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华南植物园“黑果枸杞LrNOR基因及其蛋白的应用”获发明专利

        6月8日获悉,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曾少华等科研人员完成的“黑果枸杞LrNOR基因及其蛋白的应用”(专利号:ZL 202210165248.8)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黑果枸杞LrNOR 基因及其蛋白的应用,所述基因可以调控黑果枸杞的果实成熟时间。在该发明中,通过CRIPSR-Cas9 技术对黑果枸杞LrNOR 基因进行编辑,使黑果枸杞LrNOR 基因突变后,转入黑果枸杞中,相对于野生型黑果枸杞34 天果实成熟变色,LrNOR基因突变体植株47 天果实才成熟变色,果实成熟时间大大滞后,因此,LrNOR基因可以调控果实的成熟时间,可以在1年内实现果实发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时间:2022-06-09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揭示出性选择是长颈鹿类颈部特异性演化的驱动力

    图1 长颈鹿类雄性斗争的对比,前景为獬豸盘角鹿,远景为长颈鹿(王宇、郭肖聪复原)       图2 獬豸盘角鹿高速撞击有限元模拟,A为具有复杂的头颈关节时的碰撞摸拟,碰撞很稳定;B为移除复杂的头颈关节时的碰撞摸拟,颈部发生折断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872001、41625005、52178141、41877427)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6-09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首次在现代洋中脊发现大于25亿年的大陆克拉通地幔

    图1 西南印度洋脊海底构造及深海橄榄岩采样位置   图2 太古宙克拉通地幔从大陆再循环至洋中脊的模型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025201)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刘传周研究员与美国、德国科学家开展合作,对西南印度洋超慢速洋脊的深海橄榄岩开展了系统的年代学、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研究,并结合数值模拟研究,提出冈瓦纳大陆裂解过程中,南非太古宙克拉通地幔通过地幔柱热化学侵蚀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6-09

  • 我国学者在溶瘤高分子领域取得进展

    图 具有“质子晶体管”效应的pH超敏纳米去垢剂的示意图及其pH超敏膜裂解活性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633008、52073102、32171319、31971297、U1801252、32000949)等的资助下,华南理工大学王均教授和熊梦华教授团队,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鲍燕副研究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肖石燕副教授合作,在溶瘤高分子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一种用于选择性癌症治疗的类晶体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6-09

  • 通过多组学分析揭示JUNB在体外分化人造血祖细胞过程中的功能

    医学院那洁课题组长期从事hPSC向心血管和造血谱系体外分化的研究。2022年6月6日,该课题组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染色质动态变化和转录组学分析揭示了JUNB在造血祖细胞生成过程中的必要作用‎(Integrative epigenomic and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reveals the requirement of JUNB for hematopoietic fate induction )的文章。造血干祖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progenitor cell

    来源:清华大学医学院

    时间:2022-06-08

  • G-CSF通过重塑T细胞三维基因组结构诱导免疫耐受分子机制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目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但移植后合并症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是造成移植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及生活质量。GVHD可分为急性GVHD(aGVHD)和慢性GVHD(cGVHD),aGVHD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的发生率为25%—55%,而cGVHD在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40%。无论是aGVHD还是cGVHD患者,对于一线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目前均缺乏有效的二线治疗药物。而激素治疗无效的aGVHD患者长期生存率较低,仅为5%—30%。因此,寻找aGVHD有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6-08

  • 南京土壤所在气候变化滨海湿地安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滨海湿地植物群落包括沼泽、红树林、潮汐淡水森林和海草,被广泛认为可以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改善水质、抵御风暴和固碳。但有证据表明,气候变化驱动的海平面上升加速和陆地沉降(两者之和为相对海平面上升(RSLR))正日益超过沿海湿地海拔上升的速度,可能“淹没”这些重要的生态系统。目前尚不清楚,气候变化对植物生产力的影响是否会在长期(几十年)内抵消相对海平面上升。对于以C4植物为主的湿地,它们对CO2浓度上升(eCO2)的响应最小,eCO2不太可能影响湿地对相对海平面上升的恢复力。相比之下,根据短期实验的eCO2响应参数化的模型预测,eCO2将大大缓解以C3为主的湿地的恢复力。然而,这些预测没有考虑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时间:2022-06-08

  • 南京土壤研究所朱春梧研究员研究论文被Faculty Opinions推荐

    南京土壤研究所朱春梧研究员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发表的论文“Accelerated sea-level rise is suppressing CO2 stimulation of tidal marsh productivity: A 33-year study” (南京土壤研究所朱春梧研究员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美国维拉诺瓦大学J. Adam Langley为共同第一作者,Smithsonian环境研究中心J. Patrick Megonigal为共同通讯作者。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时间:2022-06-08

  • 黄季焜教授联合多位著名学者在Nature Food发文呼吁公平生计必须成为食物系统转型的基...

         主要观点:全球和国家食物系统不向公平生计转型,就不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政府和企业有责任通过建立创新的制度(Institutions)、政策(Policies)和投资(Investments)(或IPIs)来保护和改善弱势群体的生计。      2022年6月6日,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黄季焜博士和全球改善营养联盟Lynnette M. Neufeld博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与AKADEMIYA2063主席Ousmane Badiane博士、法国蒙彼利埃

    来源: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时间:2022-06-08

  • 生态所丁平教授课题组在Ecography上发文揭示片段化生境中植物-传...

    生态网络对环境的变化非常敏感,这导致网络中的物种和互作在时间和空间上具有极强的波动性。物种的稳定性和互作的稳定性(即在时间和空间中持续存在的能力)与其在网络中占据的位置紧密相关。已有的研究表明,传粉网络中能在时空中稳定存在的物种(本研究称为“稳定种”,包括稳定的植物和稳定的传粉者,通常是泛化种)或稳定存在的互作(本研究称为“稳定互作”)倾向于占据网络的核心位置(网络中连接最密集的区域)。然而,当不稳定的物种和互作占据网络的核心位置时,它们之间的松散连接很难形成网络核心,进而导致网络的嵌套性降低。生境片段化可以简化植物和传粉者的群落组成,降低植物-传粉网络的嵌套性,但目前尚不清楚在片段化生境中网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6-08

  • 我国学者在晶圆级范德华接触阵列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1 Nature electronics封面:晶圆级范德华接触阵列(Van der Waals contacts on the wafer scale)     图2 (a)石墨烯辅助金属转印技术流程;(b)4英寸金电极阵列转印照片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925208)等的资助下,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狄增峰团队与合作者在晶圆级范德华接触阵列研究方面取得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6-08

  • 《Nature Neuroscience》封面:阿尔茨海默病斑块起源的新证据

     这一结果可以解释为什么用于清除淀粉样蛋白沉积的药物未能阻止疾病的发生。根据国家老龄化研究所,阿尔茨海默氏症这种疾病是老年人痴呆的最常见原因,也是美国第七大死亡原因。这是一种使人衰弱的渐进疾病,会慢慢破坏认知功能和记忆。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是阿尔茨海默病形成的主要理论。现在,新的研究发现指向了一个新的方向。一项在小鼠身上进行的新研究表明,脑细胞清除废物的方式在阿尔茨海默氏症(Alzheimer 's disease)中出现的充满碎片的斑块堆积之前就已经发生了破坏。几十年来,该领域一直认为,这种含有β淀粉样蛋白的斑块在细胞外积聚,是研究阿尔茨海默病中观察到的脑损伤的关键第一步。这项新研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2-06-07

  • 四川大学最新研究核酸适配体高选择性地抑制SARS-CoV-2诱发的炎症反应

    自2019年底以来,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 (SARS-CoV-2)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约5.3亿人感染,导致约1800万人死亡。几乎所有感染SARS-CoV-2的死亡患者都被发现是有细胞因子风暴综合症和病毒败血症,过度的炎症反应导致死亡率的增加,因此,防止过度炎症是避免细胞因子风暴综合症的关键。然而,目前,在临床或研究中应用的抗炎药物或免疫调节剂,包括针对炎症细胞因子(sarilumab, anakinra, tocilizumab,infliximab, adalimumab)及炎症途径(baricitinib, ruxolitinib)等药物,均易引发二次感染加重疾病的进程

    来源: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6-07

  • 程功团队合作研发针对新冠病毒Omicron 突变流行株的“组装式”纳米颗粒疫苗

    2022年6月1日,清华大学医学院程功实验室与合作者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信号转导与靶向治疗》)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Development of a ferritin-based nanoparticle vaccine against the SARS-CoV-2 Omicron variant”(一种针对新冠Omicron流行株铁蛋白纳米颗粒疫苗的研发)的论文,研发一种针对新冠病毒Omicron突变流行株的“组装式”新型纳米颗粒疫苗。目前,多种新冠病毒“奥密克戎 (Omicron)”变异株成为主要流行株,Omicron各变异株

    来源:清华大学医学院

    时间:2022-06-07

  • 新疆生地所在荒漠短命植物响应短期氮磷添加方面取得进展

      氮(N)、磷(P)是陆地生态系统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性元素,而荒漠生态系统养分缺乏尤为严重,尤其是缺N。而随着工业化加剧及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荒漠地区N沉降也愈发严重,给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另一方面,随着绿洲农田往荒漠腹地不断扩张,P输入对荒漠生态系统的影响也逐渐显现。那么,在土壤N缺乏较严重的准噶尔荒漠,短期N、P添加如何影响短命植物生长?二者是否具有交互作用?依据李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元素。因此我们假设,在N缺乏的生境中,植物生长依然受到N、P共同限制,但N和P呈现出不同效应。   针对上述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2-06-07

  • 【科研动态】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杨光教授3-Bio团队:细菌纤维素--生物合成的分子调控、超分子组装...

    2022年6月1日,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杨光教授3-Bio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上发表了题为“Bacterial cellulose: Molecular regulation of biosynthesis, supramolecular assembly, and tailored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properties”的综述。 在不同类型的纳米纤维素中,细菌纤维素(BC)因其高纯度和优越的物理化学性能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此外,根据应用需求,BC 即可以单独也可以以复合材料的形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2-06-07

  • 让算法“适应”不同环境丨人工智能顶会ICLR 2022收录王东林课题组最新成果

    你是如何在不同的环境中行走的?仔细想一下,当需要在坚硬的柏油路、柔软的沙地、崎岖的森林中走过相似的一段道路,你是不是会下意识走de“不一样”?在柏油路上,你能大踏步地往前走,无需担心地面不平而摔倒;在沙地中,你会步履轻巧一些来防止陷入其中;走在森林中崎岖的小道上,你会弯腰躲避横亘的枝丫,或是跃起跳过枯木。对人类来说,根据不同环境调整自身行为以达到相同目的是如此简单。但对机器人而言,适应复杂环境是个众所周知的难题。近期,人工智能顶级会议ICLR 2022公布了论文的收录结果,西湖大学工学院王东林课题组的最新成果“DARA: Dynamics-Aware Reward Augmentation i

    来源:西湖大学

    时间:2022-06-07

  • 西湖大学张骊駻实验室绘制出世界首张芳香型聚酮全景图

    两年前,我们曾经一起敲开过西湖大学理学院张骊駻实验室的大门。这位出生于中国、成长于日本的年轻PI,对大自然如何就地取材,创造出无数能用作药物的天然产物充满了兴趣。因为人类使用的药物近半数都是天然合成物,搞清楚这个创造过程,我们就可以自主、高效、快速地研发出所需的药物。当时,他瞄准的对象是聚酮类化合物,这是目前已知结构和功能最多样的天然化合物之一,且被广泛应用于药物中。芳香型聚酮的全景图(示意图)两年之后的今天,张骊駻交出了第一张答卷——他们探究了细菌来源的芳香型聚酮化合物的进化过程及其结构多样性,绘制出世界上首张芳香型聚酮的全景图。正如化学家门捷列夫所贡献的元素周期表,让人类能够有序认识曾经“

    来源:西湖大学

    时间:2022-06-07

  • 《美国化学会志》刊发西湖大学王兆彬团队最新研究成果:钛催化实现羧酸衍生物和末端烯烃的非对映选择性环丙烷化反应

    近日,西湖大学理学院王兆彬团队在《美国化学会志》发表了题为“Ti-Catalyzed Diastereoselective Cyclopropanation of Carboxylic Derivatives with Terminal Olefins”的研究论文。他们发展了一种新型钛催化反应体系,实现了脂肪羧酸及其衍生物与末端烯烃的非对映选择性环丙烷化反应。该方法使用商品化的Cp*TiCl3为催化剂,镁粉为还原剂,二氯二甲基硅烷为解离试剂,可以原位形成钛杂环丙烷中间体,从而避免了Kulinkovich反应中高活性烷基格氏试剂的使用,提高了官能团兼容性。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王兆彬为该工作的通讯作

    来源:西湖大学

    时间:2022-06-07

  • 吕忠显课题组发文Nature Communications、PloS Genetics揭示子宫...

    近日,厦大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大药学院吕忠显教授课题组与医学院王海滨教授课题组合作,揭示Menin蛋白和Shp2蛋白调控子宫内膜基质细胞蜕膜化的新机制,相关成果接连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和PloS Genetics期刊。Menin的调控机制示意图高度程序化的子宫内膜-蜕膜转化是哺乳动物早期妊娠过程中的一个关键事件,子宫内膜基质细胞经历复杂的分子重编程,受到来自胚胎、子宫内外的多种信号的精确调控,但目前对其中的调控和机制了解还远远不够。课题组通过合作研究发现,H3K4甲基转移酶复合体MLL1/2-COMPASS中的特异性亚基Menin能通过H3K4me3改变

    来源: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时间:2022-06-07


页次:336/1559  共31174篇文章  
分页:[<<][331][332][333][334][335][336][337][338][339][3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