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PLoS Pathogens:SARS冠状病毒起源与进化研究进展

    来自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与崔杰课题组发表了题为“Discovery of a rich gene pool of bat SARS-related coronaviruses provides new insights into the origin of SARS coronavirus”的文章,在我国云南省发现了一处蝙蝠SARS样冠状病毒的天然基因库,揭示了SARS冠状病毒可能的重组起源。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病原学期刊PLoS Pathogens上。文章在线发表后,被PLoS Pathogens列为本周推荐文章。12月1日,Nature news对此进行了报道,指出该发现回答了关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2-05

  • GigaScience:中国学者通过大规模转录组数据重构蕨类植物生命之树

    蕨类植物被称为地球自然史上的奇迹,一经出现,苍茫大地即现绿色生机。3.6亿年来蕨类植物历经地质史上数次生物灭绝与兴盛延续至今,谱系关系错综复杂。现存种子植物是蕨类植物的姊妹群,但与种子植物不同的是,蕨类植物以孢子繁殖,孢子着生于孢子囊(等同于种子植物的花粉囊),这个被Science杂志称为无弦之弓的神秘生殖器官,可以借助气压和水势的变化将孢子弹射出去。近年来,科学界对这群最古老的陆生维管植物演化历史表现出极大兴趣,特别是分子生物学兴起以来,科学家用不同的基因片段尝试构建蕨类植物的亲缘关系,然而一直得不到稳健的支持致使难以得到合理的形态解释。为了攻克这一世界难题,2013年始,上海辰山植物园(中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12-05

  • 中科大,南京农大最新Science:基因组稳定性调控最核心激酶ATR的激活机制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3.9 Å structure of the yeast Mec1-Ddc2 complex, a homolog of human ATR-ATRIP”的文章,首次揭示了ATR-ATRIP复合体的近原子分辨率结构,揭示了ATR激酶活化的分子机制,为研制新型ATR激酶抑制剂用于肿瘤治疗奠定了结构基础。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蔡刚课题组与南京农业大学王伟武课题组合作完成。主要的研究工作由王雪娟副研究员和蔡刚教授共同完成,其中王雪娟完成了ATR活性测定、冷冻样品制备、三维重构、结构分析,与南农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2-04

  • Nature子刊:线粒体动力学在抗肿瘤先天免疫应答过程中的关键作用

    浙江大学靳津实验室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Mitochondrial dynamics controls antitumor innate immunity by regulating CHIP-IRF1 axis stability”的研究论文,揭示线粒体动力学在诱导先天免疫极化和抗肿瘤应答中的重要调控作用,并阐明了相关的分子机制。先天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抗原递呈细胞,在宿主抵抗感染和促进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早期观点认为,线粒体形态的变化参与了细胞代谢调控,可能间接地影响了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应答。然而,是否线粒体形态能够直接调控免疫细胞的极化尚不明确,同时

    来源:浙江大学

    时间:2017-12-04

  • “双剑合璧”,艾滋病功能性治愈未来可期

    长效药物和中和抗体联合治疗即将临床试验 自1983年法国科学家首次分离出艾滋病病毒(HIV)毒株以来,科学家与HIV之间的较量一直未曾停止。30多年间,科学家殚精竭虑,在逐层揭开笼罩在HIV头上的面纱的同时,也催生出了许多抗艾疗法和药物。尽管相关技术进展迅速,但功能性治愈甚至根治艾滋病的良方一直未“现形”。现在,情况正在慢慢改变。在11月28日于清华大学举办的“中和抗体与功能性治愈”艾滋病学术前沿研讨会上,来自中国抗艾代表性领域的各位专家表示,艾滋病的功能性治愈曙光在望。其中,长效药物和抗体药物“双剑合璧”是最前沿的学科研究方向和热点,也是实现艾滋病功能性治愈最有潜力的武器。终能找到HIV致命

    来源:科技日报

    时间:2017-12-04

  • 中国学者最新发表Science文章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汪筱林研究员领导的新疆哈密科考队,经过十余年连续的野外科考工作,在新疆哈密戈壁下白垩统地层中发现并抢救性采集了一件超过200枚翼龙蛋、胚胎和骨骼化石三维一体保存的重要标本,其中16枚翼龙蛋含有三维立体的胚胎化石,这是全世界首次发现3D翼龙胚胎。这一研究成果:“Egg accumulation with 3D embryos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life history of a pterosaur”公布在11月30日Science杂志上,这是中国与巴西两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合作团队对哈密翼龙蛋与胚胎发现的重要成果。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12-01

  • 浙江大学发表权威期刊封面文章:协同抗肿瘤纳米材料

    来自浙江大学转化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High-Efficient Clearable Nanoparticles for Multi-Modal Imaging and Image-Guided Cancer Therapy”的文章,发明了一种新型“协同抗癌纳米材料”诊疗一体化药物递送系统,实现多模态影像引导下的精准高效抗肿瘤药物递送。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生物材料领域的顶级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if=12.12)上,并被编辑部选为Back Cover封面文章。浙江大学转化医学院周民研究员、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田梅

    来源:浙江大学

    时间:2017-12-01

  • 北京协和医院发现世界首例成人HIV抗体阴性艾滋病合并KS病例

    近日,记者从北京协和医院获悉,该院呼吸内科、感染内科、病理科联合报道了世界首例成人HIV抗体阴性艾滋病合并肺卡波西肉瘤病例,发表在最新一期的《临床呼吸杂志》(Clinical Respiratory Jounal论文链接)上。该患者为中年男性,因咽痛、咯血、发热及呼吸困难两个月,辗转就诊于国内多家医院,症状并未缓解,而后来到协和医院就诊。入院检查发现双肺多发团块样阴影,CD4阳性T淋巴细胞只有6个/mm3(正常人平均760个),HIV初筛试验可疑阳性,但确证试验为阴性。行肺部穿刺活检后,病理科专家在镜下发现了肺部病变是卡波西肉瘤(KS),而该病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及艾滋病人。感染内科会诊后,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7-12-01

  • 曹雪涛院士连发Science,Nature子刊文章:抗病毒免疫研究新进展

    生物通报道:曹雪涛院士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主要从事天然免疫与免疫调节基础研究、免疫治疗应用研究。这位立足于国内培养成长起来的免疫学家具有重要的国际学术影响力,目前为德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英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法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同时在今年10月也入选了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院士。近期其研究组接连发表了最新成果,在抗病毒免疫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在11月21日发表于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一项成果中,研究组成员发现E3泛素连接酶RNF2通过诱导STAT1发生一种新型的泛素化修饰方式即K33连接的多聚泛素化修饰,促进STAT1与DNA解离,抑制STAT1的转录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30

  • Nature子刊:首次揭示降糖药疗效和肠道共生菌群特征关系

    11月27日,Nature 旗下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刊登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宁光院士团队和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该研究结果显示同样用阿卡波糖治疗糖尿病,B肠型肠道菌群的人群明显效果更好,降低体重、降脂以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情况更为明显,并揭示了其中的原因。令人欣喜的是,中国人群中,B肠型肠道菌群的人群比例更高。   长期以来,阿卡波糖(小肠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已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医生在临床中发现,相比传统磺脲类药物,阿卡波糖可以为部分糖尿病患者带来控制血糖以外的疗效,包括体重下降、血脂降低等。是什么导致

    来源:上海交大

    时间:2017-11-30

  • Cell Research:miRNA加工调节新元件及机理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he RNA-binding protein QKI5 regulates primary miR-124-1 processing via a distal RNA motif during erythropoiesis”的文章,发现了在造血红细胞生成过程中存在pri-miRNA与成熟miRNA表达趋势不一致的现象,并首次指出miRNA stem-loop之外的远距离作用元件可以调节pri-miRNA的加工,乃至成熟miRNA的产生。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余佳为通讯作者,第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30

  • 北大学者Nature子刊发文:气候因素对人格特点的影响

    2017年11月27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王垒教授课题组在《自然》(Nature)子刊《自然·人类行为》(Nature Human Behaviour)杂志发表题为“Regional Ambient Temperature Is Associated with Human Personality”的文章。该项工作通过大样本统计分析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揭示了气候因素中气温与人格特点的关系。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中“一方”,指的是某一地域;“水土”,包括地理位置、物候环境;“一方人”,则是长期生活在这一地域的人。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心理和行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7-11-30

  • 中科院新当选院士Nature Immunology发文:一种在造血动态平衡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新因素

    生物通报道:来自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tad3a suppresses Pink1-dependent mitophagy to maintain homeostasis of hematopoietic progenitor cells”的文章,揭示了一种线粒体自噬关键的作用因子:Atad3a对造血动态平衡产生的重要影响,这将有助于解析线粒体自噬的过度激活与造血干细胞的机制关联。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21日的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的卞修武教授,以及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29

  • 第三军医大学发表Nature子刊文章:首次发现新免疫调节分子VSIG4的抗炎机制

    来自第三军医大学全军免疫学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VSIG4 inhibits proinflammatory macrophage activation byreprogramming  mitochondrial pyruvate metabolism”的文章,首次阐明VSIG4可通过调控葡萄糖在细胞线粒体中的氧化磷酸化,从而抑制巨噬细胞M1极化并改善炎症疾病的进展,为抗炎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子刊 Nature 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12.123)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第三军医大学全军免疫学研究所陈永文教授和吴玉章教授,第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29

  • NIBS学者最新文章:炎症相关结直肠癌新机制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袭荣文实验室在《Gastroenterology》杂志发表了题为“BMI1 and MEL18 Promote Colitis-Associated Cancer in Mice via REG3B and STAT3”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一个BMI1/MEL18直接调控的肿瘤抑制因子Reg3b,该因子通过抑制STAT3的活性进而抑制炎症相关结直肠癌(CAC)肿瘤的生长。 炎症相关结直肠癌(CAC)是结直肠癌的一个亚型主要有炎症性肠病,如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发展而来,CAC难以治疗,有很高的死亡率。多梳家族蛋白 (PcG) 是一类抑制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分

    来源:NIBS

    时间:2017-11-29

  • 中科院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陈化兰,徐涛等入选

    生物通报道:近年来对院士增选的社会关注度大幅增加,作为增选当年的2017年,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当选院士名单陆续公布。中国工程院2017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 比尔盖茨入选外籍院士 今年中科院新当选院士共61人,生命科学与医学学部为13人,其中包括中科院系统4人,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徐涛研究员也是此次当选院士中年龄最小的一位。此外,谢晓亮,王小凡等人也入选了此次的新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具体名单见下:2017年新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名单(共61人,分学部以姓氏笔画为序)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13人)序号姓名年龄专业工作单位1卞修武53医学(病理学)陆军军医大学2刘耀光63植物遗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28

  • 中外学者Nature子刊第一次发现TLR8小分子抑制剂

    生物通报道:来自清华大学生命有机磷化学及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京大学药理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mall-molecule inhibition of TLR8 through stabilization of its resting state”的文章,在全球第一次发现了人类TLR8特异性小分子抑制剂,并解析了其中的免疫检测的分子机理,证明了这些抑制剂能抑制多种细胞系中TLR8介导的促炎信号传导。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20日的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分别为清华大学尹航教授,以及日本东京大学Toshiyuki Shimizu教授。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28

  • 清华大学青年学者Nature子刊发文:机械门控Piezo离子通道调控机制

    清华大学药学院,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 protein interaction mechanism for suppressing the mechanosensitive Piezo channels”的文章,鉴定发现了Piezo蛋白家族的新型调控蛋白SERCA2并系统阐明了其对Piezo蛋白通道活性调控的作用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1月27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清华大学药学院肖百龙研究员,第一作者为张廷鑫和池少鹏。机械敏感阳离子通道是一类能够响应机械力刺激而引起阳离子通透的离子通道,在诸如触觉感受、本体感受、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28

  • 中国科学家11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生物通报道:11月中国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包括胶质细胞-神经元信号的遗传多态性能调节衰老的速度,侏罗纪燕辽生物群滑翔型树贼兽揭示哺乳动物中耳结构新型式,以及一种全新概念的测序方法——纠错编码(简称ECC)测序法。来自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胶质细胞-神经元信号的遗传多态性能调节衰老的速度,从而解析了个体之间衰老速度差异之谜。研究组利用秀丽线虫这一模式生物探讨个体之间衰老速度差异的遗传机制。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可以独立生活的微小动物(成虫体长仅1毫米), 其遗传背景清楚、生活史短、行为清晰,是目前研究衰老的重要模式生物,许多重要的调控衰老的信号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28

  • 北京大学魏平课题组Cell子刊报道人工合成生物振荡信号研究进展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定量生物学中心、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魏平课题组在《细胞》(cell)子刊《细胞·系统》(Cell Systems)杂志发表题为“Design of Tunable Oscillatory Dynamics in a Synthetic NF-κB Signaling Circuit”的封面文章,报道了该课题组在生物振荡研究中取得的重要进展。该工作通过人工设计的方式,在酵母细胞中重构了人源NF-κB信号系统,结合细胞实验与理论模型,揭示了分子网络的动力学参数和拓扑结构对信号通路振荡行为的调控机制。周期性振荡是生命活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昼夜节律、细胞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7-11-27


页次:589/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581][582][583][584][585][586][587][588][589][5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