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Nature子刊:首次证明了表观遗传对癫痫发生发展的影响

    北京大学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DYLsuppresses epileptogenesis in mice through repression of axonal Nav1.6 sodiumchannel express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证明了表观遗传因子CDYL调控轴突起始段Nav1.6钠离子通道的表达,进而影响癫痫的发生发展,为癫痫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分子靶点。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为第一责任通讯单位,黄卓研究团队的博士研究生刘永清、赖世荣为本论文的共同第一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7-09-01

  • 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独家发表PNAS文章

    来自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of kindlin-mediated integrin recognition and activation ”的文章,揭示了细胞内整合素(integrin)信号通路中的重要蛋白kindlin识别和激活Integrin的结构机理。这一研究成果公布PNAS杂志上,由南方科技大学生物系生物系余聪副教授、魏志毅副教授、吴传跃教授和邓怿副教授课题组完成。李华东(余聪副教授课题组)、邓怿副教授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余聪副教授、魏志毅副教授和吴传跃教授是本文共同通讯作者。今年毕业的2013级本科生林继镕作为共同作者参与了该项工作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9-01

  • PNAS:天然免疫白细胞介素12表达调控的表观机制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免疫学系暨医科院免疫治疗研究中心曹雪涛院士课题组对天然免疫反应中白细胞介素12(IL-12)的选择性表达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巨噬细胞中核定位的碳酸酐酶6B(CA-VI B)促进IL-12表达的新型表观调控机制。相关论文以“Nuclear carbonic an-hydrase 6B associates with PRMT5 to epigenetically promote IL-12 expression in inna-te response”为题,于2017年8月8日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 天然免疫反应是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对于维持机体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8-31

  • 曹雪涛院士最新Nature Immunology文章:表观遗传在天然免疫中的新调控作用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he RNA helicase DDX46 inhibits innate immunity by entrapping m6A-demethylated antiviral transcripts in the nucleus”的文章,发现RNA解旋酶DDX46能够通过RNA去甲基化修饰,抑制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这一重要的发现提出了一种新的天然免疫与炎症调控机制,为理解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提出了新思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8月28日的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著名的免疫学家曹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8-30

  • 武大生科院知名教授最新Nature子刊文章:填补miRNA加工研究空白

    生物通报道:来自武汉大学生科院,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NEAT1 scaffolds RNA-binding proteins and the Microprocessor to globally enhance pri-miRNA processing”的文章,报道了一种新型的“鸟巢”模型,指出了NEAT1,以及NONO-PSF异二聚体在miRNA加工成熟中的关键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8月28日的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武汉大学生科院付向东教授,以及周宇教授。付向东教授是国际RNA和R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8-30

  • Nature子刊:细胞内镁离子动态平衡的重要机制

    来自日本东京大学,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TP-dependent modulation of MgtE in Mg2+ homeostasis”的文章,利用晶体结构,电生理记录等手段,研究团队发现ATP调控Mg2+通道MgtE、维持细胞内Mg2+的动态平衡的重要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东京大学Osamu Nureki教授,复旦大学服部素之研究员,闫致强研究员。Osamu Nureki教授Atsuhiro Tomita,闫致强实验室章明锋、服部素之实验室金斐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镁离子在生物体内承担着多种生理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8-30

  • Plant Physiology封面文章:北大学者提出植物生物学新概念

    今年4月,北京大学生科院白书农实验室在Plant Physiology杂志上以Phosphorylation of SPOROCYTELESS/NOZZLE by the MPK3/6 Kinase Is Required for Anther Development为题,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文报道一个重要的发现,即在拟南芥中决定生殖细胞分化的SPL基因的功能依赖于其编码蛋白的磷酸化。近期白书农教授再次撰写了一篇观点文章,以Two types of germ cells, the sexual reproduction cycle, and the double-ring mode of pl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7-08-30

  • 中山大学颜光美教授发表Science子刊文章:M1溶瘤病毒抗癌作用增加3600倍

    生物通报道:由中山大学完成的题为“Targeting VCP enhances anticancer activity of oncolytic virus M1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最新成果为癌症研究带来了新希望,他们发现将M1溶瘤病毒与一种VCP蛋白抑制剂联合使用,能将M1溶瘤病毒抗癌的功效提高3600倍,而且这将有望2018年申请临床试验批件,正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8月24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分别为中山大学颜光美教授,以及胡骏副教授。溶瘤病毒是一种新兴的癌症疗法,利用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8-29

  • eLife:王晓东解码雄性生殖系统衰老之谜

    生命个体为什么会衰老?不同生物为什么衰老的速度不同?这是人类有思考以来不能回避的问题。佛曰人生苦,衰老七之二;庄子感夏虫,今生不语冰。古今中外,多少至圣贤哲,为生命的奇妙而赞叹;同时也为生命无奈的老去而感伤。时光冉冉,转眼到了二十一世纪。我们了解了生命的遗传基础;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和多种疾病的分子机理和治疗方法。对生命的衰老也开始在基因水平有了研究。在衰老领域走在前列的是以秀丽线虫为模式动物的研究。其中里程碑的发现是谷歌Calico的研发副总裁Cynthia Kenyon在1993年发表的一个胰岛素类似蛋白的单基因突变可以大幅延长线虫的寿命。从而奠定了衰老的遗传基础。后续工作又发现生殖系统缺

    来源:NIBS

    时间:2017-08-29

  • 内蒙古大学哈达组:miRNA在大豆感染SMV病毒中的作用

    植物通过几种不同的防御机制保护自己免受病毒感染。RNA干扰(RNAi)是一个突出的抗病毒机制,需要AGO(Argonaute)和Dicer / DCL(Dicer-like)蛋白的参与。效应物触发免疫(ETI)是由抗性(R)基因介导的抗病毒机制,其中大部分编码NBS-LRR家族蛋白。microRNAs(miRNAs)在植物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包括调节宿主防御机制等。SMV(大豆花叶病毒)是大豆中最常见的病毒,本研究利用miRNA芯片技术分析并鉴定了SMV易感大豆品系中数十种SMV响应的miRNA,并通过后续qRT-PCR及Northern blot验证。芯片检测SMV感染组与对照组,共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7-08-29

  • Cell再发多篇中国学者成果:中科院杰青发现天然免疫细胞新亚群ILCreg细胞

    生物通报道:最新一期(8月25日)Cell杂志公布了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范祖森研究组的一项最新成果:Regulatory innate lymphoid cells control innate intestinal inflammation,研究人员利用IL-10报告小鼠,在肠道组织发现了一群能够分泌IL-10的ILC细胞新亚群。同期也报道了清华大学杨茂君研究组的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结构,以及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周峰研究组(与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徐剑研究组合作)一种可以通过dcas9原位捕捉染色质相互作用网络的两项重要的成果。复旦大学最新发表Cell文章:dcas9原位捕捉染色质互作新技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8-28

  • Gut:肠道菌群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新机制

    来自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信息系朱瑞新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Suppressed hepatic bile acid signalling despite elevated produc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bile acids in NAFLD ”。该研究揭示了“肠道菌群通过调控胆汁酸代谢影响FXR信号通路,从而影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的病理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国际学术期刊Gut上,朱瑞新课题组博士一年级学生焦娜为第一作者。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朱瑞新博士、纽

    来源:同济大学

    时间:2017-08-28

  • 北大学者重要成果入选《JBC》2016年度最佳论文

    生物通报道: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通常简称为JBC,中文译名为《生物化学杂志》或《生物化学期刊》,这一杂志创刊于1905年,自1925年起由美国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学会出版。JBC杂志目前同时通过纸版和在线方式每周发行,涉及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所有领域,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杂志。日前JBC以工作的出色程度及其对研究领域潜在的深远影响为标准,对2016年发表在该杂志上的2100多篇文章进行评选,最终评选出24篇2016年度最佳论文。来自北京大学生科院的徐冬一、纪建国和高歌课题组合作论文:Ewing Tumor-Associated Antigen 1 I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8-25

  • Nature子刊发表多倍体基因组学研究新进展:甘薯的起源

    生物通报道:来自上海辰山植物园(中科院上海辰山植物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联合德国马普学会分子遗传研究所和分子植物生理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Plants上共同发表了揭示甘薯起源的重要论文。这是科学界在多倍体基因组学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突破,也是上海辰山植物园开园七年以来在科研领域获得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突破,开创了多倍体复杂基因组分析的先河。我国以世界总种植面积50%的土地生产了全球80%以上的甘薯,产量近亿吨。但是,复杂的遗传背景一直以来是制约甘薯研究的瓶颈,甘薯起源问题悬而未决。此次中德科学家绘制了甘薯基因组图谱,揭示了这一重要作物的物种起源历史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8-25

  • 清华大学戴俊彪发表PNAS文章

    戴俊彪研究组在《PNAS》发表论文揭示调控组蛋白2-羟基异丁酰化的关键因子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戴俊彪研究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酿酒酵母中组蛋白H4K8的2-羟基异丁酰基化是由葡萄糖体内平衡所调控的》 (2-Hydroxyisobutyrylation on histone H4K8 is regulated by glucose homeostasi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7-08-25

  • 中科院,北京大学最新文章:一种可指导干细胞分化的全新电化学设备

    索取干细胞研究完整解决方案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北京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Directing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 via Electrochemical Reversible Switching between Nanotubes and Nanotips of Polypyrrole Array”的文章,利用赛业生物提供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和配套的SD大鼠MSC完全培养基,研发了一种具有电化学可切换Ppy阵列的智能纳米生物界面,从而指导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分化。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6月的ACS Nano(美国化学协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8-24

  • miRNA-489通过抑制SPIN1调控的PI3K-Akt通路增加乳腺癌化疗药物敏感性

    乳腺癌目前是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同时也是最容易导致女性死亡的恶性癌症。化疗是目前治疗乳腺癌、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主要医疗手段之一。但是由于部分癌症患者出现化学药物耐药性,癌细胞对药物不敏感,化疗的的预后并不理想。耐药性的出现和遗传、表观息息相关,例如药物诱导的细胞周期和凋亡相关基因突变、药物代谢酶畸变、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同时miRNA在药物耐受和敏感过程中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miR-216a/217可以靶向SMAD7,提高肝癌细胞的药物耐受性并促进癌细胞迁移。本研究采用miRNA芯片技术对药物耐受(DR)乳腺癌组织和药物敏感(DS)乳腺癌组织miRNA表达谱进行检测,发现miRNA在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7-08-24

  • 中美学者联合发现植物热应激恢复重要机制

    文章通讯作者麻省大学分子生物学家Elizabeth Vierling指出,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高温对植物的破坏显著增加,耐热性机制的揭示不仅是一项基础研究,而且可能是未来人们用来提高植物在高温下生存能力的重要手段。她说:“植物不仅需要生产新蛋白来抵御应激,还需要尽可能快地制造它们,我们发现新蛋白翻译被延迟6小时后,将会抑制最适生长和繁殖能力,虽然这些植物不会完全死亡,但蛋白质合成延迟它们就会受损。”全套的新蛋白可为植物提供抵抗应激的能力。Vierling和她在中国农业大学的同事们利用新一代测序和生化手段检测了野生型和失去高温生存能力的突变型拟南芥的蛋白质翻译和基因表达变化。如欲了解新一代测序技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8-23

  • Autophagy:蛋白质聚集体组成对其自噬降解效率的影响

      8月14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课题组在《自噬》杂志发表了题为The composition of a protein aggregate modulates the specificity and efficiency of its autophagic degradation的研究文章,阐述了蛋白质聚集体的组成影响其自噬降解效率及特异性。  细胞自噬(autophagy)是真核生物中普遍存在的溶酶体介导的物质降解和再利用的过程。细胞通过形成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体包裹“货物”,将其运输至溶酶体进行降解。自噬可选择性地降解有毒的蛋白聚集体,以维持机体的稳态平衡。自噬异常导致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08-23

  • 华中农大王卫民组:鉴定和表征斑马鱼中的circRNA

    环状RNA(circRNA)是一种新型的内源性非编码RNA,其3'和5'末端的共价键形成环形结构。研究表明circRNA比线性RNA更稳定,并且能够在RNase R处理条件下存在,是一类具有特殊功能的RNA。在鱼类研究中,已经分析了腔棘鱼的circRNA,然而斑马鱼circRNA数据仍然未被研究。作为模式生物,斑马鱼中约70%的基因与人类是直系同源的,其对人类疾病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本研究利用circRNA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斑马鱼组织中的circRNA进行鉴定和表征,为进一步研究鱼类circRNA的功能提供依据。本研究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及三种预测算法(find_circ,CIRI,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7-08-23


页次:598/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591][592][593][594][595][596][597][598][599][60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