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我国学者实现超高阶非线性光子雪崩荧光及超分辨成像

    图(a) 镱镨共掺的多离子级联纳米颗粒实现了可见光范围的高效雪崩荧光发射;(b)光子雪崩效应可迁移至钬和铥离子,非线性阶数最高达46阶;(c)基于光子雪崩高阶非线性荧光效应发展的一种低光强、近红外、单光束激发下的超分辨荧光显微成像技术和系统;(d)光子雪崩纳米探针应用于细胞标记,实现亚细胞结构光子雪崩超分辨成像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2122028、11974123)资助下,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先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5-28

  • 我国学者在不对称自由基交叉偶联方面取得进展

    图  (A) 自由基物种的手性控制模式;(B) 基于反应机理的手性配体设计;(C) 手性季碳分子砌块的精准构建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025103、21831002、21901106、22001109、21702182、21873081)等资助下,南方科技大学刘心元、顾强帅团队与浙江大学洪鑫团队合作,利用理论计算从反应机理的角度,对手性配体进行设计,在不对称自由基交叉偶联方面取得进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5-28

  • 赵岩/张凯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钠氢逆向转运蛋白NHE3-CHP1复合物自抑制调...

      哺乳动物Na+/H+逆向转运蛋白(Na+/H+ exchangers, NHEs)属于CPA1蛋白超家族,在生物膜两侧逆向转运质子和钠离子。NHE家族介导了离子的跨膜电中性转运,在调控胞内钠离子和pH稳态中发挥着重要功能。NHE3在人的胆囊中特异性表达,与胆囊中的水和电解质的吸收,以及管腔质子分泌相关。NHE3转运活性的调控由多种信号分子和调控蛋白参与。其中,神经磷酸酶B-同源蛋白1(CHP1)是NHE3蛋白发挥功能所必需的调控亚基,并与NHE3形成复合物。当NHE3活性降低时,胆囊吸收胆汁减少,从而使胆囊浓缩胆汁功能下降,诱发胆囊胆固醇结石等疾病的发生。NHE3功能的失调导致的人类疾病还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2-05-28

  • 陈玲玲研究员受邀在Annual Review of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发表环形RNA长篇综述

      5月25日,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玲玲研究员受邀在Annual Review of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在线发表了题为“Biogenesis and Regulatory Roles of Circular RNAs”的综述论文。该论文从不同类型环形RNA的研究历史入手,主要针对外显子反向剪接产生的环形RNA (circRNA) 进行了系统总结,包括其生成、加工、代谢及功能作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转录组测序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及计算生物学分析流程的不断优化,科学家在真核生物中发现了多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2-05-28

  • 港大医学院开发放射治疗与外泌体相结合的新手段

    香港大学(HKUMed)LKS医学院的一个研究团队发现,γδ-T细胞(γδ-T-Exos)衍生的外显体与放射治疗协同作用,可以通过克服鼻咽癌干细胞(CSCs)的放射抗性来控制鼻咽癌(NPC),并在免疫抑制的NPC微环境中保持其肿瘤杀伤和T细胞促进活性。本研究为γδ-T-Exos与放疗相结合控制鼻咽癌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策略。这项开创性的研究发表在著名的癌症免疫治疗学术期刊上。        背景鼻咽癌(NPC)是最具侵袭性的EB病毒(EBV)相关肿瘤之一,在包括香港在内的东亚地区非常流行。放疗虽然是鼻咽癌的一线治疗方

    来源:赛特生物

    时间:2022-05-27

  • 苏士成团队:线粒体分裂通过调控相变促进巨噬细胞吞食癌细胞

    免疫治疗为肿瘤治疗带来革命。目前,主流的免疫治疗是促进T细胞对癌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诱导免疫细胞吞噬癌细胞成为下一代免疫治疗的重要思路。许多治疗性单克隆抗体能诱导巨噬细胞吞食癌细胞(1),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两种:1. Fcγ受体介导的吞噬,称为抗体依赖细胞吞噬效应(ADCP),典型是临床常用的赫赛汀和美罗华(2)。2. 阻断”别吃我”信号,例如具有前景的CD47单抗(3)。但在实际治疗中,抗体诱导的肿瘤吞噬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在实体瘤。因此,阐明巨噬细胞如何有效地吞食癌细胞对设计下一代肿瘤免疫治疗有重要意义。2022年4月28日,中山大学苏士成团队在Nature Cancer杂志在线发表题为Ma

    来源:中山大学

    时间:2022-05-27

  • 宋尔卫院士团队揭示人体免疫系统对抗肿瘤机制

    中新网广州5月26日电(蔡敏婕 林伟吟 黄迪)“我们老百姓常常会有这样的口头禅,比如说吃了灵芝和虫草就能提高免疫力,提高了免疫力,就不会长肿瘤,或者肿瘤不会再复发,其实这个观点是不完全正确的,因为‘免疫力’是非常宽泛的概念。”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宋尔卫近日称,要打赢这场抗肿瘤的“胜仗”,需要找到一种更为准确的方式,评估人体的抗肿瘤免疫力。对此,宋尔卫团队提出“效应免疫细胞布控(EICD)”这一创新的肿瘤防治理论,揭示了人体免疫系统对抗肿瘤的机制,为评估抗肿瘤免疫力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助于制定精准的免疫治疗策略。上述综述发表在《Trends in Immunology》杂志。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22-05-27

  • 华中科技大学Nature子刊发文:基于共轭高分子的新型高效CT对比剂助力肿瘤精准诊疗

    (通讯员 殷明明)5月12日,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纳米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罗亮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碘含量可高达84%的共轭高分子材料,可作为CT对比剂进行高效CT成像,进而引导肿瘤的精准手术切除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该工作以“Precisely translating computed tomography diagnosis accuracy into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by a carbon-iodine conjugated polymer“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上(Nature Communications,2022,13,2625)。计算机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2-05-27

  • 寄生蜂利用寄主氨基酸营养资源的基因组机制

           近日,国际生物学重要期刊《BMC Biology》在线发表了浙江大学农学院昆虫所李飞教授和叶恭银教授团队合作完成的题为“Genome of the parasitoid wasp Cotesia chilonis sheds light on amino acid resource exploitation”的研究论文。二化螟盘绒茧蜂(Cotesia chilonis)是水稻害虫二化螟的幼虫期优势寄生蜂,且发挥有重要的自然控制作用。通过构建和比较二化螟及二化螟盘绒茧蜂的氨基酸合成通路,结合代谢组分析和氨基酸补偿性实验等,揭示了寄生蜂利用寄主

    来源:浙江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学院

    时间:2022-05-27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揭示年轻血液促进干细胞及机体年轻化的分子机制

      衰老是一种涉及全身多种组织器官系统性退化的过程,表现为渐进性机体再生能力减弱及功能衰退。异体共生(Heterochronic parabiosis)是通过外科手术连接年老和年轻小鼠的循环系统所构建的模型。该体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范式,可用于评价老化的机体受年轻血液影响后如何恢复活力,反之亦可用于研究年轻的组织和器官受衰老血液影响后加速退行的机制。迄今为止,年轻血液究竟靠何种力量使衰老个体重返“年轻态”的秘密还有待揭示。相关的重要科学问题包括:哪些衰老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类型可以或者更容易被年轻血液“返老还童”?衰老干细胞的活力是否能被年轻血液所增强?能否发现介导年轻血液效应的“年轻因子”,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2-05-27

  • 水生所在解析和控制真菌感染雨生红球藻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雨生红球藻(Haematococcus pluvialis)是一种单细胞绿藻,因其在诱导条件下可积累占细胞干重5%以上的虾青素而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是在其规模化培养过程中,容易遭受寄生性真菌(Paraphysoderma sedebokerense)的感染,造成藻细胞死亡和培养崩溃,给工业化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图1)。由于该寄生性真菌的感染机理尚不清楚,研发人员难以针对性地制定防治办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雨生红球藻规模化养殖产业的发展进程。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韩丹翔研究员团队以P. sedebokerense感染雨生红球藻的细胞互作体系为研究对象,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2-05-27

  • 邓贤明教授团队在STTT合作发文报道新型PIKfyve小分子抑制剂有效阻断SARS-CoV-2及突变毒株感染

    2022年5月24日,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产物源靶向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邓贤明教授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合作发表题为“PIKfyve inhibitors against SARS-CoV-2 and its variants including Omicron”的研究工作,报道了能够有效抑制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尤其是包含Omicron在内的多种新冠病毒突变体感染的新型磷脂激酶PIKfyve的小分子抑制剂。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COVID-19疫情

    来源: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5-27

  • 农学院陈云课题组在Nature Microbiology发文揭示生物防治真菌病害新机制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和耕作制度等改变,由禾谷镰刀菌等引起的小麦赤霉病频繁爆发,小麦赤霉病及病菌产生的多种真菌毒素严重威胁我国小麦丰产和食品安全,已被列为我国一类作物病害。赤霉病菌常以其有性态子实体-子囊壳在田间作物秸秆大量繁殖,小麦扬花期间子囊壳成熟后释放的子囊孢子是病害最重要的初侵染源。因此,筛选利用高效生防菌来抑制病菌子囊壳形成,将是绿色防控赤霉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2022年5月26日,浙江大学陈云课题组在Nature Microbiology期刊在线发表题为“Fusarium fruiting body microbiome member Pantoea agglomerans inhi

    来源:浙江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学院

    时间:2022-05-27

  • 张青课题组在硒化铟材料静水压荧光调控及近红外激光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近年来,二维层状半导体由于其无悬挂键表面、原子级薄的结构、丰富的激子类型和能谷特性以及强空间限制等优异的化学和物理特性,已成为发展片上激光源和放大器非常有前途的增益材料。利用二维层状半导体作为增益材料的激光源,具有超小体积、低阈值和易于发射的优点。然而,这些激光源制备工艺较为复杂且工作波段主要在红光区域,极大限制了其商业应用。层状半导体InSe,当其厚度大于6nm时转变为直接带隙半导体,可以同时用作增益介质和光学腔,并且不需要外部光学腔,可以进一步与自上而下的光刻工艺兼容。因此InSe用于发展相干光子源具有独特的吸引力。此外,InSe展现出超塑性变形能力,通过施加外部压力来改变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5-27

  • 生命科学学院伊成器课题组揭示线粒体编辑器具有广泛的核基因组脱靶编辑

    DdCBE是一种新型的基因编辑工具,它能够实现线粒体基因组靶向位置 C·G → T·A的碱基编辑,具有很大的临床应用潜力[1]。但在将该工具应用于临床治疗之前,需要系统和全面地评估其安全性。2022年5月12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生命科学联合中心、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伊成器课题组于 Nature在线发表了题为“Mitochondrial base editor induces substantial nuclear off-target mutations” 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详细评估了DdCBE在人类细胞系中的核基因组脱靶编辑效应,深入探究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5-27

  • 中国学者Cell Stem Cell发文:年轻血液促进干细胞及机体年轻化的分子机制

      衰老是一种涉及全身多种组织器官系统性退化的过程,表现为渐进性机体再生能力减弱及功能衰退。异体共生(Heterochronic parabiosis)是通过外科手术连接年老和年轻小鼠的循环系统所构建的模型。该体系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范式,可用于评价老化的机体受年轻血液影响后如何恢复活力,反之亦可用于研究年轻的组织和器官受衰老血液影响后加速退行的机制。迄今为止,年轻血液究竟靠何种力量使衰老个体重返“年轻态”的秘密还有待揭示。相关的重要科学问题包括:哪些衰老的器官、组织和细胞类型可以或者更容易被年轻血液“返老还童”?衰老干细胞的活力是否能被年轻血液所增强?能否发现介导年轻血液效应的“年轻因子”,

    来源:

    时间:2022-05-26

  • 复旦大学朱棣团队最新发文:在癌症中RORγt 激动剂通过 CXCL10 促进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增强抗 PD -1 治疗

    2022年4月23日,复旦大学朱棣研究员作为通讯作者在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IF=11.161,SCI一区TOP)杂志在线发表题为“RORγt agonist enhances anti-PD-1 therapy by promoting monocyte-derived dendritic cells through CXCL10 in cancer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 RORγt 激动剂提高了抗 PD-1 的疗效。RORγt激动剂增加了MoDCs的迁移,从而增加了局部CXCL10水平,从而促进

    来源:复旦大学

    时间:2022-05-26

  • 脯氨酸羟基化酶EGLN1活性调节的新机制

      脯氨酸羟基化酶EGLN1是机体最主要的氧气感受器。在有氧的条件下,EGLN1利用O2等作为辅因子羟基化修饰低氧诱导因子HIF-α,从而导致HIF-α被VHL等形成的E3泛素连接酶复合体所识别,进而被蛋白酶体快速降解;而在低氧条件下,由于氧气的缺乏,使得脯氨酸羟基化酶EGLN1的活性受到抑制,HIF-α不能发生羟基化修饰导致其泛素化降解途径被阻断,从而导致HIF-α得以积累,进入细胞核,与HIF-1β形成复合体,从而调控低氧下游基因的表达和机体的低氧胁迫响应。   EGLN1在HIF介导的低氧信号通路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生物学功能,然而,目前对于EGLN1活性的调节及其分子机制仍不清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2-05-26

  • 减少“水孔”!中国科学家发现让水稻更抗旱的新基因

    新华社上海5月24日电(记者董雪)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过程需水量大,优化其节水抗旱性状事关百姓“饭碗”。近日,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首席科学家罗利军团队最新发现了一个能让水稻更抗旱的基因OsRINGzf1,该基因通过减少细胞上的水分通道来减少细胞失水,提高植株在干旱条件下的保水能力。成果在线发表于植物学国际知名期刊《植物生物技术杂志》。“我们做了长期的抗旱性遗传研究,用大量干旱条件和正常条件对比寻找调控抗旱性的基因,通过精细定位在水稻第四染色体上发现了OsRINGzf1。”文章通讯作者、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副研究员刘鸿艳介绍说。第一作者、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与华中农业大学联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22-05-26

  • 武汉植物园在茶树遥感监测中取得进展

      茶树是一种多年生阔叶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和消费,是重要经济作物。中国是茶叶种植大国,种植面积和茶叶产量居全球第一。茶树多生长于山区或丘陵地区,大范围监测十分不便,目前时空信息也较少用于茶叶种植和管理。为了获取准确的茶树空间分布,监测茶树生长,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非常有必要准确监测茶树空间分布和状况,以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近些年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遥感逐渐成为精准农业科研和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系统生态学研究团队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万波教授团队开展了茶树无人机遥感研究,探究了无人机遥感在监测茶树上的有效性,在国际遥感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

    时间:2022-05-26


页次:341/1559  共31174篇文章  
分页:[<<][341][342][343][344][345][346][347][348][349][35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