • 上海交大药学院研究团队和上海药物所研究团队合作发现新型HPK1抑制剂

    造血祖细胞激酶HPK1(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Kinase 1) 是哺乳动物Ste20相关蛋白激酶MAP4K家族的成员,作为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 TCR)的关键负反馈调节因子,抑制HPK1可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此外,位于细胞内的HPK1几乎参与肿瘤免疫反应的所有阶段,能增强PD-1抗体的抗肿瘤疗效,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近年来,靶向HPK1的抑制剂取得了较大突破,多个公司已经开发出小分子抑制剂并进入临床I/II期。因此,HPK1作为一个抗肿瘤靶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日,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张翱研究团队与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12-12


页次:114/1558  共31155篇文章  
分页:[<<][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