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韩新燕实验室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发表论文

    标题:Chlortetracycline alters microbiota of gut or faeces in pigs and leads to accumulation and migration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IF=7.842)作者:Ma, Xin;Yang, Zhiren;Xu, Tingting;Qian, Mengqi;Jiang, Xuemei;Zhan, Xiuan;Han, Xinyan*(韩新燕)来源出版物: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卷796   文献号14897

    来源: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6

  • 邵庆均实验室在AQUACULTURE NUTRITION发表论文

    标题:Effect of dietary inactivated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and selenomethionine supplementation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health-related indices of black sea bream (Acanthopagrus Schlegelii) fingerlings(IF=3.78)作者:Sagada, Gladstone;Wang, Lei;Xu, Bingying;Chen, Ying;Chen, Kai;Sun, Yuxiao;Volatiana, Jos

    来源: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6

  • 李卫芬实验室在ANIMAL NUTRITION发表论文

    标题:Probiotic Paenibacillus polymyxa 10 and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16 enhance growth performance of broilers by improving the intestinal health(IF=5.497)作者:Wang, Baikui;Gong, Li;Zhou, Yuanhao;TTang, Li;Zeng, Zihan;Wang, Qi;Zou, Peng;Yu, Dongyou*(余东游);Li, Weifen*(李卫芬)来源出版物:ANIMAL NUTRITION卷7 &nb

    来源: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6

  • 邹晓庭实验室在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发表论文

    标题:Effects of Zinc on Cell Proliferation, Zinc Transport, and Calcium Deposition in Primary Endometrial Epithelial Cells of Laying Hens In Vitro(IF=3.44)作者:Li, Lanlan;Zhou, Wenting;Miao, Sasa;Dong, Xinyang;Zou, Xiaoting*(邹晓庭)来源出版物:BIOLOGICAL TRACE ELEMENT RESEARCH卷199   期11   页42

    来源: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6

  • 王佳堃实验室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

    标题:BdPUL12 depolymerizes beta-mannan-like glycans into mannooligosaccharides and mannose, which serve as carbon sources for Bacteroides dorei and gut probiotics(IF=6.737)作者:Gao, Ge;Cao, Jiawen;Mi, Lan;Feng, Dan;Deng, Qian;Sun, Xiaobao;Zhang, Huien;Wang, Qian*(王谦);Wang, Jiakun*(王佳堃)来源出版物:INTERNATIONA

    来源: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6

  • 植物所寿惠霞课题组在Plant Journal发文揭示水稻缺铁响应的表观...

    铁(Fe)是植物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缺铁对植物生长、产量和食物品质有重要影响。目前关于水稻缺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调控铁稳态的功能基因的挖掘及基因调控关系方面,而表观遗传修饰在水稻响应缺铁环境时所扮演的角色尚不明确。2021年5月12日,浙江大学寿惠霞课题组在The Plant Journal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DNA methylation is involved in acclimation to iron deficiency in rice (Oryza sativa)的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DNA超甲基化对于水稻适应缺铁环境的重要作用。研究人员通过对在缺铁和正常环境下生长野生型水稻(WT)的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6

  • 植物所郑绍建团队在Molecular Plant发表论文阐明种子发育早期控...

    种子铁是植物幼苗和动物铁营养的主要来源,也是人类膳食铁的重要来源。植物母体在结实过程中将铁运送进入种子加以储存,然而过量的铁又会对细胞产生毒害。目前已有报道揭示在种子发育早期铁的装载受到限制【1】,然而植物是如何调控早期种子铁的装载,以及这一过程的生物学意义,至今仍然不清楚。该研究首先观察到拟南芥基因INO的两个knockdown T-DNA插入突变体其种子铁含量显著提高并具有明显的耐缺铁表型,而INO过表达株系种子铁含量则比野生型显著减少(图1)。进一步研究发现,INO主要在种子发育早期的外珠被及种皮中特异性表达,并且INO对种子铁含量的调控具有母体效应。通过对公共转录组数据库的挖掘分析,研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6

  • 生物物理研究所赵烨团队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揭示DNA聚合酶...

       内源性和外源性因素会造成各种类型的DNA损伤,其中DNA双链断裂(DSB)是最为严重的一种DNA损伤类型,如不能及时修复将极大的影响基因组的稳定性,甚至导致细胞死亡。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途径是DSB修复的主要方式之一[1]。X-家族DNA聚合酶(Pol λ、Pol μ、TdT)参与NHEJ过程并填补损伤DNA缺口[2]。在NHEJ过程中,Pol 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错误掺入dGTP,其错配产物会进一步激活NHEJ下游反应[3]。然而Pol μ进行错误掺入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   2021年6月18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烨教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6

  • 微生物所方卫国教授实验室在mSystems发文报告真菌碳氮代谢调控新...

    地球上估计有150万种不同的真菌,它们在陆地生态系统处中心地位,这主要得益于它们具有极为多样的代谢机制,但当前人们对真菌代谢多样性的认识非常有限。罗伯茨绿僵菌既是昆虫病原真菌,又是植物根际共生真菌,还是一个腐生菌,它能及时响应环境条件的变化,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以适应新的寄主。由于具备这些能力,罗伯茨绿僵菌能适应多样的生活环境,分布在全球。方卫国实验室在罗伯茨绿僵菌中发现Fus3-MAPK和一个新型转录因子RNS1组成一个调控通路;当环境中只有非优质碳氮营养物质存在时,Fus3-MAPK磷酸化转录因子RNS1,被磷酸化的RNS1与自身启动子结合以提高自身的表达水平,进而激活非优质碳氮营养物质利用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6

  • 植物所郑绍建团队在Molecular Plant再度发文揭示转录因子STOP1协...

    2021年6月30日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了植物所郑绍建团队题为A Transcription Factor STOP1-Centered Pathway Coordinates Ammonium and Phosphate Acquisition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解析了低磷诱导根系有机酸分泌的起因及植物协同氮磷营养的分子机制,为通过培育养分高效新品种和发展有针对性的施肥技术来提高土壤中难溶性磷的利用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这是该团队在继6月8日报道种子铁累积调控机制之后,连续在该植物科学领域高影响力期刊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磷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6

  • 生化所金勇丰团队在Cell Reports发文揭示Dscam1可变剪接偏爱性在...

    2021年7月13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金勇丰教授课题组在Cell Report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ntron-Targeted Mutagenesis Reveals Roles for Dscam1 RNA Pairing Architecture-Driven Splicing Bias in Neuronal Wir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果蝇Dscam1(唐氏综合征细胞粘附分子)亚型偏好性在神经系统中的重要作用。果蝇Dscam1(唐氏综合征细胞粘附分子)可以通过可变剪接方式可产生38,016种不同的亚型,是RNA可变剪接的一个极端例子,在许多教科书和专著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6

  • 生物物理所周如鸿教授课题组ACS Nano发文二维异质结材料或为DNA...

    二维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和医药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通过最新的纳米制备工艺,两种晶格相近的二维纳米材料,比如石墨烯和六角氮化硼,可以组装成二维平面异质结构。这类二维异质结构因其独特而灵活的性质,为单分子生物器件的设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2021年7月14日,浙江大学定量生物中心周如鸿教授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期刊ACS Nano发表题为Exploring an In-Plane Graphene and Hexagonal Boron Nitride Array for Separation of Single Nucleotides的论文,提出一种基于石墨烯和六角氮化硼的平面阵列,并探究了其应用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6

  • 遗传所林爱福团队Cell Research发文报道LncRNA通过液-液相分离机...

    细胞内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可通过液-液相分离(LLPS)形成液滴样无膜结构,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区室化反应空间,提高各种生化反应效率。LLPS受多价弱相互作用驱动,这类作用力来自于蛋白内在无序区(IDR)/类朊病毒病序列(PrLD)、支架DNA或RNA分子。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可作为支架分子促进和维持无膜结构的形成,对基因转录等重要生物学事件发挥调控作用,如应激时神经元细胞中LncRNA NEAT1可与TDP-43共定位并促进TDP-43蛋白的相分离,使TDP-43在细胞应激时在细胞核内形成具有细胞保护功能的无膜、液滴状、动态可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6

  • 微生物所方卫国教授实验室PLoS Biology发文报告真菌致病新机制

    病原真菌在致病寄主的过程中,会碰到多种不同的微环境,当前人们对真菌微环境响应机制的认识较为肤浅。罗伯茨绿僵菌是研究真菌感染昆虫的一个模式,它在致病昆虫的过程中,需要先后适应两个迥异的微环境:昆虫体壁和昆虫的血腔。在昆虫体壁上,该真菌穿透寄主体壁的机制与一些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如稻瘟病菌)的致病机制类似,而在昆虫血腔中,它抵御寄主免疫的机制与人类病原真菌的类似。因此,研究罗伯茨绿僵菌的致病机制不但能加深对真菌致病昆虫过程的认识,而且能为人类和植物病原真菌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近期,方卫国教授课题组发现了调控罗伯茨绿僵菌响应昆虫体壁和血腔两个微环境的新调控通路。该调控通路有4个组分:Histone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6

  • 植物所刘建祥课题组在Trends in Plant Science综述生物钟在热形...

    全球变暖对于植物生态系统以及作物产量具有重大影响,而植物通过生理以及发育的变化响应外界环境温度的升高。在温和高温条件下,植物的下胚轴以及叶柄伸长,叶子偏下性生长,提早开花等过程统称热形态建成。生物钟是内部计时器,确保植物在各种环境中的生长、发育和适应性。那么温度升高后生物钟如何调控植物生长呢?8月14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所刘建祥课题组在Cell子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发表“Timing to grow: roles of clock in thermomorphogenesis”的观点综述文章,介绍生物钟在温和高温下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机制。温度感受器将温度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6

  • 易文教授课题组在Angew. Chem. Int. Ed发文开发了一种新的化学工...

            2021年9月30日,生命科学学院生化所易文教授课题组在化学类权威期刊Angew. Chem. Int. Ed《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了题为 “One-step enzymatic labeling reveals a critical role of O-GlcNAcylation in cell-cycle progression and DNA damage response” 的研究论文。该工作开发和应用了一种新的化学工具来研究O-糖基化修饰的生理功能。O-GlcNAc糖基化修饰是N-乙酰葡糖胺共价连接到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羟基上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6

  • 植物所郑绍建团队在Cell Research发表论文阐明AtALMT1介导的铝激...

            2021年11月19日,浙江大学郭江涛、杨巍和郑绍建三个实验室组成的合作团队在Cell 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ALMT1-Mediated Aluminum Resistance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链接),解析了拟南芥ALMT1通道蛋白(AtALMT1)多种状态下的三维结构,结合电生理实验、分子动力学模拟和拟南芥体内实验,阐明了AtALMT1介导的铝激活苹果酸转运的分子机理。全世界约有30-40%的可耕地和50%的潜在可耕地属于酸性土壤,铝离子毒害是该类土壤中限制作物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6

  • 陈伟乐研究团队在PNAS发文揭示植物根系功能性状关联性的遗传基础

      生态学家通过分析不同植物在根系资源投资和收益上的权衡关系(trade-off),提出了根系经济学谱(root economics spectrum)的理论假设,即有些植物种的吸收根较细,构建成本低,有助于快速进行养分吸收,但根寿命较短;而有些植物种的吸收根较粗,构建成本高,养分获取较慢,但根的寿命较长。“根系经济学谱”理论反映了不同的根系性状之间存在关联性,而这种关联性有助于植物种对局地环境进行适应。“根系经济学谱”理论是根系生态学的核心研究问题之一,但目前对于 “根系经济学谱”的形成基础仍不明确。近期,陈伟乐研究员联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Thomas Jueng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6

  • 生态所丁平教授课题组在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上发表论文

    栖息地片段化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主要因素之一,身体大小是影响各种动物类群生活史特征、种内和种间关系等生态过程的重要的形态学特征,身体大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是动物普遍存在的环境适应结局。与大陆种群相比,许多动物类群的岛屿种群在形态及身体大小上会出现非常显著的变化。丁平教授课题组基于“岛屿规律”和动物形态快速进化等研究背景,以千岛湖片段化栖息地为研究平台,开展人类活动造成片段化栖息地中动物身体大小的快速适应及其机制研究,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研究发现,千岛湖地区所有岛屿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种群的身体大小均显著大于周边大陆样点的社鼠种群,社鼠身体大小在岛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06

  • 上海交大张大兵团队阐明SEPALLATA类基因调控水稻花序发育的作用机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张大兵教授团队在植物学著名期刊New Phytologist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Rice SEPALLATA Genes OsMADS5 and OsMADS34 Cooperate to Limit Inflorescence Branching by Repressing the TERMINAL FLOWER1-like Gene RCN4”的研究论文(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4767634/)。此项工作系统地阐明了SEPALLATA类MADS-box基因OsMADS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1-12-06


页次:436/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431][432][433][434][435][436][437][438][439][4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