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Nature子刊:蚊媒病毒感染蚊虫的共用感染辅助机制

    清华大学生命中心PI程功研究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目为《蚊媒通过吸血激活gama-氨基丁酸能系统辅助病毒在蚊虫体内的感染》(Blood meal acquisition enhances arbovirus replication in mosquitoes through activation of the GABAergic system)(DOI: 10.1038/s41467-017-01244-6)的论文,揭示了Gama-氨基丁酸(GABA)信号通路是多种蚊媒病毒感染蚊虫的共用感染辅助机制。 图1. 世界上最致命的动物 (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7-11-08

  • 药物代谢酶CYP1B1作为治疗代谢性疾病的靶标

       1991年,美国University of Wisconsin 的Colin R. Jefcoate教授首次发现药物代谢酶CYP1B1是CYP450家族的一个新成员。与CYP1A1、CYP1A2相比较,CYP1B1在肝脏以及肝外组织中都能够表达。CYP1B1不但参与许多外源物的代谢如多环芳烃类化合物,还参与了体内许多内源性代谢物的代谢,包括类固醇激素、脂肪酸、褪黑素以及维生素的代谢。此外,CYP1B1与许多核受体如PPARs、RAR和ER相互作用,共同维持体内重要生理物质的代谢稳态。近年来许多研究结果已经表明,通过调控CYP1B1能够明显预防肥胖、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08

  • 上海交大博士研究生在干细胞顶级期刊Cell Stem Cell发表封面论文

    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脑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李卫东实验室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UNC)助理教授Juan Song实验室合作的关于“长程神经网络调控海马神经干细胞与神经新生”的研究于2017年11月2日以“封面文章”在《Cell》旗下干细胞领域国际顶级期刊《Cell Stem Cell》杂志发表。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包翮宸为该论文排名第一的共同第一作者。    封面展示的小鼠神经连接为交大李卫东实验室与华中科技大学龚辉教授MOST团队合作完成人们曾经普遍认为哺乳动物的大脑在发育完全后就不再产生新的神经元。但是通过近几十年的不断研究,研究者们证实成年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时间:2017-11-07

  • 雷鸣课题组:端粒结合蛋白如何影响精子发生

    来自上海精准医学研究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Telomeric TERB1-TRF1 interaction is crucial for male meiosis”,揭示了端粒结合蛋白TRF1与TERB1之间的相互作用在精子发生过程中行使重要功能的分子机制。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Structural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由雷鸣课题组完成。端粒位于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的末端,由DNA重复序列和端粒结合蛋白组成。在减数分裂前期,端粒会黏附到核膜上并聚集在一起形成花束结构(bouquet);这一现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常保守,被认为对同源染色体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06

  • 天津生物芯片参与绘制海参基因组并在形态进化与器官再生研究方面获重要进展

    海参属于棘皮动物,是其中体型与形态最为特殊的种类,且处于从无脊椎向脊椎动物分化的独特进化地位,也是国内外重要的海产经济物种,具有极高的营养与医用价值。10月12号,国际学术期刊PLoS Biology在线刊发了天津生物芯片参与的海参全基因组精细参考图谱项目文章-“The sea cucumber genome provides insights into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and visceral regeneration”。该研究首次完成了仿刺参的全基因组精细参考图谱的绘制,揭示了海参的特殊形态进化与强大再生潜能的分子基础。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Illumin

    来源:天津生物芯片

    时间:2017-11-06

  • 同济大学教授Cell子刊综述: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预测的计算生物学问题

    来自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刘琦教授受邀发表了题为“Towards In Silico Prediction of the Immune-Checkpoint Blockade Response”的文章,系统探讨了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预测的相关计算生物学问题。这篇综述介绍公布在Cell旗下刊物,Trends系列著名杂志《Trends in Pharmacological Science》(影响因子:12.8)上。文章第一作者为同济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信息系的直博二年级学生陈珂,同时和美国FDA相关研究人员以及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孙倍成主任课题组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03

  • Nucleic Acids Res:DNA同源重组中Shu复合物的重要分子机制

    来自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丁建平研究组在国际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the functional role of the Shu complex in homologous recombination”的论文,该研究揭示了Shu复合物在DNA同源重组过程中发挥生物学功能的分子机制。当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DNA受到损伤后,会造成其结构和遗传信息的改变,继而影响到DNA的复制和转录等过程,导致细胞周期停滞和基因表达失调,最终可能引发细胞的癌变或死亡。对于数量庞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11-03

  • 上海交大教授最新文章:一种基于取向碳纳米管材料的新型心脏补片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批准号: 81530015)等资助下,上海交通大学李毅刚教授团队与复旦大学彭慧胜教授团队合作,提出并构建了一种基于取向碳纳米管材料的新型心脏补片,研究成果以“Superaligned Carbon Nanotubes Guide Oriented Cell Growth and Promote Electrophysiological Homogeneity for Synthetic Cardiac Tissues(超取向碳纳米管薄膜引导心肌细胞取向生长并降低心肌组织电生理异质性)”为题,于2017年10月11日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材料学期刊《Advanced Ma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

    时间:2017-11-03

  • 中科院等发布《2017研究前沿》

    中国25个前沿表现卓越 居全球第二  11月2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与科睿唯安公司在北京向全球发布了《2017研究前沿》报告和《2017研究前沿热度指数》报告。中科院院长、党组书记白春礼出席会议并致辞。白春礼指出,我国科技发展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要实现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如何准确把握未来科技方向和重点是我们面临的关键问题。中科院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建设试点单位,服务国家科技发展的宏观决策,把握世界科技发展大势,研判科技发展的战略方向,敏锐抓住科技创新的突破口和新的生长点,为我国前瞻谋划和布局前沿科技领域与方向提供科学依据和研究基

    来源:科学网

    时间:2017-11-03

  • 第二军医大,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处合作发表Nature子刊文章:Wnt途径全新修饰模式

    来自挪威卑尔根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以及第二军医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Small molecule promotes β-catenin citrullination and inhibits Wnt signaling in cancer”的文章,报道了一种化学小分子药物硝唑尼特(Nitazoxanide, NTZ)诱导β-catenin降解并阐明了一种全新机制。这将有助于全面系统理解药物的多靶点效应和毒副作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0月30日的Nature Chemical Biology(IF:15.065)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柯细松教授,挪威卑尔根大学Karl-H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02

  • 朱健康Nature子刊发布重要成果:生理活性优于天然脱落酸的人工类似物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学研究中心朱健康研究组,以“Combining chemical and genetic approaches to increase drought resistance in plants”为题的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该研究利用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结构生物学等手段,获得一种小分子化合物AMF4,其与脱落酸(ABA)受体的亲和性较ABA提高十倍以上,外施在植物叶片上可以用来节水和抗旱。结合遗传手段提高ABA受体基因表达,使用该化合物可更大幅度地增强植物的抗旱性。干旱是造成农作物减产的主要环境因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02

  • 上海中医药大学最新文章:五种长期减肥药合理用药定量化信息

    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交叉科学研究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Comparative efficacy of five long-term weight loss drugs: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for medication guidelines”的文章,通过定量药理学数据分析技术,构建了五种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长期减肥药的降体重时间效应模型。首次为五种长期减肥药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必要的定量化信息,将成为肥胖症药物治疗指南的有力补充。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肥胖领域权威期刊Obesity Reviews上(doi:10.1111/obr.12606,IF=7.883

    来源:上海中医药大学

    时间:2017-11-01

  • 上海交大,中科院发表Cell Res文章:三维基因组组装重要新机制

    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比较生物医学中心,中科院北京生物物理所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Molecular mechanism of directional CTCF recognition of a diverse range of genomic sites”的文章,阐明了染色质架构蛋白CTCF方向性识别原钙粘蛋白启动子和增强子位点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研究CTCF在三维基因组组装过程中的功能奠定了重要基础。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文章通讯作者为上海交大吴强教授和中科院北京生物物理所王艳丽研究员。CTCF蛋白属于锌指蛋白家族,具有11个串联排列的锌指结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01

  • Nature子刊:首次解析了TALE蛋白对DNA表观修饰的特异性识别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Deciphering TAL effectors for 5-methylcytosine and 5-hydroxymethylcytosine recognition”的研究论文,首次全面解码了TALE蛋白对DNA表观修饰5-甲基胞嘧啶(5mC)和5-羟甲基胞嘧啶(5hmC)的特异性识别。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由北京大学生科院伊成器课题组与魏文胜研究组合作完成,张媛博士,博士生刘璐璐、郭生杰及宋靖慧为该论文的并列第一作者。TALE蛋白是二代基因编辑工具TALEN的核心识别模块;其由若干个长约34个氨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1-01

  • eLife:乙烯有利于病毒侵染的分子机理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毅教授课题组近日在eLif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 viral protein promotes host SAMS1 activity and ethylene production for the benefit of virus infec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遗传学、生物化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方法揭示了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 RDV)如何通过诱导水稻体内乙烯合成促进病毒自身侵染与复制的分子机理。乙烯合成及信号转导通路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功能。多种病毒侵染植物宿主后都能够诱导宿主体内乙烯含量的升高,然而病毒如何诱导植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7-11-01

  • 癌症新研究:发现肺癌精准治疗新标记

    发现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质的异常是癌症精准治疗的基础。局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 FAK)是一种重要的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在几乎所有的细胞中均有表达,可将细胞外的重要信号(如细胞生长、营养等)向细胞内传导,调控细胞的基本生物学功能。FAK在肺癌等肿瘤中表达增高并与病人预后负相关,抑制FAK在临床试验中显示一定的抗癌活性。目前,缺乏指导FAK抑制剂临床应用的生物标记物。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周光飚研究组系统研究了非小细胞肺癌中FAK的结构变异体。研究人员对91例肺癌病人的FAK基因组序列和编码区序列进行测序,发现在7例病人癌组织中存在4种类型的FAK变异体:一例病人发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11-01

  • 中国科学家10月参与发表多篇Nature文章

    生物通报道:10月中国学者参与的多项研究在Nature杂志及其重要子刊上发表,其中包括开花后的胚胎发育重新激活FLC基因的分子机制,病原细菌抑制宿主天然免疫防御的新机制,以及首个完整藻胆体的冷冻电镜三维结构。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邵峰实验室报道了志贺氏痢疾杆菌分泌的的效应蛋白IpaH9.8通过泛素化并降解宿主细胞内的鸟苷酸结合蛋白(GBP),来抑制宿主的免疫反应从而促进病原菌在宿主内的生存和增殖。 志贺氏痢疾杆菌是一种胞内自由生存的革兰氏阴性菌,能够引起痢疾等人类肠道疾病。长期以来,邵峰实验室一直利用志贺氏痢疾杆菌作为模型研究病原细菌和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并已取得多项重要新发现。该项研究起始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10-31

  • 中科院学者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发表最新成果

    10月23日,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许琛琦研究组与牛津大学Omer Dushek研究组合作,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Dynamic regulation of CD28 conformation and signaling by charged lipids and ions”的论文,该研究揭示了CD28的活性调控机制以及T细胞高抗原敏感性的信号基础。T细胞的完全活化依赖于T细胞抗原受体(T-cell receptor, TCR)提供的抗原刺激信号和共刺激受体提供的共刺激信号。

    来源:

    时间:2017-10-31

  • 清华大学生科院在《自然》发文报道首个完整藻胆体的冷冻电镜三维结构

    2017年10月19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隋森芳教授研究组在《自然》(Nature)杂志上以长文(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题为《海洋红藻藻胆体的结构》(Structure of phycobilisome from the red alga Griffithsia pacifica)的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世界上第一个完整藻胆体的近原子分辨率的冷冻电镜三维结构,为揭示藻胆体的组装机制和光能传递途径奠定了重要基础。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的生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为了获取更多的光能,生物体发展出了多种捕光蛋白系统。其中存在于蓝藻和红藻中的藻胆体是迄今已知的最大的捕光蛋白复合物,它位于膜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7-10-31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iTRAQ蛋白质组分析揭示
    受迟缓爱德华菌侵染牙鲆的免疫应激

    牙鲆是亚洲国家培育最广泛的海鱼之一。然而,弧菌病病毒或细菌等病原体(如Edwardsiella tarda,Streptococcus parauberis,Streptococcus iniae)感染可导致水产养殖鱼类的死亡率显著升高。迟缓爱德华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是爱德华氏病的病原体,其可以侵袭淡水和海洋鱼类,以及无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甚至人类。迟缓爱德华菌是一种肠杆菌,其通过粘膜途径侵入鱼的内部器官,会引起鱼类全身性出血性败血病和肺炎性腐败性疾病,肿胀皮肤损伤,以及内部器官溃疡和坏死。 迟缓爱德华菌感染导致牙鲆中肝细胞肥大和肝细胞核明显增大。因此,防止迟缓爱德

    来源:联川生物

    时间:2017-10-31


页次:592/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591][592][593][594][595][596][597][598][599][60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