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巫永睿研究组解析玉米胚乳灌浆期细胞扩张的分子机理

      2021年11月27日,Molecular Plant在线发表来自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巫永睿研究组题为“The O2-ZmGRAS11 transcriptional regulatory network orchestrates the coordination of cell expansion and grain filling in maize endosperm”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揭示了玉米籽粒灌浆期胚乳细胞扩张的分子机理,建立了以O2-ZmGRAS11为中心的转录调控网络模型,偶联了胚乳灌浆和细胞扩张两个独立的生物学过程,为培育高产玉米奠定了理论基础。   胚乳灌

    来源: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1-12-17

  • 华中科技大学eLife发文:变构配体调控Ɣ氨基丁酸B型受体活性新机制

    12月6日,国际知名期刊eLife在线发表了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刘剑峰教授团队题为“Allosteric ligands control the activation of a class C GPCR heterodimer by acting at the transmembrane interface”(变构配体通过跨膜相互作用界面控制C族GPCR异源二聚体激活)的最新科研成果。G蛋白偶联受体(GPCR)是人体最大的细胞膜受体蛋白家族,参与调控多种重要生理功能,是药物研发的重要靶点,直接或间接靶向它们的上市药物超过50%。γ-氨基丁酸(GABA)B型(GABAB)受体是中枢神经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1-12-16

  • 十年磨一剑 李红良教授团队研发非酒精性脂肪肝炎全新治疗药物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目前最常见的肝脏疾病,全球患病人数近20亿,且发病率呈快速增长趋势。我国非酒精性脂肪肝患病率已超过30%,成为重大公共健康问题和严重社会医疗负担。脂肪肝还是众多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肿瘤等的重要风险因素,一旦发展到非酒精性脂肪肝炎(以下简称“脂肪肝炎”),将显著增加肝硬化、肝癌、肝衰竭等肝病风险。据统计,脂肪肝炎患者10-15年内发生肝硬化的概率高达15%-25%。因此,脂肪肝炎治疗药物临床需求迫切,预计2030年其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350亿美元。    鉴于脂肪肝炎的庞大患病基数、严重健康危害和强烈临床需求,

    来源:武汉大学

    时间:2021-12-16

  • 武汉植物园在塘渠动态水网系统的微生物响应机制研究中取得进展

      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农村水体环境受到极大破坏。大量生产生活废水直排进入塘、渠、溪流等,严重威胁水体安全和人类健康。修复水网系统的生态结构和功能是提高水体流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前期研发的塘渠水网系统在消纳农业面源氮磷污染方面具有显著效果。然而水网系统的微生物聚磷代谢机制尚不明确,根系分泌物如何调节根际微生物,进而影响水网系统养分去除的机制尚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湿地生态学学科组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净化与恢复生态学学科组联合研究了塘渠水网系统的微生物响应机制。水网系统中与聚磷代谢相关的多聚磷酸激酶(PPK)和酶解磷酸酶(PPX)活性均随时间增加,在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时间:2021-12-16

  • 化学学院雷晓光课题组与合作者发现自然界中首例exo选择性的分子间Diels-Alder反应酶

    药物中间体、农药和精细化学品在国计民生中占据重要地位。传统的化学合成工艺存在效率低和污染严重等瓶颈问题;基于酶催化的生物合成工艺具有过程绿色、选择性好等优势,目前特别在创新药物工业化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目前酶催化反应的工具箱还非常有限,能够催化新颖化学转化的酶亟待被发现,从而推动酶催化在工业上更为广泛的应用,有助于实现化学品的“碳中和”生物绿色制造。狄尔斯-阿尔德反应(Diels-Alder reaction,简称D-A反应)是共轭双烯(二烯体)与取代烯烃(亲二烯体)之间发生的[4+2]环加成反应,是合成化学中构建C-C键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已经在天然产物全合成,药物分子工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1-12-16

  • 郎曌博研究组开发出高效的双子叶植物腺嘌呤单碱基编辑器

      2021年10月25日,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郎曌博研究组题为“Efficient A·T to G·C Base Conversions in Dicots Using Adenine Base Editors Expressed under the Tomato EF1α Promot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工作中,研究者为了提高腺嘌呤单碱基编辑器在双子叶植物中的编辑效率,从7种不同类型的启动子驱动的腺嘌呤编辑器中筛选出由番茄pSlEF1α启动子驱动ABEs效率最高,番茄中最高可达71.4% ,大豆根毛的编辑

    来源: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1-12-16

  • 豆科植物如何建造“固氮工厂”?Jeremy Dale Murray研究团队在根瘤共生机制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video:豆科植物如何建造“固氮工厂”]      农业绿色革命以来,氮肥主要来自化学生产,而自然界有天然的生物固氮系统——土壤中的固氮菌。豆科植物大多能与固氮根瘤菌建立共生关系,形成高效的“固氮工厂”——根瘤。根瘤中含有大量的固氮工具——类菌体。类菌体内的固氮酶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变成植物可利用的氨,同时植物可提供根瘤菌需要的碳水化合物,从而互惠互利。然而固氮反应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对植物来说是比较“昂贵”的交换,不仅如此,固氮酶对氧气高度敏感,需要在低氧环境中才能工作,但是宿主细胞和根瘤菌本身的呼吸作用又需要大量氧气。为了同时满足固氮酶、宿主细胞与根瘤菌的不同需求,根

    来源: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1-12-16

  • 王佳伟研究组揭示植物年龄进程不可逆性的本质原因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涌现了许多著名的哲学家,其中惠子的“历物十事”中有一句名言“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引发了我们对生命本质的哲学思考:为什么世上所有的多细胞生命体都会经历一个从出生、成熟直至死亡的过程?为什么生命不能永生?这种不可逆性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当我们阐明了其背后的原因后,是否就能实现永生呢?   与动物类似,植物的一生中也历经了多个发育时期的转变。先前的研究表明,这一年龄进程是由进化上保守的miRNA —— miR156所调控。与昆虫中的保幼激素相似,幼苗中miR156的含量很高,维持植物处于幼年期;随着植物年龄的增长,miR156的含量逐渐下降,促发植物从幼年期过渡到成年期和生殖

    来源: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1-12-16

  • 徐麟研究组解答“为什么愈伤组织能再生器官”

      组织培养是重要的植物营养繁殖技术,也是基因编辑等现代农业分子育种技术得以应用的基础。上世纪五十年代由Skoog和Miller奠定的组织培养技术一直沿用至今(Symp Soc Exp Biol, 11:118–130, 1957)。在两步法组织培养技术中,第一步是获取多能性(pluripotency acquisition),即利用高浓度生长素诱导外植体产生具有再生多种器官能力的愈伤组织;第二步是器官发生(organogenesis),即通过高浓度细胞分裂素诱导愈伤组织再生为芽,或通过低浓度生长素诱导愈伤组织再生为根。2010年,Meyerowitz实验室提出愈伤组织类似于根尖分生组织,开启

    来源: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1-12-16

  • 天河超级计算机筛选的新冠药物“双嘧达莫”初步临床效果显著!

    央视新闻客户端总台记者从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了解到,11月4日,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公布,国家超级计算天津中心联合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海南大学药学院、中山大学药学院、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美国肯塔基大学药学院等单位,在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上完成的“基于自由能微扰-绝对结合自由能方法的大规模新冠药物虚拟筛选”工作成功入围2021年度的戈登贝尔新冠特别奖,这是我国首次入围该特别奖奖项。该成果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陈凯先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钱德沛教授和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Hans Westerhoff教授提名推荐。通过利用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的超大规模算力,使用国际领先的药物-靶标结合精准评价计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时间:2021-12-15

  • 人类RNA转录本编码能力定量预测模型

    近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信息中心(CBI)、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与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高歌研究员课题组,基于异构多组学数据,建立了人类RNA转录本编码能力(coding ability)跨细胞定量模型。相关论文已于近日以题为“Quantitative model suggests both intrinsic and contextual features contribute to the transcript coding ability determination in cells”在线发表于Briefings in Bioin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1-12-15

  • 广州健康院实现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再生B免疫谱系

      12月10日,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王金勇课题组在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在线发表了题为Regeneration of immunocompetent B lymphopoiesis from pluripotent stem cells guided by transcription factor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揭示了一套可以高效诱导干细胞分化产生B免疫谱系的转录因子组合,证明在不依赖造血干细胞存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再生手段移植重建功能完整的体液免疫系统,实现抗原特异性体液免疫应答,并产生长期免疫记忆。这为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时间:2021-12-15

  • 武汉植物园在沉水植物对富营养化及全球变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全球变化及富营养化过程对沉水植物的生长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生物学学科组团队以菹草(Potmogeton crispus)和伊乐藻(Elodea canadensis)为实验材料,与丹麦奥胡斯大学合作开展气候暖化和水体氮浓度增加对沉水植物生长与繁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北温带区域,增温在加氮前后均显著促进伊乐藻的生长,而加氮前,增温处理组未改变菹草的总地上生物量,但产生更多石芽、更少的叶片,加氮后,增温对菹草的影响变弱,可能与菹草的生活史周期有关(图1)。此外,研究还以密刺苦草(Vallisneria denseserrulata)和光叶眼子菜(Potamogeton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时间:2021-12-15

  • 武汉植物园在沉水植物对水环境适应性研究中取得系列新进展

      沉水环境和陆生环境在光照、水的可利用性和无机碳的形式及浓度上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些环境参数与植物光合作用及生长发育密切相关。面临水陆环境的差异,水生植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都产生了适应。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水生植物生物学学科组研究团队选取眼子菜科竹叶眼子菜(Potamogeton wrightii)为研究材料,针对该水生植物的解剖结构、光合生理的响应,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进一步从分子遗传水平综合阐明了P. wrightii 对两种不同生境的适应机制。研究表明,相较于沉水叶,P. wrightii的气生叶更厚,有较多的角质和蜡质,气孔发达,对强光的耐受性更强,光化学效率更高。沉水叶有更强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时间:2021-12-15

  • 武汉植物园在四川再次发现兰科植物新物种

      在第二次全国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四川省兰科植物资源专项调查期间,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科研人员和四川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联合命名了兰科植物新种:卧龙无柱兰Ponerorchis wolongensis G.W. Hu, Yue H. Cheng & Q.F. Wang(图1)。这是继中华珊瑚兰Corallorhiza sinensis G.W. Hu & Q.F. Wang之后,武汉植物园今年命名发表的、产自四川的第二个兰科植物新种。相关文章以Ponerorchis wolongensis (Orchidaceae, Orchid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时间:2021-12-15

  • 蔡勇教授团队揭示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中基因转录调控新机制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蔡勇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李国红研究员团队合作,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结合CUT&Tag-ChIP-Seq等基因组学分析方法,阐释了小鼠胚胎干细胞(mESC)中组蛋白变体H3.3和H2A.Z之间通过协同调节增强子和启动子调控区域的染色质动力学来启始基因转录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结果以“HIRA complex presets transcriptional potential through coordinating depositions of the histone variants H3.3 and H2A.Z on the poise

    来源: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15

  • 左正宏教授课题组揭示内分泌干扰物诱发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新机制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 PCOS)是一种常见的生殖功能障碍与代谢异常并存的内分泌紊乱综合征,在世界范围内育龄妇女中发病率约10%-20%,但机制尚未明确。PCOS发生发展与环境污染物密切相关,研究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诱发PCOS的过程、效应、阈值及机制,对于污染物控制、毒性机制理解以及PCOS疾病的干预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社会价值。 卵泡是女性生殖的基本功能单位,由生殖系卵母细胞和卵泡体细胞组成。透明带是一种蛋白质基质,它将卵母细胞从周围的称为颗粒细胞(gran

    来源: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12-15

  • 浙大药学院侯廷军教授课题组在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报道基...

      在创新药物的研发过程中,先导化合物的发现是新药开发的关键,先导化合物的质量直接决定药物开发的成败。在筛选和设计先导化合物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生物活性、结构新颖性、靶点选择性、成药性和毒性等特性,其中化合物对靶标的生物活性是研究者最为关注的特性之一,但实验方法定量小分子对靶点的生物活性花费大、周期长,并不适用于化合物活性的高通量评价。基于分子对接的虚拟筛选成本低、效率高,已成为先导化合物发现的核心技术。在分子对接计算中,打分函数(SF)被用于评价受体-配体间相互作用的强弱。但分子对接所用的打分函数一般采用简单的线性拟合模型,精度往往不高,严重影响了虚拟筛选的预测能力。因此,开发高精

    来源:浙江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1-12-15

  • 上海交大沈国清团队研发双功能玉米秸秆生物炭成功实现污染土壤绿色修复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沈国清团队在国际环境催化类权威期刊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影响因子19.503,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发表“Degradation mechanism and QSAR models of antibiotic contaminants in soil by MgFe-LDH engineered biochar activating urea-hydrogen peroxide”最新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了一种利用玉米秸秆改性生物炭降解抗生素并增强土壤营养功能的原位绿色土壤修复技术。该论文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1-12-15

  • 环境学院陈忠明课题组发现水显著改变甲苯光氧化反应机理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广泛分布着水,包括海洋、江河、湖泊和地下水体,还包括大气中的云、雾和湿气溶胶颗粒物。天然和人类活动每一天排放大量化学物质进入环境中,这些物质将直接或者通过化学反应的产物来影响我们的大气和水环境,研究它们的来源、迁移和转化规律是环境科学研究的中心任务。排放的各种有机化合物,特别是芳香烃化合物,往往对人体和生态系统具有毒性,因此我们需要认识这些物质在环境中的归趋。有机化合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过程非常复杂,这些物质可能存在于大气和水环境介质中,也可能通过气-水介质相互迁移,其转化反应可能因为介质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产物。对于排放进入大气的有机化合物,它们可进入水环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1-12-15


页次:410/1559  共31174篇文章  
分页:[<<][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1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