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南科大教授发表PNAS文章

    12月12日,南科大植物与食品研究所郭红卫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PNAS》在线发表了题为 “Ethylene Promotes Root Hair Growth through Coordinated EIN3/EIL1 and RHD6/RSL1 Activity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根毛是植物根表皮的管状突起,是植物吸收水分、矿质元素以及与土壤微生物进行相互作用的重要器官。根毛的生长发育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其生长密度与相对长度都可应对土壤环境的不同作出适应性的调节,是研究植物环境响应的良好模型。乙烯是植物重要的环境胁迫信号分子,对根毛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很早就被发现

    来源:南方科技大学

    时间:2017-12-25

  • Cell子刊:水稻耐寒调节新途径

    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局部温度异常直接威胁作物生产。对作物耐受低温的机制进行研究,有利于基于分子设计的作物遗传改良工作的开展。目前,水稻耐寒信号转导途径框架业已建立,但其成员间的调节机制却知之不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种康率领的研究团队,针对OsbHLH002为核心的调控途径开展研究,揭示了调控水稻对低温响应和耐受的新途径。OsbHLH002是水稻bHLH转录因子家族一百多个成员之一,是耐寒信号途径中的核心成员。该蛋白与拟南芥ICE1蛋白同源性最高,因此也被称作OsICE1。研究表明,有丝分裂原蛋白激酶OsMAPK3和泛素连接酶OsHOS1能够精细调节OsbHLH002的活性与积累,进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12-25

  • 香港浸会大学Nature子刊:世界首创新一代智慧型肿瘤靶向化合物

    香港浸会大学中医药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 water-soluble nucleolin aptamer-paclitaxel conjugate for tumor-specific targeting in ovarian cancer”的文章,利用具靶向癌细胞的适配子,加上具有高细胞毒活性的天然产物,形成新一代的智慧型肿瘤靶向化合物,有助肿瘤治疗并减低毒副作用。目前团队已为新化合物申请中国专利。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研究团队由浸大中医药学院院长吕爱平教授与技术开发部主任兼教学科研部副主任张戈教授率领,团员包括研究助理教授李芳菲博士和三名

    来源:香港浸会大学

    时间:2017-12-22

  •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组计划启动

    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人体与环境健康的微生物组共性技术研究”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组计划”启动会在京举行。这个斥资3000万元的计划由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牵头,整合了包括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昆明动物所、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以及协和医院等14家中科院内外单位共同参与。当前,微生物组研究正成为新一轮科技浪潮的前沿阵地。美、加、日、法等国纷纷部署微生物组研究国家计划。我国在微生物资源、生态环境多样性、人群多元化、中草药医疗健康等方面具有优势和特色,但尚未有统筹布局研究计划和项目。为此,与会专家对中科院微生物组计划这一领域内的先行项目非常激动。“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7-12-22

  • 《Immunity》12月封面文章;中科大发现自然杀伤细胞促进胚胎发育

     蜕膜NK细胞(黄色细胞)在滋养层细胞(绿色细胞)的刺激下通过分泌生长因子(白色和蓝色颗粒)促进胚胎生长(Immunity2017年12月封面,傅斌清创意、王国燕绘图)。胚胎发育过程中需要形成特殊的母胎界面来呵护胎儿的正常发育。母胎界面包括大量蜕膜自然杀伤细胞(dNK),这种细胞在妊娠前三个月占淋巴细胞总量的70%,如此大量存在的dNK细胞在胚胎发育中发挥何种作用尚不清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免疫学研究所魏海明教授和田志刚教授课题组合作发现在人和小鼠早期妊娠蜕膜组织局部,存在大量CD49a+Eomes+NK细胞亚群,通过分泌生长因子促进胚胎的发育。缺失这种可以分泌生长因子的NK细胞,会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2-21

  • 中国学者再发Nature Genetics文章:单细胞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组新发现

    北京大学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北大生命科学学院与第三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ingle-cell DNA Methylome Sequencing of Human Preimplantation Embryos”的文章,利用单细胞DNA甲基化组高通量测序方法,首次在单细胞分辨率对人类植入前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揭示了人类早期胚胎DNA去甲基化和从头加甲基化的动态变化、父母本基因组差异甲基化等关键特征。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Genetic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汤富酬研究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教授和闫丽盈研究员。在哺乳动物基因组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7-12-20

  • Plant Cell:KDM5亚家族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底物识别机制

    12月12日,中国科学院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杜嘉木课题组,中科院院士、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课题组合作完成的论文,以Structure of the Arabidopsis JMJ14-H3K4me3 Complex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Substrate Specificity of KDM5 Subfamily Histone Demethylases为题,在线发表在The Plant Cell上,该研究利用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等手段,揭示了KDM5亚家族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底物识别机制。组蛋白修饰在生物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12-20

  • 北大7位学者历时7年刷新DNA测序精度

    日前,北京大学黄岩谊教授带领的团队在《自然—生物技术》期刊上在线发表《基于信息理论来修正错误的高准确度荧光产生DNA测序方法》,这标志着我国学者已成功刷新DNA信息解读的精确程度,从根本上提高了测序方法本身的精度,打破了国外在基因测序领域的技术垄断,极大推动了我国生命科学与医学的研究发展,同时今后有望为婴儿基因突变检测、循环肿瘤DNA等测序临床医学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好的工具。这个研究团队,包括北京大学教授谢晓亮、黄岩谊,博士后陈子天,博士研究生周文雄、乔朔、康力以及副研究员段海峰。7位成员分别来自化学、物理、生物等不同学科背景。发明了纠错编码测序法,大幅提升了基因序列测定的精度众所周知,生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17-12-20

  • 中国科大最新PNAS文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及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袁军华、张榕京课题组,在细菌运动行为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通过发展新实验手段,精确测量并澄清了细菌鞭毛马达动力学的一个重要特征¾马达力矩产生单元的占空比(Duty ratio)的高低。近日,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细菌鞭毛马达是驱动带鞭毛细菌(如大肠杆菌)游动的纳米尺度转动马达,是生物中的纳米机电系统。其内可以有多个力矩产生单元(定子),定子作用于马达的转动部分(转子)而产生力矩。定子的占空比,即定子在一个力化学循环中与转子作用的时间比例,类似于定子作用的效率,是对马达力矩产生动力学的关键刻画。这个占空比需要从马

    来源:中科大

    时间:2017-12-19

  • 广西兽医研究所发文聚焦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生物通报道  广西兽医研究所领导的一项流感监测新研究表明,中国的活禽市场有时是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LPAIV)的寄居地,这些病毒不会对禽类造成明显伤害,但可能导致人类爆发严重的疾病。这项成果近期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在2012-2015年期间,研究人员从广西多个活禽市场的鸡、鸭和鹅中采集了3,800多个拭子样本,并对甲型流感病毒开展了测序。他们的分析表明,根据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抗原特征,大约16%的样本包含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至少有六种亚型:H1、H3、H4、H6、H9或H11。有意思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鸭经常携带H3亚型的流感病毒,鹅往往携带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2-19

  • Oncotarget:MSCs促进B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生长的深层机制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李鹏研究组的研究成果,以Defined,serum/feeder-free conditions for expansion and drug screening of primary B-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为题,发表在Oncotarget上,研究揭示了MSCs(mesenchymal stem cells)促进B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 B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细胞生长的深层机制,以此确立原代B-ALL细胞体外培养体系,建立了个性化的药物高通量筛选平台。对化合物进行功能性筛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12-19

  • 广州医科大学最新文章:一种新的细胞死亡形式——碱死亡

    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JTC801 Induces pH-dependent Death Specifically in Cancer Cells and Slows Growth of Tumors in Mice”的文章,报道一种依赖于碱性pH内环境的细胞死亡新形式,命名为碱死亡(alkaliptosis)。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2月14日在线出版的Gastroenterology杂志(胃肠病学研究排名第1的期刊)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唐道林博士。在肿瘤治疗中,凋亡(apoptosis)耐受是产生肿瘤耐药的重要机制,鉴定凋亡非依赖性细胞死亡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2-18

  • PLoS Pathogens:棉铃虫病毒抑制宿主黑化反应新机制

    棉铃虫病毒是控制棉铃虫危害的一种重要生物农药,它能够克服宿主的免疫系统,建立系统感染,最终杀死宿主昆虫。在当前研究中,对棉铃虫病毒克服宿主免疫系统机制了解的缺乏,制约着对其杀虫性能的进一步优化。黑化反应是昆虫一种独特的天然免疫机制,由丝氨酸蛋白酶级联反应介导对酚氧化酶原的剪切,这个过程被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所负调控。以往研究显示,棉铃虫病毒感染全面抑制宿主免疫基因的表达(Xing et al., MCP, 2017)。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博士生袁传飞和动物研究所博士研究生邢龙生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发现,病毒感染抑制了棉铃虫黑化反应通路中多个丝氨酸蛋白酶的表达;黑化反应通路中负调控分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12-18

  • 北京大学生科院最新发表Science文章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rabidopsis pollen tube integrity and sperm release are regulated by RALF-mediated signaling”的文章,首次找到了拟南芥有性生殖过程中参与控制花粉管细胞完整性与精细胞释放的信号分子及其受体复合体,并揭示了该过程的分子调控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今日出版的Scienc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瞿礼嘉教授与马萨诸塞大学安姆斯特分校Alice Y. Cheung教授,第一作者为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3级研究生葛增祥和马萨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7-12-15

  • 北大院士组JAMA发文:最大规模甲状腺自身免疫状态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妊娠结局研究成果

    来自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医三院)内分泌科、生殖医学中心、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中心等组成的跨学科研究团队合作发表了题为“Effect of Levothyroxine on Miscarriage Among Women With Normal Thyroid Function and Thyroid Autoimmunity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的研究成果,这一甲状腺功能正常的甲状腺自身免疫状态妇女接受左旋甲状腺素治疗后的妊娠结局研究,是甲状腺自身免疫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2-15

  • Frontiers In Immunology:肺癌微环境新发现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李鹏和吴东海团队验证了白介素15(IL-15)对肺癌生长的促进作用。IL-15能有效地激活和维持T细胞、NKT细胞等活性,表现出促进免疫反应的功能,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抗肿瘤治疗的临床研究中。近年来也有部分研究指出,IL-15具有直接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李鹏和吴东海团队在肺癌异种移植模型(PDX,Patient Derived Xenografted)实验中发现IL-15能够促进肿瘤生长。PDX模型的肿瘤中存在一群髓系来源的CD215(IL15Ra)阳性细胞,它们能够对IL-15产生应答并促进肺癌生长。进一步研究发现,对IL15产生应答的CD215+细胞能够分泌I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12-15

  • 茶树国家重点实验室发表miRNA最新研究成果

    韦朝领教授领衔的茶树逆境生理与功能基因组研究团队长期专注miRNA在茶树抗病虫及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近日,该课题组在线发表两篇茶树芽叶发育和抗病虫响应的最新研究论文。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该团队骨干成员刘升锐博士来为大家介绍本项研究工作,分享他开展植物miRNA研究的思路。植物中MicroRNAs(miRNAs)是一类内源性的具有重要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其大小长约20~24nt。成熟的miRNAs是由较长的初级转录物经过一系列核酸酶的剪切加工而产生的,随后组装进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ISC),通过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识别靶mRNA,并根据互补程度的不同指导沉默复合体降解靶mRNA或者阻遏靶m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7-12-15

  • 裴端卿研究组Cell Stem Cell:细胞命运变化中染色质开关规律

    信息时代是计算机语言的二进制码(0-1)驱动的,0与1二进制演绎出丰富多彩的虚拟世界,包括热门的人工智能AI。那么,生命科学是否也存在类似的0-1二进制规律的密码?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通过对干细胞命运诱导过程的研究,发现细胞命运转换也遵循一个二进制规律。科学家通过对染色质的开放与关闭的研究,发现在体细胞诱导为干细胞时,染色质与细胞变化有关的位置存在一个“开-关”的基本调控逻辑。在此逻辑体系下,科学家阐述了干细胞诱导过程的变化机制。12月8日,相关成果以Chromatin Accessibility Dynamics During Reprogramming of iPSCs为题,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12-14

  • NAR:线粒体翻译质量控制对于胚胎发育的重要性

    12月8日,国际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恩多研究组与芬兰科学家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Editing activity for eliminating mischarged tRNAs is essential in mammalian mitochondria”。哺乳动物细胞含有两个相对独立的翻译系统:细胞质和线粒体翻译系统。人线粒体翻译系统合成13种线粒体基因组编码的氧化呼吸链复合物亚基,对于氧化呼吸链复合物的组装及线粒体功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细胞质翻译系统需要高度的保真性,以确保核基因信息的精确传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12-14

  • 浙大园艺系周艳虹组:番茄光抑制和光保护作用的光信号依赖性调控

    低温是影响植物生产力和地理分布的主要因素。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因缺乏冷适应能力而对寒冷比较敏感。许多重要的经济物种,如玉米、大米和西红柿等,无法长期存活在低于12°C的温度下。除了冷害敏感性的种间差异之外,特定物种对低生长温度的耐受性在不同器官和不同发育阶段会产生差异。在树冠内,上部能接触到阳光的叶子通常比处于阴影部位的叶子表现出更高的冷害敏感性。然而,关于造成耐冷性空间差异的机制知之甚少。本研究利用RNA-Seq技术鉴定了番茄在光抑制和光保护过程中的的光信号依赖性调控通路,并分析了phyA依赖的HY5-ABI5-RBOH1信号通路在缓解冷诱导的光抑制及光保护中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在番茄植株的阴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7-12-14


页次:587/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581][582][583][584][585][586][587][588][589][5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