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气候变化通过级联效应影响榕小蜂群落结构

      生态系统中的各类生物通过寄生、捕食、互惠等相互作用组成生态网络,并相互影响与制约。由于不同物种对外界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从群落水平上预测气候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一直是个难点。了解气候如何通过级联效应影响物种间相互作用并最终影响群落中的物种组成,有助于完善生态系统如何响应当前气候变暖的预测。    榕树依赖专一的榕小蜂传粉,也被多种非传粉小蜂寄生,形成互惠、共生系统,是研究群落水平上气候变化对物种及种间互作影响的理想材料。该研究以雌雄同株聚果榕的榕小蜂群落作为研究对象,系统收集了采集自于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勐仑镇和怒江州六库市、缅甸曼德勒、老挝琅南塔和泰国乌隆的榕小蜂群落数据,目标揭示气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时间:2022-05-07

  • 公众环境教育显著提高社区“两山”价值认知水平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下简称:“两山”)是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涵,其实质是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市场转化,实现自然生态与社区经济的可持续协同共赢,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可持续动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实现,不仅体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良性转化,也体现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反哺与保护。与此同时,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优质教育(SDGs-4)、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SDGs-8)、水下生物(SDGs-14)和陆地生物(SDGs-15)的实现均和“两山”价值实现直接关联。    版纳植物园景观生态研究组博士研究生黄钟德在白杨研究员指导下,对西双版纳州勐仑

    来源: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时间:2022-05-07

  • 昆明植物所成功建立木兰科植物多倍体高效诱导体系

      多倍体诱导是植物种质创新的重要方法,广泛应用于作物、果树、林木和观赏植物新品种培育。过去二十年,多倍体育种进一步加快,多倍体新品种得到大量推广。传统多倍体诱导的技术瓶颈包括:诱导率低、纯合多倍体获取数量少、嵌合体纯化困难等。以上瓶颈问题限制了植物多倍体新种质的创制、制约了多倍体育种技术的应用。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种子生物学组与李唯奇研究组合作,以木兰科植物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的体细胞胚发生(Somatic Embryogenesis)再生体系为基础,建立了高效的多倍体诱导体系,纯合四倍体诱导率达到100%。首次探索了获得多倍体胚性细胞系的技术路径,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2-05-07

  •  成都生物所在吸收根/运输根差异化调控森林土壤有机碳化学组成和来源中获新进展

     森林土壤有机碳(SOC)的形成过程与途径非常复杂,受到众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目前关于森林SOC分子组成与形成途径还缺乏统一的认识。近年来,不断涌现的证据表明土壤微生物经过合成代谢过程而迭代累积的化合物(即土壤微生物碳泵,MCP)可能比传统的植物源化合物在土壤有机碳形成和累积中发挥了更大的贡献。相应地,微生物生长和死亡过程对土壤C积累贡献在土壤微生物热点区更为突出,但目前对微生物热点区土壤碳动态独特规律缺乏充分的野外原位试验验证。根系活动形成的根际作为典型的微生物热点区,为从细微尺度上深入辨识微生物过程在SOC形成和累积中的关键调控作用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特别地,根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2-05-07

  • 华南植物园揭示气候变化下叶片性状及其可塑性的演化模式

        植物通过调节其功能性状来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称为表型可塑性(以下简称可塑性),气候变化背景下,植物性状可塑性对物种的适应和生存至关重要,但性状的可塑性是否受到植物演化的制约尚不清楚。植物叶片经济性状是衡量植物在不同环境中适应能力的关键,因此,探究叶片经济性状及其可塑性的演化保守性,有助于深入理解和预测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适应。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生态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植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组(PI:叶清研究员)的刘慧副研究员和合作者,基于多种系统发育模型分析了四种环境处理(升温、干旱、二氧化碳升高或氮添加)下共210个实验、434个物种的三个叶片性状(光合速率、比叶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时间:2022-05-07

  • 张其威教授和吴建国教授团队发现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基因重组的重要机制

    ​​2022年4月26日,Nature子刊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IF:18.187)在线发表了暨南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团队张其威教授和吴建国教授关于新冠病毒奥密克戎(Omicron)变异株的最新重要发现,文章的题目为“Tracking SARS-CoV-2 Omicron diverse spike gene mutations identifies multiple inter-variant recombination events”。该研究对全球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初期的全基因组序列及其刺突蛋白(Spike)基因序列进

    来源:暨南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院

    时间:2022-05-07

  • 老年医学中心郝秋奎副教授、李舍予副教授团队牵头起草的新型降胆固醇药物国际临床实践指南在《英国医学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

    2022年5月4日,临床医学四大期刊之一的《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了新型降脂药物PCSK9抑制剂及依折麦布的国际临床实践指南。我院老年医学中心郝秋奎副教授为指南执笔人及第一作者,我院内分泌代谢科李舍予副教授与比利时Leuven大学医院Nicolas Delvaux医生/助理教授为指南共同通讯作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指南牵头单位。该指南也是首个由中国内地学者牵头完成的国际主流降胆固醇药物治疗的循证临床实践指南。 该指南从成人心血管疾病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时间:2022-05-07

  • 四川大学刘建全研究团队揭示植物适应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迥异生态环境的全新分子遗传学机制

    青藏高原具有太阳辐射强、气温低和气候干燥等典型环境特点,而四川盆地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云雾雨天多、气候温暖湿润、洪涝频发。植物在适应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迥异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形态、生理和遗传等特征都产生了稳定分化。近期,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建全课题组以自然分布的模式植物拟南芥西藏生态型和四川生态型为研究对象在Science Advance杂志发表了题为“Allelic shift in cis-elements of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RAP2.12 underlies adaptation associated with humidity

    来源: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5-07

  • 徐君/邓宏魁课题组合作利用小鼠二细胞胚胎建立具有形成类囊胚能力的新型全能性干细胞

    2022年5月4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干细胞研究中心徐君课题组和邓宏魁课题组合作,在Cell Research杂志上发表了题为“Derivation of totipotent-like stem cells with blastocyst-like structure forming potential”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化学小分子筛选组合,建立了新的全能性干细胞培养条件,可以支持从小鼠二细胞胚胎及扩展型多能干细胞(EPS细胞)建立全能性干细胞系。这种新型全能性干细胞可在体外长期稳定培养,在分子特征和发育潜能上与小鼠二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2-05-07

  • 观点 | 近期不明原因儿童肝炎的潜在病原学关联

    原创:刘映乐 蓝柯 陈宇 自2022年1月以来,欧美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儿童急性肝炎病例,首批引起广泛关注的患儿来自英国,最早1例出现于2022年1月;美国出现的病例可能更早,报道于2021年11月。截至2022年4月29日,英国卫生部已报道病例达145例,过去4天新增34例,其中10名患者接受了肝脏移植,目前没有患者死亡。截至2022年4月28日,美国已累计报道病例至少20例。所有报道病例年龄介于出生后1个月至16岁之间,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临床表现都呈现为转氨酶显著升高的急性肝炎症状。世界卫生组织于4月23日明确了此次不明原因肝炎的定义,将出现于202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2-05-07

  • 观点 | 近期不明原因儿童肝炎的潜在病原学关联

    原创:刘映乐 蓝柯 陈宇 自2022年1月以来,欧美日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儿童急性肝炎病例,首批引起广泛关注的患儿来自英国,最早1例出现于2022年1月;美国出现的病例可能更早,报道于2021年11月。截至2022年4月29日,英国卫生部已报道病例达145例,过去4天新增34例,其中10名患者接受了肝脏移植,目前没有患者死亡。截至2022年4月28日,美国已累计报道病例至少20例。所有报道病例年龄介于出生后1个月至16岁之间,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临床表现都呈现为转氨酶显著升高的急性肝炎症状。世界卫生组织于4月23日明确了此次不明原因肝炎的定义,将出现于202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2-05-07

  • 微生物所合作构建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全景式细胞转录图谱

         2022年5月5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仇华吉研究员团队、北京大学汤富酬教授团队合作,在PNAS上在线发表了题为 Transcriptome Profiling in Swine Macrophages Infectedwith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绘制了(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的原代巨噬细胞基因表达全景式图谱,揭示病毒与宿主分子之间的关联模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2-05-07

  • 营养与健康所林旭、宗耕研究组在奶制品的脂质组生物标记物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4月26日,国际高血压领域顶级期刊《Hypertension》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林旭研究组与宗耕研究组合作的研究论文“Lipidomic Signatures of Dairy Consumption and Associated Changes in Blood Pressure and Other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mong Chinese Adults”。该研究首次在奶制品摄入水平低的中国人群中发现特定鞘磷脂分子能作为奶制品摄入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并且能部分解释奶制品与心血管健康的关系。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全球人口致死和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时间:2022-05-07

  • 湖北省中药产业链科技重大专项中期评估暨项目论证会在我校召开

    会议现场(记者 川竹 摄)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刘舒菡 王敏)5月4日上午,湖北省中药产业链科技重大专项“基于湖北道地药材的现代中药创制及技术提升”中期评估暨项目论证会在我校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六楼会议室举行。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院长邬堂春教授,湖北省科技厅副厅长刘治田,湖北省科技厅社发处处长史红、二级调研员李翠华,我校副校长姚江林等出席会议。来自湖北省中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南民族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等项目参与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史红主持。 姚江林对与会人员表示感谢。他谈到,学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2-05-07

  • 朱明昭课题组发现内皮细胞SIRPα信号调控造血祖细胞胸腺归巢和T细胞发育

      2022年5月5日,《eLife》杂志发表了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朱明昭课题组的研究论文“Endothelial SIRPα signaling controls VE-cadherin endocytosis for thymic homing of progenitor cells”。该研究发现造血祖细胞高表达的CD47配体与胸腺门控内皮细胞上高表达的SIRPα受体相互作用,通过SIRPα下游ITIM-SHP2-Src信号通路,调控VE-cadherin内吞,打开细胞连接,促进造血祖细胞跨内皮迁移,影响T细胞的早期发育。   胸腺是哺乳动物T细胞发育的必要淋巴器官,是建立T细胞适应性免疫应答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2-05-07

  • 自主开发上市的1类新药奥雷巴替尼入选中国2021年度重要医学进展并纳入2022版《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

      近日,中科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自主研发的1类新药奥雷巴替尼片再获殊荣,先后被纳入2022年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并入选中国2021年度重要医学进展,这充分显示了业界及临床对于该产品的原创性与临床价值的认可。    日前,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大会在线上召开,多部新版CSCO指南发布,广州健康院自主研发的第三代BCR-ABL抑制剂奥雷巴替尼(GZD824)被成功纳入2022版《CSCO恶性血液病诊疗指南》,获明确推荐用于治疗伴有T315I突变的既往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耐药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患者以及费城染色体阳性(Ph+)的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时间:2022-05-07

  • 南京农业大学最新综述: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网络作为抗IAV药物和抗SARS-CoV-2药物的新靶点

    2022年4月27日,南京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平继辉教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IF=7.163)在线发表题为“Virus-host interaction networks as new antiviral drug targets for IAV and SARS-CoV-2”(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网络作为抗IAV药物和抗SARS-CoV-2药物的新靶点)的综述。 目前SARS-CoV-2尤其是Omicron毒株肆掠全球,甚至还出现与IAV共感染的现象,严重危害人类公共健康。迄今为止,尚未发现针对SARS-CoV-2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时间:2022-05-06

  • 综述:番茄全产业链类胡萝卜素绿色可持续生物强化策略

        番茄是世界第一大蔬菜作物,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番茄生产国。近年来,全球性气候变化和资源短缺等为番茄产业带来新的挑战,而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消费者对番茄的需求逐渐从产量需求上升到品质需求,番茄产业面临的种质原始创新不足、集约化栽培管理模式和采后贮运加工方式较单一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番茄产业的优质高效可持续发展。番茄果实成熟后迅速软化,为了延长货架寿命和减少采后损失,传统育种往往通过与成熟突变体进行杂交,创制耐贮运品种,或者在未成熟时采收用于长距离运输,以上措施常常会影响番茄果实综合品质性状,导致果实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下降,这已成为新时

    来源:浙江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学院

    时间:2022-05-06

  • 基于聚合物点和Ln-MOF的TYR单酚酶活性荧光生物传感器

    近日,生物传感领域国际著名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药学院肖玉秀教授课题组在酪氨酸酶单酚酶选择性生物传感器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 “A selective dual-response biosensor for tyrosinase monophenolase activity based on lanthanid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assisted boric acid-levodopa polymer dots”(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bios.2022

    来源:武汉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2-05-06

  • 心包腔巨噬细胞在心脏炎症及修复中的细胞命运及功能

      4月20日,国际学术期刊Circulation 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周斌研究组、上海胸科医院何奔研究组和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奉贤医院乔增勇研究组合作的研究成果“Genetic Lineage Tracing of Pericardial Cavity Macrophages in the Injured Heart ”。该研究利用前期建立的双同源重组酶介导的遗传谱系示踪新技术,在小鼠体内高效率、特异性地标记心包腔巨噬细胞,发现在心脏受损后,心包腔巨噬细胞会立刻聚集在损伤表面,参与心外膜损伤后反应和炎症过程,但不会渗透进入心肌层参与心肌层修复。该研究利用新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2-05-06


页次:352/1559  共31174篇文章  
分页:[<<][351][352][353][354][355][356][357][358][359][36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