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代谢蛋白组成调控草食家畜关键营养素高效利用的微生物机理研究取得新进展

      提高生产效益和降低环境污染是草食家畜养殖产业面临的两大主要挑战。草食家畜氮利用率仅为20~36%,而64~80%的氮以粪尿排泄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草食家畜因瘤胃及其微生物的存在,其氮代谢与单胃动物相比,更加神秘和具有挑战性。一般而言,草食家畜的代谢蛋白由瘤胃可降解蛋白(RDP)和过瘤胃蛋白(RUP)两部分组成,其组成可作为调控机体氮素利用率的关键点,但目前尚缺乏深入的机制研究。   近期,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畜禽健康养殖与农牧复合生态研究中心谭支良研究员团队以断奶山羊为模型,解析了代谢蛋白组成调控关键营养素利用效率的微生物机理。结果表明,与低RUP相比,高RUP可以显著提升断奶

    来源: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2-04-22

  • 华南植物园“茶树CsHAC1基因和蛋白及其应用”获发明专利

        4月日获悉,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罗鸣等科研人员完成的“茶树CsHAC1基因和蛋白及其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茶树CsHAC1 基因和蛋白在改变植物抗逆性中的应用。该发明构建了插入茶树CsHAC1 基因的酿酒酵母重组表达载体,将该重组表达载体转化进入酿酒酵母中,通过半乳糖诱导该基因在酿酒酵母中的超表达,能够提高酿酒酵母对H2O2和NaCl胁迫的耐受性,证明该基因可以提高酿酒酵母对过氧化氢和/或氯化钠胁迫的耐受性。该发明的茶树CsHAC1 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为后续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抗逆茶树提供理论研究基础,对培育抗逆优良茶树品种具有重大的应用价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时间:2022-04-22

  • 李建龙教授实验室在水果保鲜与食品安全领域 又取得重要成果

    生命科学院李建龙教授实验室在水果保鲜与安全领域又取得重要实用性成果,他们以张家港凤凰水蜜桃为研究对象,选取食源植物精油经响应曲面法优化和伪三元相图推导设计,并制备具有良好抑菌与保鲜效果复方精油微乳剂,经多次应用效果显示,能有效延长水蜜桃保鲜,防腐,贮运和货架期,从而有效解决了水蜜桃采后难于保鲜,防腐与贮运关键技术,开发了一种能用在水蜜桃有效保鲜防腐和贮运的高科技保鲜产品,为我国今后发展农业食品加工工业,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提高食品安全,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持与有效安全高科技保鲜产品。该成果以“Component analysis and antifungal activity of thr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4-22

  • 浙江大学果实品质生物学团队学术成果入选“浙江大学2021年度学术创新奖”

    4月19日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公布“浙江大学2021年度十大学术进展”。浙江大学果实品质生物学团队的学术成果“一个调控果实贮运性和营养积累的关键转录因子SlLOB1”入选“浙江大学2021年度学术创新奖”。果实软化是成熟的重要特征之一,直接影响贮藏物流和货架寿命,与商品性密切关联,一直以来是果实采后生物学和贮藏物流领域备受关注的热点科学和产业问题。现代果实育种以追求高硬度耐贮运为目标,常常丢失了许多传统的优良性状,如风味、芳香和营养等。实现果实贮运性和其他品质性状的平衡是数十年来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浙江大学果实品质生物学团队与美国康奈尔大学BTI(Boyce Thompson Institute

    来源:浙江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学院

    时间:2022-04-22

  • 上海交大吴更团队合作阐明古菌DNA磷硫酰化修饰途径中的重要蛋白DndE的结构和功能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吴更教授团队与武汉大学王连荣教授团队合作,阐明了古菌DNA磷硫酰化修饰途径中的重要蛋白DndE的结构和功能。该研究成果以“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of DndE involved in DNA phosphorothioation in the haloalkaliphilic archaea Natronorubrum bangense JCM10635”为题发表在《mBio》杂志上。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吴更教授、武汉大学王连荣教授为通讯作者。这项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2-04-22

  • 上海交大赵一雷团队发现硫修饰DNA的新型硫键在碘切反应和SBD蛋白识别中具有特殊意义

    近日,综合性权威杂志《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和物理化学专业期刊《Physical Chemistry Chemical Physics》上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赵一雷研究团队在硫修饰DNA研究的最新进展, 分别题为“Origin of iodine preferential attack at sulfur in phosphorothioate and subsequent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2-04-22

  • 尹航课题组揭示棕榈酰化修饰调控天然免疫“哨兵”cGAS抵抗病毒感染的新机制

    2022年4月19日,清华大学药学院尹航课题组在《The EMBO Journal》发表了题为“ZDHHC18 negatively regulates cGAS-mediated innate immunity through palmitoylation“的研究文章。 研究背景 环状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GAS)由美国德州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陈志坚教授在2013年发现,近年已经成为天然免疫领域的研究热点。cGAS可识别病原体双链DNA分子,是启动抗病毒天然免疫防御的重要“哨兵”之一。除了抗病毒感染,cGAS介

    来源:清华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2-04-22

  • 科技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多项科技成果发表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围绕科技创新工作,通过平台搭建、资源配置、经费支持等多方面,为全院开展创新工作搭建了广阔的舞台,创造了科技发展新生态。各研究团队积极探索,创新能力明显提升,近期,各研究团队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下面介绍3篇在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的成果。毛凤彪研究员/乔杰院士团队建立首个实现eccDNA数据整合和表观遗传调控预测的分析平台2022年1月7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毛凤彪研究员/乔杰院士团队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李明锟团队合作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领域排名第八的Nucleic Acids Rese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4-22

  • 麦作团队在小麦母系祖先起源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孙龙清)近日,我校孙东发和任喜峰教授团队首次提出了普通小麦母系祖先“双谱系起源”的新模式。该研究的研究成果以“New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 of CAF1 Family and Utilization of TaCAF1Ⅰa1 Specificity to Reveal the Origin of the Maternal Progenitor for Common Wheat”为题在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2-04-22

  • 白明研究组合作揭示远缘物种具有更相似表型和基因型不一定是因为趋同演化

      近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白明研究组、浙江大学张国捷团队联合深圳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哥本哈根大学等中外多个课题组,公布了对有袋类哺乳动物的物种辐射性大爆发过程的研究结果。该结果重建了有袋类物种的演化关系,并揭示了物种快速分化过程中,一些随机事件有可能会导致远缘物种具有相似表型的现象,解释了利用形态和分子数据在构建物种树经常出现冲突的发生机制。   早在19世纪,达尔文就在他的旷世著作《物种起源》中提出现在地球上的所有物种最初都是从同一种原始生命演化而来,即共同祖先理论。由这个共同祖先不断分叉演化形成现在物种类群的历程即构成了生命之树,从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到复杂的生命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2-04-22

  • 富勒烯促进铜催化合成气制乙二醇研究取得进展

    图 富勒烯电子缓冲的铜—二氧化硅催化草酸二甲酯加氢合成乙二醇的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721001、92061204、21972113、21972120等)等资助下,厦门大学谢素原教授团队和袁友珠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姚元根研究员和郭国聪研究员以及厦门福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者,在富勒烯电子缓冲效应用于草酸二甲酯常压加氢催化合成乙二醇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4-22

  • 我国学者在锕系元素镅的分离化学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a)五价镅在有机溶剂中的制备和稳定;(b)镅镧废液分离验证结果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790372、21822606、22033005)等资助下,清华大学徐超副教授团队与李隽教授团队合作在锕系元素镅的分离化学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基于价态调控的镅/镧系元素的超高效分离(Ultra-efficient americium/lanthanide separation through o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4-22

  • 细胞骨架系统在贝壳早期发育中发挥关键作用

      近日,中科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刘保忠研究团队在软体动物贝壳的早期发育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现并证实依赖肌动-肌球蛋白的细胞骨架系统在笠贝贝壳早期发育中发挥关键作用。   贝壳作为主要保护性结构,是软体动物的关键特征。因此,贝壳的研究一直是软体动物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该研究团队长期关注贝壳早期发育机制研究,鉴定了一系列贝壳发育相关的基因和细胞群体。在2020年的一项研究中,团队成员发现细胞骨架分子(肌动蛋白F-actin)在笠贝早期胚胎中的贝壳发育区显著富集,强烈提示其参与了贝壳形成。此前这类分子与贝壳发育的关系从未有报道,是一项全新的发现。   以此为基础,团队聚

    来源: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时间:2022-04-21

  • 尚永丰院士团队发现LSD1在DNA复制中的关键作用

    2022年4月13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尚永丰院士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在线发表了题为“LSD1 is required for euchromatic origin firing and replication timing”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报道了组蛋白去甲基化酶LSD1在常染色质复制起点的激活和调控复制时序中具有重要作用。LSD1调控常染色质DNA复制工作模式图真核生物DNA复制涉及复杂的复制起始调控机制,以保证在一个细胞周期内基因组仅复制一次。目前,以染色质为基础的调控DNA复制起始位点选择和激活的机制仍有待阐明。 &n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2-04-21

  • 空气也能致癌?我国科学家探索污染物如何改变肺组织,增加癌症易感性

    这一发现可能会为预防或治疗导致该疾病的初期肺部变化提供新的方法。空气污染物中发现的微小可吸入细颗粒物(FPM)已被认定为第一类致癌物,对全球健康构成重大威胁。然而,FPM的致癌机制尚不清楚。“尽管FPM有可能导致突变,但最近的研究表明,FPM并不直接促进——甚至可能抑制——肺癌细胞的生长。”第一作者Zhenzhen Wang解释道,她是南京大学(NJU)的副研究员,她在南京大学和澳门大学的实验室之间进行了这项研究。“这表明FPM可能通过支持肿瘤生长的间接手段导致癌症。例如,一些研究表明FPM可以阻止免疫细胞移动到需要它们的地方。”为了探索这种可能性,团队从中国的七个地方收集了FPM,并研究了它

    来源:eLife

    时间:2022-04-20

  • JVI封面!郑春福/高洁应邀在Journal of Virology (JVI)发表封面综述

     近日,郑春福教授/内蒙古大学副研究员高洁博士应邀在Journal of Virology (JVI)发表封面综述:When poly(A) binding proteins meet  viral infections.本文全面总结了病毒感染过程中进化的多种策略来操控PABPs蛋白从而增强病毒复制的最新研究进展。JVI去年影响因子破5,今年终于突破6!!!PABP family是具有RNA结合功能的蛋白家族,除了能结合poly(A)尾参与真核mRNA的翻译起始,还参与mRNA的代谢调控。在病毒感染过程中,病毒需要借助宿主的转录机制来转录病毒mRNA,而不同种类的

    来源:

    时间:2022-04-20

  • 深圳大学最新发文:番茄缺磷过程DNA甲基化变化模式

    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 L.)果实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是世界范围内生产及消耗最大的蔬菜之一。番茄果实的成熟过程会出现乙烯合成、色素的积累、风味物质形成以及果实的软化等变化,该过程受到植物激素、转录因子、表观遗传修饰等因素共同调控。microRNA作为一种重要转录后调控因子,在植物多种生长及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其对果实成熟和品质的形成的调控机制仍有待进一步阐明。近日,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黄腾波教授课题组在植物学权威杂志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中科院一区TOP期刊,影响因子9.803)在线发表了题为“SlMIR

    来源:深圳大学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

    时间:2022-04-20

  • 给大蚁蛛照镜子可降低其攻击性

      对同类保持较低的攻击性是维持群居生活的必要条件,对于具有同类相食行为的物种更是如此。一个物种对同类的攻击性强弱与其社会性程度密切相关。永久社会性物种通常不对同类表现出攻击行为,而非社会性或社会性程度较低的物种通常具备很强的同类攻击行为。大蚁蛛拥有超长亲代抚育行为,雌性大蚁蛛会把后代从孵化开始一直抚育到营养独立甚至成年之后,并且成年后的雌性后代依然与母亲同巢生活相当长时间直至繁殖期离巢,其社会性程度极其及其接近“永久社会性”水平。研究大蚁蛛的攻击行为及其可塑性和调控因素对于理解动物界中亚社会性到永久社会性的转变机制非常重要。   版纳植物园节肢动物行为与生态研究组研究生董冰及其导师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时间:2022-04-20

  • 重点实验室发现能有效降解聚乙烯等多种塑料的海洋真菌

      3月7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刊发了题为“A marine fungus Alternaria alternata FB1 efficiently degrades polyethylene”的文章,报道了中科院实验海洋生物学孙超岷课题组发现能有效降解聚乙烯(PE)塑料的海洋真菌和酶的研究成果。该真菌不仅能有效降解PE,还对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氨酯(PUR)、聚酰胺(PA)和生物可降解塑料有明显的降解效果,是一株塑料降解谱广泛的真菌,为发展混合塑料降解生物制品提供了绝佳候

    来源: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时间:2022-04-20

  • 中国西南山地的地理隔离驱动了物种快速分化

      物种复合群(species complex)是一些亲缘关系较近、表型差异较小的物种所构成,常包含可能未被描述的物种,或称隐形种(cryptic species)。由于物种复合群的形态性状相似,物种分布信息不太清楚等因素,使得复合群的物种数目及物种界定难以确定。通常、这样的物种复合群常出现在物种丰富的分类群中和物种多样化中心,如中国西南山地列当科马先蒿属(Pedicularis L.)植物存在不少物种复合群。马先蒿属是北温带草本类大属,全球约有600-800种,其中中国喜马拉雅—横断山地区有400余种,中国西南山地是该属的物种多样化和特有中心。马先蒿属的分类学、DNA条形码和分子系统学研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时间:2022-04-20


页次:358/1559  共31174篇文章  
分页:[<<][351][352][353][354][355][356][357][358][359][3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