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药物所王锐院士团队在有机膜高效去除水中药物等痕量有机物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23年11月27日,王锐院士团队在国际期刊Nature Water(自然•水)在线发表题为“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 Membrane for Efficient Removal of Emerging Trace Organic Contaminants from Water”(共价有机框架膜高效去除水体中新兴痕量有机污染物)的研究论文,报道了有机膜高效去除水中药物等痕量有机物的重要研究进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药物生产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药品市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类药物和个人护理品(PPCPs)生产和使用量也迅速增加,其中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4-02-02

  • 动研所杨志伟团队发现一种非人灵长类动物来源单克隆抗体通过减轻炎症反应缓解急性胰腺炎

    2023年11月2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杨志伟研究员团队和复旦大学上海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徐建青教授团队在《药学学报》英文刊(Acta Pharmaceutica Sinica B)发表题为“A non-human primate derived anti-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 antibody curtails acute pancreatitis by alleviating the inflammatory responses”(一种非人灵长类动物来源的抗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抗体通过减轻炎症反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4-02-02

  • 药物所高钟镐团队发展新型基因药物纳米递送系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2023年11月2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高钟镐团队在国际期刊Nano Today(今日纳米)在线发表题为“Macrophage-hitchhiking interleukin-10 plasmid DNA delivery system modulates rheumatoid arthritis microenvironment via the re-polarization of macrophages”(搭载巨噬细胞顺风车式的白细胞介素-10质粒DNA递送系统通过巨噬细胞的再极化调节类风湿性关节炎微环境)的研究论文。该论文从调节类风湿性关节炎微环境入手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4-02-02

  • 基础所朱大海/张勇团队发现MyoD介导骨骼肌分泌脂质分子DLPC调控系统能量稳态的新功能

    2023年11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朱大海/张勇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表了题为“Skeletal muscle-secreted DLPC orchestrates systemic energy homeostasis by enhancing adipose browning”(骨骼肌分泌脂质分子DLPC通过增强脂肪组织棕色化调控系统能量稳态)的研究论文。研究报道了MyoD在成熟骨骼肌中如何通过调控骨骼肌分泌的脂质分子lipokine与白色脂肪组织的对话(Muscle-Fat crosstalk)从而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4-02-02

  • 基础所曹雪涛团队发现抗病毒先天免疫启动促炎细胞因子表达的新机制

    2023年12月2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暨中国医学科学院免疫治疗研究中心曹雪涛院士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在线发表题为“Nuclear RPSA senses viral nucleic acids to promote the innate inflammatory response”(核内RPSA通过识别病毒核酸促进天然炎症反应)的研究论文,寻找到细胞核内重要的识别病毒核酸并调控炎症反应的分子,为我们探索宿主抗病毒作用及其方式提供了新的思路。 宿主细胞表达各种固有感受器来识别病毒核酸,从而触发固有信号级联。据报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4-02-02

  • 我校学者在野生大麦响应气候变暖的遗传模式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周羽)近日,我校任喜峰教授和孙东发教授团队结合基因组与环境的关联分析方法,解析了野生大麦群体响应气候变暖的遗传模式。该研究成果以“Genomic evidence for climate-linked diversity loss and increased vulnerability of wild barley spanning 28 years of climate warming” 发表在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上。 野生大麦对气候变暖的遗传响应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4-02-02

  • 刘垒研究团队合作揭示结直肠癌耐药新机制

    药物耐受是肿瘤治疗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导致癌症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结直肠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均位居各癌种前列。临床上通常采用单一或多种化疗药物联合的治疗方案,但长期化疗容易产生耐药性,是肿瘤致死的主要原因。然而目前在临床治疗中没有克服肿瘤耐药的有效手段。2024年1月30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刘垒研究组联合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陈佺课题组和南开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胡刚课题组在Nature Cancer期刊发表了题为:Targeted activation of ferroptosis in colorectal cancer via LGR4 targeting o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4-02-02

  • 我国学者在生物正交反应驱动的蛋白质组学领域取得进展

    图 基于生物正交脱笼和磷酸蛋白质组学策略的活细胞激酶“脉冲追踪”技术DeKinomics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937001、22137001、91753000、92253304、22125403)等资助下,北京大学陈鹏教授与南方科技大学田瑞军教授合作在磷酸蛋白质组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在活细胞中使用DeKinomics对激酶功能进行脉冲-追踪研究(De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2-02

  • 我国学者在力化学分子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原子力显微镜单分子力谱技术揭示材料力响应的分子机制   高分子的力化学响应是高分子材料宏观力学响应的分子基础,在高分子材料的设计制备过程中必须考虑材料在不同范围的力学响应,一些力响应的分子构筑基元还可以赋予材料特殊的力学性能、可降解性和环境响应性。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225016)等资助下,南京大学曹毅课题组与合作者在分子构筑基元的力响应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2-02

  • 我国学者在微流控液体输送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利用微流控制备裙摆状微纤维实现液体操控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225003、22202050、32271383)等资助下,东南大学赵远锦教授课题组与复旦大学商珞然研究员合作搭建了一种新型压电微流控平台,成功制备了具有轴向周期排列裙摆微结构的柔性微纤维材料,在无需预先设计表面结构的液体输送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图)。相关研究成果以“基于柔性裙摆状微纤维的液体输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2-02

  • 我国学者在椎间盘退变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Daphnetin通过抑制SRGN的促炎作用缓解椎间盘退变的机制模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972098、82002341)等资助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建儒和郑召民教授团队在椎间盘退变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退变晚期髓核细胞分泌的serglycin是椎间盘退变的生物标志物(Serglycin secreted by late-stage nuc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2-02

  • 广州健康院在固有手性化合物不对称合成与应用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朱强/罗爽课题组通过钯催化的七元环腙衍生物与溴(氯)化苄进行反应,对映选择性地合成了多种固有手性的三苯并轮烯衍生物。相关研究成果以“Inherently Chiral 9-Benzylidene-9H-tribenzo[a,c,e][7]annulene: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as a Ligand Platform”为题发表在Chem Catalysis上。   手性是很大比例分子的基本几何特性,手性分子广泛应用于药物、农药和功能材料。造成分子具有手性的因素通常包括手性中心、手性轴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时间:2024-02-02

  • 李逸平组与李劲松组合作建立第一株斑马鱼单倍体细胞系

      12月4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李逸平研究组和李劲松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果 “Derivation of zebrafish heart-related haploid cells”。该研究建立了第一株斑马鱼倍性稳定的单倍体胚胎细胞系。   哺乳动物细胞大多以二倍体的形式存在,自然状况下仅在配子细胞和极少数肿瘤细胞中存在单倍体细胞。2011年,Anton Wutz和E lling两个团队通过激活小鼠卵母细胞孤雌发育,建立了小鼠孤雌单倍体胚胎干细胞系。20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4-02-02

  • 水生所与深海所研究团队深渊狮子鱼研究取得更新进展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何舜平团队2019年在英国著名自然杂志子刊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自然-生态与进化)上,发表研究论文首次揭示了超深渊狮子鱼适应极端环境的遗传基础,该文章一经发表引发广泛的报道和讨论。随着研究的深入,近日,该团队联合西北工业大学王堃教授团队又在著名刊物eLife(一区  TOP) 杂志上再发表一篇题为Chromosome-level genome assembly of hadal snailfish reveals mechanisms of deep-sea adaptation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2-01

  • 青藏高原药用植物资源与植被恢复学科组揭示没食子鞣质类化合物体内外降低餐后血糖活性规律

      没食子鞣质是一种以葡萄糖为核心,通过酯键与没食子酸连接的可水解鞣质。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了从各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具有不同数量的没食子酰基的没食子鞣质,并证明这类化合物具有非常强的体外 -葡萄糖苷酶和/或 -淀粉酶抑制活性,甚至优于阿卡波糖。然而,这类化合物的体内外对比研究不足,并且,没食子酰基取代数量不同的化合物的活性规律尚未阐明,使得分离和活性筛选工作都存在盲目性。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藏高原药用植物资源与植被恢复学科组以5种不同数量没食子酰基取代的没食子鞣质类化合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体内外糖苷酶抑制活性对比研究,实验材料是从党参中分离得到的1,

    来源:中科院高原生物所

    时间:2024-02-01

  • 动物繁育与功能基因组学科组发现转录因子E4F1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和代谢维持精原干细胞自我更新

      精原干细胞是维持哺乳动物生殖细胞稳态和持续精子发生的基础。此类细胞数量稀少,必须通过自我更新保持自身数目相对恒定,同时通过定向分化提供大量细胞参与生精过程。已有的研究已经揭示了精原干细胞核心微环境因子和一批关键的内源因子,但我们对精原干细胞活性的来源和其代谢状态与命运决定的关系还缺乏了解。随着单细胞组学技术的发展,我们能够从单细胞水平探究不同细胞类型转录和表观遗传状态,描述细胞发育轨迹并筛选在细胞命运决定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因子。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繁育与功能基因组团队利用在未分化精原细胞特异表达荧光蛋白的小鼠模型(Lin28-yfp敲入小鼠),通过开

    来源:中科院高原生物所

    时间:2024-02-01

  • 动物繁育与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组合作发现胚胎期低氧暴露引起卵巢颗粒细胞自噬性死亡

      全球范围内,约有1.4亿人生活在海拔2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其中8000万在亚洲。我国的高海拔人群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其中低气压缺氧是高原环境的标志性特征之一。环境低氧和病理性缺氧会造成心脑血管功能异常和肺功能异常。生命发育早期,异常环境对生物体发育和代谢的影响尤为深远,即使环境因素的微小扰动也会对个体表型和健康状况产生持久影响。既往研究表明,低氧可损伤子宫或胎盘,引起肝脏和血管发育的表观遗传改变,影响胎儿发育。同时,急性子宫胎盘缺血-缺氧可引起发育中的脑组织氧化损伤。低氧暴露还会损伤雄性性腺发育和精子发生,但对胚胎期低氧暴露对雌性生殖和卵巢

    来源:中科院高原生物所

    时间:2024-02-01

  • 高原藏药资源质控与药理毒理评价学科团组在中国被毛孢多糖缓解人肝内胆管上皮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活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中国被毛孢 Hirsutella sinensis X.J. Liu, Y.L. Guo, Y.X. Yu & W. Zeng是冬虫夏草菌的无性阶段,由刘锡琎等(1989)在四川康定分离得到,并正式定名发表新种。中国被毛孢菌丝体发酵产品——百令胶囊作为冬虫夏草菌的第一代产品,于1988年由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政管理局颁发了试生产许可,批准文号为发酵虫草菌粉(Cs-C-Q80)(91)卫药准字Z-41号、百令胶囊(91)卫药准字Z-04号。目前已经开发成了百令胶囊、百令片和百令颗粒等国药准字号药品,用于肺肾两虚引起的咳嗽、

    来源:中科院高原生物所

    时间:2024-02-01

  • 《祁连山南麓高寒草甸植被-气候与生产力研究》出版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祁连山地区环境变化尤为剧烈,为世界科学界所瞩目。祁连山位于我国西北荒漠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的过渡区,远离海洋,具有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和高原气候特征。在独特的自然环境影响下,其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气候的微小波动也会使生态系统产生强烈响应与反馈,导致区域生态系统的地理分布格局、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发生改变,同时还影响到土壤、植被、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稳定性等。因此,全面了解祁连山区域高寒草甸气候变化特征、植被生产力形成机制及气候与植被的相互关系,是探

    来源:中科院高原生物所

    时间:2024-02-01

  • 高寒湿地生态系统近自然修复与功能提升学科组在退化高寒草甸物种稳定性维持机理方面取得新进展

      稳定的退化高寒草甸植物群落是自然恢复的挑战。高寒草甸退化的重要特征是斑块化和土壤氮含量下降,植物种间氮偏好的生态位互补能够使植物在低土壤氮(N)条件下共存。和未退化高寒草甸相比,退化高寒草甸最直观的景观变化是斑块化,植物分布比较疏散且不均匀。尽管空间异质性可能对植被产生深远影响,植物群落小尺度景观特征在物种共存研究中往往被忽视。目前,对低氮条件下,斑块化的退化高寒草甸如何维持群落稳定性尚不清楚。 植物群落水平15NO3-、15NH4+和15N-甘氨酸的吸收偏好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高寒湿地生态系统近自然修复与功能提升学科组通过15

    来源:中科院高原生物所

    时间:2024-02-01


页次:91/1558  共31154篇文章  
分页:[<<][91][92][93][94][95][96][97][98][99][10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