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Cell Death and Disease:异染色质松散因子“开锁-微信”模式

    来自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Gadd45a opens up the promoters regions of miR-295 facilitating pluripotency induction”的文章,发现在体细胞重编程为诱导多能干细胞过程中,异染色质松散因子Gadd45a特异结合在miR-295启动子上并打开启动子区,激活miR-295的表达,从而提高重编程效率。研究揭示了Gadd45a精确靶向miR-290 cluster调控细胞命运转变的新通路,是非编码RNA在染色质水平被精确开启的新模式。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Death and Diseas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0-19

  • 新疆维吾尔族的遗传祖源及基因交流历史

    《Science》人类肤色是如何进化的?项目基于覆盖了全疆维吾尔族样本的基因组数据,参考全球200多个人群的遗传信息、发展新的计算分析方法(MultiWaver),解析了新疆维吾尔族的遗传背景和祖源构成,重构了维吾尔族祖先人群的基因交流和演化历史,揭示了欧亚大陆人群始自青铜时代的广泛接触和交流。新疆,古称西域,位于欧亚大陆中部,北连俄罗斯和蒙古,西临中亚五国,南接巴基斯坦、印度和我国西藏地区。自古以来新疆都是欧亚大陆东西方人群的融汇之地,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欧亚大陆人群迁徙和演化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造就了新疆人群极高的多样性。居住在西北地区的人群历史和来源复杂,大多数人群都

    来源: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

    时间:2017-10-19

  • Cell子刊:首次发现果蝇中脂肪过度积累直接导致早衰

    近日,广州霍夫曼免疫研究所焦仁杰实验室关于脂肪过度积累引起早衰的最新研究成果“HDAC6 SuppressesAge-Dependent Ectopic Fat Accumulation by Maintaining the Proteostasis of PLIN2in Drosophila”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Developmental Cell上。该研究首次在果蝇中发现脂肪过度积累直接导致提前衰老,同时揭示了其背后的调控机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6的功能下调导致分子伴侣蛋白dHsc4的乙酰化水平上调,最终结果是导致一个重要的脂滴蛋白PLIN2的蛋白稳态发生改变,这直接引起脂肪过度积累的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

    时间:2017-10-18

  • 厦门大学生科院教授最新文章:特异性NLRP3小分子抑制剂

    厦门大学生科院邓贤明教授课题组和细胞信号网络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中科大生命科学学院周荣斌、江维教授团队合作在《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发表了题为“Identification of a selective and direct NLRP3 inhibitor to treat inflammatory disorders”的研究论文。NLRP3炎症小体是由胞内固有免疫受体NLRP3、接头蛋白ASC和蛋白酶caspase-1作为核心组成的多蛋白复合物,该复合物组装能够诱导促炎因子IL-1b和IL-18等的成熟和分泌,从而促进炎症反应发生。NLRP

    来源:厦门大学

    时间:2017-10-18

  • 中国学者第一作者发表Science文章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展合作研究,发表了题为“Driving mosquito refractoriness to Plasmodium falciparum with engineered symbiotic bacteria”的文章,在基于肠道共生菌阻断疟疾传播的研究中取得重大进展。这项研究首次发现了能在按蚊中持续跨代传播的共生细菌,成功构建出高效分泌表达5种不同抗疟机制的效应蛋白工程菌株,能在多种按蚊肠道内高效特异地抑制或杀灭疟原虫,为从源头上阻断疟疾传播提供新“武器”。相关成果公布在Science杂志上。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四宝研究员为第一作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0-17

  • 浙江大学医学院再发Cell子刊文章:揭示自噬调控新机制

    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mTORC1 Phosphorylates Acetyltransferase p300 to Regulate Autophagy and Lipogenesis”的研究论文,发现调控细胞生长和代谢的重要蛋白复合物mTORC1通过磷酸化p300,解除p300的分子内抑制作用,促进p300的激活。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浙江大学医学院刘伟教授,第一作者为刘伟实验室博士生万伟。刘伟实验室近年在细胞自噬调控领域取得突出成绩,近五年来已在Mol Cell (4篇)、Autophagy (3篇)和Hepatology

    来源:浙江大学

    时间:2017-10-17

  • 朱健康教授最新PNAS文章:新发现蛋白复合体的RNA加工机制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组和段成国研究组,以“A protein complex regulates RNA processing of intronic heterochromatin-containing genes in Arabidopsis”为题的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PNAS上。研究利用生物化学手段鉴定到一个染色质调控因子ASI1的互作蛋白-AIPP1(ASI1 IMMUNOPRECIPITATION PROTEIN 1),发现AIPP1可作为“桥梁”蛋白介导ASI1和EDM2在细胞内的互作,形成蛋白复合体共同在内含子含有异染色质组分基因的RNA正确加工中起作用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10-17

  • 广州医科大学发表Cell子刊文章:首次证实癌细胞中lncRNA能编码多肽

    生物通报道: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大于200nt的非编码RNA产物,虽然不编码表达蛋白,但能够在转录、转录后和染色体修饰等多个层面,调控胚胎发育、细胞增殖、转移和分化等各种生命活动,其异常表达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A Peptide encoded by a Putative lncRNA HOXB-AS3 Suppresses Colon Cancer Growth”的文章,第一次在肿瘤中确证了一个lncRNA能够编码一个多肽,发现假定lncRNA HOXB-AS3编码产生一个53个氨基酸的保守多肽。该多肽,而不是其lncRNA,能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0-16

  • 从海参基因组窥探器官再生的秘密

    生物通报道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的相建海研究员领导的团队近日对海参基因组进行了测序,以深入了解其内部器官的再生能力。这项成果于10月12日发表在《PLOS Biology》杂志上。海参属棘皮动物,但与尖锐的海星和海胆不同。它的躯体呈长细圆状,肉多而肥厚,体壁外有许多肉质的突起,酷似黄瓜,故又有“海黄瓜”之称。海参的再生能力让人啧啧称奇。在遇到天敌时,它能够将内脏排出,几个星期后又再生出一副新的内脏。因此,海参基因组的探索将有助于细胞和组织再生以及缓解衰老的研究。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将Illumina的短读长测序与Pacific Biosciences的长读长测序相结合,来解析刺参(Apost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0-16

  • 湖南大学谭蔚泓院士研究组最新文章获光响应碱基合成领域新进展

    湖南大学谭蔚泓院士领衔的分子科学与生物医学实验室(MBL)设计合成了新型人工碱基zT,作为功能“元件”构建了光响应DNA纳米分子,并原创性地提出了“分子元素”(Molecular Element)的概念。这一研究成果以“Artificial Base zT as Functional “Element” for Constructing Photoresponsive DNA Nanomolecules”(用于构建光响应DNA纳米分子的人工碱基功能“元素”)为题,公布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杂志上。a)生物体内酶作用下DNA双链的解离与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0-16

  • 哈工大胡颖组Cancer Cell揭示肿瘤细胞调控氧化应激的新机制

    2013年James D. Watson发表的一篇题为“Oxidants, antioxidants and the current incurability of metastatic cancers”的论文,声称“自双螺旋之后我最重要的工作”(a…BioArt按:2013年James D. Watson发表的一篇题为“Oxidants, antioxidants and the current incurability of metastatic cancers”的论文,声称“自双螺旋之后我最重要的工作”(among my most important work since the dou

    来源:BioArt

    时间:2017-10-16

  • 上海交大Science子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刊登了上海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绿色能源环境化学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Science Advances2017,3(9), e1700841.),文章的第一作者为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张太阳,通讯作者为赵一新长聘副教授。上海交大是第一作者及唯一通讯作者单位。这是赵一新长聘副教授带领的绿色能源环境化学团队继Nature Communications、Angew.Chem.Int. Ed.、JACS、Nano lett.等成果后在钙钛矿研究领域的又一显著突破。该研究方法研制的铯铅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拥有目前溶液法制备的最高转化效率。当前,有机无机杂化

    来源:上海交大

    时间:2017-10-16

  • NIBS邵峰独家发布《Nature》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通过IpaH9.8和志贺氏痢疾杆菌的作用机制,指出了GBP介导免疫系统的一种独特作用体系。这一研究发现发表在10月11日的《自然》(Natur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Feng Shao)研究员,邵峰研究组主要研究方向为在病原细菌感染宿主和宿主先天性免疫防御的分子机制,曾发表多篇Nature,Science,Cell杂志文章(延伸阅读:专访邵峰:着眼于感兴趣,但机理完全不清楚的研究)γ-干扰素(IFN-γ)是机体内一种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重要细胞因子。近年来有研究证实IFN-γ可在转录水平诱导调控2000多种基因的表达,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0-13

  • Cell Rep:Cbln家族蛋白功能异同的分子机制

     9月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丁建平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以Cbln1 and Cbln4 are structurally similar but differ in GluD2 binding interactions为题发表在Cell Reports上,研究揭示了Cbln1和Cbln4之间功能异同的分子机制。  Cbln家族包含4个成员,它们具有很高的序列同源性和相似的结构组成,均在C端包含一个C1q结构域。有意思的是,Cbln1通过在突触间隙中结合Nrxn蛋白和d-谷氨酸受体参与突触形成。然而,尽管Cbln4与Cbln1有高达74%的序列等同性,文献报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10-13

  • 鞠建华连发PNAS,Nature子刊文章:从深海微生物中发现抗生素

    抗感染抗生素的发现及其生物合成技术改造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鞠建华研究员团队在抗感染抗生素的发现和生物合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首先他们揭示了核苷类抗生素A201A的糖基后修饰及其GDP-l-半乳糖变位酶,并且通过怡莱霉素的生物合成和利用基因工程改造得到了强效抗结核抗生素。这些研究成果公布在PNAS和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随着细菌耐药性的发展,抗生素耐药性已成为危害公共卫生安全的重大隐患。为应对这一挑战,发现结构新颖、作用机制独特的新型抗生素成为迫切需求。海洋微生物因生境独特,具备产生新结构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的能力,已成为新药研究开发的重要战略新资源。鞠建华研究员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0-12

  • 遗传互作网络对染色体上基因顺序的决定作用

    真核生物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呈线性排列。在多个物种中均有报道指出,基因的排列顺序不是完全随机的。然而基因有序排列的进化机制仍不明确。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钱文峰研究组根据进化理论模型推测遗传互作网络是影响基因排列顺序的重要因素。研究者对基因顺序的形成进行了进化模拟计算,并对酵母遗传互作网络进行了系统分析,发现遗传互作网络是决定基因在染色体上排列顺序的重要因素。进一步,研究者成功地使用遗传互作网络预测了酿酒酵母的基因排列顺序。该研究揭示了遗传互作网络对于基因顺序进化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拓宽了我们对于基因组编码规律的认知。 上述研究成果于2017年10月3日在线发表于Molecular Bi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10-12

  • 中医科学院破译人参基因组

    生物通报道 数千年来,人参一直被认为是名贵的中药,具有滋补的功效。然而,人们对人参的遗传背景却了解不多,部分原因在于其基因组较大且复杂。最近,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所长陈士林领导的研究团队对人参基因组进行了测序。研究人员在《GigaScience》上报道称,他们测序了人参(Panax ginseng)基因组,并发现这个3.5 Gb的基因组是高度重复的。通过融合各种植物组织的转录组数据,他们还开始研究参与合成人参皂苷的基因。人参皂苷是人参中主要的活性成分。“人参基因组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有助于了解和改善这种名贵中药的培育、种植以及合成生物学,”作者在文中写道。研究人员从一个杂合度低的人参品系中提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0-11

  • 青岛大学,上海交大最新发表《Nature Genetics》文章

    生物通报道: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疾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发病机制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构成。复杂的致病机制使得长期以来对精神分裂症遗传机制的研究没有显著进展。近期来自青岛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Genome-wide association analysis identifies 30 new susceptibility loci for schizophrenia”的文章,发现30个最新的精神分裂症易感位点,这将对精神分裂症致病机制的后续研究、个性化诊疗等方面产生重要的影响。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0月9日的Nature Genetic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0-11

  • Blood:首例甲减猪模型

       先天性甲状腺激素功能低下症(甲减),是由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的内分泌紊乱。世界范围内新生儿发病率高达1:1,400-1:2,800。临床上,20%-60%甲减患者表现出贫血或免疫缺陷等症状,但分子机制却不明确。甲状腺激素替代是治疗甲减患者的常用方法,然而,相关报道表明对一些严重的甲减且并发贫血的患者而言,服用甲状腺激素并不能完全治愈,这说明甲状腺激素严重缺乏带来的损害并不是完全可逆的。  适宜的动物模型对于解析疾病的发病机制,从而研发新药或者开发新的治疗手段至关重要。相较于小鼠等模式动物而言,猪作为大动物不仅与人类器官大小,生理生化等性状相近,在甲状腺激素代谢和免疫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10-11

  • 研究揭示中国心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特征

    2017年10月10日,由来自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深圳国家基因库、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何昆仑团队和广东省人民医院钟诗龙团队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团队,完成了首个中国人群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CVD)的宏基因组研究项目。该项目是迄今为止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宏基因组领域最大样品量的研究,揭示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人群与正常人群的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及差异。此外,该研究还首次展示了糖尿病、肥胖、肝硬化、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些代谢和免疫异常疾病的肠道微生物组成的共性和特异性,并为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和免疫的交

    来源:华大基因

    时间:2017-10-11


页次:594/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591][592][593][594][595][596][597][598][599][60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