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科研动态/国外
  • 最新研究结果显示:父母太严厉 孩子易超重

    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独裁的父母最容易养出超重的孩子。     “把你碗里的饭菜都吃掉!”一些父母也许早已习惯了对孩子提出这样的命令。不过,根据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最新的一项研究结果,如果父母这样对待孩子,有可能使孩子变得过度肥胖。   严厉母亲易养出胖娃     据报道,6日出版的美国《儿科学》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结果称,如果孩子有一个严厉的母亲,那么他到小学一年级时成为“胖小孩”的可能性,比起那些接受弹性教育的孩子,要整整高出5倍。     研究人员称,如果母亲对孩子保持适当的尊重,给孩子制定出明确但有弹

    来源:广州日报

    时间:2006-06-06

  • 免疫学颠覆性发现:关键因子“非关键”

    生物通报道:尽管缺少免疫系统的一种关键成分,一种遗传工程小鼠可以抑制慢性疱疹病毒感染。这是由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发现的。科学家们还不能证实,但是他们猜想缺少免疫系统的关键成分——一组被称作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I的分子的情况下,具有一种未知补充物能够在MHC缺少时起到填补MHC相似的功能的作用。 假如是这样的话,这种后援物将成为设计抗病毒疫苗时的一种新焦点。“这个惊人的发现与人们长期以来相信免疫系统抑制病毒感染必需MHCI(识别和破环被病毒感染的细胞)的参与的观点相矛盾,”病理免疫学与分子微生物学教授,该文章的作者Skip Virgin博士说,“它同时也表明我们需要以更广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6-05

  • 《自然》杂志:肿瘤抑制的“金手指”

    生物通报道:近年来,科学家已经先后发现了5种被称为肿瘤生长抑制因子的相互联系的蛋白质,它们在一些癌症和细胞衰老过程中起到一种重要的作用。由于其超凡的抑制癌细胞的能力,其中两种叫做ING1和ING5的蛋白质成了研究人员研究的焦点。现在,来自斯坦福大学、科罗拉多-丹佛大学和其他几个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确定出了其中一个叫做ING2的肿瘤抑制蛋白如何能促进针对受损DNA的保护性细胞应答。这一发现可能促进新的诊断标记物和更有效的癌症治疗药物的诞生。这项研究的两篇文章发表在5月21日的《自然》杂志的网络版上。蛋白质“金手指”这些研究的领导者是斯坦福大学的Or Gozani助理教授。在第一篇文章中,Goza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6-05

  • Cell封面文章:新发现的胚胎关键蛋白功能

    生物通报道:霍华德休斯医学院、Sloan-Kettering研究院、Scripps研究所以及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006年6月1日的Cell杂志上公布了他们有关胚胎形成过程中蛋白质功能研究的新进展。这项研究成为本期Cell的封面文章。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是生物体的两种基本构成单位,这两种细胞在生物体内并不是永远都维持着原本的细胞特性,在许多情况之下,能够相互转换。在胚胎发育时期,这种细胞相互转换特性的状况会不断的发生,也构成了胚胎发育成形最基本、最重要的步骤。其中,由上皮细胞向着间质细胞的转化称为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6-05

  • Science:首个人类细菌组分析结果揭晓

    生物通报道:美国布法罗大学的研究人员完成了首个人类微生物群落基因分析。这项研究对多种人类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长远的意义。这项分析的结果公布在6月2日的《科学》杂志上。布法罗大学的Steven R. Gill博士和来自TIGR、斯坦福大学和华盛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将人类肠末梢(结肠)的微生物作为整体进行了DNA分析,即所谓的环境基因组(metagenomics)的下一个拓展领域。人类基因组事实上是人类基因和人体的微生物基因的混合体。不了解人类和微生物基因组之间的相互反应酒不可能获得人体生物学的一个完整画面。人类基因组去少一些将我们吃的食物降解成生存所需能量的关键酶。研究人员想知道为什么细菌似乎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6-05

  • 两院院士大会之开幕锦集

    生物通编者按:中国科学院第十三次院士大会和中国工程院第八次院士大会将于5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的院士将达1100多名,在此次会议上将选举产生新一届工程院领导及主席团成员,并将颁发陈嘉庚科学奖、光华工程科技奖。 新华社:“两院”院士大会 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七次院士大会6月2日至6日在北京举行。根据两院多年来的传统,院士大会将同时召开。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中科院现有院士676位,572位出席本次院士大会,其中包括58位2003年新增选的院士、104位资深院士和7位外籍院士。胡锦涛在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精选) 几点意见:一、深刻认识我国科技工作面临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6-05

  • 自由基细胞死亡开关被确定

    生物通报道:在衰老和许多与衰老有关的疾病中,氧化压力是常见的始作俑者。咬了一口的苹果接触到空气后就被氧化成棕色。同样,随着时间的推移,氧化压力也会对神经元和其他类型的细胞造成损伤。人类和其他生物都依赖氧气制造细胞执行正常功能所需的能量。细胞的发动机——线粒体将氧转化成能量。但是这个过程也能排出一种叫做自由基的含氧废物。当自由基没有被抗氧化剂消灭时,它们会产生氧化压力。机体衰老时会产生更多的自由基,并且本身的抗氧化剂已经不能对抗这个过程,因此会到直高活性氧分子到处DNA、蛋白质和脂质的破坏。一生中,这种氧化压力会导致与衰老和退化疾病有关的全面的分子降解。但是,目前为止,人们还不清楚氧化压力信号如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6-05

  • 貌离神合:誓不两立的双子座抑癌蛋白

    生物通报道:在2006年6月15日的冷泉港科学期刊Gene & Development上,弗吉尼亚大学的Marie-Louise Hammarskjold博士和同事公布了他们对I型肾母细胞瘤(Wilms'tumor 1,WT1)肿瘤抑制蛋白的功能新了解。WT1蛋白对正常的和病态的人类发育都具有重要影响。已经知道它在肾脏、泌尿生殖系统的形成以及多种人类癌症中都起到一定的作用。Hammarskjold博士和同事发现WT1不但能在转录水平上起作用,而且还能在转录后水平上调节基因表达。WT1基因编码两种重要的两者选一的拼接蛋白异构体——WT1(+KTS)和WT1(-KTS)。虽然,研究人员已经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6-05

  • 主要组织相容性竟然不是免疫必需因子!

    生物通报道  文章上篇:免疫学颠覆性发现:关键因子“非关键” 由于在他们实验中所用的遗传改造小鼠缺失了指导生成MHCI分子的基因,Virgin和他的同事希望看到当他们用疱疹病毒注射小鼠时,几乎不会引起CD8 T细胞反应的结果。实验刚开始的时候,他们确实看到了这种结果。“这是一项关于慢性感染的研究,当我们在7个星期后观察小鼠,我们惊讶的发现小鼠能产生强有力并且有效的 CD8 T细胞反应,”他说,“这表明存在着另一种产生CD8 T细胞的替代途径。”“这使得存在补充物的说法合理,特别是一些具有通过阻断经典的依赖于MHCI分子的抗原识别途径进行逃逸的病毒。” Virgin 说。目前紧接着的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6-05

  • 权威杂志揭示人们为何需要睡午觉

    生物通报道:一项新的研究显示,西班牙人一贯在吃饱午饭后午睡的习惯是对的。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揭示出我们的那些让我们时刻保持警觉的脑细胞或称神经元在饭后如何被关闭。这项研究的结果公布在本周的Neuron杂志上。这些发现对治疗肥胖、饮食疾病以及了解意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人们早就知道人类和动物在饭后就会犯困不想动弹,但是一直却不清楚引起这种情况的大脑信号。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确定出葡萄糖如何中止脑细胞停止制造使我们清醒的信号。Burdakov博士的研究精确地揭示出了葡萄糖如何抑制那些制造增食因子(orexins)的神经元。Orexin是一些对人的意识状态的正常调节非常重要的微小蛋白质。这些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6-05

  • 美国专家质疑末期癌症患者接受化疗为无效治疗

    6月5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医生认为,愈来愈多的癌症患者在临终前接受化疗或其它激烈的治疗是无效。  在近日召开的“美国临床肿瘤学协会年会”上,专家指出,1999年死亡的癌症病人当中,将近12%在死前最后两周接受化疗,高于1993年的10%,而现在甚至可能更高。   休斯敦德州大学的癌症专家赫布斯特表示,一般来说,病人不愿放弃,医生也是如此。然而癌症专家认为,过于激烈的治疗让患者存有不切实的希望,而且在无望治愈的情况下,还要经历既痛苦又花钱的折磨。    专家认为,应该适可而止。有时进行化疗,比坦白和病人讨论临终疗护及可减轻痛苦的照顾容易得多。1993年到1999年,在死前最后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06-06-05

  • 日发现介于原核与真核生物之间的微生物

    新华社东京6月3日电(记者  钱铮)  日本科学家近日说,他们在日本伊豆诸岛附近的海底发现了一种核膜不完整的微生物,它们可能是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进化过程中出现的“中间型”生物。   据共同社报道,东京医科大学的小塚芳道等研究人员在2000年从伊豆诸岛南部海域约1300米深的海底采集了淤泥,结果发现泥中的背鳞虫(环节动物门的一种动物)上附着有一些微生物,其尺寸只有几微米。   在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这些微生物时,科研人员发现其细胞内包裹DNA(脱氧核糖核酸)的核膜尚不完整,呈不连续状态,但有形状近乎完整的线粒体。   日本研究人员指出,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和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科学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6-06-05

  • 科学家发现使癌细胞保持活性的酶

     新华社伦敦6月3日电(记者 葛秋芳)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一种名为JMJ的酶能使癌细胞保持活性,这一成果有望帮助医学界找到癌症发生的机制。  据英国科学协会主办的阿尔法伽利略网站3日报道,哥本哈根大学生物技术研究和创新中心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JMJ酶在癌细胞中出现的几率远大于在正常细胞中出现的几率,它们会阻止癌细胞衰老。  癌细胞在老化过程中会变得更加紧密,DNA结构也会发生改变,从而导致基因失去活力,阻止细胞分裂。研究人员发现,如果癌细胞中含有过多的JMJ酶,细胞的生长就会不受控制。  研究小组正在进一步研究JMJ酶如何影响正常细胞的发育以及为什么这类酶数量增加就会导致癌症发生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6-06-05

  • 华人教授使老鼠对毒品没了兴趣(图)

    生物通报道:俄亥俄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他们能够通过对小鼠大脑中的一个关键药物靶标进行遗传改造来消除可卡因对小鼠的奖赏效应。虽然研究人员还不能就此推荐在人类中也可进行这种遗传改造来戒除毒瘾,但是这项研究揭示出了身体中控制可卡因效应的关键蛋白质,并可能帮助研究人员开发出能够获得同样结果的药物,从而帮助瘾君子克服毒品的依赖性。这项研究证实将神经递质多巴胺从神经元外部运输到细胞内部的蛋白质——多巴胺运载体是研发抗可卡因成瘾药物的一个重要靶标。这些结果公布在5月29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研究的领导者是俄亥俄州大学华人副教授霍华德·古(Howard Gu)。可卡因,化学名为苯甲基芽子碱,是最强的天然中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6-02

  • 中美等科学家顶级杂志文章:细胞活性蛋白图谱

    生物通报道:人类基因组已经测序完成四年多了,现在科学家们关注的是弄清楚各个基因和它们的产物——蛋白质的功能。多亏了Max Planck生化研究院的研究者们,该过程的主要步骤已经完成。该研究院的研究者们与来自丹麦、加拿大、中国和美国的同事们一起合作,展现了怎么利用尖端的方法将细胞某个时刻的全部活性蛋白编成目录。他们的工作阐明了细胞是怎样利用蛋白的。他们的研究发表在《Cell》杂志上 (Cell 2006 125: 187-199)。细胞就像一座小城市。它们包含了所有用于自身的构造,功能,生长和交流运作的所必需的组成部分。超过一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利用显微镜来观察细胞的结构和其内的细胞器,然后推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6-02

  • 人类基因组中64个基因与肺癌有关

    生物通报道:迄今最大型的在基因组范围寻找肺癌敏感基因的研究中,来自英国癌症研究院的科学家已经确定出64个基因变异体可能使一些个体容易患上肺癌。这些基因变异体是些“低外显率的等位基因”,因为它们只是偶尔会刺激肿瘤的形成。发表在5月31日的Genome Research杂志上的这项研究最终可能会帮助研究人员确定出肺癌的不同基因和环境病因。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疾病,导致这种疾病的最重要的一个病因即使吸烟。之前的研究显示,长期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对比,其肺癌发生风险增加了10倍。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遗传因素也会影响肺癌的敏感性。这项新的研究表明肺癌的基因基础不会只一个或两个基因那么简单。肺癌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6-02

  • 神秘洞穴中发现8个未知新动物(图)

    生物通报道: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日公布了他们在一种新的、独特的地下生态系统中发现的8种类新的古老动物。在希伯来大学举行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研究人员说他们的发现始于一个小的洞口。他们发现的这个洞口延伸到一个位于耶路撒冷和特拉维夫之间的Ramle采石长地表下100米深的一个洞穴。这个洞穴被命名为Ayalon Cave,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洞穴。这都是由于它与外界的隔离——洞穴表面位于不能透水的石灰层之下。这个洞穴延伸到约两公里,是以色列第二大石灰石洞穴。研究人员在这个洞穴中发现了的无脊椎动物有海水和淡水甲壳类动物以及四种陆地物种,它们与其他已知的具有相同生命形式的物种虽有相似,但却有差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6-02

  • 《自然》:人类基因组计划数据汇总(免费下载)

    生物通报道:人类基因组计划在15年前就开始了28.5亿个核苷酸浩瀚数据的解析,虽然在2001年Nature杂志已经公布了草图序列,但是HGP人类基因组计划(the Human Genome Project)的研究人员仍然在填补各种gaps,以及进一步完成每个染色体的测序分析,见《自然》演绎人类基因组计划终结篇:最长染色体测序结果。Nature杂志将这些信息进行了汇总,并且免费提供给独占,主要分为以下几个个部分。   CHROMOSMES:人类染色体序列测序自第1号染色体测序完成而宣告结束(点击每张染色体图片,链接到下载页面)   下一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6-02

  • 新物种诞生,代价高昂

    生物通报道: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的一篇文章显示,接近赤道的较高的温度能加速居住者的代谢、促进遗传变化并最终导致新种的产生。哈佛大学、佛罗里达州大学等研究结构的这一联合发现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赤道附近的物种为什么会比较多——达尔文在两个世纪前就已经注意到了这个特点。研究人员证明热带浮游生物中确实在形式和结构上存在较高比率的进化变化,并且这种变化率因温度而增加。这些发现告诉我们一些有关决定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基础机制的信息。物种的形成发生在具有一个共同祖先的生命形式发生了实质性的遗传变异时。利用以身体尺寸和温度依赖性个体代谢为基础的一种数学模型,研究人员对全球范围的物种形成速率做出了一个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6-02

  • 6月1日《自然》精选

    封面故事:北极地区的古气候在2004年的ACEX海洋钻探探险活动之前,几乎没有证据来确定北冰洋的环境历史。现在,研究人员已经获取并分析了一个430米深的海床沉积芯。本期Nature上三篇论文所报告的该项研究的结果,是过去5600万年(这个时间包括了全球从一种温暖的“温室”状态向一种较冷的“冰室”状态的过渡阶段)气候情况的一个记录,让我们直接看到了北冰洋的“新生代”历史。根据这个沉积芯,研究人员识别出几个关键事件:在古新世/始新世最热期(距今5500万年前),海洋表面水温远远高于以前的估计;表面海水的淡化证实了大约4900万年前的一个强化的水文周期;第一批冰筏碎屑物(ice-rafted deb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6-02


页次:2752/3057  共61129篇文章  
分页:[<<][2751][2752][2753][2754][2755][2756][2757][2758][2759][27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