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CHLORAD途径调控番茄有色体转化和果实成熟的作用机制

      除了叶绿体以外,植物中还存在一类相似的细胞器,统称为质体,广泛存在于不同植物器官组织中。其中,有色体是存在于果实和花等器官中的一种非光合型质体。常见的成熟番茄果实之所以呈现红、橙、黄等多种颜色,主要是因为富含能够合成和累积大量类胡萝卜素的有色体,具有影响番茄果实成熟过程中外观颜色和风味品质形成的作用。大量研究表明,不同类型质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叶绿体向有色体转化是番茄果实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此过程涉及质体膜系统重塑,叶绿素降解以及大量类胡萝卜素合成。但有色体在果实成熟中所起的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目前尚不清楚。  2021年5月18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Plants在线发表了英国牛

    来源: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1-06-18

  • JCI:利用DNA甲基化追溯囊胚培养液中游离DNA细胞来源

      人类的妊娠效率很低,自然妊娠中只有不到50%的胚胎能够发育至足月。部分流产胚胎主要是源于胚胎的非整倍体染色体异常,在移植胚胎前鉴定并排除非整倍体胚胎是辅助生殖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当前临床上多采用对植入前胚胎的滋养外胚层进行样品活检和遗传学检测的方式来分析胚胎细胞的染色体倍性。该方法因涉及侵入性的胚胎细胞活检,操作繁琐,无法避免对胚胎造成一定程度的机械损伤。以检测体外培养胚胎的培养液中游离DNA为代表的无创植入前胚胎遗传学检测,因没有对胚胎本身进行取样操作,能够避免上述问题,但无创检测的一个难点在于对培养液中游离DNA的细胞溯源,这直接关乎无创检测方

    来源: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时间:2021-06-17

  • 《eLife》打破近十年始终没有的“明确证明”,发现心脏畸形新遗传因素

    近日,国际著名期刊《eLife》正式发表了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傅启华教授团队和张臻研究员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 SORBS2 is a genetic factor contributing to cardiac malformation of 4q deletion syndrome patients."(https://elifesciences.org/articles/67481)。《eLife》在同期刊发报道“Researchers identify gene linked to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时间:2021-06-17

  • 中科大Nature Methods发文:细胞衰老过程的溶酶体代谢组学异质性改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熊伟教授团队与仓春蕾教授团队通过建立单溶酶体代谢组质谱检测技术,首次实现基于单个溶酶体代谢组学信息的溶酶体分型,并深度探索了细胞衰老过程中溶酶体代谢组学的异质性改变。该研究成果以“Metabolomic Profiling of Single Enlarged Lysosomes”为题,于2021年6月14日在线发表在自然杂志子刊《Nature Methods》上。溶酶体是几乎存在于所有真核细胞中的细胞器,是细胞内必不可少的消化站。溶酶体对于维持能量和代谢的稳态、信号转导以及受损蛋白和细胞器的回收是必不可少的。它们的功能已被广泛证实参与了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例如

    来源:中科大

    时间:2021-06-16

  • Nucleic Acids Research:黄嘌呤核开关复合物结构及调控机制

    2021年6月14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任艾明课题组与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Ronald Micura课题组合作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上发表题为“Insights into xanthine riboswitch structure and metal ion-mediated ligand recognition”的研究论文,报道了特异性结合黄嘌呤的天然核开关NMT1 motif的晶体结构,揭示了由金属离子介导的黄嘌呤核开关对配体识别的原理。核开关(Riboswitch)是一类位于mRNA 5’端非编码区域的不依赖于蛋白可直接调控基因表达的RNA元件,可以形成特

    来源:

    时间:2021-06-16

  • 上海交大最新发文:基因运行能力与健康和长寿有关

       高运行能力与健康和长寿有关。然而,高基因运行能力是否会随着年龄的增长促进更有效的新陈代谢还不清楚。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和芬兰科学家联合开展的一项新研究调查了遗传运行能力和衰老对组织代谢的影响。研究表明,脂肪组织可能在健康的衰老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跑步能力,即有氧能力,是指一个人利用氧气的能力,已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从而影响整个身体的新陈代谢和健康。芬兰科学院博士后研究员Sira Karvinen解释说:“我们目前缺乏的信息是,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高基因有氧能力是否能促进不同组织更健康的新陈代谢。”为了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采用了高容量跑者(high-capa

    来源:Geroscience

    时间:2021-06-16

  • Cell Research揭示不同类型新冠疫苗对突变株体液免疫应答情况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不断传播,其突变株如B.1.1.7(英国株)、B.1.351(南非株)、B.1.617(印度株)等开始在世界各地出现。新冠突变株可以通过刺突蛋白(Spike)的受体结合结构域(RBD)和N末端结构域(NTD)上的突变引起免疫逃逸,这些突变对新冠康复者和疫苗接种者的体液免疫应答和抗体识别有哪些影响,目前仍欠缺系统性研究。论文截图2021年5月21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谢晓亮课题组与合作者共同在Cell Research上发表题为“Humoral immune response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1-06-14

  • eLife:机械力敏感离子通道NompC受压开启的分子机制

    2021年6月8日,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定量生物学中心、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宋晨研究组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深圳湾实验室闫致强课题组合作在eLife期刊发表了题为“The Push-to-Open Mechanism of the Tethered Mechanosensitive Ion Channel NompC”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及电生理实验发现机械力敏感离子通道NompC受到机械压力刺激时可开启,但对机械拉力不敏感,从而确定了NompC受压开启的门控机制,并从分子层面给出了直观的力学模型及相关物理参数。该机制模型可部分解释果蝇神经细胞响应外界压力的分子机制,对于理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21-06-11

  • Cell Reports发现调控皮肤毛发再生潜能的新机制

      2021年6月8日,国际期刊Cell Report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张亮研究组题为“miR-24 controls the regenerative competence of hair follicle progenitors by targeting Plk3”的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miR-24限制毛囊前体细胞再生潜能的作用和机制,为改进脱发治疗方案提供了新思路。  脱发症是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卫健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脱发人群近年来直线上升,人数已超2.5亿。然而目前还缺乏针对该疾病的高效治疗手段。  成体干细胞如何对环境刺激作出适当程度的响应是干细胞生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时间:2021-06-11

  • 《Nature Food》中巴合作首次量化双季种植的有益影响

    从1980年到2016年,巴西的粮食产量增长了4倍多,目前巴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出口国和第二大玉米出口国。粮食产量增长的两个主要驱动力是耕地扩张和双季种植,即在一年内从同一块土地上收获两种作物,如玉米和大豆。耕地扩张一直被认为是巴西农业产量增长的驱动力之一,一项新的研究发表在Nature Food中,首次量化了双季作物对巴西实现国家粮食繁荣的影响。这篇文章是中国和巴西的合作,德拉瓦大学地球、海洋与环境学院(CEOE)和数据科学研究所(DSI)的地理空间数据科学助理教授Jing Gao,是这项研究的合著者。Gao通过检查从巴西地理与统计研究所(IBGE)收集的农业普查相关数据,为团队工作做出了

    来源:University of Delaware

    时间:2021-06-11

  • Nature Methods:胞嘧啶碱基编辑器脱靶效应检测的新工具

      2021年6月8日,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伊成器课题组在Nature Methods杂志发表了题为“Detect-seq reveals  out-of-protospacer editing and target-strand editing by cytosine base editors”的封面文章。在本研究工作的主要贡献如下:    1.建立了一种无偏向性的脱靶检测技术    作者通过捕获胞嘧啶碱基编辑器CBE ADDIN EN.CITE  ADDIN EN.CITE.DATA [1]产

    来源: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1-06-10

  • 促细胞凋亡蛋白Bax核心结构域的在膜结构和成孔机制

      6月8日,国际学术期刊EMBO JOURNAL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欧阳波团队与美国Oklahoma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的林家凌团队、加拿大Sunnybrook研究院的David W. Andrews团队的合作研究论文“An amphipathic Bax core dimer forms part of the apoptotic pore wall in the mitochondrial membrane”。该研究通过核磁共振技术解析了促凋亡蛋白Bax的核心结构域在脂双分子层膜上的精确三维结构,并通过结构指导基因突变和体外活性研究证明了该结构在线粒体膜Bax成孔过程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1-06-10

  • 山东大学和中科院合作发文,揭示男性不育的新机制

    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和山东大学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日在《EMBO Journal》上发表了题为“Paternal USP26 mutations raise Klinefelter syndrome risk in the offspring of mice and humans”的文章,首次发现并证实了父源USP26突变可增加子代的克氏综合征风险。克氏综合征(Klinefelter syndrome)又称先天性曲细精管发育不全综合征,患者通常表现为男性第二性征发育迟缓和无精症。患者的染色体核型为47,XXY,即比正常男性多了一条X染色体(图1),因此该病又被称为XXY综合征。大多数克氏综合征患者是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1-06-09

  • 南京医科大学最新发文:RNA编辑谱的鉴定及其在肺腺癌中的临床意义

          图像:LUAD患者RNA编辑亚型的鉴定。肺腺癌(LUA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死亡率仍居高不下。LUAD基因组研究的最新进展已经确定了一些特定基因的驱动改变,从而实现了分子分类和相应的靶向治疗。然而,只有一小部分携带驱动突变的LUAD患者能从靶向治疗中获益,而剩余的大量患者未进行分类。RNA编辑事件是指RNA中核苷酸的变化。目前,RNA编辑事件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潜在的临床应用已在一系列研究中得到报道。然而,RNA编辑事件及其在LUAD中的临床相关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我们通过整合NJLCC项目和TCGA项目的转录组学和基因组学数据,描述

    来源: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时间:2021-06-09

  • 中外学者PNAS合作完成玉米B染色体精细图谱和功能研究

      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发现B染色体在很多植物、动物和真菌基因组中广泛存在。B染色体对于个体的生命活动来说不是必需的,但它们仍然通过不同的机制存在于种群中。例如玉米B染色体不与任何A染色体配对,其传递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花粉第二次有丝分裂B染色体会发生不分离(nondisjunction),包含B染色体的精核优先与卵细胞受精,使其能够在群体中传递与累积。早期的玉米遗传学家利用A-B染色体易位系统创制丰富的染色体变异材料,广泛应用于玉米遗传学、人工染色体、基因剂量效应和着丝粒研究。例如在玉米中发现失活的B着丝粒可以稳定遗传(Han et al., PNAS, 2006);失活的B着丝粒仍然具有不分

    来源: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1-06-09

  • 南开大学Science子刊发文:全长钙敏感受体CaSR的激活和变构调节机制

    钙敏感受体(CaSR)属于C家族的G蛋白偶联受体(GPCR),可以感知细胞外Ca2+浓度的细微变化。CaSR的异常表达和受体活性改变将导致许多疾病,例如I型家族性低尿钙性高血钙症(FHH1),新生儿严重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NSHPT),I型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低钙血症(ADH1)和哮喘等。2021年6月4日,南开大学杨雪/沈月全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Structural basis for activation and allosteric modulation of full-length calcium-sensing receptor的文章,该研究运用冷冻电

    来源:南开大学

    时间:2021-06-08

  • 首都医科大学连续发文,揭示口服阿司匹林在未破裂脑小动脉瘤患者中的安全性

    近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曹勇教授团队分别在脑血管病杂志《Stroke》及《Neurology》发表题为"Aspirin and growth of small 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m: results of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和"Safety of aspirin us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small unruptured aneurysm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未破裂脑小动脉瘤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是安全的。此外,基于动脉瘤增长和破裂危险因素,研究人员对患

    来源:

    时间:2021-06-08

  • 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课题组建立人潜能扩展多能干细胞(EPS细胞)的培养体系

    2021年5月21日,生命科学学院邓宏魁研究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Chemically Defined and Xeno-free Culture Condition for Human Extend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的研究论文,在体外建立了成分明确、无异源成分的人潜能扩展多能干细胞(EPS细胞)的培养体系,并利用该体系建立了将体细胞诱导为无异源人EPS细胞的重编程诱导方法。如何建立高质量的多能干细胞一直是干细胞研究的核心问题。EPS细胞是2017年邓宏魁研究组建立的一类具有全能性功能特征的多能干细胞,同时具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1-06-08

  • 陆剑课题组发表综述探讨A-to-I RNA编辑在后生动物中的演化驱动力

    2021年5月17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陆剑研究员课题组在WIREs RNA发表题为“Evolutionary driving forces of A-to-I editing in metazoans”的综述论文。由ADAR(adenosine deaminase acting on RNA)蛋白介导的腺嘌呤到次黄嘌呤(A-to-I)的RNA编辑是后生动物中广泛存在的转录后修饰。由于I会被识别为G,因此A-to-I RNA编辑在不改变基因组序列的情况下,时空特异性地增加了转录组和蛋白组的多样性。陆剑课题组之前的工作已经报道了在果蝇中存在大量改变氨基酸的非同义RNA编辑位点(Non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1-06-05

  • 浙大学者《eLife》论文描绘人类蛋白激酶组亚细胞定位图谱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赵斌实验室于2021年5月14日在eLife上在线发表了题为《A subcellular map of the human kinome》的论文,首次在蛋白激酶组水平上描绘了他们的亚细胞定位信息。              蛋白质磷酸化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它在包括代谢、增殖、分化、迁移等在内的几乎所有的细胞生理活动中发挥调节作用。介导该修饰过程的酶被称为蛋白激酶。人类基因组编码538个蛋白激酶,合称为蛋白激酶组,约占整个基因组的2%,是人类细胞中最大的蛋白家族之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

    时间:2021-06-04


页次:472/1559  共31180篇文章  
分页:[<<][471][472][473][474][475][476][477][478][479][48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