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生命中心尹航课题组发文揭示新冠病毒核衣壳蛋白相分离机制

     生命中心尹航课题组发文揭示新冠病毒核衣壳蛋白相分离机制   2021年1月21日,清华大学药学院尹航教授团队在《细胞发现》(Cell Discovery)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新冠病毒的衣壳蛋白通过其N端内在无序区发生相变进入应激颗粒”(SARS-CoV-2 nucleocapsid protein undergoes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 into stress granules through its N-terminal intrinsically dis

    来源: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时间:2021-04-15

  • 生命中心柴继杰课题组与合作者在《自然》发文首次揭示动物先天免疫受体NLRP...

     生命中心柴继杰课题组与合作者在《自然》发文首次揭示动物先天免疫受体NLRP1抑制的分子机制   生物在与病原微生物长期竞争中进化出了复杂完善的免疫系统,其功能可进一步分为先天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部分。先天性免疫系统是宿主防御感染机制中一种普遍而古老的形式,它对于病原体的感知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胚系基因编码的模式识别受体来实现。其中NOD样受体(NLR)家族是模式识别受体中数量最大、功能最复杂的一类,其通过不同成员来感应多样的病原信号,进而形成炎症小体来活化机体免疫防御反应。同时机体也通过精细的网络来调控各种NLR的时空表达、免疫反应的强弱来维持机体的内稳态,NLR的

    来源: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时间:2021-04-15

  • Nature Neuroscience:周子凯课题组合作提出免疫异常型孤独症的潜在治疗策略

      孤独症谱系障碍是一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疾病,其致病机制复杂,病因高度异质化,存在巨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目前学界主要聚焦于其遗传学病因及病理机制,已发现一部分孤独症的发生可归因于数百种遗传异常,缺乏具有普适性的靶点以支撑常规药物研发。流行病学及实验动物研究结果表明,孕期母体感染病原体所引发的母体免疫激活(MIA)是诱发子代产生孤独症等神经精神疾病的重要风险因素;同时,MIA对子代的外周和中枢神经免疫系统可产生持久性影响,这可能是导致部分免疫异常型孤独症的原因。  2021年4月15日,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联合实验室周子凯研究员与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病原生物学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1-04-15

  • 高彩霞Nature Biotechnology深入评估引导编辑系统的脱靶效应

      新型基因编辑系统引导编辑(prime editing,PE)可以在基因组的靶向位点实现任意类型的碱基替换、小片段的精准插入与删除,这种灵活的、可设计的遗传修饰能力使其在基础研究、人类疾病治疗和农作物育种中潜力巨大。该系统由nCas9(H840A)融合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RT)和pegRNA(prime editing guide RNA)组成,在pegRNA的引导下,nCas9切割非靶标链产生缺刻,释放出可与其PBS序列结合的游离单链,从而起始逆转录酶对RT模板的逆转录过程,然后通过DNA修复将RT模板上对应的碱基改变引入基因组。脱靶效应是基因组编辑技术

    来源: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1-04-15

  • Biomaterials:人多能干细胞向血管细胞高效分化的系统

    2021年2月,清华大学医学院那洁课题组于《Biomaterials》(2019 IF: 10.317) 发表题为“Efficient endothelial and smooth muscle cell differentiation from 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s through a simplified insulin-free culture system”的学科交叉研究论文。该论文开发了一套高效诱导人多能干细胞向血管细胞(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分化的AATS系统,揭示了省略胰岛素促进血管细胞产生的新机制,并通过细胞移植验证了这些细胞在动物模型体内的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21-04-14

  • 复旦大学团队Biomaterials发文,另辟蹊径治疗肩袖损伤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运动医学科陈世益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日在生物材料领域顶尖期刊《Biomaterials》(IF=10.317)上发表文章,证明了一种间充质干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在促进腱-骨愈合上具有积极作用。肩袖撕裂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威胁着专业运动员及广大运动爱好者的健康。医生大多采用肩袖修复术将撕裂的肌腱重新固定在骨表面。大多数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但有些患者会发生再次撕裂。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止点(enthesis)无法快速再生腱-骨界面的结构。止点是肌腱或韧带附着于骨头的部位。基于再生医学的干细胞治疗有望为肩袖损伤提供新的治疗手段。人们已采用不同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SC)来促进腱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04-13

  • 北京师范大学最新研究揭示微丝骨架动态调控花粉萌发新机制

    作为种子植物的雄配子体,花粉的正常萌发是植物完成双受精作用的前提条件之一,对于植物的成功繁殖至关重要;同时,花粉萌发是植物细胞中典型的极性建立过程。因此,研究花粉萌发的分子调控机理对于深入认知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以及细胞极性生长的分子机制这一基本生物学问题均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2018年,北京师范大学海云教授和张毅教授团队在《Molecular Plant》发表研究结果,揭示了微丝骨架系统在花粉极性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并首次提出了“微丝快速聚合推动囊泡运输”这一不同于经典的以微丝作为运输轨道的细胞内物质运输工作模型。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任海云教授与张毅教授团队进一步深入研究了花粉极性建立过程中微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

    时间:2021-04-13

  • Nature Cell Biology:“STING相分离器”调节天然免疫

    细胞内有许多无膜包被的生物分子凝集体,能为一系列生化反应提供特定的空间,如蛋白-RNA组成的核仁、DNA损伤修复区域、应激颗粒等。目前的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凝集体由生物分子通过相分离形成。生物凝集体拥有独特的物化性质,在生化反应速率、特异性、膜泡融合及不同细胞器间物质运输和贮藏等方面发挥重要功能。目前蛋白质相分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可溶性蛋白,或者与膜蛋白结合的可溶性蛋白,跨膜蛋白相分离形成细胞内膜结构鲜有报道。立方膜结构是哥伦比亚大学Pappas和Brandt于1959年在变形虫细胞中最先发现的、由线粒体膜形成的三维周期性立方相膜结构。此后60多年有数百篇研究论文报道类似的立方膜结构几乎存在于所有生

    来源:

    时间:2021-04-12

  • 中国专家成功探索单孔机器人肺癌手术 切口更少、更精准

    中新网上海4月9日电 (陈静 姚君)机器人手术是当今世界胸外科微创手术的最前沿技术,能为患者提供更安全、彻底、精准、快速的手术。记者9日获悉,上海市胸科医院肿瘤科主任罗清泉带领团队,突破技术瓶颈,在世界上率先成功开展了机器人单孔肺叶切除术,切口更少、治疗更精准。目前,临床上的机器人胸外手术通常需要3个或4个切口。据介绍,中国医学专家持续深化微创模式,在现有的机器人胸外手术体系中,探索进行更少切口的精准手术。罗清泉教授带领团队创新发现了一种全新的“多孔机器人单孔操作”的手术方式,完善并丰富了机器人胸外手术的操作模式。罗清泉教授团队提出了“机械臂交叉、左右手互换”的单孔操作技术,有效避免了单切口下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时间:2021-04-12

  • 卜鹏程课题组和其合作者发现肌酸通过激活Smad2/3信号通路促进肿瘤转移

      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大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且易于转移。其中,肝脏是结直肠癌的主要转移器官,肝转移是结直肠癌致死的主要原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非遗传因素如细胞代谢异常,在肿瘤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肠癌细胞的代谢特征及其调控机制,将会提升我们对肠癌发生和转移的理解和干预能力。  肌酸是一种自然存在于哺乳动物体内的含氮有机酸,其经典功能是通过肌酸激酶催化生成磷酸肌酸,参与ATP代谢,作为能量缓冲系统,为肌肉、大脑等高能耗组织供能。肌酸作为最流行的营养补充剂之一,在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中被广泛使用。补充肌酸在先天合成缺陷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肌萎缩等疾病的临床试验中被证明有一定治疗效果。在癌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1-04-09

  • 城环学院李本纲团队最新评估表明:中国对全球变暖的影响不足美国的百分之四十

    继2016年首次评估中国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之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李本纲研究组经过四年的攻关,进一步完善了评估方法,采用学界公认的数据集,全面评估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1850-2014),分析了温室气体减排及空气质量改善措施对达成《巴黎协定》全球升温控制目标的可能影响。研究结果于2021年4月6日以“The contributions of individual countries and regions to the global radiative forcing(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全球气候强迫的贡献)”为题在线发表在国际著名学术刊物《美国科学院院刊》(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1-04-07

  • Nature Neuroscience开发新型荧光探针,实现在体5-羟色胺动态变化的精确检测

     5-羟色胺(5-HT)又称血清素(serotonin),是一种重要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中枢神经系统的5-HT参与了进食、睡眠、学习记忆、情绪、社交等多种行为的调节,而外周的5-HT则对胃肠蠕动、血管收缩、血小板聚集等生理过程的调控至关重要。5-HT系统的失调与抑郁症(depression)、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物质滥用及行为成瘾等精神障碍紧密相关。氟西汀(fluoxetine,商品名百忧解)等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作为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抗抑郁药,具有抗抑郁和抗焦虑的双重作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21-04-07

  • PNAS:王世强组的冬眠研究揭示跨膜钙信号转导基本分子机制

      2021年4月6日,最新一期《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发表了王世强教授实验室在长期研究冬眠适应机制的基础上提出的心脏钙信号分子调控理论:心肌特异性转录因子MyoCD通过SRF促进JPH2和CAV3基因的“协奏转录”和两种蛋白间相互作用,铆定肌质网与横管膜的纳米耦联结构,压缩横管钙通道与肌质网钙释放通道间信号转导的物理空间,提高兴奋收缩耦联的分子效率。这一发现揭示了心肌细胞钙信号和兴奋收缩耦联分子调控的基本原理。冬眠动物利用这一调控保证了深低体温条件下心脏仍具有强有力的泵血功能。  心肌细胞的横管膜与肌质网膜平行排列,二者之间的钙信号转导决定着心脏的收缩能力。王世强实

    来源: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04-07

  • Nature Genetics发现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新致病基因SYK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主任黄瑛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杂志《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以论著形式在线发表了题为“Gain-of-function variants in SYK cause immune dysregulation and systemic inflammation in humans and mice”的论文。本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报道导致慢性肠炎、关节炎、皮肤炎症等多系统自身炎症免疫性疾病的一种新型致病基因SYK,开拓了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研究的新领域。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主任黄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李大力教授和多伦多大学Ho

    来源:复旦大学

    时间:2021-04-06

  •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最新Science:转录起始复合物识别启动子及动态组装的分子机制

    以人类为代表的高等生物,进化出复杂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利用同一套基因组遗传信息,分化出数百种不同的细胞类型,以适应对复杂生长发育过程的需要。转录起始过程发生在几万种不同基因的高度多样化的启动子区。围绕启动子区转录起始过程的调控,是细胞体系内最为核心的生命过程之一,对其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的重大前沿课题。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徐彦辉课题组在Science杂志上在线发表了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结构研究揭示转录前起始复合物识别启动子及动态组装机制》(“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preinitiation complex assembly on core

    来源:复旦大学

    时间:2021-04-02

  • 中科大|《Science》淋巴细胞在髓外存在发育途径

          图像:成年期肝脏ILC1s通过干扰素-γ依赖环原位发育中国科技大学(USTC)的研究人员、中国科学院(CAS)与Aix Marseille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发现造血祖细胞具有向1型先天淋巴细胞(ILC1s)的分化潜能。在成人肝脏中,解剖了调节机制这种细胞分化的过程,揭示了导致组织驻留淋巴细胞发育的途径。这项研究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随着人体的发育,造血作用发生在不同的部位。出生后,骨髓(BM)一直被认为是免疫细胞发育的主要造血器官。然而,之前的一项研究提出,肝脏自然杀伤细胞(liver natural killer, NK)保留在成人肝

    来源:Science

    时间:2021-04-02

  • 中科大Advanced Science发文:肿瘤细胞调控糖酵解和线粒体呼吸代谢平衡新机制

    无氧糖酵解和有氧线粒体呼吸是细胞中提供能量的两大主要方式,早年的研究发现: 肿瘤细胞即使在有氧环境下也倾向于利用糖酵解来获得能量,这一现象被称之为“瓦博格效应(Warburg effect)”。肿瘤细胞利用糖酵解,一方面通过从微环境中摄取大量葡萄糖来满足其快速增殖的需求,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由线粒体呼吸产生的有害物质ROS(活性氧类)。除了葡萄糖,肿瘤对谷氨酰胺有着很强的成瘾性,谷氨酰胺在维持肿瘤的氧化还原稳态、生物大分子合成等过程中也同样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功能。由于肿瘤细胞对谷氨酰胺需求量大,肿瘤环境中常常呈现谷氨酰胺缺失, 为了保证肿瘤自身的存活, 肿瘤会对自身的代谢进行所谓重编程。在缺乏谷氨酰

    来源:中科大

    时间:2021-04-02

  • 武大生科院孙蒙祥课题组最新《自然》发文揭示植物受精奥秘

    植物是如何保证卵细胞与一个精子成功融合后,不再与其他精子融合以便确保其遗传稳定性?3月31日,Nature(《自然》)在线发表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孙蒙祥教授课题组的最新研究成果,阐释了植物防止多精入卵的新机制,揭示了一个人们长期不了解的植物受精奥秘。受精是动植物生活周期的关键事件,即来自父亲的一个精子与来自母亲的一个卵细胞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则是新生命的起始。然而,在正常受精过程中,精子的数目远远大于卵细胞的数目。但植物是如何保证卵细胞只与一个精子成功融合的,迄今仍知之甚少。与动物不同的是,植物的卵细胞深埋在母体组织中,很难获得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经过长期摸索,孙蒙祥课题组创建了一套独特的卵细

    来源:武汉大学

    时间:2021-04-01

  • Science:中国科大首次发现天然淋巴细胞的骨髓外发育新路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志刚教授、彭慧教授、孙汭教授、法国马赛大学Eric Vivier 教授团队(四人共同通讯作者)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Science发表题为 “Liver type 1 innate lymphoid cells develop locally via an interferon-γ-dependent loop” 的学术论文。该研究发现成年肝脏造血前体细胞向1型天然淋巴细胞(肝脏ILC1,即肝脏定居NK细胞)的分化潜能及调控机制,揭示天然淋巴细胞的骨髓外发育新路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白璐、唐玲、法国马赛大学Margaux Vienne、Yann Kerdiles为共同第一作者。中国

    来源:中科大

    时间:2021-04-01

  • Cell Death Differ:一种调控肝癌发生发展的新机制

    近期,厦门大学医学院抗癌研究中心宋刚教授课题组陆续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Death Differ”、“Int J Mol Sci ”和“Mol Carcinog”在线发表有关USP39分子的研究成果。3月1日,Cell Death Differ(IF10.717)期刊在线发表该组最新研究论文“Deubiquitinase USP39 and E3 ligase TRIM26 balance the level of ZEB1 ubiquitination and thereby determine the progression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该

    来源:厦门大学

    时间:2021-04-01


页次:478/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471][472][473][474][475][476][477][478][479][48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