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北京大学,山东大学发表Nature子刊文章:腹主动脉瘤发病分子机制

    来自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山东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Homocysteine Directly Interacts and Activates the Angiotensin II Type I Receptor to Aggravate Vascular Injury”的文章,发现同型半胱氨酸能直接结合并激活血管紧张素2受体1,从而加重血管损伤,这揭示高同型半胱氨酸作为新的危险因素,促发腹主动脉瘤新机制,即同型半胱氨酸可作为血管紧张素I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AT1)新的配体,以不依赖于血管紧张素Ⅱ(AngII)作用,激活AT1受体,从而加重血管损害。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1-12

  • 华中科大连发五篇文章:发布lncRNA、泛素修饰等多个重要数据库

    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计划的发布,如何有效整合海量的高异质性、高复杂性生物医学大数据成为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重大命题和挑战。近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健康大数据”团队陆续发表了5篇论文,公布了多个重要的数据库,这些成果同期刊发在1月4日的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上。《Nucleic Acids Research》上发表的5篇论文中所构建的数据库界面大数据时代特点是数据无处不在,我们身边处处都有大数据。健康大数据是随着近几年数字浪潮和信息现代化而出现的新名词,是指无法在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健康数据的集合。在最新研究中,围绕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1-10

  • 清华大学生科院Cell子刊:衰老过程中NAD下降和肿瘤发生的关联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ROS-mediated 15-Hydroxyprostaglandin Dehydrogenase Degradation via Cysteine Oxidation Promotes NAD+-Mediated 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的文章,揭示了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的降低通过活性氧分子介导的抑癌因子15-羟基前列腺素脱氢酶(15-PGDH)的降解驱动细胞发生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提示补充NAD前体如维生素B3可以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出版社旗下Cell C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1-10

  • 何川、贾桂芳研究组发文:植物mRNA化学修饰m6A去甲基酶

    近期,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何川、贾桂芳课题组在在高等植物N6-甲基腺嘌呤(m6A)动态可逆调控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工作以“ALKBH10B is An RNA N6-Methyladenosine Demethylase Affecting Arabidopsis Floral Transition”为题,发表在The Plant Cell (DOI: https://doi.org/10.1105/tpc.16.00912)。N6-甲基腺嘌呤(m6A)是mRNA上最丰富的修饰,遍布于真菌,动物以及植物当中。这一修饰调控了mRNA的剪接,出核转运、降解,以及翻译等过程,并深刻影响了干细胞状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8-01-10

  • Molecular Plant:生物钟调控叶片衰老新机制

    生物钟是生物体为适应环境昼夜周期变化而进化出的协调细胞内基因表达、代谢网络调控的分子系统,调控植物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等多个过程。生物钟使植物的内源节律与外部昼夜变化的光和温度等环境条件相协调,为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竞争性优势。叶片衰老过程能将营养和能量从衰老的叶片向正在发育的组织和器官转移,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胁迫,但生物钟是否参与调控叶片衰老过程尚不清楚。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雷研究组发现,当拟南芥生物钟核心组分Evening Complex中任何组分发生突变,叶片衰老均会提前。转录组分析及茉莉酸诱导叶片衰老的生理实验表明,Evening Complex直接参与调控茉莉酸信号,而茉莉酸信号是调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8-01-10

  • 山大附属医院:血清中microRNA作为早期诊断阿兹海默症的无创生物标志物研究

    阿兹海默症(AD)是一种最常见的痴呆病症,其特征在于淀粉样蛋白β (Aβ)斑的积累和神经元纤维缠结的形成,目前还没有可靠的生物标记或非侵入性技术可用于早期检测AD。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度为21-25nt的内源性小非编码RNA。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特定miRNA水平的改变与多种疾病有关,因此这些miRNA可以作为诊断各种疾病(如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生物标志物。之前的研究发现,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大量表达的miRNA表现出高度的时间和空间特异性,主要参与神经元形成,分化和突触可塑性。此外,一些研究表明含有miRNA的微泡可通过血脑屏障释放到外周血中。许多研究报道AD患者血清中可检测到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8-01-10

  • 南京大学生科院Nature子刊:NLRP3炎症小体精准调控新机制

    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医药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徐强教授、孙洋教授研究团队在NLRP3炎症小体调控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磷酸酶SHP2转位线粒体与ANT1相互作用介导了NLRP3炎症小体稳态精细调控的新机制。研究成果以“Tyrosine phosphatase SHP2 negatively regulates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via ANT1-dependent mitochondrial homeostasis”为题于2017年12月18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南京大学生科院郭文洁博士和刘雯博

    来源:南京大学

    时间:2018-01-09

  • BMC System Biology发布超大规模进化树构建软件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马占山团队与天津大学教授邹权、厦门大学科研人员联合发布了为千兆(GB)级基因序列数据构建进化树的软件HPTree。该软件使用谷歌Hadoop并行技术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Spark集群大数据技术作为并行处理平台,利用计算机集群对基因序列大数据进行分割处理和整合,相关的软件和网站服务发布在http://lab.malab.cn/soft/HPtree/上,软件可以安装在亚马逊(Amazon Cloud)等云计算平台。其技术报告发表在BMC System Biology上。进化树,也称生物系统发育树或生命树。这一概念最早发源于19世纪中叶的古生物学研究,达尔文在《物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1-09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胡云章组:
    肿瘤病毒SV40感染下的circRNA表达特征分析

    猿猴空泡病毒SV40,是60年代初发现的猴肾细胞病毒,在体外可致使多种人正常细胞发生癌变,与人类多种癌症发生相关。环状RNAs(circRNAs)是一种新型的内源性调节RNAs,已经在多种肿瘤中被鉴定出来。然而,circRNAs是否参与病毒致病性和宿主-病毒间的相互作用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circRNAs可以作为microRNA(miRNA)海绵或竞争性内源RNA(ceRNA)分子,剪接和转录调控因子,亲本基因表达调节因子和翻译模板。circRNAs可能参与癌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并且可能成为生理和病理过程中新的诊断或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因此,circRNA作为转录和转录后新兴的关键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8-01-09

  • 厦大学者Hepatology:细胞自噬在肝损伤过程中的作用

    来自厦门大学生科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Liver-specific deficiency of unc-51 like kinase 1 and 2 protects mice from acetaminophen-induced liver injury”的文章,揭示了ULK1/2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肝脏损伤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有望为防止对乙酰氨基酚诱发的肝毒性提供新的预防和治疗靶点。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Hepat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厦门大学生科院林舒勇副教授,第一作者为孙玉、李阳和宋林涛。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广泛使用于药物中的具有止痛和退热功能的成分。世界上每天都有大量患者因过量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1-08

  • 清华大学博士后发表Science文章:首次报道人源剪接体催化步骤

    生物通报道:自2015年,清华大学施一公教授研究组首次报道了裂殖酵母剪接体3.6 Å的高分辨率结构之后,这一研究组陆续解析了7个不同状态的剪接体高分辨的三维结构,整个剪接通路,将剪接体介导RNA剪接的过程串联了起来。但是与酵母剪接体相比,以人类为代表的高等生物的剪接体组成、组装和调控更为复杂,其结构研究也因为组成的复杂性和构象的不稳定性而进展缓慢。 近期这一研究组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of a human catalytic step I spliceosome”的文章,报告了人源剪接体C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平均分辨率达到4.1 Å,他们也将这一结构与酿酒酵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1-08

  • Cell子刊:不同RNA修饰间的互作关系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N6-Methyladenosines Modulate A-to-I RNA Editing”的文章,揭示了两种最为普遍存在的RNA水平修饰——腺苷N6位置上的甲基化(m6A)和腺苷至次黄苷碱基(A-to-I)编辑之间的互作关系,阐明了m6A修饰对A-to-I编辑的负向调控作用及其机制。该成果将为全面揭示复杂RNA表观修饰调控提供新思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由杨力研究组、陈玲玲研究组合作,第一作者为计算生物学所博士后向剑锋、博士研究生杨钦和生化与细胞所博士研究生刘楚霄。迄今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1-08

  • 两位百人学者再发Nature文章:B型GPCR信号转导新机制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tructure of the glucagon receptor in complex with a glucagon analogue”的文章,首次测定了胰高血糖素受体(Glucagon receptor, GCGR)全长蛋白与多肽配体复合物的三维结构,揭示了该受体对细胞信号分子的特异性识别及其活化调控机制。这项成果有助于深入理解B型GPCR发挥生理效应的结构生物学基础,加快II型糖尿病治疗新药的开发。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018年1月4日的Natur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上海药物所吴蓓丽和赵强两位研究员(具体介绍见下)。GP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8-01-05

  • 朱健康,熊延研究组再发Cell子刊文章发现关键信号途径的新作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朱健康、熊延研究组的研究成果,以Reciprocal Regulation of the TOR Kinase and ABA Receptor Balances Plant Growth and Stress Response为题,在线发表在Molecular Cell上。该研究揭示了植物雷帕霉素靶蛋白(Target of Rapamycin, TOR)激酶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 ABA)受体偶联的信号途径间通过相互磷酸化修饰,介导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的平衡。由于无法通过移动有效地逃避胁迫,植物必须精确地平衡生长发育和胁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8-01-05

  • PLoS Biology:细胞囊泡运输及离子稳态调控新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晁代印研究组的研究成果,以A new vesicle trafficking regulator CTL1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ion homeostasis为题,在线发表在PLoS Biology上。该研究揭示了拟南芥胆碱转运蛋白CTL1通过调控囊泡运输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及离子平衡的新机制,这也是首次有研究发现胆碱在生物体囊泡运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胆碱及其后续产物磷脂酰胆碱(PC)是真核细胞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细胞膜磷脂总含量的60%,然而它们的含量在从内质网合成,然后经由高尔基体和囊泡运输到质膜的过程中逐渐减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8-01-05

  • 十万人基因组计划启动 绘制国人“健康地图”

    新华社哈尔滨1月4日电(记者 潘祺、闫睿)哈尔滨工业大学牵头的“中国十万人基因组计划暨中国人群多组学参比数据库与分析系统建设”项目日前正式启动,进入为期4年的项目实施阶段。项目最终将绘制完成十万人规模的中国人基因组图谱和中国人健康地图。“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完全自主实施基因组计划。”项目负责人、哈工大生物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王亚东介绍,项目组将选取十万中国自然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精细绘制中国人基因组变异图谱、中国人多组学健康地图,揭示中国人群特有基因组变异、变异频率及其影响,为个性化医疗与健康管理提供参比数据资源,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据介绍,项目将通过“三步走”完成。第一个阶段将进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8-01-05

  • NIBS学者JCB发现线粒体外膜蛋白降解的新途径

    2018年1月2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蒋辉实验室在《journal of cell biology》杂志发表了题为 “Mitochondrial inner-membrane protease Yme1 degrades outer-membrane proteins Tom22 and Om45”的研究论文。之前众多关于线粒体外膜蛋白降解的研究表明外膜蛋白经细胞质内的泛素化和蛋白酶体系统进行降解,论文报道了出乎意料的新发现:两个线粒体外膜蛋白Tom22和Om45可被位于线粒体内膜的Yme1蛋白酶复合物识别并被拉进线粒体内部进行降解。 细胞器膜蛋白的质量控制对细胞器功能维持和细胞存活至关重要。

    来源:NIBS

    时间:2018-01-04

  • 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影响巨噬细胞功能和免疫反应的新机制

    12月28日,国际学术期刊Redox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人口健康领域)营养代谢与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尹慧勇研究组的研究论文“TiO2 nanoparticles cause 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 activate inflammatory responses, and attenuate phagocytosis in macrophages: A proteomic and metabolomic insight”。该研究发现二氧化钛纳米颗粒可以通过激活炎症反应和造成线粒体的功能障碍来影响巨噬细胞的功能。 纳米颗粒由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8-01-04

  • 武汉大学“****”领军人才2018年最新Nature Medicine文章

    生物通报道:肿瘤抑制因子CYLD (Cylindromatosis,头帕肿瘤综合征蛋白)是一种去泛素化酶,最新一项研究发现这种作用因子能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FLD的病情严重程度,未来CYLD-TAK1也许将成为治疗这种疾病的潜力靶标。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018年1月1日Nature Medicine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武汉大学李红良(Hongliang Li)教授,其研究组一直致力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研究,围绕天然免疫调控网络对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李红良教授也入选了教育部****特聘教授、国家“****”领军人才等。(图片来自武汉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1-0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青项目:必需氨基酸代谢如何促进肿瘤恶化

    人体能有九种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依赖外源摄取的必需氨基酸,这些必需氨基酸在肿瘤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因为肿瘤细胞需要大量吸收必需氨基酸,但具体这些必需氨基酸代谢如何促进肿瘤恶化,依然未知。近期来自武汉大学医学研究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Oncogenic MYC Activates a Feedforward Regulatory Loop Promoting Essential Amino Acid Metabolism and Tumorigenesis”报道了Myc-SLC7A5/SLC43A1正反馈环路通过重编程必需氨基酸代谢从而促肿瘤恶性发展的分子机制。这不但揭示了代谢异常促进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8-01-03


页次:585/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581][582][583][584][585][586][587][588][589][5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