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徐建青/张晓燕团队等研发了一款能同时抗新型冠状病毒及甲型流感病毒的超广谱疫苗

     自2019年12月以来,导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发了COVID-19的全球大流行,迄今已导致超过2.79亿人感染。虽然全球已经有多款疫苗投入使用,但随着变异株的不断出现,疫苗防控效果也有不同程度的削弱,因此一款能同时抵御各种变异株的疫苗是目前所急需的。同时,新冠病毒的致病性与甲型流感越来越接近,若是能够研发一款同时对抗这两类呼吸道病毒的疫苗无疑将对公共卫生防疫与临床诊治均有重要意义。 2021年12月15日,我院徐建青/张晓燕团队、天津医科大学周东明教授团队以及第二军医大学赵平教授团队联合在Journal of Virology(JV

    来源: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

    时间:2022-01-01

  • 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肖云峰、龚旗煌课题组在微纳光场调控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纳光电子前沿科学中心、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肖云峰教授和龚旗煌院士领导的课题组与北京师范大学物理学系、应用光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陈建军教授合作,首次提出并实验证明了在相空间中的微腔光场操控,为光学混沌动力学的原位研究和新型光子学器件研发提供了全新思路。2021年12月28日,相关研究成果以《通过裁剪相空间实现混沌微腔光子输运调控》(Regulated photon transport in chaotic microcavities by tailoring phase space)为题,发表于《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1-01

  • 2021年12月27日沈立实验室在EMBO Journal合作发文揭示成体骨骼干祖细胞异质性

    成体骨骼的发育、维持和重塑由多种区域特异性骨骼干细胞(Skeletal stem cells, SSCs)共同维持。骨髓、生长板和骨膜均含有具备SSC特性的细胞类群,然而其异质性和功能差异并没有得到深入解析。瘦素受体阳性(LepR+)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s)最早被发现能够通过分泌Scf和Cxcl12来维持造血干细胞微环境【1,2】。遗传谱系示踪研究发现成体LepR+细胞富集了骨髓SSCs,其能够自我更新并分化产生成骨细胞和脂肪细胞,还可以在骨骼损伤后分化产生软骨细胞【3】。在长骨中特异性敲除LepR后会破坏骨骼稳态,导致SSC成骨分化增加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时间:2022-01-01

  • 我国学者在仿生化学固氮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690064、22001031、21231003)等的资助下,大连理工大学曲景平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叶生发研究员团队等合作,在仿生化学模拟生物固氮酶研究领域取得了新进展,研究成果以“硫桥联四价四价双铁氮桥配合物及其对氨生成的加氢反应性能 (A thiolate-bridged FeIVFeIV μ-nitrido complex and its hydr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1-01

  • 我国学者在抑制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670376)等资助下,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宋江平团队在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机制和免疫耐受诱导方面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以“单细胞转录组学测序揭示HIF1A可抑制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identified HIF1A as a target for attenuating acute rejection a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1-01

  • 我国学者在环状RNA调控血管重塑保护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022005, 81970384)等资助下,重庆市心血管病研究所曾春雨、吴庚泽研究团队在环状RNA-circEsyt2调控血管重塑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方向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环状RNA-circEsyt2通过剪接调控来调节血管平滑肌细胞重构(Circular RNA circEsyt2 regulates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 remod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1-01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发现有机生物分子间库仑衰变现象

    图  电子束诱导苯二聚体分子间库仑衰变过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1974272、11774281)等资助下,西安交通大学物理学院任雪光教授团队与海外研究人员合作,首次发现有机生物分子间库仑衰变现象,为理解生物大分子结构和动力学提供了基础。该成果以“基于内价层电离π-堆积芳香环分子间的超快能量转移(Ultrafast energy transfer between π-stacked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1-01

  • Cancer Cell | 上海药物所周虎课题组合作绘制肝内胆管癌的多组学分子特征全景

      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A)是第二常见的原发性肝恶性肿瘤,当前手术切除率低,同时缺乏有效的靶向/免疫治疗方案。肝内胆管癌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基因组突变和肿瘤微环境,可能介导其高侵袭性和不良预后。因此,迫切需要对iCCA进行“鸟瞰式”研究,绘制其精确的分子图谱,为系统理解肝内胆管癌异质性及实现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021年12月30日,Cancer Cell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周虎研究员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和高强教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高大明研究员合作的题为“Proteogenomic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2-01-01

  • 空军军医大学开发新策略,改善衰老个体的血管移植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疾病的流行,人们对血管移植物的需求不断增加。不过,在人体衰老后,再生能力下降且炎症加重,大大限制了血管再生的效果。巨噬细胞作为免疫微环境中重要的效应细胞之一,在生物材料介导的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强调了自噬在血管老化中起作用,并且能调节巨噬细胞的极化,不过背后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日,空军军医大学的研究团队阐明了自噬在巨噬细胞极化中的作用及其对衰老个体内血管重塑的影响。这项成果于10月发表在《Bioactive Materials》杂志上,开发出一种新的抗炎治疗策略,有望为老年人血管移植的临床转化开辟新的途径。聚癸二酸甘油酯-聚己内酯(PGS-PCL)血管移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12-31

  • 辅助分子伴侣Cpn11/20/23调控叶绿体ClpP蛋白酶复合体的分子机制

      11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Plan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丛尧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刘翠敏研究组的合作研究论文“The cryo-EM structure of the chloroplast ClpP complex”。该研究首次解析了莱茵衣藻叶绿体ClpP蛋白酶复合体及其结合辅助分子伴侣Cpn11/20/23的高分辨率冷冻电镜结构,鉴定了ClpP复合体的亚基组成与排布,揭示了辅助分子伴侣Cpn11/20/23调节ClpP蛋白酶水解活性的分子机制。  植物叶绿体内的大部分蛋白质直接或间接参与光合作用。蛋白质稳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1-12-31

  • 《生物矿物元素饥饿与蓄积》出版

      在青海省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资金和青海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共同资助与支持下,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藏药药理学和安全性评价研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藏药研究重点实验室李天才副研究员主编的《生物矿物元素饥饿与蓄积》一书,由化学工业出版社于2022年1月出版发行。    随着生物的起源与进化,矿物元素作为生物体生命活动必需的营养物质进入生命体中,不仅为生命体的新陈代谢所必需,而且在与生物体的长期适应中对生命体的健康与演化有着重要作用。在生命体的某一时段内,稳定适量的矿物元素营养供给是生命体健康的保证,而在一个生命周期里,生物体内的矿物元素是在蓄积变化中。长此以往,新的

    来源:中科院高原生物所

    时间:2021-12-31

  •  成都生物所等揭示峨眉山两栖动物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与群落构建机制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空间格局及其沿地理梯度的内在驱动机制是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和保护生物学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其中,物种共存和群落构建机制是研究的热点,更是难点。近年来,随着功能多样性与系统发育多样性研究的兴起与发展,通过整合物种多样性、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及其系统发育关系来探讨物种共存和群落构建机制,能更好地为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山地系统孕育了进化上独特且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对两栖动物来说尤其如此。然而,当前大多数山地系统中两栖动物沿海拔梯度的多样性格局及群落构建机制尚不清楚。峨眉山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亿万年大自然的雕琢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1-12-31

  • 武汉植物园在河流微塑料环境归趋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微塑料正逐渐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成为水环境中普遍存在的环境污染物。河流可能在微塑料从陆地到海洋的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全流域尺度下对微塑料的环境归趋进行研究,对于澄清河流系统在将微塑料运输到海洋中的实际作用至关重要。   武汉植物园特别研究助理苑文珂运用全流域调查和微塑料群落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长江流域微塑料的来源、迁移和归趋,并提出了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以帮助更好地修复河流系统的微塑料污染。研究结果表明,微塑料在长江流域具有普遍性和异质性。复杂的地理和人为因素导致微塑料从上游到下游不断增加。生活污水、渔业活动和地表径流可能是长江流域微塑料的主要来源。微塑料的密度和尺寸可能是影响微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时间:2021-12-31

  • 我院分子影像中心周子健团队在《德国应用化学》发表基于“互惠型”协同增强机制的光热-铁死亡抗肿瘤研究

    近日,我院分子影像中心周子健团队与新加坡国立大学陈小元教授、浙江大学唐龙光博士合作在化学类顶级旗舰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上发表了题为“Coordinating the mechanism of actions of ferroptosis and photothermal effect for cancer theranostics”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提出并构建了一种基于“互惠型”协同增强效应的纳米诊疗平台,有望为新型的抗肿瘤诊疗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的思路。传统的将两种或者多种抗肿瘤治疗模式结合在一起的策略由于欠缺对不同模式之间内在机制关

    来源:厦门大学 公共卫生学院

    时间:2021-12-31

  • 农学院樊龙江教授团队发现杂草可以被驯化成作物

    2021年12月27日,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樊龙江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Molecular Plant》发表题为“Population genomic analysis reveals domestication of cultivated rye from weedy rye”论文。该研究通过对野生、杂草和栽培类型黑麦116份种质资源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分析,揭示了栽培黑麦是由杂草黑麦驯化而来,极大丰富了作物起源理论。同时该研究挖掘了大量黑麦驯化与遗传改良基因位点,为黑麦及小麦遗传育种提供了重要基因资源。图1作物驯化起源的两个途径。左图:杂草进入农田后,由于人类的不断清除(一种无意

    来源:浙江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学院

    时间:2021-12-31

  • 上海交大王宇杰教授课题组在《物理评论快报》发表最新科研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王宇杰课题组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了题为“Connecting packing efficiency of binary hard sphere systems to their intermediate range”的论文。硬球系统是研究诸如液体、胶体和金属玻璃等多粒子体系的重要模型,在统计力学和材料科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地位。过去人们利用硬球系统研究玻璃化转变,经常使用粒径大小弱多分散系统,在抑制液体结晶的同时,也保持其结构接近已经被广泛研究的粒径大小一致的单分散系统。前期研究表明,粒径比和组分比的不同,局部结构可以表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1-12-31

  • 生命科学学院陶伟实验室与合作者合作揭示信息人工染色体的体内活性

    信息存储人工染色体(data-carrying chromosome,dChr)能够以一种稳定且廉价复制的方式用于数据存储。然而,信息染色体的的一维和三维结构、表观遗传修饰状态和表达活性及其与酵母内源染色体的相互关系,尚未进行深入探索。近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陶伟教授实验室和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元英进教授实验室合作,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发表了题为“ Exogenous artificial DNA forms chromatin structure with active transcription in yeast”的研究论文,阐释了一条完全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1-12-31

  • 我校参与共建的随州香菇学院首届学生来校实训

    我校教师指导随州香菇学院同学实训学习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吴冉冉)12月18日,随州香菇学院2021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专业68名学生结束了在我校开展的为期两周的实验实训教学活动,这是今年6月我校与随州市人民政府签订共建“随州香菇学院”以来,学校与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共同培养食用菌领域高层次高级技能人才,服务随州乡村振兴大局,促进香菇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具体行动之一。 我校边银丙教授、黄文教授和丰胜求副教授三个科研教学团队的教师参与指导随州香菇学院的同学进行实验学习,分别开展了微生物学实验、食品加工实验和生理生化实验等课程实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1-12-31

  • 中国医科大学团队开发新型“无细胞”软骨,以修复软骨损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旭研究团队近日发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外泌体可以增强脱细胞软骨细胞外基质(ACECM)支架的修复作用,并促进软骨再生。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Bioactive Materials》杂志上。关节软骨一旦发生损伤,其自愈能力非常有限。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引起骨关节炎,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据估计,全世界大约有2.5亿人患有骨关节炎。目前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虽然能够使纤维软骨再生,但其机械性能比透明软骨差很多。人们最近发现,基于间充质干细胞(MSC)的组织工程学策略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关节软骨再生方法。人脐带来源的沃顿氏胶质间充质干细胞(hWJMSC)被认为是关节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12-30

  • 暨南大学最新发文:内源性细胞内微透镜的脂滴

            脂肪细胞内被光学捕获的脂滴聚焦激发光,收集来自细胞骨架的荧光信号,形成放大的荧光图像。随着实时监测内质变化和快速检测细胞外信号的需求,出现了大量的生物成像方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光学成像技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特别是微球辅助技术的出现,它具有出色的信号采集能力,使传统光学显微系统能够实现实时和超分辨率成像。然而,由于目前的微球大多是固体和人工合成材料,其生物相容性非常低。幸运的是,大自然的经验表明,一些生物部件和已经存在的物体可以和光相互作用,并能够发挥与真正的光学元件相同的功能。在《光科学与应用》新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暨南大学纳米光子

    来源:

    时间:2021-12-30


页次:403/1559  共31174篇文章  
分页:[<<][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1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