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清华大学药学院钱锋课题组报道“驯服”胰腺导管腺癌“帮凶”的新思路

        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是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5年生存率仅有10%左右。近日,清华大学药学院钱锋课题组的研究关注到了在PDAC化疗耐药和免疫逃逸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活化的胰腺星形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PSC),发现活化的PSC中自噬上调和与之相伴的p62丢失是阻碍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信号通路重塑PSC的重要原因。以此为基础,研究人员提出了“协同自噬阻断和VDR信号通路激活”的PS

    来源:清华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2-05-14

  • 清华大学药学院胡泽平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肥厚型心肌病的代谢重塑

        2022年5月9日,清华大学药学院胡泽平课题组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宋雷课题组合作通过代谢组学与脂质组学解析了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肌组织以及血浆中的代谢轮廓,结合机器学习算法鉴定出精确诊断HCM以及预测HCM患者预后的代谢物集合,并利用一致性聚类方法发现具有不同心功能和预后的三类HCM代谢亚型,最后整合代谢组与蛋白组数据提出干预磷酸戊糖以及氧化还原途径作为HCM潜在的治疗靶点。     肥厚型心肌病(HCM)作为最常见的以心肌肥大为特征的遗传性心血管疾病之一,已成为导致心脏性猝死、心力衰竭和心房颤动的重要原因

    来源:清华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2-05-14

  • 张泽民课题组受邀在Science杂志发表泛人类组织单细胞测序观点文章

      目前科学家对人类细胞如何互相作用以组成不同组织与器官的认识仍然十分有限。近年来,一系列单细胞测序的研究工作揭示了正常组织与疾病状态下的单细胞图谱,描绘了组织中多种细胞类型及其丰度与互作,但这些工作往往局限于单一器官。系统性地比较多种组织间的细胞类型及其转录组的异同,有助于科学家理解器官特异性的细胞状态分化。   2022年5月12日,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Tabula Sapiens Consortium、Eraslan、Domínguez Conde、Suo等研究人员报道的4篇跨组织人类单细胞图谱的研究,共涉及来自68位捐献者的30余种

    来源: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时间:2022-05-14

  • 计算机学院崔斌教授团队获得2022年国际万维网大会唯一最佳学生论文奖

    2022年4月29日晚,在线上举行的2022年国际万维网大会(The Web Conference,简称WWW)上,北京大学计算机学院崔斌教授课题组的论文《可扩展范式下的图网络架构搜索系统》(“PaSca: a Graph Neural Architecture Search System under the Scalable Paradigm”)获得大会唯一最佳学生论文奖(Best Student Paper Award),崔斌也受邀在大会闭幕式上发表获奖感言。国际万维网大会是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历史最为悠久、最为权威的顶级学术会议之一,被中国计算机学会列为A类推荐国际学术会议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5-14

  • 我国学者针对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输入我国所致疾病负担与医疗资源需求研究取得进展

    图 模拟综合采取疫苗接种、使用抗病毒药物和非药物干预三类措施,Omicron株在我国流行半年所致医院床位需求和死亡人数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冠肺炎在中国再次暴发、流行的预警研究及疫苗免疫对其传播的影响”(批准号:82130093)资助下,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余宏杰研究团队针对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输入我国引起潜在流行导致的疾病负担与医疗资源需求研究取得进展,研究结果以“模拟新冠病毒Omic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05-14

  • 广州健康院成功开发新型双碱基编辑器助力基因饱和突变文库构建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赖良学课题组在新型碱基编辑器开发方面再次取得重要进展,获得了可同时兼具当前多种单碱基编辑器及CRISPR/Cas9基因编辑功能的多功能碱基编辑器,可广泛地诱导产生多种模式的突变,对于饱和突变文库构建、基因突变功能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相关成果以AGBE: a dual deaminase-mediated base editor by fusing CGBE with ABE for creating a saturated mutant population with multiple editing patterns为题在线发表在《核酸研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时间:2022-05-14

  • 中国学者最新发文:吃海鞘可以逆转衰老迹象

    如果你曾经照过镜子,看到头发花白和皱纹,或者忘记了密友的名字,那么也许会希望有一种可以减缓甚至逆转衰老影响的药丸。一项新的研究表明,这可能不是这样的幻想。来自西交利物浦大学、斯坦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的研究人员报告说,在饮食中添加海洋生物 Ascidiacea(也称为海鞘)可以逆转一些主要症状在动物模型中老化。海鞘可以生吃,在韩国(被称为 meongge,或멍게)和日本(hoya,或ホヤ)的菜肴中找到。这些海洋生物含有一种叫做缩醛磷脂plasmalogen的物质,它对我们的身体过程至关重要。缩醛磷脂自然存在于我们的全身,特别是在心脏、大脑和免疫细胞中,

    来源:medical Xpress

    时间:2022-05-13

  • “闻”出来的肿瘤?浙大最新研究成果登《自然》

    肿瘤是如何产生的?这一直是横亘于科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系、良渚实验室研究员,浙大二院双聘教授刘冲团队经过六年多的不懈努力,抽丝剥茧。首次通过清晰证据链,证明了嗅觉感知体验和胶质瘤发生之间存在独特的直接联系。这项成果于北京时间5月11日刊登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上,论文第一作者为浙江大学医学院博士研究生陈鹏祥,通讯作者为刘冲研究员。脑洞大开嗅觉刺激诱发胶质瘤产生令人闻之色变的胶质瘤是最常见的恶性原发性颅内肿瘤,年发病率约为3-8人/10万人,从发现疾病到死亡,患者中位生存期仅15个月。患者需要接受手术、放化疗、免疫治疗等多模式治疗。目前认为,胶质瘤是先天的遗传高危

    来源:浙江大学

    时间:2022-05-13

  • 上海交大Nature子刊发文:运动及饮食干预脂肪肝的改善效果与个体肠道菌群网络的联系

    5月10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运动转化医学中心(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体育系)程蜀琳团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洛南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张晨虹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for response of microbiome network to exercise and diet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该研究发现有氧运动和膳食干预能够提高

    来源:上海交大

    时间:2022-05-13

  • 厦门大学Cell Rep建立能够有效治疗SARS-CoV-2变异株感染的广谱抗体鸡尾酒疗法

    SARS-CoV-2感染可引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给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威胁。迄今为止,全球100多个国家共报告超过5亿感染者和近6百万例死亡病例。伴随着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持续蔓延,不断有新的变异株出现。目前,Omicron变异株为主要流行毒株,其主要抗原分子刺突蛋白(Spike)上存在多达37处突变,导致已上市疫苗及治疗性中和抗体的保护效力显著降低。因此,亟需研制具有广谱治疗效果的抗体类药物和新一代广谱保护性疫苗以应对新冠病毒的持续变异和流行。夏宁邵教授团队结合高分辨率复合物冷冻电镜结构解析,首次发现三株人源广谱中和抗体协同增强对Omicron变异株的中和能力及其分子机制,并在仓鼠模型

    来源: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5-13

  • Methods in Ecology & Evolution为设计与构建微生物实验系统提供新思路

    微生物是地球上最古老、分布最广泛、多样性最丰富的生命形式之一。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部分,微生物在陆地和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的活动是一切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基础。在自然界,微生物个体很少单独存在,而是彼此聚集在一起形成庞大且高度动态的群落;它们通过细胞间不断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相互作用形成错综复杂的生态网络,这些复杂的网络对于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至关重要。然而,受限于自然微生物群落的复杂背景以及缺乏拆解种间相互作用的有效工具,理解复杂的微生物生态网络一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基于合成生物学与生态学的交叉融合,利用自下而上的方式人工构建合成微生物群落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5-13

  • 铁死亡联合代谢调控的抗肿瘤机制及效果

    癌症是对人类健康最具威胁的重大疾病之一。尽管多种疗法已经被应用于临床,但多数癌症的临床治疗效果仍不佳。近年来,调节性细胞死亡过程的发现为癌症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其中,铁死亡(ferroptosis)是一种铁离子催化细胞膜不饱和脂肪酸发生脂质过氧化引发的调节性细胞死亡方式。随着生物纳米技术的蓬勃发展,铁死亡作为一种新兴的癌症治疗靶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肿瘤细胞通过重编程自身的代谢方式以满足其对能量、生物大分子的需求,以及氧化还原稳态的维持。肿瘤代谢异常会促进肿瘤的增值、转移以及免疫抑制等,导致肿瘤细胞对治疗的耐受,因此调控肿瘤的异常代谢对于肿瘤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近日,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沈琦课

    来源:上海交大

    时间:2022-05-13

  • 如何认识地衣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DNA序列显示多形茶渍复合群多达100个物种

      地衣型真菌是一类能与蓝细菌或藻类共生形成稳定有机体的特化真菌,其物种演化和分类界定仍在不断地探索中。茶渍科是地衣型真菌的第五大科,含1000余种,是地衣分类中问题最多、最为复杂的类群之一。其中,多形茶渍Lecanora polytropa (Hoffm.) Rabenh为世界广布种,不同材料间形态差异较大,使该种下亚种、变种和变型多达40余个。   图1 多形茶渍Lecanora polytropa复合群形态特征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联合美国杨百翰大学、加拿大自然博物馆的科研人员,对采自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的300余份多形茶渍样品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2-05-13

  • 华南植物园在象腿蕉染色体级别基因组组装研究获新进展

        象腿蕉(Ensete glaucum)是芭蕉科中耐寒的蕉类植物,原产于中国云南和东南亚地区,具有重要的观赏、饲用和药用价值。华南植物园海外知名学者John Seymour Heslop Harrison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采用单分子纳米孔、Illumina测序策略,结合染色体构像捕获技术,发表了首个象腿蕉染色体级别的基因组序列,长度为481.5 Mbp,完整性较高(BUSCO 98.3%),注释获得36,836个编码基因,重复序列约占基因组的55%。象腿蕉与芭蕉属(Musa)代表物种的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发现,象腿蕉的长末端重复序列的组成及其插入时间,与芭蕉科其他物种均有差异,芭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时间:2022-05-13

  • 华南植物园“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DoLEA36或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愈伤组织形成中的应用”获发明专利

        5月12日获悉,由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段俊、何春梅等科研人员完成的“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DoLEA36或其编码基因在调控植物愈伤组织形成中的应用”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该发明从铁皮石斛类原球茎中克隆得到属于铁皮石斛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家族LEA_4亚家族的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DoLEA36的编码基因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基因DoLEA36,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DoLEA36作为正调控因子参与了植物的愈伤组织的形成,通过转基因及功能鉴定证实超量表达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DoLEA36,转基因植株的愈伤组织诱导率增加。因此,胚胎发育晚期丰富蛋白DoLEA36或其编码基因在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时间:2022-05-13

  • 植物所刘建祥课题组与云南大学研究团队合作揭示UBA结构域蛋白SUF...

    全球气候变暖和极端天气影响植物多样性以及农作物的产量品质。高温胁迫会导致细胞中错误折叠蛋白质的积累,进而造成植物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死亡。在植物高温胁迫后的恢复过程中,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UPS)通过泛素化降解途径清除细胞内积累的错误折叠蛋白,促进植物存活。近年的研究表明,含有UBA(Ubiquitin-associated domain)结构域的蛋白能够保护蛋白自身或其相互作用的蛋白免受蛋白酶体的降解,参与了Ac/N端降解子途径介导的细胞内蛋白降解过程。但是,UBA结构域蛋白在植物应答高温胁迫中的功能并不清楚。近日,JIPB在线发表了浙江

    来源: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05-13

  • 苏州医工所尹焕才团队在多药耐药肿瘤非特异性发生机制研究中获得进展

      化疗是癌症治疗的主要途径之一,但其往往伴随着肿瘤耐药现象的出现,并最终出现多药耐药而使绝大多数药物失效,治疗效果大大降低。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者已揭示出众多的耐药现象发生机制。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化疗药物对于耐药蛋白,即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蛋白(ABC转运蛋白)的诱导作用,使其高表达并泵出化疗药物使治疗失效。然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不涉及药物处理的放疗同样可导致耐药肿瘤细胞的出现,从而表明新的耐药发生机制仍有待于探索。   中科院苏州医工所殷建研究员长期从事肿瘤多药耐药相关机制探索,并发现非底物型纳米粒子可通过诱导氧化损伤引起肿瘤耐药现象的发生(Yuan et al, Toxicology,

    来源: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时间:2022-05-13

  • 上海交大张晨虹团队合作研究系统性揭示运动及饮食干预脂肪肝的改善效果与个体肠道菌群网络的联系

    5月10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运动转化医学中心(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体育系)程蜀琳团队、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陈洛南研究组与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张晨虹团队的合作研究成果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for response of microbiome network to exercise and diet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2-05-13

  • 北大第三医院乔杰院士团队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解析全球不孕女性遭受家庭暴力的流行现况和适宜干预策略

    不孕症是威胁女性生殖健康的重大全球卫生问题,世界各国报道的育龄人群不孕率为10%~30%。根据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乔杰院士团队开展的全国育龄人群生育健康监测数据显示,我国育龄人群的北医三院不孕率已从2007年的11.9%上升至2020年的17.6%,估计目前约有3300万对育龄夫妇面临不孕问题困扰。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快速发展,不孕症治疗成功率和安全性极大提升,已帮助众多不孕夫妇成功生育健康后代,我国每年约有30万例辅助生殖技术助孕分娩的新生儿出生。论文截图在针对不孕症夫妇的诊疗过程中,除了疾病本身导致的病理改变和生育障碍之外,还应关注不孕不育给女性及其家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05-13

  • 粪污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和去除关键驱动因素方面取得新进展

    重金属、抗生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是畜禽粪便中主要的有害物质,特别是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日益受到关注。明确粪污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和去除关键驱动因素,对于降低粪污有机肥农用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土壤研究所王兴祥研究团队通过典型地区调查,明确了畜禽粪便中抗生素和重金属的污染特征,发现了抗生素抗性基因传播的主要驱动因子及相关路径,明确了工程化厌氧和好氧发酵体系下影响抗生素和抗生素抗性基因去除的关键因素。主要结果如下:1、四环素类抗生素和铜、锌在畜禽粪便中残留量较高,其中仔猪粪便残留浓度高于其他动物粪便。磺胺类(SAs)、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镉、砷在畜禽粪便中含量相对较低,在不同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时间:2022-05-12


页次:348/1559  共31174篇文章  
分页:[<<][341][342][343][344][345][346][347][348][349][35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