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Cell子刊:中科院学者揭示以前未知的以染色质修饰子为中心的调控途径

    染色质是构成真核细胞细胞核遗传物质的DNA和蛋白质的复合体。染色质修饰剂是一种蛋白质或蛋白质复合体,可以化学修饰染色质的结构。染色质修饰剂在调节基因(DNA链片段)的表达以及其他染色质相关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修饰剂主要通过增加或减少组蛋白(染色质内的一种蛋白质)或DNA本身的化学基团来起作用。在调控植物基因表达(如籽粒大小或抗旱性等)的科学研究中,了解染色质修饰因子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途径。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宋献军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在研究水稻细胞核中影响晶粒大小的三元蛋白复合物时,发现转录因子bzip23(一种调节遗传DNA信息转录为RNA的蛋白质,是三元复合物的一部分)将染色质

    来源:AAAS

    时间:2024-01-19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小胶质细胞介导急性压力诱发的焦虑消退的分子机制

    急性压力引起的焦虑可能是一种进化适应,用于对需要密切关注的刺激保持高度警惕和持续关注,或避免反复暴露在危险条件下。众所周知,急性焦虑可以随着压力刺激的消除而逐渐消失。然而,在这一动态消退过程中,个体如何应对急性压力并驱动焦虑消退的机制仍不清楚。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智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名为“Microglia govern the extinction of acute stress-induced anxiety-like behaviors in male mi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综合运用了在体多通道记录、三维重构技术和化学遗传学等,发现急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时间:2024-01-19

  • 用于保暖织物的仿生可编织气凝胶纤维

                     图 仿生封装气凝胶纤维与天然北极熊毛微结构,及仿生织物性能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075244、51722306)等资助下,浙江大学化学工程与生物工程学院柏浩教授与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微微副教授团队受北极熊毛发中空多孔核壳结构启发,利用冷冻纺丝和纤维封装技术制备了仿生封装气凝胶纤维,解决了长期以来气凝胶纤维力学与隔热性能无法兼得的难题,这种材料在新一代保暖服装中展现了应用潜力。相关成果以“用于保暖织物的仿生可编织气凝胶纤维(Biomimetic, kn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1-19

  • 两种H3K36甲基转移酶在转录调控中的不同作用及其与兼性异染色质的关联

    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在Magnaportheoryzae中发现了两种oh3k36甲基转移酶Ash1和Set2,这种酶导致了毁灭性的世界性稻瘟病。作者首先建立了单缺失和双缺失菌株,检测了H3K26me2/3的水平。随后,作者通过ChIP-seq进一步描述了H3K26me2/3在缺失突变体中的详细占位情况。结合它们的转录组,分析了它们的转录调控及其与兼性异染色质的关系。 结合RNA-seq和ChIP-seq方法,作者发现Ash1和Set2是M.oryzae中H3K36me2/3活性的冗余必需。此外,Ash1和Set2区分了基因组3k36me2 /3标记区域,并分别与抑制转录和激活转录存

    来源:AAAS

    时间:2024-01-19

  • 亚热带生态所主持的“农业水土环境重金属削减与安全生产技术集成示范”项目通过验收

      1月17日,湖南省科技厅组织中南大学、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湖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和湖南天平正大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专家,对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主持的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引领计划(科技攻关类)“农业水土环境重金属削减与安全生产技术集成示范”项目(2020.07-2022.12)进行了会议综合绩效评价。省科技厅科技监督与诚信建设处四级调研员旷昊、事务中心项目运行部部长谢静波、副部长夏润龙、亚热带生态所所长陈洪松、科技处处长刘守龙、副处长邓正苗等领导以及项目首席黄道友研究员、各课题负责人和科研骨干20余人出席会议。   该项目以“灌溉水-农田土壤-作物”系统为对象,聚焦农业水土环境

    来源: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4-01-19

  • 上海交大吴华课题组在Angew发表催化不对称环化重排(CACR)研究新成果

    导读多组分反应(MCRs)是获得结构多样性和复杂性产物的高效便捷途径,在过去十几年中,得益于手性有机催化剂和手性金属催化剂的发展,不对称多组分反应(AMCRs)得到了广泛研究。然而,不对称多组分重排反应研究却鲜有报道。在这方面,在最终立体中心形成后,发生1,4-酰基迁移的Ugi和Passerini反应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过渡金属催化的多组分对映选择性1,2-金属盐重排反应同样值得关注。但是,这些例子仅涉及从杂原子到杂原子/碳原子的迁移,而从碳原子到碳原子的迁移研究非常欠缺,而且有机催化的多组分不对称1,2-重排反应(OMAR)也尚未见报道。吴华课题组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1-19

  • 上海交大药学院章雪晴研究团队和仁济医院李佩盈研究团队在《ACS NANO》发表靶向纳米治疗新方法

    背景介绍缺血性中风(ischemic stroke, IS)是全球成人死亡和残疾的第二大原因,每年造成约590万人死亡。高死亡率和长期残疾率使得IS成为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尽管目前的临床治疗选择——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和血管内血栓切除术(EVT)在发病后4.5小时和24小时内使一些中风患者受益,但中风后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 BBB)破坏和继发性神经元损伤的临床问题仍然得不到有效解决,增加出血转化和死亡的风险。因此,迫切需要开发能够有效减轻神经炎症并修复受损BBB的治疗策略,以改善中风后神经功能损伤。文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1-19

  • 上海交大张大兵团队揭示大麦MADS1调控外稃和芒发育的作用机制

    内外稃是禾本科作物特有的花器官,决定籽粒的大小并影响产量。麦类作物稃片顶端还有针状的芒结构,具有保护种子不受鸟类等动物的吞食、促进种子传播和进行光合作用增加籽粒营养物质积累的作用。然而,控制麦类作物内外稃和芒发育的分子和遗传调控网络尚不清楚。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张大兵教授团队题为“MADS1-regulated lemma and awn development benefits barley yield”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大麦MADS1通过调控外稃和芒的发育影响籽粒大小和产量的机制。上海交通大学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1-19

  • 张礼知团队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报道双位点自旋极化能极大促进电化学还原硝氮制氨过程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张礼知团队在自然•通讯《Nat. Commun.》在线发表了题为“Spin polarized Fe1−Ti pairs for highly efficient electroreduction nitrate to ammonia”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首次报道双位点自旋极化能极大促进电化学还原硝氮制氨过程,并揭示其电子自旋依赖的分子机制,为硝氮废水高效资源化处理提供了新策略。论文第一作者为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戴洁、博士生赵龙和武汉大学博士生童雅文,通讯作者为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研究员顾向奎、上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1-19

  • 我国学者在靶向载药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患者骨缺损方面取得进展

    图 靶向载药系统ZOL-PLGA@Yoda1/SPIO的制备、应用和治疗机制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130052)等资助下,河北医科大学/南开大学张英泽院士、南方医科大学廖玉辉研究员、河北医科大学陈伟教授和南方医科大学郑举敦副研究员合作,在制备靶向载药系统治疗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骨缺损疾病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具有Piezo1激活与促成骨-成血管耦联效应的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1-19

  • 我国学者在壳-幔间稀土元素迁移机制方面取得进展

    图 俯冲带中REE的迁移和富集模型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2162216)等资助下,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侯增谦院士团队(朱鑫祥博士、刘琰研究员等),在俯冲条件下的稀土迁移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次大陆岩石圈地幔中大量稀土元素的富集是由底辟作用而非熔融作用引起的(Massive rare earth element storage in sub-co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1-19

  • 我国学者在主族元素化学领域取得进展

    图 σ0π2电子态卡宾的结构和稳定策略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350004、22271132、22301122)等资助下,南方科技大学刘柳课题组在主族元素化学领域取得进展,报道了首例σ0π2电子态卡宾的合成、成键模式和反应性质。研究成果以“一例稳定的铑配位σ0π2电子态卡宾(A stable rhodium-coordinated carbene with a σ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4-01-19

  • 颜色不对称编码的神经起源和演变机制

      颜色是灵长类动物物体识别和记忆的重要视觉信息。很多研究发现灵长类动物(包括人和猕猴)视觉皮层对不同颜色的编码强度并不均匀。在初级视觉皮层(V1),处于可见光频率范围两端的颜色(蓝色和红色),相对于其它颜色(黄色和绿色),能够引发更强的神经元反应和gamma振荡。然而这样的颜色不对称编码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在视觉通路中改变的,仍然不清楚。2024年1月1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刘宁团队和北京师范大学邢大军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题为"The neural origin for asy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4-01-18

  • 人线粒体tRNA t6A修饰对线粒体基因表达调控的多重作用

      1月16日,国际学术期刊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小龙研究组与王恩多研究组的最新合作研究成果“Multifaceted  roles of t6A biogenesis in efficiency and fidelity of mitochondrial gene  expression”。该项工作揭示了人线粒体tRNA N6-苏氨酰基甲腺苷酸(t6A)修饰对线粒体基因表达调控的多重作用。  转移核糖核酸(tRNA)在细胞内所有核酸分子中含有最多的转录后修饰,这些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4-01-18

  •  成都生物所在原位EDA复合物引发的N-N键断裂级联过程构建2,3-双官能团化吡啶研究中获进展

     电子供体-受体复合物(EDA complex)具有无需额外光敏剂、转化率高、环境友好等优势,近年来在构建具有挑战性的C-X (X = C,N,O,S,P) 键的反应中取得了重要进展。这其中,N-吡啶盐类化合物凭借其本身的缺电子特性而广泛作为EDA复合物的电子受体参与反应,从而实现高效C-C、C-B或C-S键构建以及吡啶的区位选择性官能团化修饰(图1A&B)。此外,兰州化物所苏毅进研究员通过N-吡啶盐与极性不饱和化合物的[3+2]环化反应,巧妙地将缺电子的吡啶盐原位转化为富电性的[3+2]去芳构化的烯胺结构中间体,从而与分子内吸电子基组成相应EDA复合物,实现了光诱导的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4-01-18

  • 基础医学院王韵教授团队和张宏权教授团队合作发现孤独症的新候选基因

    2024年1月16日,来自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的王韵教授团队和张宏权教授团队在Nature旗下精神病学著名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Deficiency of FRMD5 results in neurodevelopmental dysfunction and autistic-like behavior in mice”的长篇研究论文,揭示了抑癌蛋白FRMD5参与神经发育,其编码基因Frmd5全身敲除小鼠表现出孤独症样行为表型和病理改变(见工作模型示意图)。该研究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孤独症小鼠模型并提示Frmd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4-01-18

  • Systematic Biology | 北师大核桃研究团队在幽灵基因渐渗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24年1月15日,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权威专业期刊Systematic Biology(五年影响因子11.0)再次发表了北师大核桃研究团队题为“幽灵基因渐渗的检测需要充分利用基因树拓扑结构和枝长信息”的研究论文,这是2021级生态系在读博士研究生庞晓旭,继2023年1月首次在Systematic Biology上发表幽灵基因渐渗对物种树推断和分化时间估计影响的论文(详见学术新闻链接)之后,在幽灵基因渐渗研究方向上所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       近年来,关于杂交(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01-18

  • JMV | 罗敏华团队报告一先天性HCMV感染伴胎儿肺和胎盘明显钙化的病例

    近日,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罗敏华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MEDICAL VIROLOGY上报告了题为“A case of congenital human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with placental and pulmonary calcification despite presence of intrauterine IgG”的先天性人巨细胞病毒 (HCMV) 感染临床案例。该案例为一31岁孕妇,在第三次孕娠时由非原发性HCMV感染导致胎儿严重先天性感染,母血中HCMV-IgG滴度较高,IgM阴性;羊水中IgG阳性, IgM阴性。H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4-01-18

  • 饶艳霞老师荣获2023年度“一健康基金”优秀教师奖!

    喜  讯 1月16日,在枫林校区明道楼一楼报告厅举行了2023年度“一健康基金”颁奖仪式,饶艳霞老师荣获优秀教师奖,这是我部自该基金设立以来首次有教师获奖,特此祝贺!据悉,“一健康基金”由闻玉梅院士、宁寿葆教授夫妇于2013年1月16日发起成立。“一健康基金”的成立,是为了在中国大力倡导“一体化健康”的理念,鼓励更多的医科教师和学生开拓跨学科的视野,主动融合其他学科,共同致力于“一体化健康”的创新性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人群的整体健康;倡导多学科、综合性的交叉研究,以达“经世致用”的目的。该基金自设立以来,已有122名教师、 152名学生获奖。 实

    来源: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

    时间:2024-01-18

  • 我院邹华春课题组多中心研究揭示中老年人群HIV/性病疾病负担和性健康现况

    随着人类期望寿命的延长,人口老龄化危机正在世界各地蔓延。性健康是中老年人群全面健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50-60岁阶段处于生理变化(如女性经历更年期)和社会阶段变化(如工作状态和社会身份的变化)的过渡阶段。≥60岁中老年人群仍有性需求,然而关于该年龄段的性健康研究较少。深入研究≥50岁中老年人群性健康,了解该人群性健康在老龄化不同阶段的演变过程和影响因素,对于制定相关政策,促进该人群的全面健康十分关键。全球范围内,≥50岁的中老年人群的HIV/性病疾病负担也不容忽视,每年新报告的HIV/性病感染者中该人群的占比逐年快速增加。 针对上述公共卫生挑战,复旦大学邹华春教授

    来源: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时间:2024-01-18


页次:98/1558  共31155篇文章  
分页:[<<][91][92][93][94][95][96][97][98][99][10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