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工学院黄建永课题组在空间几何约束诱导细菌与宿主细胞粘附的力学生物学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宿主细胞在伤口愈合、细胞迁移和肿瘤形成等诸多生理病理过程中普遍受到空间几何约束的限制。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空间几何约束等物理力学微环境对细菌和宿主细胞的功能和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然而,空间几何约束如何调节细菌与宿主细胞间的界面力学相互作用仍不明晰。近日,北京大学工学院黄建永研究员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 “Geometric constraint-triggered collagen expression mediates bacterial-host adhesion” 的研究论文。该文聚焦细菌与宿主细胞界面力学相互作用,基于单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2-13

  • 生命中心祁海课题组与生命科学学院王建斌课题组合作揭示自发生成生发中心的...

          2024年2月7日,《细胞研究》杂志在线发表了生命中心祁海教授课题组、生命科学学院王建斌课题组的合作论文,题目为《B cell-reactive triad of B cells, follicular helper and regulatory T cells at homeostasis》(《稳态情况下针对B细胞来源的自身抗原的B细胞、滤泡辅助型和调节型T细胞》,原文:https://doi.org/10.1038/s41422-024-00929-0)。该论文揭示了自发生发中心的自抗原属性和稳态下维持

    来源: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时间:2024-02-13

  • 地空学院宗秋刚团队发现微观粒子加速器结构

    磁化的湍流等离子体中的相干结构在质量传递、能量耗散和粒子加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电子尺度相干结构是一种极小的间歇结构,其中级联到电子尺度的湍流能量被耗散,从而为电子提供能量。天体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中一个长期未解决的问题是能量如何在电子尺度上耗散的。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宗秋刚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最近以“Electron scale coherent structure as micro accelerator in the Earth's magnetosheath”为题在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通讯》)发文,发现了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2-12

  • 动物研究所合作研发生命策略指数—系统评估物种灭绝风险

    当前地球正处于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关键时刻,这不仅是地球生物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也对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构成了前所未有的威胁。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冲击表现出极其复杂和动态的变化趋势。在这一关键历史时刻,如何有效评估物种的灭绝风险,从而采取有力的物种保护措施,成为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尽管目前已有多种物种灭绝风险评估方案,如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地球生命力指数(LPI)等,但大多数评估方法未能全面考虑到造成生物多样性危机的关键因素,尤其是遗传多样性和物种的扩散拓殖能力。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综合性的评估工具,以更深入和全面地理解物种面临的濒危因素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4-02-12

  • 发现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附属仁济医院桂俊团队与合作者发表系列研究成果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干细胞中心、肿瘤系统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桂俊团队分别在国际权威期刊《Cell Metabolism》(IF=29)以及《Advanced Science》(IF=15.1)发表系列研究论文。两项研究揭示了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为开发新的肿瘤免疫治疗手段提供了新思路。《Tumor-secreted FGF21 acts as an immune suppressor by rewiring cholesterol metabolism of CD8+T cells》一文发表在《Cell Metabolism》上,该研究揭示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2-11

  • 北京大学等单位联合发布2024年春节期间人群活动强度与区域经济分析

    岁末,是归家的讯号,风尘仆仆,终有归途。2024年春节假期,如约而至,流动的中国充满了活力。北京大学和中国联通智慧足迹(人类活动与区域治理大数据实验室)继2021年、2022年、2023年春运预测后,对2024年为期40天(1月26日—3月5日)的春运开展高精度模拟预测。报告采用连续六年全国尺度的百亿级出行时空轨迹大数据,预测春运人群流动的总量与时空分布。同时,对与区域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全国重点产业园区、重点商圈、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等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本次报告的解读,我们总结出如下观点:1. 跨城总量预测:预计2024年春运全国跨城非通勤出行量达30.8亿人次,超过疫情前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2-11

  • 工学院李阿明课题组在群体博弈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近期,工学院李阿明课题组在群体博弈问题的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建立了智能个体在非完全信息下策略更新的统一框架,给出了集体最优策略得以涌现的理论条件。相关研究成果以“Imitation dynamics on networks with incomplete information”为题,发表于Nature Communications。定量地理解复杂网络系统中群体行为的演化是多学科领域广泛关注的交叉科学问题。系统科学、博弈论、人工智能与网络科学等理论与方法的深度融合,为探讨该问题提供了有效工具。在无结构的群体中,传统研究认为纳什均衡策略更易演化。在结构群体中,基于复杂网络的研究发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2-10

  • 中国科大揭示人类ABCC2跨膜转运胆红素的分子机制

    伴随着衰老或异常红细胞的清除,游离的血红素同时被分解代谢。胆红素是血红素分解产生的一种高度疏水性分子,在人体内的积累常常导致各种疾病,包括黄疸和严重肝脏疾病。在肝细胞中,胆红素经过与葡萄糖醛酸缀合,生成亲水性的缀合胆红素,最终被转运蛋白ABCC2清除。人类ABCC2属于ABC转运蛋白超家族C亚家族,同时是一种多药耐药蛋白(MRP),定位于肝细胞的胆小管膜上,利用ATP水解产生的能量将葡萄糖醛酸胆红素从肝细胞转运到胆汁中进行代谢。先天ABCC2的功能缺陷导致缀合胆红素在肝细胞中积累,诱发遗传性缀合型高胆红素血症,又称为杜宾-约翰逊综合征(Dubin-Johnson syndrome)。除此之外,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时间:2024-02-09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院士牵头在《柳叶刀》发表试管婴儿技术最新研究成果

    1978年全球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于英国,1988年中国内地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目前全球约有1200万例试管婴儿诞生,我国每年约有30余万例试管婴儿诞生。常规体外受精技术(常规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CSI)是体外受精的两种主要技术手段。与常规IVF技术精卵在体外自然结合受精相比,ICSI技术是直接将精子注射入卵母细胞胞浆内进行受精的显微技术。该技术于1992年首次成功运用于临床,对象为严重男性不育患者人群,使过去不能有自己遗传后代的一些患者获得了治疗的机会。但是,过去几十年中,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不孕患者的临床治疗,目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2-09

  • 蔡华清研究组与北京大学李磊研究组合作揭示细胞应对营养胁迫调节巨胞饮...

      2024年2月6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蔡华清研究组和北京大学李磊研究组在《Developmental Cell》杂志发表题为"A transcription factor complex in Dictyostelium enables adaptive changes in macropinocytosis during the growth-to-development transition"的研究论文。该论文揭示了细胞应对营养胁迫调节巨胞饮水平的分子机制。  巨胞饮(macropinocytosis)是细胞非选择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4-02-09

  • 食蟹猴大肠衰老的异质性和调控因子

      2024年2月6日,生物治疗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合作在Nature Aging(IF:16.6)在线发表题为“Age-, sex- and proximal-distal-resolved multi-omics identifies regulators of intestinal aging in non-human primate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非人灵长类动物食蟹猴大肠衰老的异质性和多个调控大肠衰老的重要分子。     生物治疗国重博士生王新媛、罗亚茹、何思雨、卢莹和博士后龚艳秋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戴伦治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时间:2024-02-08

  • Developmental Cell | 巨胞饮的转录调控机制

         2024年2月6日,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磊课题组和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蔡华清课题组在Developmental Cell合作发表了题为“An oscillatory transcription factor complex in Dictyostelium enables adaptive changes in macropinocytosis during the growth-to-development transition”的研究论文。该项研究揭示了细胞在营养充足的环境中维持巨胞饮作用和在应对营养胁迫时下调巨

    来源: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时间:2024-02-08

  • 上海交大王如竹教授团队提出基于热泵技术构建多尺度、可持续的热能利用框架

    近日,上海交大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王如竹教授团队在能源环境类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发表题为“Heat pumps as a sustainable bridge for global heating and cooling at multi-scale”的论文,探讨了热泵技术在全球供热和制冷中的可持续应用潜力,并提出跨学科研究方法和运营模式调整方案,促进热能利用重构。论文第一作者是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博士生闫鸿志,通讯作者是王如竹教授。全球冷热负荷潜力与典型场景冷热负荷时间分布特征随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4-02-08

  • 刘铁民/孔星星及其合作团队揭示灵长类肥胖和糖尿病下丘脑的脑区和细胞特异性分子响应

    肥胖和糖尿病是最典型的两大代谢疾病,其发病广、危害大,同时是癌症、心血管、神经等疾病重要诱发因素。目前,我国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人群迅速增加,虽然近年来新型肠促胰素类药物的问世和代谢手术的普及缓解了临床的治疗窘迫,然而开发副作用小、疗效持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仍具备挑战性。下丘脑作为机体的稳态控制中心,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糖代谢和脂代谢的调节,是影响肥胖和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脑区1。然而,下丘脑含有众多功能核团,其异质性和复杂性限制了靶向中枢的代谢药物开发。目前下丘脑不同核团和细胞类型如何感应营养信息,响应糖脂代谢变化,并维持代谢稳态的精确分子机制仍不明确。同时,基于啮齿类动物的肥胖和糖尿病模型与临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4-02-08

  • Cell Metabolism |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刘铁民/张智/孔星星团队合作揭示灵长类肥胖和糖尿病下丘脑的脑区和细胞特异性分子响应

        肥胖和糖尿病是最典型的两大代谢疾病,其发病广、危害大,同时是癌症、心血管、神经等疾病重要诱发因素。目前,我国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病人群迅速增加,虽然近年来新型肠促胰素类药物的问世和代谢手术的普及缓解了临床的治疗窘迫,然而开发副作用小、疗效持久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仍具备挑战性。下丘脑作为机体的稳态控制中心,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糖代谢和脂代谢的调节,是影响肥胖和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脑区[1]。然而,下丘脑含有众多功能核团,其异质性和复杂性限制了靶向中枢的代谢药物开发。目前我们对于下丘脑不同核团和细胞类型如何感应营养信息,响应糖脂代谢变化,并维持代谢稳态的精确分子机制仍不明确。同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02-08

  • Cell Discovery |王鹏飞/孙蕾/朱轩/曹志伟团队在序贯疫苗接种者体内发现强效、广谱中和沙贝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中和抗体是预防和治疗病毒感染的重要手段,但由于新冠病毒的持续变异和血清学特性转变,早期研发的中和抗体往往在临床试验完成前就被新发变异株逃逸,引发保护效果降低或失效,抗体药物的研发速度往往赶不上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因此,在新冠病毒继续演变的背景下,广谱型抗体的发现和机制研究十分重要。 2024年2月6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鹏飞团队联合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孙蕾团队、香港大学微生物系朱轩团队、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曹志伟团队等合作完成的广谱抗沙贝病毒中和抗体研究论文-《Potent and broadly neutralizing antibodies against sarbecov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4-02-08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乔杰院士牵头在《柳叶刀》发表试管婴儿技术最新研究成果

    1978年全球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于英国,1988年中国内地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目前全球约有1200万例试管婴儿诞生,我国每年约有30余万例试管婴儿诞生。常规体外受精技术(常规IVF)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CSI)是体外受精的两种主要技术手段。与常规IVF技术精卵在体外自然结合受精相比,ICSI技术是直接将精子注射入卵母细胞胞浆内进行受精的显微技术。该技术于1992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4-02-08

  • 深圳研究生院李子刚、尹丰课题组在多肽/蛋白质可逆化学修饰方法学领域取得新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以下简称“北大深研院”)、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以下简称“坪山中心”)李子刚/尹丰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基于吡啶盐的多肽/蛋白质可逆化学修饰方法学。该成果已发表在J. Am. Chem. Soc.,标题为“Traceless Peptide and Protein Modification via Rational Tuning of Pyridiniums”。Traceless Peptide and Protein Modification via Rational Tuning of Pyridiniums多肽和蛋白质的化学修饰方法学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4-02-08

  • 大豆与大豆孢囊线虫互作早期免疫响应新机制

    2月2日,The Plant Cell在线发表了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郭晓黎教授课题组题为“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 MPK3 and MPK6 phosphorylate receptor-like cytoplasmic kinase CDL1 to regulate soybean basal immunity”的研究论文,发现大豆LecRKs-CDL1-MPK3/6通路调控大豆孢囊线虫抗性,并揭示了MAPK通过磷酸化CDL1正反馈增强免疫反应的新机制。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4-02-07

  • 系统性揭示线虫各组织中miRNA的衰老图谱

      2月1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沈义栋研究组、吴立刚研究组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韩敬东研究组的合作研究成果:“Tissue-specific  profiling of age-dependent miRNAomic changes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这项研究揭示了不同组织中miRNA表达随年龄变化的差异性及其在衰老过程中的潜在作用。研究还进一步探索了不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4-02-07


页次:87/1558  共31154篇文章  
分页:[<<][81][82][83][84][85][86][87][88][89][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