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上海交大金贤敏课题组研发混合架构光子芯片实现高效强化学习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金贤敏课题组研发了一种创新的混合架构可编程光子芯片,并成功将其应用于高效求解钙钛矿材料合成任务的强化学习领域。这一重要研究成果以“High-efficiency reinforcement learning with hybrid architecture photonic integrated circuit”为题,于2024年2月5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在线发表。 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RL)是机器学习的核心范式之一,在构建通用学习系统(例如大语言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2-23

  • 《人类表型组研究进展报告2022》全文正式发布

    表型组是生物体从胚胎发育到出生、成长、衰老乃至死亡过程中,形态特征、功能、行为、分子组成规律等所有生物、物理和化学特征的集合。人类表型组是后基因组时代生命科学的战略制高点与原始创新源,开展人类表型组计划已成为国际学界共识。 我国自2015年起就前瞻布局人类表型组国际大科学计划。以金力院士、王辰院士、徐涛院士为代表的我国科学界在香山科学会议上率先系统提出开展人类表型组大科学计划的科学倡议,并成功吸引了国际顶尖科学家美国Leroy Hood院士与英国Jeremy Nicholson院士成为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International Human Phenome Project,IHPP)的

    来源: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

    时间:2024-02-23

  • 朱焕章/赵平/杨辛毅团队证实ASGR1是新冠病毒感染正常肝实质细胞的潜在受体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对全球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的挑战。新冠病毒感染人体后,除了会导致上呼吸道及肺部感染,诱发严重的肺部炎症外,还有超过50%的患者会出现肝功能异常,并且在多个大体解剖样本中,在肝脏组织中检测到新冠病毒颗粒的存在。但与上呼吸道细胞不同,正常肝实质细胞几乎不表达公认的新冠病毒受体ACE2,新冠病毒究竟是如何感染正常肝实质细胞的,目前还是未解之谜。        近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焕章课题组与海军军医大学赵平课题组、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杨辛毅课题组合作,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02-23

  • 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丨王陈继/鲁伯埙/赵世民团队合作揭示遗传性痉挛性截瘫SPG54亚型致病基因DDHD2促进脂滴自噬的分子机制和靶向策略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HSP)是一组遗传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下肢进行性痉挛和无力。HSP可以分为单纯型和复杂型,单纯型主要涉及运动神经元退化,而复杂型除了神经学表现外,还会出现其他非神经性症状。目前已经确定了80个与HSP相关的基因或位点,编号为SPG1-80,其遗传模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AD)、常染色体隐性(AR)和X染色体连锁。这些基因涉及各种生物学过程,如轴突运输、内质网形状和动态变化、膜转运、脂质代谢和线粒体功能等。其中一种罕见的复杂型AR HSP是54型痉挛性截瘫(SPG54),由DDHD2基因的双等位基因突变所引起。2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02-23

  • 物理学院王楠林课题组与合作者在探测高温超导体Higgs模和揭示超导与赝能隙关系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王楠林教授课题组和合作者利用强场太赫兹三次谐波技术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钇钡铜氧(YBa2Cu3O6+x, YBCO)中观测到超导态序参量和赝能隙态序参量动力学相互作用的证据。该工作为理解赝能隙的本质以及其与超导态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该工作以《铜基超导体中超导态和赝能隙态的动力学相互作用》 (“Dynamical interplay between superconductivity and pseudogap in cuprates as revealed by terahertz third harmonic ge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2-23

  • 我国学者在金属-金属键化学领域取得进展

    图 两中心一电子(2c/1e)Sn···Sn键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771144、22011530070、22171222)等资助下,西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杨晓娟团队及合作者北京理工大学谢静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吉虎教授在金属-金属键化学领域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邻苯二胺基配体稳定的两中心一电子锡···锡键(One-Electron (2c/1e) Tin··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2-23

  • 我国学者在光驱动氢化物催化合成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氢化锂表面光化学固氮过程示意及光催化合成氨性能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988101、21922205)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陈萍研究员、郭建平研究员团队在“氢化物化学固氮”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温和条件下氢化锂介导光化学合成氨(Light-driven ammonia synthesis under mild conditions u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2-23

  • 我国学者在天然药物紫杉醇的生物合成领域取得进展

    图 紫杉醇关键合成前体baccatin III(巴卡亭III)的生物合成过程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193073、22322701、21661140001、92253305、22101009)资助下,北京大学雷晓光教授团队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闫建斌研究员团队合作在天然药物紫杉醇的生物合成领域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巴卡亭III生物合成酶的鉴定与异源重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2-23

  • GalNAc官能化聚二硫化物偶联物实现肝靶向的生物大分子胞内递送

    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吕华教授课题组在《美国化学会志》(J. Am. Chem. Soc.)上发表题为“Organ/Cell-Selective Intracellular Delivery of Biologics via N-Acetylated Galactosamine-Functionalized Polydisulfide Conjugates”(DOI:10.1021/jacs.3c11914)的研究论文。在这项工作中,作者开发了一种N-乙酰化半乳糖胺(GalNAc)功能化的聚二硫化物(PDS)与生物大分子的偶联物,成功将生物大分子靶向递送至肝细胞,为一系列肝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2-22

  • 南京土壤所在硝酸盐电化学还原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国环境学会报告显示,现阶段很多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已经超过了工业点源污染,成为了我国污染的最大污染源,而其中硝酸盐是最主要的面源污染。进入地表水或地下水的硝酸盐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或缺氧等问题,严重威胁水体生态平衡乃至人体健康。污水处理厂对硝酸根污染处理方法为基于微生物厌氧-缺氧-好氧法(AAO法),这种方法存在泥龄矛盾、碳源竞争、溶解氧干扰等问题,在高碳排放的同时产生大量污泥,不符合目前我国“双碳”的要求。 由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研究员王玉军团队开展了基于绿色能源的电化学硝酸根还原并回收活性氮的研究。受生物体内串联的酶促反应启发,团队设计了一种基于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的双(多)金属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时间:2024-02-22

  • 水生所和华中科技大学团队合作解析青藏高原水生微生物基因组和基因目录

      青藏高原,中国最大、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素有“世界屋脊”、“第三极”之称。其独特的地形特征使青藏高原成为众多河流的主要源头,并作为“水塔”滋养着周边地区近20亿人。青藏高原的水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包括湿地、湖泊、河流、温泉和冰川等,孕育着丰富多样的水生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可能在青藏高原极端的环境条件下,如剧烈的温度波动、低氧浓度、低压和强烈的紫外线辐射中,展现出独特的种类组成和代谢模式,使得青藏高原可能蕴藏着一个独特的微生物资源库。  羊卓雍措(罗帅拍摄于环境DNA样品采集期间)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缪炜研究员与华中科技大学宁康教授团队合作解析了青藏高原水生微生物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2-22

  • 应激致使仔猪肌肉生长阻滞的分子机制获得新进展

      近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印遇龙领衔的科研团队在仔猪肌肉生长阻滞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免疫应激普遍存在于断奶仔猪饲养环节,导致仔猪肌肉蛋白质降解和生长阻滞,最终严重影响肥育阶段的产肉率和肉品质,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因此,有效缓解仔猪免疫应激是当前养猪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然而,目前对免疫应激仔猪肌肉蛋白质降解和生长阻滞的发生机制知之甚少,使得营养调控措施针对性不强,影响了仔猪的健康养殖。为了突破这一瓶颈,该团队的科研人员首先系统探究了免疫应激下断奶仔猪肠道、肝脏和肌肉组织生长发育的动态变化规律,发现免疫应激对肠道和肝脏组

    来源: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4-02-22

  • JIPB | 何航团队与邓兴旺团队在植物杂种优势的染色质三维结构解析取得进展

    杂种优势是植物和动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物现象,即杂交F1代的性状表现出超越亲本的水平。植物杂种优势现象背后的机制,涉及到一系列生物体内的调控过程。随着三维基因组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植物中三维基因组结构的动态变化与染色质可及性、组蛋白修饰和基因转录有关。染色质高级结构的动态调控对于植物杂种优势的影响和调控方式仍不清楚。 JIPB近日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和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邓兴旺团队和何航团队的题为“Increased long-distance and homo-trans interactions related to H3K27

    来源: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时间:2024-02-22

  • 类风湿关节炎B细胞免疫调控新机制:栗占国、胡凡磊团队与清华大学合作研究成果在权威杂志发表

    2024年2月1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栗占国、胡凡磊教授团队和清华大学生命学院免疫所刘万里教授团队在风湿病领域TOP 1期刊《风湿病年鉴》(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IF:27.4)发表题为《TNF-α引起B10细胞炎性转变促进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研究论文。研究发现,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B10细胞数量降低,并发生炎性转变,分泌促炎因子IFN-γ和IL-17A&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4-02-22

  • 首次发现被子植物雄性偏向基因的快速演化

      性二态(亦称“第二性征”)是雌雄异体的生物个体在繁殖器官以外的形态、生理和生活史等方面所呈现的差异化特征,它通常源于性别偏向基因的差异表达。相关的工作最早始于模式动物果蝇的性别偏向基因鉴定和演化特征分析,研究发现在正选择和放松的纯化选择作用下,雄性偏向基因显示出较快的蛋白质序列演化速率。由于多数高等植物均为雌雄同株,即使在雌雄异株的植物中第二性征的发育通常也不明显,植物性别偏向基因的相关研究鲜有报道。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李德铢研究员专题组、李洪涛研究员专题组和周伟研究员专题组合作,依托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以葫芦科雌雄异株植物全缘栝楼(Trichosanthes pil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4-02-21

  • 抗体IgG累积驱动衰老的新机制

    衰老一直是科学家试图解码的生理谜题,而近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的强力教授研究团队与汪丽恒教授团队合作,带来了一项颠覆性的发现,揭示了衰老的一个新的驱动因子:IgG,免疫系统中的主要抗体。衰老作为慢性疾病和机体功能衰退的主要原因,一直是全球面临的最大的健康挑战之一。虽然长期以来我们知道随着年龄增长,身体的各种机能会逐渐下降,但是衰老过程的具体驱动因子一直是个谜。科学家们通过对年老和年轻老鼠的实验发现了“长寿因子”和“衰老因子”,但对于衰老的具体机制了解甚少。以小鼠为例,衰老的表型往往在小鼠24个月龄后显著,而代谢的衰退则更早地开始发生,如胰岛素抵抗,在小鼠12个月龄(相当于人类40岁)已经显著。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4-02-21

  • 魏坤琳课题组在Cerebral Cortex上揭示虚拟现实造成的自我意识改变的神经基础

    虚拟现实的使用经验可以改变人的自我认知,比如形成对虚拟肢体的拥有感,类似经典的橡胶手效应。进一步,虚拟现实还会造成自我认知的有关动作控制的认知进程的改变。施动感是指个体主观意识到自己是动作的控制者的感觉,这部分自我认知也可能“让渡”给虚拟肢体。虽然虚拟现实的时代大潮铺面而来,虚拟化身造成的施动感改变的认知和神经机制目前都不明确。 近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魏坤琳教授课题组在Cerebral Cortex上发表题为 Neural correlates of an illusionary sense of agency caused by virtual reality(do

    来源: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时间:2024-02-21

  • 夏宁邵团队在《柳叶刀》发表全球唯一戊肝疫苗的十年有效性监测结果

    戊型肝炎(简称“戊肝”)是一种由戊肝病毒(HEV)感染导致的肝脏炎症,也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每年有2000万人感染戊肝病毒,其中约330万人出现戊肝症状,造成7万例死亡。由于临床上普遍存在误诊、漏诊戊肝的情况,其发病率及疾病负担被严重低估。在多数情况下,戊肝呈自限性,但在孕妇及患有基础慢性肝病等特殊人群中预后较差,可导致肝衰竭甚至死亡。由我院夏宁邵团队自主研发的重组戊肝疫苗益可宁®是全球唯一的戊肝预防性疫苗,于2011年和2020年先后在中国和巴基斯坦获批上市。2022年,为控制戊肝疫情,无国界医生组织在南苏丹开展了全球首次大规模戊肝疫苗接种活动,为本

    来源: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02-21

  • 生科院黄建国教授团队在 Current Biology 发文揭示森林木质部春...

    随着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我们在树木初级生长(开花、展叶和发芽等)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但由于树木木质部物候的监测数据十分稀少,学界较少关注树木木质部物候的变化,这阻碍了对森林大空间尺度碳收支的评估和预测。而且近年来逐渐有报道指出,虽然全球植被绿度、叶子面积以及CO2吸收量显著增大,但木质部的生长量并没有相应的增加。目前全球范围内极端气候频发、温度波动大,但木质部物候对温度波动的响应在大尺度范围内的研究尚属空白。 2024年2月6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黄建国教授团队在 Current Biology 发表了题为High preseason temperature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02-21

  • 生科院于明坚教授团队在Ecology发文揭示种内性状变异驱动片段化...

    生境片段化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因之一,它改变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的同时,也会造成植物种内性状特征发生变化。但这种种内性状变异是否进一步改变片段化生境中的其它生态过程,从而导致生境片段化对生态系统功能产生影响,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明坚教授团队于2024年2月14日在Ecology上发表了题为“Intraspecific leaf trait variation mediates edge effects on litter decomposition rate in fragmented forests”的研究论文。课题组以千岛湖库区片段化生境中常见植物短尾越橘(Vacc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02-21


页次:83/1558  共31154篇文章  
分页:[<<][81][82][83][84][85][86][87][88][89][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