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北京大学邓兴旺/陈浩东团队与合作者发现植物器官特异性光响应的新机制

      2019年3月25日,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邓兴旺/陈浩东团队与耶鲁大学魏宁研究组合作在国际著名植物学期刊 The Plant Cell上发表题为“The Transcription Factors TCP4 and PIF3 Antagonistically Regulate Organ-specific Light Induction of SAUR Genes to Modulate Cotyledon Opening During De-etiolation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光信号促进植物幼苗子叶打开的

    来源: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时间:2021-12-06

  • 北京大学邓兴旺/何航团队 揭示光信号调控网络与植物登陆的关系

    光是植物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不仅为植物提供能量,还作为信号调控植物的发展。在漫长的演化历史中,植物经历了剧烈的环境变化,包括从深海到浅水区,从水生环境到陆地环境等。植物需要不断获得监控光信号的能力并对不同的光信号做出响应。近日,Molecular Plant 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邓兴旺/何航团队题为Origin and evolution of core components responsible for monitoring light environment changes during plant terrestrialization

    来源: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时间:2021-12-06

  • 北京大学邓兴旺/何航团队揭示杂交水稻杂种优势位点形成遗传机制

      杂交水稻的成功培育推广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水稻的单产和总产,其原因在于杂交亲本遗传改良带来杂交稻基因组中的杂种优势位点。目前水稻基因组学研究已定位到数量众多的杂种优势位点,但杂种优势位点形成的遗传途径和分子机制尚不清楚。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邓兴旺/何航团队与湖南亚华种业科学院杨远柱团队合作,利用目前商用两系杂交稻亲本构建的包含2000个组合的杂交群体,结合目前已重测序的4200余份水稻农家种/常规稻品种基因组信息,进行杂种优势位点鉴定和溯源分析。结果表明:(1)目前两系杂交稻父母本均以国际水稻所育成常规稻为基础,但存在显著的遗传

    来源: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时间:2021-12-06

  • 北京大学邓兴旺实验室朱丹萌课题组发现光形态建成关键促进因子HY5功能新层面

      光是植物赖以生存的能量来源与关键生长发育信号。模式植物拟南芥幼苗在光下呈现短胚轴、子叶延展等典型特征。近二十年的研究工作构建了以HY5 (ELONGATED HYPOCOTYL 5) 为中央枢纽的光信号转导网络,奠定了HY5作为转录因子的“明星”地位。近期邓兴旺实验室朱丹萌课题组研究发现HY5在光下还可通过蛋白-蛋白直接互作增强BIN2 (BRASSINOSTEROID-INSENSITIVE 2) 的激酶活性,抑制幼苗下胚轴伸长。   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 BR)是一种能够促进细胞伸长的植物激素

    来源: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时间:2021-12-06

  •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邓兴旺实验室发表光形态建成核心因子COP1重磅综述

      2020年4月12日,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邓兴旺实验室在 Plant Communications 上发表题目为“The Photomorphogenic Central Repressor COP1: Conservation and Functional Diversification During Evolution”的综述论文。 COP/DET/FUS蛋白参与莱茵衣藻(A)和拟南芥(B)光调控途径      光是植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它不仅为植物生长提供能源,还作为信号因子调控植物发育的各个阶段。植物幼苗在光下能够发育出适于

    来源: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时间:2021-12-06

  • 现代农学院邓兴旺实验室陈浩东课题组发现植物向重力性与向光性调控的新机制

      植物生长时刻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正确地对重力与光信号做出向性反应是植物顺利存活的重要保证。2020年4月21日,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与生命科学学院邓兴旺实验室陈浩东课题组在Cell出版社期刊《Cell Reports》上以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Asymmetric Expression of SAUR  Genes Mediated by ARF7/19 Promotes the Gravitropism and Phototropism of Plant Hypocotyl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 Small  

    来源: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时间:2021-12-06

  • 现代农学院邓兴旺实验室何航课题组与合作实验室共同解析现代玉米育种过程中的“育种选择指纹”

      玉米( Zea mays . L)是目前世界上(也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可广泛被用作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材料。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玉米单产发生线性成倍增长(以美国为例,玉米单产提升了近8倍),这主要归咎于国内外育种家不断地对玉米自交系株型和其它耐密性状(如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抗性)进行遗传改良,使得玉米杂交种能够更好地适应高密度种植的结果。然而,玉米现代育种过程中自交系耐密性改良的遗传基础和选择规律目前尚不清楚。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合作解析现代玉米育种过程中全基因组水平的选择和遗传改良规律,相关研究

    来源: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时间:2021-12-06

  • 现代农学院杨建国课题组与合作者在构建稳定通用高效固氮酶系统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将固氮酶系统导入农作物细胞以实现其自主固氮,从而减少甚至替代工业氮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生物固氮研究的终极目标。2020年6月29日,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杨建国课题组与合作者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以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Using synthetic biology to overcome barriers to stable expression of nitrogenase in eukaryotic organelles”的研究论文,研究揭示了固氮酶核心酶组分NifD蛋白在真核细胞器线粒体中的不稳定性机制,同时进一步筛选到了在

    来源: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时间:2021-12-06

  • 邓兴旺实验室陈浩东课题组发现光信号调控植物向重力性的分子机制

      光和重力是两个核心物理环境因子,共同调控着植物的形态与向性,然而这两个信号协同调控植物生长的分子机制还很不清楚。2020年7月20日,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与生命科学学院邓兴旺实验室陈浩东课题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以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 “Light modulates the gravitropic responses through organ-specific PIFs and HY5 regulation of LAZY4 expression in Arabidopsis ” 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光信号差异性地调控植物不

    来源: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时间:2021-12-06

  • Plant Cell 邓兴旺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光调控植物顶端弯钩和子叶打开的分子机制

      双子叶植物在黑暗的土壤中进行暗形态建成,具有一个顶端弯钩和较小的闭合且黄化的子叶以保护脆弱的顶端分生组织在穿过土壤的过程中不受伤害;当幼苗穿出土壤见到光之后,顶端弯钩内侧细胞和子叶中的细胞会快速延展,促使顶端弯钩和子叶迅速打开,以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光调控的顶端弯钩和子叶的发育对植物存活意义重大。   光信号通路的信号因子(如光受体、COP1/DET1、PIFs等)调控植物光形态建成和暗形态建成的机制已经研究得比较清楚了,但是这些信号因子是如何调控细胞不对称伸长从而最终影响不同植物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的目前还很不清楚。2020年10月22日,北京

    来源: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时间:2021-12-06

  • 周岳课题组与合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揭示组蛋白H2A的单泛素...

      Polycomb Group (PcG)蛋白最早于果蝇中发现,在动物和植物中功能保守。PcG蛋白通过负向修饰染色质抑制基因表达,主要的作用分为三种:单泛素化修饰组蛋白H2A(H2AK121ub)、三甲基化修饰组蛋白H3(H3K27me3)、压缩染色质。相比较PcG介导的两种组蛋白修饰,PcG蛋白如何调控染色质结构仍不清楚。2021年1月12日,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周岳课题组与西班牙植物生物化学和光合作用研究所Myriam Calonje研究员合作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上在线发表了题

    来源: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时间:2021-12-06

  • 邓兴旺实验室何光明课题组揭示生物学通路的表达互补调控植物生物量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是指不同遗传背景的两个亲本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杂交F1、杂交种)在生物量、产量等多方面表现优于双亲的现象,一些主要农作物杂交种的推广使用为世界粮食安全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虽然经过多年的广泛研究,杂种优势产生的遗传机理、特别是分子机制迄今依然还不十分清楚,从而限制了该现象在农业生产中的深入利用。   2021年4月13日,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与生命科学学院邓兴旺实验室何光明课题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以Article的形式在线发表题为“Biological pathway expression complementation co

    来源: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时间:2021-12-06

  • 邓兴旺实验室何光明课题组揭示植物抗病-生长杂种优势平衡调控的分子机制

      杂种优势(Heterosis)是指杂交子一代(杂交F1)在许多性状上优于双亲的现象,其在动植物良种培育和农作物增产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题组前期的研究首次在植物中发现特定的拟南芥杂交F1具有显著的抗病杂种优势,并在分子水平上构建了以水杨酸合成通路为中心的抗病杂种优势调控网络(Yang et al., 2015, Nat. Commun. )。然而,植物抗病能力的提高通常会带来生长的严重损失。目前为止,尚不清楚杂交F1能否协调抗病和生长两种杂种优势?如果可以,那么平衡两种杂种优势的关键因子和协调机制又是什么?   2021年4月19日,北京大学现代

    来源: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时间:2021-12-06

  • CG和non-CG DNA甲基化协同调控植物的生殖发育和基因组稳定性

      DNA 甲基化 (5mC)是一种很重要的表观遗传学修饰。 在哺乳动物细胞中, DNA 甲基化主要发生于 CG 位点,而在植物中, DNA 甲基化发生于 CG , CHG , CHH 位点( H 代表除鸟嘌呤之外的其他碱基)。在植物中, DNA 在各个位点的甲基化的建立是通过一条依赖于小 RNA 的甲基化途径( RdDM )来实现的。一旦 DNA 甲基化建立,在 CG 位点发生的甲基化由 DNA 甲基转移酶 MET1 (哺乳动物细胞中 DNMT1 的同源蛋白)来维持,在 CHG 位点的甲基化由 DNA 甲基转移酶 CMT3 来维持,而在 CHH 位点的甲

    来源: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时间:2021-12-06

  • Plant Cell | 钱伟强实验室揭示了DNA损伤应激反应在植物发育中的重要功能

      由活性氧(ROS)引起的DNA氧化损伤是细胞内最常见的DNA损伤之一。DNA氧化损伤主要通过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 BER)机制进行修复。在BER过程中,双功能的DNA糖基化酶可以切除被氧化的碱基,并进一步切割DNA骨架,产生3'端含有不同残留基团的单链DNA断裂缺口(3'-blocked SSB)。这种3'-blocked SSB可以被下游的酶快速修复。如果不能被及时清理,3'-blocked SSB的累积会激活下游的DNA损伤应激反应(DDR)。在植物中,由于3'-blocked SSB累积引起的DDR的信号通路和

    来源: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时间:2021-12-06

  •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峰课题组与厦门大学药学院刘文教授团队合作发现结直肠癌潜在的新型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长链非编码RNA ...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叶峰课题组联合厦门大学药学院刘文教授团队在中科院1区TOP期刊Molecular Therapy杂志上在线发表研究论文 “lncRNA ITGB8-AS1 functions as a ceRNA to promote colorectal cancer growth and migration through integrin-mediated focal adhesion signaling”,该成果揭示了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 ITGB8-AS1作为结直肠癌新型治疗靶点和血浆生物标志物的潜在临床价值,同时深入阐释了

    来源:厦门大学医学院

    时间:2021-12-06

  •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兵教授团队与美国Houston Methodist Hospital易庆教授团队合作在血液病顶级杂志Blood发表论文发现克服蛋...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徐兵教授团队和美国Houston Methodist Hospital易庆教授团队在血液病顶级杂志Blood上联合发表研究论文“RARγ activation sensitizes human myeloma cells to carfilzomib treatment through OAS-RNase L innate immune pathway”,揭示了传统老药全反式维甲酸可以通过激活OAS-RNase L固有免疫途径克服蛋白酶体抑制剂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耐药,并详述其具体分子机制。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常

    来源:厦门大学医学院

    时间:2021-12-06

  • Adv Sci | 刘文团队阐述蛋白去甲基化酶KDM5C通过激活和抑制基因转录的双重功能促进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

        大量研究表明表观遗传调控因子在基因转录调控中可以发挥激活和抑制双重活性,并参与癌症等疾病的发生发展。然而,这种双重活性在特定的细胞环境中是如何协调发挥功能有待探索。近日,药学院刘文教授团队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上发表题为“The Dual Function of KDM5C in Both Gene Transcriptional Activation and Repression Promotes Breast Cancer Cell Growth and Tumorigenesi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蛋白去甲基酶KDM5C能够通过激活和

    来源:厦门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1-12-06

  • 献礼百年:药学院刘文教授团队发文Nature 子刊揭示精氨酸甲基化修饰网络及有关促癌机制

    献礼百年:药学院刘文教授团队发文Nature 子刊揭示精氨酸甲基化修饰网络及有关促癌机制百年校庆来临之际,药学院刘文教授团队在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论文,揭示了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家族蛋白介导的精氨酸甲基化修饰网络及其协同调控基因剪接和促癌机制。精氨酸甲基转移酶(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PRMT)家族蛋白及其介导的精氨酸甲基化修饰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RMT主要有9个成员:PRMT1到9。精氨酸甲基化修饰分为单甲基化、对称性双甲基化和非对称性双甲基化修饰。PRMT家族成员依据其催化的精氨酸甲基化修饰

    来源:厦门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1-12-06

  • 献礼百年校庆:药学院刘文教授团队连续发文在三阴性乳腺癌的免疫治疗方向取得重要进展

    百年校庆之际,药学院刘文教授团队连续在Clinical & Translational Immunology和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杂志上发表论文报道了一种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新型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在小鼠肿瘤模型中能有效地抑制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其与表观遗传调控因子CDK7抑制剂联合使用甚至达到治愈效果。三阴性乳腺癌侵袭性强、复发快、预后差,临床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包括CAR-T治疗在内的免疫

    来源:厦门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1-12-06


页次:432/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431][432][433][434][435][436][437][438][439][4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