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复旦大学王应祥团队揭示减数分裂重组热区基因沉默的分子机制

    复旦大学王应祥团队揭示减数分裂重组热区基因沉默的分子机制减数分裂是真核生物有性生殖所必需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最终产生单倍体配子。减数分裂重组是减数分裂的核心事件,其起始于保守的DNA拓扑异构酶复合体(SPO11-1/SPO11-2/MTOPVIB)介导DNA双链断裂(DSB)的产生。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重组除了创造新的等位基因组合,既确保了生物世代间遗传物质在稳定传递,又增加了后代的遗传多样性。在酵母、哺乳动物和植物的研究中发现减数分裂DSB沿染色体的分布并非随机,会优先发生在一些小区域(~1-2kb),被称为DSB热区,其具有显著的表观遗传修饰和基因组特征。植物中发现组蛋白修饰,如H3K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10-09

  • 城环学院王少鹏研究组在《自然•生态与进化》发表论文揭示生物多样性的多尺度稳定化作用

    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多种功能和服务。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目标之一。很多研究表明,多样性越高的生态系统具有更大的稳定性。虽然“多样性-稳定性”理论自1990年代以来日趋成熟,但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小尺度实验群落,关于这一理论能否扩展至大尺度自然群落仍不清楚。为了理解这一问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员王少鹏的研究组自2014年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理论工作,提出并发展了多尺度稳定性理论框架,基于这一理论框架预测局域群落间的物种组成差异(即β多样性)可促进区域尺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针对这一理论框架,近期多项研究利用单个站点的植物群落实验数据做了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10-09

  • 我国学者在超配位碳-金簇功能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超碳金簇的胞内作用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025105、21772111、21821001)等资助下,清华大学赵亮团队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王浩,清华大学药学院王戈林,以及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徐万海等课题组合作,揭示了超配位碳-金簇的协同解离机制及其在新型铁死亡抗癌前药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以“超碳金簇前药的协同金离子释放及其所导致的助氧响应与加速铁死亡(Pro-oxidant re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10-09

  • 我国学者在土壤原位活性抗生素耐药菌示踪和耐药性传播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单细胞拉曼技术评估土壤表型耐药性并靶向分选和测序高活性耐药菌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922608、22176186、42021005)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朱永官、崔丽研究团队在土壤原位活性抗生素耐药菌示踪和耐药性传播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单细胞拉曼结合靶向宏基因揭示土壤抗生素耐药组(Active antibiotic resistome in soils unra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10-09

  • 清华大学最新Nature发文:NuA4选择性乙酰化组蛋白H4的机理

    生物体遗传信息DNA缠绕组蛋白八聚体1.7圈形成了染色体的基本组成单位——核小体。组蛋白H4的 N端尾巴与临近的核小体相互作用,促进染色体高级结构的形成以及异染色质沉默。核小体组装和异染色质形成阻碍了DNA的复制、转录以及损伤修复等重要生物学过程。生物体进化出了一系列的机制来克服核小体的阻碍。其中,组蛋白乙酰化修饰中和赖氨酸侧链的正电荷,并招募其他染色质因子,进而调控染色质折叠、基因转录以及DNA损伤修复等过程。2022年10月5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陈柱成教授与李雪明副教授合作在《自然》杂志在线发表题为“酿酒酵母NuA4乙酰转移酶复合物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22-10-08

  • 复旦大学Science最新发文:揭示+1核小体调控转录起始机制

    作为基因表达调控的核心,转录起始过程发生在基因启动子区,通过染色质重塑复合物剔除核小体暴露出启动子, 允许转录起始复合物(preinitiation complex,PIC)的组装,在中介体(Mediator)的帮助下组装成PIC-Mediator转录起始超级复合物。我院徐彦辉团队在2020和2021年连续发表四篇Science论文(1-4),围绕人源转录起始机制研究取得了系列重要突破,部分成果入选2021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2022年10月7日,徐彦辉课题组在Science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 “Structures of +1 nucleosome–bound PIC-Mediator

    来源:复旦大学

    时间:2022-10-08

  • 你们好,Watson和Crick,我们是榫和卯

    凭借着序列互补这一独特的性质,核酸分子在众多生物大分子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合成生物学中的研究热点之一。以DNA为例,DNA分子中的四种组成A、T、C、G之间有着严格的匹配规则——Watson-Crick碱基互补配对(A与T配对,C与G配对)。这种碱基之间的匹配规则进而造成了碱基序列与碱基序列之间的特异性识别,即序列互补。对于任意一条DNA单链而言,其互补链的序列是明确且唯一的;错误匹配的序列会使降低两条链之间的结合速率,并使得最终形成的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性大大降低。基于DNA序列间的特异性识别,科研人员已经大大拓展了对DNA的研究,不再单一地将其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更是将其用作分子探针和分子机器人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22-10-08

  • Circ Res 北京大学医学部孔炜教授团队揭示PHB2在平滑肌能量代谢及表型调控中的作...

    血管平滑肌细胞具有较强的表型可塑性,在病理刺激如生长因子、炎症因子或机械牵张等的作用下,平滑肌细胞会发生由收缩表型向分泌表型、炎症表型等转化。多项报道表明,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是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损伤后再狭窄、动脉瘤、血管钙化等多种血管疾病发病的早期步骤和关键环节。最近的研究提示,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同时伴随有由氧化磷酸化向有氧糖酵解的代谢方式转型。然而,平滑肌细胞代谢重编程与表型转化之间的因果关系、参与调控的关键分子目前尚不明确。寻找潜在的通过调控平滑肌细胞代谢方式维持血管平滑肌收缩表型的内源性分子和机制对于维持血管稳态、预防心血管疾病具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2-10-08

  • 上海交大曾小勤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高强不锈镁合金的研究成果

    2022年10月3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轻合金研究所材料智能设计与加工研究室曾小勤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Towards development of a high-strength stainless Mg alloy with Al-assisted growth of passive film”。该研究通过合金化设计,在镁合金表面引入具有持久钝化效果的保护膜层,并提出一种大幅度协同提高镁合金强度和耐蚀性能的制备方案,颠覆了人们对镁合金合金化在提高强度的同时会因电偶腐蚀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2-10-08

  • 杨振军团队在环二鸟苷酸及其类似物的体内递送及肿瘤免疫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核酸是一类能够贮存遗传信息的重要生物分子,其自身及所编码的功能蛋白参与许多生命过程。用以调控基因水平生理过程及疾病治疗的多种功能寡核苷酸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包括反义核酸(ASOs)、小干扰RNA(siRNA)、miRNA(microRNA)、核酶(ribozyme)、核酸适配体(aptamer)、mRNA、质粒(plasmid)以及环二核苷酸(cDNs)等。其生理条件下呈负电性,克服体内环境障碍并有效递送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杨振军教授团队发展的中性胞苷脂材(DNCA)联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2-10-08

  • 化学学院彭海琳课题组与合作者报道超平整石墨烯晶圆转移与集成光电器件

    石墨烯等二维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高、光-物质相互作用强、物性调控能力优,在高带宽光电子器件领域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前,发展与主流半导体硅工艺兼容的二维材料集成技术受到业内广泛关注,其中首要的挑战是将二维材料从其生长基底高效转移到目标晶圆衬底上。然而,传统的高分子辅助转移技术通常会在二维材料表面引入破损、皱褶、污染及掺杂,严重影响了二维材料的光电性质和器件性能。因此,实现晶圆级二维材料的无损、平整、洁净、少掺杂转移是二维材料面向集成光电子器件应用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这一难题,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彭海琳课题组与国防科技大学秦石乔教授、朱梦剑副研究员课题组合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10-08

  • 农学院王晓伟教授团队在PNAS发文揭示植物双生病毒与其介体昆虫相互适应的共进化机制

    近日,农学院王晓伟教授团队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发表了题为“A balance between vector survival and virus transmission is achieved through JAK/STAT signaling inhibition by a plant viru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植物病毒与媒介昆虫彼此相互适应以维持病毒传播与介体存活的分子机制。许多对农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的病毒都需要依赖于介体昆虫进行传

    来源:浙江大学农业生物技术学院

    时间:2022-10-06

  • 材料学院占肖卫课题组在有机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新进展

    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占肖卫课题组提出一种简单的策略,利用强荧光含硼有机半导体BBS作为固体添加剂,同时增强PM6:Y6基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激子扩散和电荷输运,提高了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相关工作发表在《先进材料》上(Adv. Mater.,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205926)。有机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环境友好型发电器件,具有柔性、质量轻和半透明等优点。近年来,以ITIC和Y6为代表的稠环电子受体促进了该领域的变革性发展。为了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实现高效率,光活性层应吸收足够的光子以产生激子,而且这些激子必须快速扩散到给体和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10-06

  • 张宏团队揭示内质网表面钙瞬变是启动自噬体在内质网上形成的关键信号

      自噬是指通过形成双层膜结构的自噬体,包裹部分胞质并运送到溶酶体进行降解及回收的过程,对抵抗各种应激和维持细胞稳态至关重要。自噬体形成的关键步骤包括隔离膜(自噬体前体)的启始、成核、延伸以及闭合。人们对自噬体形成分子机制的了解主要来自对单细胞酵母自噬的研究。多细胞生物自噬体的形成过程更加复杂,包括多个独特的步骤以及多细胞生物特有的自噬蛋白参与。多细胞生物自噬与酵母自噬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自噬体形成的位置。酵母自噬体在液泡膜上形成,而多细胞生物自噬体在内质网的多个位点同时形成。鉴定决定自噬体在内质网上形成的信号是自噬领域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科学问题。   2022年10月5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2-10-06

  • 【科研动态】华中科技大学刘钢教授团队:基因疫苗载体快速定量检测黑科技

    2022年10月1日,华中科技大学刘钢教授团队,在Materials Today Bio期刊上发表了题为:Versatile nanorobot hand biosensor for specific capture and ultrasensitive quantification of viral nanoparticles的研究论文。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腺病毒已经成为预防感染、严重疾病和死亡的理想疫苗载体。载体进入体内诱导免疫反应并建立免疫记忆需要一种具有传染性的活性病毒疫苗。传统的定量检测方法中,无论是灵敏度较高的qPCR检测,还是传统免疫学原理Elisa检测等,仅可以定量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2-10-05

  • 钱伟强课题组在拟南芥氮饥饿调控转座子表达方面取得新进展

         生物体内,转座子元件 (Transposable elements, TEs) 被多种表观遗传机制沉默,包括DNA甲基化、抑制性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高级结构等途径。氮元素是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虽然人们已经广泛研究了植物响应氮饥饿的基因调控网络,但对于氮饥饿对转座子元件调控的影响尚不清楚。      JIPB近日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钱伟强课题组题为“Nitrogen starvation induces genome-wide activation of tra

    来源: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

    时间:2022-10-05

  • 吴乔教授团队揭示肝星状细胞外泌己糖激酶HK1加速肝癌进程新机制

    肝细胞癌(HCC)是最常见的肝恶性肿瘤,临床上超过80%的肝癌是由肝脏纤维化或肝硬化发展而来,提示肝纤维化可直接促进肝癌的发生发展。肝纤维化的关键节点是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的激活。HSCs是肝脏特异性的间充质细胞,约占整个肝脏细胞总数的10%。健康肝脏中HSCs处于静息状态,细胞内富含维生素A脂滴;肝脏纤维化时,HSCs转为激活状态,细胞大量增殖,表现出α-平滑肌动蛋白(α-SMA)表达上调和胞外基质分泌增加等特点。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由细胞释放到胞外基质中的一种膜性的囊泡结构,包含蛋白质、脂类、

    来源: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10-05

  • 物理学院薛建明课题组与合作者在基于离子束制备的可调离子选择性纳米通道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具有离子选择性的人工纳米通道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离子筛分和纳米流体器件等研究中,近年来已成为纳米通道领域的国际研究前沿之一。由于不同应用情形需要具有不同离子筛分能力的纳米通道器件,因此长期以来研究人员都需根据特定要求制备相应的离子选择性通道,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与资源,且受到实验技术的限制。虽然已有工作报道了某些具有可调离子选择性的纳米通道,但它们实际上是有着不同结构而性能固定的数个器件,因此真正具有可调离子选择性纳米通道的研究与制备仍然稀缺。针对上述挑战,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重离子物理研究所、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薛建明教授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杜广华研究员合作,利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10-05

  • 物理学院刘开辉课题组在转角双层石墨烯精准原子制造研究中取得进展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刘开辉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提出“预堆叠衬底-角度复制单晶生长”的新生长策略,在宏观控制衬底旋转角度的条件下,利用二维晶体严格的外延角度复刻生长行为,以及金属衬底预熔平面自铺展效应,成功操控了双层石墨烯堆叠转角生长。该策略在二维晶体制备领域提供了宏观尺度下精准操控双层堆垛结构的新路径,有望为大批量制备可控转角多层二维材料领域提供一种全新的低成本方案。2022年9月15日,相关研究成果以《大面积任意转角双层石墨烯的设计生长》(Designed growth of large bilayer graphene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10-04

  • 你们好,Watson和Crick,我们是榫和卯

    凭借着序列互补这一独特的性质,核酸分子在众多生物大分子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合成生物学中的研究热点之一。以DNA为例,DNA分子中的四种组成A、T、C、G之间有着严格的匹配规则——Watson-Crick碱基互补配对(A与T配对,C与G配对)。这种碱基之间的匹配规则进而造成了碱基序列与碱基序列之间的特异性识别,即序列互补。对于任意一条DNA单链而言,其互补链的序列是明确且唯一的;错误匹配的序列会使降低两条链之间的结合速率,并使得最终形成的双螺旋结构的稳定性大大降低。基于DNA序列间的特异性识别,科研人员已经大大拓展了对DNA的研究,不再单一地将其作为遗传信息的载体,更是将其用作分子探针和分子机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2-10-04


页次:290/1559  共31166篇文章  
分页:[<<][281][282][283][284][285][286][287][288][289][2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