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染色质重塑复合体调控染色体高级结构的分子机理

         染色质重塑复合体通过直接调控核小体的分布和密度进而影响转录因子对于目标基因的结合,在动植物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拟南芥的染色质也存在着和动物类似的高级结构,比如染色质区域以及A/B区室。然而,植物染色质重塑复合体是否以及如何调控染色体的三维高级结构却几乎未知。2022年4月22日,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周岳课题组在The Plant Cell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hromatin remodeling complexes regulate genome architecture in

    来源: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时间:2022-04-24

  • 水生所关于鱼类肠肝炎症的药物研究取得新进展

      在当前我国水产行业进行绿色健康养殖模式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通过增强抗病免疫来保证鱼类生长性能尤为重要。水产养殖中,饲料中植物蛋白等成分引发鱼类肠炎并引起长期不可逆的生长抑制。鱼类肠黏膜是机体与外界的双向互动界面,其免疫系统同时发挥屏蔽病原和协助营养吸收的双重功能。而鱼类的肝脏与肠黏膜组织共同构成肠肝轴,饲料引起的养殖鱼类肠炎常常伴随肝脏病变。因而,针对鱼类肠肝炎症的药物及其发现方法和评价体系的研究已成为目前水产行业的必需。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水体生物信息学学科组研究人员,基于已在Frontiers in Physiology杂志上发表的草鱼 SBMIE 肠肝转录组数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2-04-24

  • 黄伟涛副教授课题组在分子传感、逻辑计算与信息安全领域最新研究进展

    2022年以来,黄伟涛副教授课题组在多模金属离子传感、逻辑计算和信息加密隐写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相继发表在Biosens. Bioelectron.,2022, DOI: 10.1016/j.bios.2022.114260 (SCI一区,10.618)、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2022,14(7), 9480-9491 (SCI一区,9.299)和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2022,14(6), 8311-8321 (SCI一区,9.299)等期刊上。 21世纪以来,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信息安全

    来源: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4-24

  • 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吕海涛课题组与西安交通大学和澳门大学团队合作发表IBD治疗策略前沿综述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吕海涛课题组与西安交通大学和澳门大学团队合作在著名药理学杂志《Pharmacological Research》发表IBD治疗策略前沿综述。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多因素诱导的复杂性疾病,其发病率逐渐成显著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广泛群体健康。当前,其病源机理解析和临床有效治疗仍然面临巨大挑战,核心原因是缺乏决定性治疗靶点和候选有效药物分子。功能代谢组学(Functional Metabolomics)是一种全新的前沿学科交叉科学策略,通过代谢组学方法和多学科前沿技术深度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2-04-24

  • 丁玉强课题组发现抑癌基因PTEN参与痒觉信息的传递

     痒是一种引起搔抓欲望和行为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已发现多种致痒剂可直接激活痒相关的神经末稍产生痒相关的神经冲动,经由背根神经节(DRG)的初级感觉神经元将神经冲动传入脊髓,通过脊髓神经元的中继后向上传递至丘脑等脑区最终产生痒觉感受。实验动物科学部丁玉强教授课题组4月16日在线发表在Cell Reports的论文“The role of PTEN in primary sensory neurons in processing itch and thermal information in mice”发现,初级感觉神经元中的PTEN 分子调节痒觉传递,揭示了抑癌分子PTEN在神经系统中

    来源:复旦大学实验动物科学部

    时间:2022-04-24

  • 汇丰商学院叶韦明副教授团队论文在《融合》发表

    近日,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叶韦明副教授及合作者赵鹿鸣(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2019级财经传媒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论文“Visualization as Infrastructure: China's Data Visualization Politics during COVID-19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可视化作为基础设施: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数据可视化政治及其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意义》)”正式发表于国际传播学领域知名期刊《融合》(Convergence)。该论文深入评估了以深圳为代表的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4-24

  • 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武爱波与胡黔楠研究组合作发表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生物源性安全控制综述论文

      2022年4月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武爱波研究员和胡黔楠研究员合作在国际学术期刊Trends in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Elimination of Fusarium mycotoxin deoxynivalenol (DON) via microbial and enzymatic strategie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erspectives”的综述论文。该论文系统性地概述了国际上最近几年针对真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呕吐毒素,DON)生物源性安全控制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基于计算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时间:2022-04-24

  • 华大、中科院等处联合发表Cell文章:凭部分基因和表型“认亲”不靠谱

    长期以来,用物种形态特征和分子数据构建物种关系树,是很多研究常用的做法。而实际上用这两种方法推断物种演化历程时,常常出现相互矛盾的情况,但相关研究非常有限。4月20日,《细胞》刊发了一项由中国科学家领衔的中外联合团队进行的研究。该研究不仅公布了对有袋类哺乳动物物种辐射性大爆发过程的研究结果,重建了有袋类物种的演化关系,而且解释了上述矛盾的发生机制。该研究显示,在物种快速分化的过程中,一些随机事件也有可能导致远缘物种具有相似表型。人的基因组不总是和黑猩猩最相似“早在约160年前,达尔文就提出,现在地球上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由共同祖先不断分叉演化形成现在物种类群的历程,就构成了‘生命之树

    来源:中国科学报

    时间:2022-04-22

  • 南方医科大学在国际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原创性临床研究成果

    2022年4月21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张惠杰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91.245)在线发表题为 Calorie Restriction with or without Time-Restricted Eating in Weight Loss 的研究论文,并同期刊登同行评论文章。张惠杰教授为本论文的通讯作者,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署名单位均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是全球最具有影响力的医学期刊之一,主要刊登具有推动临床实践的重大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2-04-22

  • 香港科技大学最新发文:RNA元件如何控制pre-miRNA和短发夹RNA中DICER酶的裂解活性

            仙人掌展示了Pre-miRNA/shRNA。这个分支代表单核苷酸凸起。两个花表明DICER的双裂。根显示RNA的5'端和3'端。由香港科技大学的科学家带领的研究小组,揭示了二级结构RNA元件如何控制pre-miRNA和短发夹RNA中DICER酶的裂解活性。提高了对DICER切割机制的认识,为设计精确高效的短发夹rna进行基因沉默提供了基础。在人类中,microRNAs (miRNAs)控制多种生物过程,并在各种细胞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小RNA调节信使RNA(mRNA)的水平,信使RNA用于制造蛋白质。由miRNA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2-04-22

  • 中国学者Cell Host & Microbe发文:新冠病毒“全谱系”中和抗体35B5中和奥密克戎毒株及机制

    自去年11月份被发现以来,SARS-CoV-2 超级毒株奥密克戎(Omicron)迅速在全球传播并逐步取代了先前的受关注突变体(Variants of Concern, VOCs),该毒株在Spike蛋白中有30多个突变,使其能够逃避多数治疗性中和抗体以及一些疫苗的免疫疫。因此,开发针对Omicron的强效中和抗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2022年3月28日,生研院朱永群实验室,联合中山大学邓凯实验室、香港大学陈志伟实验室和陆军军医大学叶丽林实验室在Cell Host & Microbe在线发表了题为“35B5 antibody potently neutralizes SARS-CoV-

    来源:

    时间:2022-04-22

  • 全基因组筛查确定了治疗索拉非尼耐药肝细胞癌的新靶点

                   Nrf2与FGF21相互正向调节形成正反馈通路,诱导索拉非尼耐药。Xiujun Cai领导的一项研究通过CRISPR / cas9系统筛选索拉非尼治疗下肝癌细胞(HepG2)的全基因组,筛选出索拉非尼耐药的显性基因KEAP1。Nrf2是由KEAP1调控的下游分子,是细胞抵抗活性氧(ROS)的重要分子。首先,本研究通过大量功能实验,如通过KEAP1/Nrf2基因编辑检测索拉非尼在HCC细胞中的IC50,验证了KEAP1-Nrf2轴在索拉非尼耐药中的作用。本研究发现,一种名为ML385的

    来源:medical Xpress

    时间:2022-04-22

  • 《自然》杂志专栏介绍中科院种质资源库超低温保藏工作

      近日,《自然(Nature)》杂志专栏报道了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超低温生物技术研发及其应用于种质资源保存的工作。该项技术主要研发人员、种子生物学研究组林亮博士对相关工作进行了介绍,相关介绍于4月19日在《自然(Nature)》封底“我工作的地方”(Where I Work)栏目刊出。  超低温生物技术(Cryobiotechnology)是通过细胞培养技术和超低温保存技术的结合,以实现细胞、组织、器官乃至个体水平的种质资源长期安全保存。超低温生物技术在具顽拗型种子的极度濒危植物、重要农作物及其野生近缘种的长期保存中发挥重要作用。以种子保存、离体保存和超低温保存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2-04-22

  • 真·铁树开花丨Nature子刊封面故事解读,它的完整基因组图谱首次发布

    苏铁是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种子植物,是著名的“活化石”植物。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3亿年前,在侏罗纪时代达到最盛期,曾与恐龙一起称霸整个地球。苏铁经历过两次大灭绝、数轮冰川期等诸多考验,在这个星球上存活了亿万年,今天却已处于濒危边缘。目前,苏铁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列为极度濒危物种,也是我国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2008年,中国政府主导完成的第一个“珍稀濒危植物回归”项目,便是关于苏铁保护。∆Nature Plants官网截图∆复习一下植物分类知识∆2017年国家基因库深圳市仙湖植物园活体库揭牌仪式本次研究选取苏铁现存的一些重点科学问题作为主要研究方向,下

    来源:华大BGI

    时间:2022-04-22

  • 小GTP酶-Rab13在乳腺癌干细胞中的调控作用

      “种子”和“土壤”学说是肿瘤干细胞的基础理论。尽管人们分别对于肿瘤干细胞(种子)和微环境(土壤)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靶向肿瘤干细胞还极少应用于临床。这极大程度归因于肿瘤细胞巨大的可塑性,即肿瘤干细胞可以与其微环境完美“互作”,该互作使得肿瘤干细胞与其微环境动态变化和可塑,进而“难以靶向”。因此打断该“互作”是靶向肿瘤干细胞走向临床的关键一环,然而决定该互作的决定性因子还不完全清楚。      图注.Rab13控制微环境细胞(巨噬细胞TAM和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与乳腺癌干细胞(BCSC)的互作。Rab13调控AP1B介导的CXCR1/2运输,激活AKT、STAT3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2-04-22

  • 香港科大研发新智能杀菌涂层 长期抗御Omicron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研究团队推出新一代多层次杀菌涂层技术,可有效杀灭多种细菌、顽强的孢子,以及消灭99.9%高传染性病毒,包括近月于全球引起海啸式感染个案的新型冠状病毒Omicron变种株。经科大、法国和英国独立实验室就新涂层的有效及耐用性进行的测试显示,这个升级版涂层MAP-∞不但能在多种物料和表面维持长达5年的有效期,涂抹了MAP-∞的表面亦能有效杀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及其变种株Omicron1。有关长效性表现的环境和老化测试,符合中国内地与澳洲当局、美国材料和试验协会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就消毒、消毒剂、医疗器械和银行卡所颁布的相关标准。由科大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兼环境及可持

    来源:

    时间:2022-04-22

  • 极小种群“明星植物”漾濞槭调查有了新发现

      漾濞槭(Acer yangbiense Y. S. Chen & Q. E. Yang)是华南植物园陈又生研究员2003年发表的槭属植物新种,种群及个体数量稀少,被称为“植物界的大熊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20个亟待拯救和保护的极小种群野生植物之一(《云南省极小种群物种拯救保护规划纲要(2010-2020)及紧急行动计划(2010-2015)》),在2021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农业农村部〔2021〕15号)被纳入II级重点保护。   此前所有种群仅在云南大理的漾濞县和云龙县境内发现,全部个体仅746株。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极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2-04-22

  •  成都生物所在亚高山森林土壤固碳对磷添加的响应机制方面获得新进展

     全球1米深土壤有机碳储量约为1500 Pg,是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其微小变化会引起大气CO2浓度的显著改变,在陆地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阐明土壤有机碳累积过程与稳定机制对于准确预测陆地碳循环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反馈关系至关重要。磷是限制植物生长和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主要元素之一,对维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自工业革命以来,人为活动导致的磷输入和大气磷沉降增加了生态系统的磷可利用性,这会改变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活性以及有机质分解和固存等诸多方面,进而会对生态系统碳循环关键环节之一的土壤碳循环和储存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在磷增加的背景下,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2-04-22

  • 武汉植物园在气候变化对非洲鞭寄生属(Hydnora)植物及其寄主分布的影响上做...

      气候变化是引起物种分布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对其影响进行预测对于物种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寄生开花植物对寄主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依赖性,这些植物比自养生物更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但对于气候变化及环境因子对寄生植物及其宿主分布影响的联合分析和研究一直处于空白。武汉植物园东非植物区系与分类学科组的研究人员构建了模型,来研究气候变化在当前及未来对非洲鞭寄生属两种全寄生植物Hydnora abyssinica A.Br和H. africana Thunb.及各自寄主(分别为豆科金合欢属和大戟科大戟属植物)(图1)在分布上的潜在影响。本研究利用5种模型、9个生物气候因子和5个环境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时间:2022-04-22

  • 武汉植物园在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水生植物是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特殊类群,在地球上现存的被子植物中约2%为水生类型。生命海洋起源说为公众熟知,但绝大多数水生植物类群却由陆生植物适应水环境经过了约200次独立演化而来,在全球分布的被子植物中有24个目、83个科含有水生植物类群。植物由陆生到水生的演化过程、形态和结构特征的变化、适应水生环境的遗传学机制等问题一直是植物进化生物学家们关注的热点。   泽泻目是已知的水生植物分布最为集中的一大类群,包含了所有海生高等植物和分布广泛且具多种生活型的淡水水生植物,是研究植物适应水生(海生)环境演化过程的理想材料。武汉植物园王青锋研究团队与中国药科大学、复旦大学、慕尼黑大学、德克萨斯州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时间:2022-04-22


页次:357/1559  共31174篇文章  
分页:[<<][351][352][353][354][355][356][357][358][359][3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