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中国科大发现自然杀伤细胞促进胚胎发育的转录调控新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免疫学研究所魏海明教授、傅斌清教授和田志刚教授课题组合作研究发现,蜕膜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高表达转录因子PBX1,能够增强生长因子转录,促进胚胎发育;NK细胞PBX1功能异常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病因存在相关性。研究成果于2020年4月1日以“PBX1 Expression in Uterine Natural Killer Cells Drives Fetal Growth”为题,在线发表于《科学•转化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本研究揭示了一种蜕膜NK细胞促进胚胎发育的转录调控新机制,为基于蜕膜NK细胞的生殖相关疾病免疫治疗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1-12-03

  • 中科大研究揭示肿瘤代谢异常新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医部张华凤教授研究组和高平教授研究组近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 Lin28/let-7 Axis Regulates Aerobic Glycolysis and Cancer Progression via PDK1 ”的论文,揭示了肿瘤代谢异常的新机制。作为肿瘤特征之一的有氧糖酵解(Aerobic Glycolysis)或瓦伯格效应(Warburg Effect),由著名科学家奥托 瓦博格于19世纪20年代提出。该效应提出肿瘤细胞无论在低氧和氧气充足的环境中,都倾向于通过一种低效的利用葡萄糖产生乳酸的糖酵解方式供给能量从而促进增殖。鉴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1-12-03

  • 中国科大在肿瘤代谢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医部张华凤教授研究组和高平教授研究组近日在Cell杂志子刊《Cell Reports》上发表题为HIF-1-Mediated Suppression of Acyl-CoA Dehydrogenases and Fatty Acid Oxidation is Critical for Cancer Progression”的论文。该文主要阐述了低氧条件下,低氧诱导因子HIF-1通过抑制脂酰辅酶A脱氢酶(LCAD 和 MCAD)的表达来降低肿瘤细胞内的脂肪酸氧化水平,从而帮助肿瘤细胞存活。研究同时发现,LCAD在肿瘤细胞中的缺失将导致抑癌基因PTEN被显著下调,进一步通过小鼠体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1-12-03

  • 中国科大孙宝林教授研究组在病原体感染机制研究上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生医部孙宝林教授研究组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机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结果以“Rsp promotes the transcription of virulence factors in an agr-independent manner in Staphylococcus aureus”为题发表在知名杂志《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该研究发现AraC/XylS家族蛋白Rsp可以直接与自身启动子序列结合从而实现自我调控;Rsp能够以agr非依赖的方式正向调控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基因的表达;小鼠体内实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1-12-03

  • 中国科大揭示NLRP3炎症小体活化和髓系细胞控制肿瘤化疗敏感性的...

    2020年5月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医部、基础医学院、中科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周荣斌、江维研究组,附属第一医院潘跃银研究组和复旦大学柳素玲研究组合作在Nature Cell Biology上在线发表题为“Myeloid PTEN promotes chemotherapy-induced NLRP3 inflammasome activation and antitumor immunity”的长篇研究论文,发现髓系细胞中PTEN蛋白通过促进NLRP3炎症小体活化并提高化疗诱导的抗肿瘤免疫。  化疗是目前治疗肿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1-12-03

  • 中国科大研究者在体外生产红细胞方向取得重要进展

    中国献血量日益增长,但仍供不应求。目前红细胞和其他血液制品主要来源于志愿者外周血捐献,供者不足、感染风险、稀有血型缺乏等仍是世界性的输血难题。早期研究者通过优化体外诱导方法和培养体系将人CD34+造血干/祖细胞分化为成熟红细胞。但由于造血干细胞及红系祖细胞体外扩增能力非常有限,导致获得的红细胞数量不足,无法满足临床需求。体外诱导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红细胞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另一条重要途径,但是近年来研究逐渐发现多能干细胞分化来源的红系祖细胞脱核效率非常低,难以产生足够的成熟红细胞。因此,如何通过体外培养获得大量功能性的红细胞,是该领域面临的重要挑战。 近日,中国科大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程临钊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1-12-03

  • 中国科大首次发现天然淋巴细胞的骨髓外发育新路径

    2021年3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志刚教授、彭慧教授、孙汭教授、法国马赛大学Eric Vivier 教授团队(四人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题为 “Liver type 1 innate lymphoid cells develop locally via an interferon-γ-dependent loop” 的学术论文。该研究发现成年肝脏造血前体细胞向1型天然淋巴细胞(肝脏ILC1,即肝脏定居NK细胞)的分化潜能及调控机制,揭示天然淋巴细胞的骨髓外发育新路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白璐、唐玲、法国马赛大学Margaux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1-12-03

  • 中科大孙宝林课题组揭示调控VISA菌株万古霉素中度耐药发生及细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医部孙宝林教授课题组定义并阐释了一组新的调控性蛋白VraCP参与Mu50菌株万古霉素中度耐药发生及细胞壁代谢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VraCP regulates cell wall metabolism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vancomycin-intermediate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rain Mu50”为题于2021年5月5日在线发表在微生物抗菌领域知名杂志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上。由甲氧西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1-12-03

  • 中国科大在脐血移植植入前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与干预措施研究中取得...

    历时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魏海明/田志刚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中国科大附一院”)血液科孙自敏教授团队合作,在脐血移植植入前综合征的发生机制与干预措施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7月6日,相关研究进展以“Inflammatory monocytes promote pre-engraftment syndrome and tocilizumab can therapeutically limit pathology inpatients”为题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该研究不仅揭示了脐血移植后PES的病理机制,还为重度PES患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1-12-03

  • 中科大基础医学院白丽教授课题组揭示了ASC去谷胱甘肽化修饰是NLRP3炎症...

    炎症小体是先天免疫反应对抗病原体和死亡细胞等危险信号的关键组成部分。炎症小体活化导致caspase-1裂解活化,进而诱导细胞焦亡及促炎性细胞因子IL-1β和IL-18的产生。NLRP3炎症小体是目前研究最深入的炎症小体,其过度激活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性疾病有关。因此,NLRP3炎症小体的激活是被精确调控的,在此激活过程中,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的寡聚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 其寡聚是由翻译后修饰调控的,包括泛素化、去泛素化和磷酸化。是否有其他机制控制ASC寡聚并防止NLRP3炎症小体过度激活目前尚不清楚。2021年8月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白丽教授课题组在Journal of Exp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1-12-03

  • 中科大基础医学院白丽教授课题组揭示了Foxo1在iNKT细胞不同功能亚群的...

    iNKT (invariant natural killer T)细胞是重要的免疫调控细胞,在肿瘤、代谢性炎症、感染等多种疾病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根据产生细胞因子和关键转录调控因子的不同,iNKT细胞主要分为iNKT1、iNKT2和iNKT17三个亚群。但是,三种iNKT细胞亚群的发育和功能是否受不同机制调控仍不清楚。2021年11月1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白丽教授课题组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NAS)发表题为“iNKT subsets differ in their developmental and functi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1-12-03

  • 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潘挺睿教授团队在知名生物科技期刊 《Biotechnology Advances》发表综述文章

    近期,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潘挺睿教授团队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Cheemeng Tan团队合作在知名生物科技期刊《Biotechnology Advances》上发表了“Building protein networks in synthetic systems from the bottom-up”的综述论文。潘挺睿教授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合成蛋白质网络可以将天然或者合成的蛋白质整合成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体系,是合成生物学领域最新的发展趋势。该项调研包括了已有的在油包水液滴、脂质颗粒和仿生生物材料中构建蛋白质网络的基础技术,涵盖了合成蛋白质网络在细胞信号传播途径、能量自给系统、细胞环境传感器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

    时间:2021-12-03

  • 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潘挺睿教授团队在Cell旗下子刊《iScience》发表研究论文

    近期,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潘挺睿教授团队在Cell旗下子刊《i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Blink-sensing glasses: A flexible iontronic sensing wearable for continuous blink monitoring”的研究论文。潘挺睿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 文章中介绍了一种基于柔性离电传感器的可穿戴系统,它可以安全、长时间地监测眨眼动作。通过皮肤监测生理信号是一种无创的、有效的监测方案。潘教授团队利用高灵敏度的柔性离电传感器作为输入端并将它集成到眼镜的鼻托上,可以通过皮肤形变监测其覆盖下的眼轮匝肌的运动,继而监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

    时间:2021-12-03

  • 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周少华教授团队在医学影像分析领域的重要工作

    2021年,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周少华教授团队在医学影像分析领域的不同创新方向都取得重要进展,针对一系列计算机+影像学应用中的痛点问题,如跨模态配准、低剂量CT稀疏视图重建、部分标注数据集知识融合、新冠肺炎无监督分割等,提出创新算法,相关研究成果均发表在医学影像分析的顶级期刊上。牵手世界闻名的医学影像分析学者,共同撰写最新综述文章,发表在Proceedings of IEEE,介绍深度学习在医学影像分析邻域的研究进展。在骨科影像领域首次发布大规模骨盆分割(CTPelvic1K)和脊柱分割(CTSpine1K)数据集,对社区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和引领作用。· 开源工作:1 CTPel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

    时间:2021-12-03

  • 中科大孙宝林课题组揭示调控VISA菌株万古霉素中度耐药发生及细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生医部孙宝林教授课题组定义并阐释了一组新的调控性蛋白VraCP参与Mu50菌株万古霉素中度耐药发生及细胞壁代谢的分子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以“VraCP regulates cell wall metabolism and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vancomycin-intermediate Staphylococcus aureus strain Mu50”为题于2021年5月5日在线发表在微生物抗菌领域知名杂志Journal of Antimicrobial Chemotherapy上。由甲氧西林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3

  • Neuron|张智/徐林/晋艳团队在早期炎症诱发青春期抑郁情绪研究领...

    生命早期的炎症,如孕期或儿童期经历创伤和病毒感染等,显著增加个体在青春期或成年后患上包括抑郁症在内的情感障碍风险,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临床相关研究显示,抑郁患者大脑的ACC突触密度下降和炎症水平的升高。小胶质细胞是大脑驻地免疫细胞,病理状态下,活化的小胶质细胞是脑组织炎症状态的指挥官,与抑郁症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那么,经历生命早期炎症的青春期发育过程中,小胶质细胞的活化模式以及对神经活动调控的改变是否导致了青春期的抑郁情绪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张智课题组长期致力于研究神经环路的结构和可塑性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前期研究解析了抑郁和焦虑情绪与疼痛交互作用的神经环路基础(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3

  • Nature Methods封面文章 | 熊伟/仓春蕾团队揭示细胞衰老过程的溶...

    衰老是生物体内在的性质,细胞中损伤蛋白质积累是生物体衰老的一个重要特征。自噬是溶酶体降解受损细胞器和蛋白质的基本途径。蛋白质聚集体主要依赖溶酶体的细胞自噬途径降解成小分子代谢物,然后释放到胞质再循环利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衰老与溶酶体及其内部代谢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早期对于溶酶体代谢的研究一般都是经过分离、纯化得到大量溶酶体并匀浆后进行分析,然而仅仅在一个细胞中就包含多种溶酶体,如自噬溶酶体(autolysosome)、内吞溶酶体(endolysosome)等。因此,研究不同类型溶酶体在衰老过程中代谢功能变化的特异性,可以为针对性的开发延缓或逆转衰老的药物靶点提供新的可能以及研究途径。不过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3

  • BMC Biology|汪香婷课题组合作揭示长链非编码RNA 可变启动子异构...

    可变启动子指某一特定基因转录本起始端所对应的可变区域。研究发现,人和小鼠基因组中分别有约36%和40%的蛋白质编码基因具有可变启动子。近年来,FANTOM项目发现长链非编码RNA(lncRNA)也存在着大量的可变启动子调控现象。2017年,通过CAGE-seq手段,汪香婷课题组发表在Genome Research的合作工作揭示了神经系统lncRNA的可变启动子调控具有普适性。可变启动子调控极大地增加了转录组的多样性,然而,有关lncRNA可变启动子异构体生物学功能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尚十分匮乏。2021年9月7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汪香婷课题组、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孔庆鹏课题组、北京大学基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3

  • 中国科大在DNA复制、抗菌策略研发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DNA复制是生物遗传的基础和物种保持独特性的根本。自1953年,美国遗传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在《自然》上揭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并于1962年和英国分子生物学家莫里斯·威尔金斯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来,人类一直在探索DNA的复制过程。DNA复制过程中,高度保守的DNA聚合酶对DNA复制至关重要。DNA聚合酶的b亚基是DNA复制过程中的持续性-启动因子(processivity-promoting factor),DNA双螺旋通过在b亚基上快速滑动来完成复制。 由于DNA聚合酶b亚基在细菌复制、肿瘤发生中至关重要,其抑制剂的研发备受关注。多种b亚基的小分子抑制剂已获得FDA批准作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3

  • 中国科大解析Lon蛋白酶的完整三维结构并揭示其底物识别与转移的...

    10月10-15日我校细胞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张凯铭团队在解析Lon蛋白酶的完整三维结构并揭示其底物识别与转移的分子机制取得重要进展,与台湾中央研究院张崇毅团队在期刊JBC和Sciences Advances合作连续发表论文。Lon AAA+蛋白酶(LonA)是一种在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器中保守的ATP依赖性蛋白酶。LonA组装为同源六聚体,每个单体都包含一个N端结构域、一个中间ATP酶结构域和一个C端蛋白酶结构域。LonA通过降解受损或错误折叠的异常蛋白质在细胞蛋白质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防止这些不需要的蛋白质种类形成有毒聚集体。LonA还通过降解特定的调节蛋白来调控多种生物过程。前人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3


页次:439/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431][432][433][434][435][436][437][438][439][4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