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中科院植物所张文浩组:lncRNA在苜蓿低磷胁迫响应和适应过程中的调控作用

    磷是植物必需的大量元素,虽然土壤中总磷含量较高,但能被植物利用的无机磷含量很低。在我国苜蓿的主要种植区就存在这种情况,严重制约着苜蓿的生产。在此背景下,研究lncRNA在植物逆境中的调控机理非常重要,也将是未来研究的重要趋势和方向。本研究构建了苜蓿对照和低磷胁迫下叶和根的链特异性文库,通过高通量测序和lncRNA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识别了10758个lncRNA,并将这些lncRNA进行了分类(图1)。 图1 lncRNA染色体定位和分类然后,对这些lncRNA进行了差异表达分析,并通过Venn图分析了组织表达特异性(图2)。 图2 lncRNA差异表达分析为了研究lncRN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7-11-27

  •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南月敏组:MiR-130a-3p在调控肝星状细胞活化及凋亡中的作用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最极端形式,其特征为脂肪肝、小叶炎症和进行性细胞周期性纤维化。肝星状细胞(HSC)是响应非酒精性纤维化脂肪性肝炎发展进程中的主要细胞类型。非酒精性纤维化脂肪性肝炎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有效的治疗方法很少,目前对肝纤维化的机制了解甚少。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icroRNAs(miRNAs)参与肝纤维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包括HSC的激活、增殖和细胞外基质(ECM)的产生和沉积。最近的研究表明,miRNAs可以调控HSC的活化、增殖和凋亡,从而对肝纤维化进程产生影响。本研究在甲硫氨酸胆碱缺乏饮食诱导纤维化的NAFLD小鼠模型的肝脏中观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7-11-27

  • 香港中文大学用螺旋藻制造的微型机器人——能杀死癌细胞!

    几十年来,生物医学工程师们一直试图制造智能给药/手术微型机器人,就像科幻电影《神奇之旅》(Fantastic Voyage)里的血管飞船一样。现在,香港中文大学材料科学家张立(Li Zhang)团队通过磁力信号可以操纵螺旋藻在体内游走,这种生物合成机器人,将以最小副作用的方式实现定点给药和局部微手术等高难度操作,更重要的是,它和它的磁性涂层似乎还能杀死癌细胞!螺旋藻(spirulina)是一类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丝状体,看起来像个小弹簧。迄今为止,科学家们反复试验各种形状的人造机器,有杆状的、管状的、球状的,甚至是比一个细胞还小的笼子状的。为这些微小设备持续供能一直是项挑战,一是大多数供能燃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24

  • Allergy:城乡环境对过敏性疾病影响研究重要进展

    近日,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变态反应科李靖教授带领的变态反应疾病创新研究团队在城乡环境对过敏性疾病影响的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Cockroach is a major cross-reactive allergen source in shrimp-sensitized rural children in southern China”被变态反应学领域著名期刊Allergy杂志(IF=7.361)正式接收。李靖教授与香港中文大学儿科系Gary W.K. Wong教授为本研究共同通讯作者,杨朝崴博士、赵杰锋和韦妮莉为并列第一作者。中国儿童过敏性疾病发病率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

    时间:2017-11-24

  • 裴端卿等人Cell Rep发文:首次揭示KDM2B-PRC1在重编程中的功能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健康研究院裴端卿课题组、陈捷凯课题组合作,以Kdm2b Regulates Somatic Reprogramming through Variant PRC1 Complex-Dependent Function为题的研究论文,发表在Cell Reports上。研究首次揭示KDM2B-PRC1复合物在iPS诱导重编程过程中的促进功能,发现BMP信号通过削弱KDM2B-PRC1复合物在染色质上的结合并激活中内胚层基因的调节机制。这项表观遗传方向的基础研究成果阐述了一个参与细胞潜能调控的重要蛋白质机器的功能,并发现通过细胞环境调控该机器的机制,为未来诱导特定功能细胞提供了理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11-24

  • 我国首个《干细胞通用要求》发布

    11月22日,我国首个《干细胞通用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在北京发布。该要求围绕干细胞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等关键问题,建立了干细胞的供者筛查、组织采集、细胞分离、培养、冻存、复苏、运输及检测等的通用要求,有望推动干细胞领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中国细胞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分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周琪院士在发布会上指出:“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干细胞领域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逐渐从基础研究走向临床。应用中存在异质性及其带来的安全性威胁,亟待行业准则的建立。”为此,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干细胞生物学分会领导下,北京干细胞库、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等单位参照国内外相关规定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7-11-24

  • Hepatology:一种促进肝癌发生的新型代谢分子机制

    广州医科大学附三院唐道林博士课题组在11月17日在线出版的Hepatology杂志上报道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促进肝癌发生的新型代谢分子机制(论文题目:HMGB1 Controls Liver Cancer Initiation through YAP-dependent Aerobic Glycolysis)。HMGB1是一种含量丰富的非组蛋白核蛋白,在稳定染色体结构与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HMGB1释放到细胞外,成为一种重要的损伤相关模式分子(DAMP),参与炎症和免疫调控。HMGB1在肿瘤发生中的功能呈现明显的肿瘤类型依赖性。课题组今年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报道内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

    时间:2017-11-23

  • Science Immunology:关键免疫应答代谢环路的新机制

    2017年11月18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刘万里研究组在《科学》旗下免疫学子刊Science Immunology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源自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的正反馈环路持续性驱动B细胞免疫活化》(A PIP2 derived amplification loop fuels the sustained initiation of B cell activation)的研究论文。报道B细胞免疫突触中具有时空特异性的PIP2水解与再生代谢作用形成的正反馈环路(feed forward loop),强劲地促进抗原受体(BCR)跨膜信号转导和细胞活化的新机制,为相关疾病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B淋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7-11-23

  • 浙大来茂德教授研究组GUT揭示癌症治疗靶点调控RNA可变剪接的分子机制

    来自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中国药科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RSF6-Regulated Alternative Splicing that Promotes Tumor Progression Offers a Therapy Target for Colorectal Cancer”的文章,揭示了SRSF6作为结直肠癌治疗靶点调控RNA可变剪接的分子机制,详细阐明了结直肠癌中异常可变剪接机制,并发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药物具有抗结直肠癌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著名消化病学杂志Gut(IF:16.658)上,通讯作者为浙江大学基础医学院来茂德教授和张红河副教授,第一作者为万乐栋,第二作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23

  • 苏州大学戴克胜教授JCI发表文章:血小板凋亡调控新机制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rotein Kinase A Determines Platelet Lifespan and Survival by Regulating Apoptosis”的文章,发现蛋白激酶A能通过调控凋亡决定血小板的寿命和生存,这揭示了血小板寿命和血小板被清除的调控机制,并探讨该机制的重要临床应用价值。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苏州大学戴克胜教授。据报道,血小板是血栓与出血的主要调控成分,在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证实,血小板还在肿瘤转移,感染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22

  • 清华医学院发表Nature子刊文章:肝脏血管新生促纤维化的重要发现

    11月13日,清华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杜亚楠研究组于国际知名学术期刊《自然·材料学》(Nature Materials)在线发表了题为“基于体外仿生肝纤维化3D病理模型研究肝脏血管新生促进纤维化的生物力学机制和精准干预策略”(Mechanotransduction-modulated fibrotic microniches reveal the contribution of angiogenesis in liver fibrosis)的研究长文。该研究创新性地构建了模拟肝脏纤维化病理发展从早期到晚期不同阶段的体外仿生3D微环境模型,首次报道了肝窦毛细血管过程中通过胶原纤维传递的机械力学刺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7-11-22

  • 江南大学医学院EMBO:高血压发生机制和治疗新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91439131,81622007)等资助下,江南大学医学院马鑫教授课题组在高血压发生新机制和治疗新策略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by Increasing Impaired Endothelial TRPV4-KCa2.3 Interaction”(增强血管内皮受损的离子通道TRPV4-KCa2.3复合体相互作用治疗高血压)为题,于2017年11月7日发表在EMBO Molecular Medicine(《欧洲分子生物学学会期刊:分子医学》),江南大学马鑫教授为文章的通讯作者,何冬旭、潘琼希、陈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时间:2017-11-22

  • 清华大学张学工团队入选首批“人类细胞图谱计划”项目

    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相媲美的“人类细胞图谱计划” 首批拟资助的38个项目正式公布。清华大学教授张学工负责的项目作为其中唯一一个由中国科学家承担的项目,从全球范围内征集的近50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人类细胞图谱计划”是一项大型国际合作项目,致力于建立一个健康人体包含的所有细胞参考图谱,包括各种细胞类型的基因组、转录组、表观基因组特性以及它们的数目、位置、相互关联等。该计划是是由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和妻子普莉希拉·陈成立的CZI(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基金会发起并资助的,通过全世界范围内优秀的生物学家、技术专家、病理学家、医学专家、计算机科学家、统计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7-11-22

  • 山东大学杰青J EXP MED发表最新成果:去泛素化酶复合体的作用新机制

    生物通报道:来自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USP1–UAF1 deubiquitinase complex stabilizes TBK1 and enhances antiviral responses”的文章,发现USP1-UAF1去泛素化酶复合体能通过稳定TBK1表达而促进抗病毒反应,这一研究发现了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关键节点分子,可为抗病毒药物研制提供更为理想的靶点。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医学权威期刊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实验医学杂志》,五年影响因子13.285)上,通讯作者为山东大学基础医学院的赵伟教授,第一作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21

  • 清华大学生科院Cell:酿酒酵母“催化后剪接体”的结构

    2017年11月17日,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施一公教授研究组就剪接体的结构与机理研究于《细胞》(Cell)杂志再次发表最新成果。这篇题为《酿酒酵母“催化后剪接体”的结构》(Structure of the Post-catalytic Spliceosome from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论文报道了酿酒酵母剪接体呈现RNA剪接反应完成后状态(定义为“P复合物”)、整体分辨率为3.6埃的三维结构,首次展示了pre-mRNA中3’剪接位点的识别状态,该结构为回答RNA剪接反应过程中pre-mRNA中的3’剪接位点如何被识别,第二步转酯反应如何发生以及成熟的mRNA如何被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7-11-21

  • PLoS Pathog: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通路中TBK1的活化机制

    国际著名免疫学术期刊PLOS Pathogens和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分别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研究组在抗病毒天然免疫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MAVS activates TBK1 and IKKε through TRAFs in NEMO 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manner”及“NEMO–IKKβ Are Essential for IRF3 and NF-κB Activation in the cGAS–STING Pathway”。天然免疫是宿主抵抗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在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中,机体通过RLR-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7-11-21

  • 中科大最新Nature子刊文章:肿瘤细胞代谢重编程与周期调控新机制

    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学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强磁场科学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Polo-like Kinase 1 Coordinates Biosynthesis during Cell Cycle Progression by Directly Activating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的文章,首次发现在肿瘤细胞中,重要的周期调控蛋白Plk1在周期进程中调节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代谢酶G6PD的活性,并进而促进生物大分子合成以及肿瘤细胞在体内外的增殖。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由中科大张华凤课题组、高平课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20

  •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最新文章提出听觉皮层功能发育重要新观点

    来自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和类脑计算研究中心的苑克鑫课题组发表了题为“Fast Inhibitory Decay Facilitates Adult-like Temporal Processing in Layer 5 of Developing Primary Auditory Cortex”(抑制性作用的快速衰减使幼年初级听觉皮层第五层的时间信息处理能力与成年类似)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在功能方面皮层layer 5 (L5)可以先于一直被认为最先成熟的主要丘脑输入接收层,layer 4 (L4),表现出与成年类似的特性,并揭示了皮层内抑制性作用在其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7-11-20

  • 施一公连发两篇Cell文章:一步步完成剪接体的拼图

    ——同日Science杂志也公布了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Rui Zhao研究组的相似成果生物通报道: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研究组一直致力于捕捉RNA剪接过程中处于不同动态变化的剪接体结构,从而从分子层面阐释RNA剪接的工作机理。在11月16日公布的Cell杂志上,这一研究组再次发表研究论文:Structure of the Post-catalytic Spliceosome from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公布了一个来自酿酒酵母的P复合物(分辨率为3.6Å)的冷冻电镜结构。两个月前,施一公教授研究组也在Cell杂志上发文,报道了RNA剪接循环中剪接体最后一个

    来源:生物通综合

    时间:2017-11-17

  • 2017年“最热门研究学者”公布:大陆高被引学者

    生物通报道:美国Clarivate Analytics公司(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11月15日公布了2017年“高被引科学家(2017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名单。全球共有21个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超过3,300名高被引学者入选(13万份论文)。其中美国共计入选1,644位研究人员,占据一半名额,位居全球第一,其次是英国,入选人数为344位,而今年快速升至第三的中国共有249位研究人员入选,比去年增长了40%以上,是所有国家增幅最大的。而在中国高被引学者中,增幅最大的研究领域又是癌症基因组学。Clarivate Analytics高级引用分析师David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17


页次:590/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581][582][583][584][585][586][587][588][589][5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