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武大李红良教授同期发表两篇Nature Medicine文章,具有重要国际影响

    生物通报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FLD是肝脏疾病的一种极端发展形式,在过去的20年里,NAFLD发病数已翻倍,目前已经成为西方国家中最为常见的肝脏疾病,在中国也越来越多。李红良(Hongliang Li)教授十年前来到了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从零开始创建实验室与科研团队,近年来其研究组致力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肝脏代谢及相关疾病研究。已经在Nature Medicine等杂志上发表了多篇重要的成果。12月14日的Nature Medicine同期发布了李红良教授研究组的两项成果,第一篇文章针对ASK1这个具有治疗前景的临床前药物靶点,寻找到了新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靶点,降低了直接抑制ASK1酶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2-13

  • 清华学者Nature子刊发表肝脏血管新生促纤维化研究重要进展

    来自清华大学,天津第二人民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Mechanotransduction-modulated Fibrotic Microniches Reveal the Contribution of Angiogenesis in Liver Fibrosis”的研究,报道了“早期肝纤维化阶段肝窦毛细血管新生重塑的胶原纤维可作为机械力传导介质直接激活星型细胞”这一生物力学现象和相关分子机制,并基于此发现进一步提出了靶向血管新生治疗肝脏纤维化的精准干预策略。这一重要成果公布在Nature Material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医学院杜亚楠。基于胶原纤维机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2-13

  • Nature子刊:磷脂合成关键蛋白甘油3-磷酸脂酰转移酶作用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典范研究组、上海科技大学赵素文研究组合作,最新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committed step of bacterial phospholipid biosynthesis”为题,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研究解析了PlsY蛋白与底物、产物的共结晶高分辨率结构,提出一个全新的“底物协助催化”的脂酰转移机制。所有生物的磷脂合成的第一步都是由一个脂酰转移酶将脂酰基转移到甘油3-磷酸上,形成溶血磷脂酸。在细菌中,PlsY催化该步骤。PlsY蛋白是一个多次跨膜蛋白,不存在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12-13

  • 南京农大PLoS Genet发表文章:自噬体闭合的“门控开关”

    来自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 Rab5 GTPase module is important for autophagosome closure”的文章,首次鉴定到参与调控自噬体闭合这一重要步骤的调控因子(门控开关)。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LoS Genetic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南京农业大学梁永恒教授和伊利诺伊州立大学芝加哥分校的Nava Segev教授。第一作者为博士生周帆,邹珅珅博士和陈永博士。细胞自噬是真核生物在饥饿或其他不利条件下降解自身不重要的蛋白质或细胞器等,以帮助细胞渡过逆境的一种机制,与生长、发育、繁殖、抗病等有密切的关系。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因在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2-12

  • eLife:首次发现促癌非编码RNA因子—LAST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吴缅教授研究组发表了题为“LAST, a c-Myc-inducible long noncoding RNA, cooperates with CNBP to promote CCND1 mRNA stability in human cells”的研究论文,发现一条受c-Myc转录激活的,被命名为LAST (LncRNA-Assisted Stabilization of Transcript)的长非编码RNA,首次阐明了长非编码RNA调控 CCND1 mRNA稳定性的机制,并证明了LAST是促癌的非编码RNA因子,为相关癌症的诊断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位。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2-12

  • Nature子刊:华中农大学者报道水稻次生代谢研究新进展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Differentially evolved glucosyltransferases determine natural variation of rice flavone accumulation and UV-tolerance”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水稻氧糖基黄酮自然变异的生化基础及其在紫外耐受方面的作用,为作物遗传改良实践提供了新资源。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罗杰教授,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彭梦、Raheel Shahzad、Ambr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时间:2017-12-12

  • Cell Stem Cell:细胞命运变化中染色质开关规律

    信息时代是计算机语言的二进制码(0-1)驱动的,0与1二进制演绎出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包括热门的人工智能AI。那么,生命科学是否也存在类似的0-1二进制规律的密码?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裴端卿、陈捷凯课题组通过对干细胞命运诱导过程的研究,发现细胞命运转换也遵循一个二进制规律。科学家通过对染色质的开放与关闭的研究,发现在体细胞诱导为干细胞时,染色质与细胞变化有关的位置存在一个“开-关”的基本调控逻辑。在此逻辑体系下,科学家阐述了干细胞诱导过程的变化机制。12月8日,相关成果于以Chromatin Accessibility Dynamics During Reprogramming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2-11

  • 浙江大学最新PNAS文章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he roles of the IcmS–IcmW complex in the type IVb secretion system of Legionella pneumophila”的研究论文,发现并揭示了嗜肺军团菌四型b亚型(IVb型)分泌系统的接头蛋白复合物IcmS-IcmW调节毒性效应因子分泌的双功能作用及分子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4日 PNA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朱永群教授,以及周艳博士,第一作者为许建坡博士和徐丹丹。IVb型分泌系统广泛存在于人类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2-11

  • 北京大学Nature子刊发文:癌症基因组三维结构和拷贝数变异关系

    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3D genome of multiple myeloma reveals spatial genome disorganization associated with copy number variations”的文章,通过对三种细胞的三维基因组测序(Hi-C)、全基因组测序(WGS)和转录组(RNA-seq)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发现了癌症基因组三维结构和拷贝数变异关系。最全面的三维基因组学研究技术——Hi-C测序 技术手册免费索取>> >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5日的Nature Commu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2-11

  • 2016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生物类)

    生物通报道:近日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举行了2017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发布会。本年度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评选,采用文献计量和专家评估相结合的方式,从论文期刊水平、论文创新性、文献类型、是否为热点论文、被引频次等方面进行考虑。论文能否入选,已逐渐成为评价学术论文质量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志,是显示中国学者、研究机构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标志。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0月,中国高被引论文为 20131 篇,占世界份额为 14.7%,数量比 2016 年增加了 18.7%,世界排名保持在第3位。美国的高被引论文数为 69976 篇,仍居第 1 位。英国的高被引论文数为 25880 篇,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2-08

  • 清华大学生科院Nature Genetics发文:早期胚胎谱系特异表观基因组研究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加坡A*STAR分子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Dynamic epigenomic landscapes during early lineage specification in mouse embryos”的文章,解析了小鼠早期胚胎发育谱系分化过程中表观基因组动态调控,系统报道了哺乳动物早期谱系分化过程中表观遗传信息是如何建立和动态调控的。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颉伟研究员。第一作者为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张宇,向云龙,尹强宗和杜振海。据报道,哺乳动物的器官及组织均是由一个全能性受精卵不断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2-08

  • 中外学者Nature子刊揭示硬骨鱼类崛起之路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团队卢静等,联合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学者,对云南昭通早泥盆世布拉格期(约4.1亿年前)一新的基干肉鳍鱼类短耳褶纹鱼(Ptyctolepis brachynotus gen. et sp. nov.)的脑颅化石进行详细研究,提取其中复杂而出乎意料的形态特征信息,显示斑鳞鱼类(斑鳞鱼、无孔鱼和鬼鱼)可能比过去所认为的更加原始,非常接近辐鳍鱼类和肉鳍鱼类共同的祖先。新研究在相当程度上推进了学界对最早期硬骨鱼类脑颅形态的了解,撼动了硬骨鱼类演化基部的系统关系。该研究成果12月5日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硬骨鱼类可称脊椎动物的演化主干,其下的两大支系,即

    来源: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时间:2017-12-08

  • Nature子刊:整合单细胞和群体细胞转录组数据推断细胞分化时间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人口健康领域)马普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韩敬东研究组,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景乃禾研究组,与清华大学沈沁研究组合作发表的论文,以Inference of differentiation time for single cell transcriptomes using cell population reference data为题,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该研究通过开发计算工具包(iCpSc)用于整合单细胞和群体细胞转录组数据,来预测细胞分化过程中单细胞的分化时间和路径,并通过基因调控网络分析寻找重要调控因子和信号通路。单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12-08

  • 河北农业大学生科院发表Cell子刊文章发现新的全人源抗体

    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 Potent Germline-like Human Monoclonal Antibody Targets a pH-Sensitive Epitope on H7N9 Influenza Hemagglutinin”的文章,从一个超大型天然全人源抗体库中筛选得到靶向H7N9新表位的全人源抗体m826,这为如何更有效的研发针对人感染H7N9的疫苗及药物提供了重要启示。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出版社旗下的Cell Host & Microbe杂志(IF=14.946)上,文章的第一作者为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飞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2-07

  • 中科大最新PNAS文章:细胞有丝分裂期动粒-微管连接纠错新机制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hosphorylation of CENP-C by Aurora B facilitates kinetochore attachment error correction in mitosis”的文章,阐明了内层动粒蛋白CENP-C能被激酶AuroraB磷酸化,作为旁路途径在细胞有丝分裂期动粒-微管连接纠错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NA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科大生命科学学院臧建业教授和特任副研究员张璇博士,第一作者为博士后周星、郑帆和汪成亮。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将姐妹染色单体均等分配到两个子细胞,是细胞遗传信息准确传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2-07

  • Nature子刊:首次报道H3K36me2甲基转移酶Ash1的关键调节因子

    2017年11月21日,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课题组与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袭荣文课题组合作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题为“Mrg15 stimulates Ash1 H3K36 methyltransferase activity and facilitates Ash1 Trithorax group protein function in Drosophila”的研究论文。该工作首次报道组蛋白H3K36me2甲基转移酶Ash1与Mrg15和Nurf55形成蛋白复合体,并阐明了Mrg15在调节Ash1酶活以及在促进Ash1作为Trithorax因子拮抗Polyco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12-07

  • 祝海龙博士:一个全新的基因转录调控模型理论及算法

    生物通报道:香港浸会大学吕爱平教授,张戈教授,祝海龙博士共同领导的生物信息研究组目前正在致力于应用计算机模型技术及大数据分析技术研究基因调控机理。这一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论文的通讯作者是香港浸会大学助理教授祝海龙博士,他介绍说,转录因子是一类功能蛋白,通过结合在基因启动子区域对基因转录的开启及终止进行控制,生命体在很大程度上通过转录因子对基因表达进行精确调控,从而实现各种功能,而转录因子自身又受到其上游基因的调控,因此形成一个复杂的调控网络。关于这项研究的特色之处,祝海龙博士指出,这一研究从经典的基因转录动力学理论出发,结合基因调控逻辑理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2-06

  • 华中农业大学最新PNAS文章

    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tructures and enzymatic mechanisms of phycobiliprotein lyases CpcE/F and PecE/F”的文章,得到了高分辨率的CpcE/F晶体结构,并由此通过定点突变发现了PecE/F裂合酶的活性中心H87C88,证明该活性中心通过藻蓝胆素C10的亲核加成反应驱动藻蓝胆素异构化为藻紫胆素。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PNA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赵开弘教授,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赵成为,其他研究人员还包括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Astrid Höp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2-06

  • Nature综述亮点推荐第三军医大学合作完成的多项重要成果

    我国学者在阿尔茨海默病外周Aβ清除和致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Nature Reviews Neurology亮点推荐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神经内科,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共同完成的两项阿尔茨海默病发生机制和防治研究成果。其中题为“Peritoneal Dialysis Reduces Amyloid-beta Plasma Levels in Humans and Attenuates Alzheimer-associated Phenotypes in an APP/PS1 Mouse Model”的文章发现了腹膜透析降低人体血液Aβ水平并改善APP/PS1小鼠阿尔茨海默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2-05

  • JBC:去泛素化酶USP9X通过Hippo信号通路的抑癌作用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的赵斌教授实验室在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杂志发表研究论文“Deubiquitylase USP9X suppresses tumorigenesis by stabilizing large tumor suppressor kinase 2 (LATS2) in the Hippo pathway”,博士研究生朱楚是本文第一作者,赵斌教授是通讯作者。Hippo信号转导通路在器官大小调控、癌症发生、组织再生、以及干细胞的功能上发挥重要作用。该通路的核心部分是一个由MST1/2和LATS1/2蛋白激酶组成的激酶链。目前LATS

    来源:浙江大学

    时间:2017-12-05


页次:588/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581][582][583][584][585][586][587][588][589][5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