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夏宁邵教授团队提出广谱新冠疫苗的免疫原构建新策略

      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新冠肺炎(COVID-19)持续大流行造成了巨大的公共卫生负担。尽管已经有多个新冠疫苗上市,但SARS-CoV-2变异株的不断出现对疫苗的有效性带来了巨大挑战。病毒基因组突变可能会在病毒传染性、致病性和抗原性等多方面改变SARS-CoV-2的生物学表型。但更重要的是,病毒刺突蛋白(S)的氨基酸突变可能导致病毒对由自然感染或疫苗接种诱导的免疫产生逃逸。与之前的变异株相比,Omicron(B.1.1.529)变异株(包括 BA.1、BA.2、BA.2.12.1、BA.2.75、BA.4和BA.5等)的传染性和免疫逃逸能力都显著增强。传统

    来源: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10-20

  • 上海交大肖华课题组与合作者提出宏蛋白质组学研究新策略

    近日,中国科协和美国科学促进会共同创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Research》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肖华课题组与合作者的研究论文《肺癌口腔微生物组的宏蛋白质组学深度分析》(In-Depth Metaproteomics Analysis of Oral Microbiome for Lung Cancer)。该论文创建了宏蛋白质组学研究新策略,从微生物功能的执行者——蛋白质的水平对微生物组开展了深入探究,实现了口腔微生物组的深度宏蛋白质组学解析,并为发现肺癌与微生物组紊乱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线索。该研究论文以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单位,上海交通大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2-10-20

  • 我国学者在土壤病毒群落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土壤病毒群落对土地利用方式的响应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177097、42021005)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朱永官院士团队在土壤病毒研究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土壤病毒群落对土地利用方式改变的响应(Response of soil viral communities to land use changes)”为题,于2022年10月12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10-20

  • 我国学者在结核分枝杆菌与宿主互作机制研究领域取得进展

    图 结核分枝杆菌劫持泛素调控宿主的膜脂稳态进而抑制细胞焦亡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825014、31830003、82171744、82022041)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翠华研究员团队在结核分枝杆菌与宿主互作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种脂磷酸酶通过劫持泛素抑制宿主细胞焦亡(A bacterial phospholipid phosphatase inh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10-20

  • 一种新的微生物途径

            悬在洞顶上的钟乳石状生物膜(A)和位于壁面生物膜中的星状细胞(B)。    甲烷是一种强大的温室气体,自前工业化时代以来,对全球变暖的贡献超过20%。甲烷厌氧氧化(AOM)是一种重要的甲烷沉默方式,减少了甲烷从各种环境向大气的排放。Methylomirabilota属细菌(Methylomirabilis oxyfera)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驱动AOM的研究已被广泛报道。有趣的是,尽管M . oxyfera是一种厌氧生物,它利用好氧途径进行甲烷氧化,通过“氧反硝化”使用自己细胞内形成的氧气。目前,我们对生态生理

    来源:mLife

    时间:2022-10-19

  • Hippo通路控制脂肪组织纤维化

    脂肪组织纤维化是重度肥胖的重要特征,也是逆转肥胖的关键障碍;但对其发生发展的核心细胞分子机制并不清楚。脂肪组织纤维化表现为病变性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过度堆积,从而限制脂肪细胞生长的物理空间、打破细胞间通讯,并对脂肪细胞膜施加剪切力。脂肪细胞的可塑性因而受损,脂肪特性逐渐丢失,不利于其储存和动员过剩的能量;炎性因子分泌相应增多,进一步恶化脂肪组织微环境、破环组织稳态,加速纤维化进展,形成恶性循环。大量研究表明,Hippo通路是调控器官大小和组织稳态的核心通路。激活Hippo通路的上游激酶LATS1/2会促进转录共激活蛋白YAP/TAZ的磷酸化,进而导致Y

    来源: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时间:2022-10-19

  • 重点实验室在海藻响应波动光环境机制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植物学期刊Plant Physiology (TOP)刊发了中科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藻类分子生理与发育调控研究团队关于海洋硅藻适应波动光环境分子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是该团队在the Plant Journal (TOP)发表海洋硅藻适应动态环境机制的研究论文后,在硅藻适应波动光环境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   众所周知,在实验室内培养海藻主要以恒定光照条件为主,然而野外环境下光环境并不是恒定的而是以波动光为主,这导致室内培养与野外条件下的生长显著不同,其背后的分子机制仍知之甚少。海洋硅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极强,可以在海洋上升流和湍流等环境中占据主导优势。这些环境不

    来源: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时间:2022-10-19

  • 重点实验室在褐藻多糖硫酸酯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取得进展

       日前,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刊登了中科院实验海洋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海藻化学与海洋药物课题组关于褐藻多糖硫酸酯作为免疫刺激剂诱导巨噬细胞定向极化,改善肿瘤微环境,增强结肠癌对卡培他滨化疗治疗敏感性研究。    该研究结果显示了FPS1M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巨大潜力,并提示FPS1M联合卡培他滨可能是治疗结肠癌的一种可供选择的组合策略。   化疗耐药是结直肠癌(CRC)治疗中最关键的挑战之一,化疗耐药的发生和发展与肿瘤免疫微环境(TIME)密切相关。巨噬细胞是浸润至肿瘤微

    来源: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时间:2022-10-19

  • 徐书华/张国庆/樊少华团队合作发布人类基因组结构变异数据库和计算分析平台PGG.SV

    2022年10月16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人类表型组研究院徐书华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张国庆研究员、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樊少华研究员合作开发的人类基因组结构变异数据库PGG.SV(https://www.biosino.org/pggsv/),文章题为“PGG.SV: a whole-genome-sequencing-based structural variant resource and data analysis platform”。该数据库通过收集全球人群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

    来源: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

    时间:2022-10-19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片上超微型光谱仪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超微型电调谐光谱仪研究:(a) 超微型光谱仪的器件及能带结构示意图;(b) 重金属原子离域增强层间激子光吸收研究;(c) 电场可调的器件红外光电响应特性;(d) 光谱仪工作原理及机制;(e) 单像素扫描主动式成像照片;(f) 对于(e)中点A位置的重构的光谱信息,及与传统光谱仪测量结果的对比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61922005、U1930105)等资助下,北京工业大学张永哲教授团队与加州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10-19

  • 广州健康院在手性吡啶并螺烯的合成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朱强课题组等合作,高对映选择性完成了手性吡啶并螺烯分子的不对称合成,并对部分产物进行了光学活性探究。相关研究成果近日以Palladium-Catalyzed Modular Synthesis of Enantioenriched Pyridohelicenes through Double Imidoylative Cyclization为题发表在ACS Catal.上。   手性吡啶并螺烯是氮-杂螺烯家族中重要成员,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用途,如:作为手性发射体、金属络合物、催化剂,手性助剂等。因此,手性吡啶并螺烯分子的不对称合成受到了有机化学家越来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时间:2022-10-19

  • 广州健康院发现靶向PD-L1的CSR提升CAR-T细胞疗效的分子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李鹏研究员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Co-expression of a PD-L1-specific chimeric switch receptor augments the efficacy and persistence of CAR T cells via the CD70-CD27 axis的研究,为提升CAR-T细胞疗法的抗肿瘤活性提供了新的策略。   近年来,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领域中取得了突破性的疗效,然而其在实体肿瘤患者中的疗效仍不理想。实体肿瘤细胞表达

    来源: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时间:2022-10-19

  • 贵州发现蕨类植物新种绥阳耳蕨

    贵阳10月13日电 记者吕慎、陈冠合从贵州中医药大学获悉,该校中药资源团队发现蕨类植物新种绥阳耳蕨(Polystichum suiyangense)。该植物为2018年6月在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开展药用植物调查中,在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山地沟谷发现。经过三年多的持续野外和引种观察,并结合分子生物学研究,最终确定为鳞毛蕨科耳蕨属细裂耳蕨组的植物新种。相关研究成果已于近期在国际植物分类学期刊Phytotaxa第567卷第1期上发表。耳蕨属全球超过500种,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鳞毛蕨科中最大的属、蕨类植物的第三大属,同时也是蕨类植物分类最为困难的类群之一。目前,耳蕨属细裂耳蕨组共13种(包括新发现的绥阳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2022-10-18

  • PNAS:肿瘤-睾丸基因能够造成持久的染色体不稳定现象

    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广东省领军人才等项目的支持下,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Alexander Strunnikov团队研究发现肿瘤-睾丸(Cancer-Testis,CT)基因能够造成持久的染色体不稳定现象。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Boukaba Abdelhalim为该论文第一作者,Alexander Strunnikov为通讯作者。CT蛋白的表达实际上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表观遗传现象。在癌症中被激活的减数分裂相关基因也可能与肿瘤发生时的染色体不稳定性有关。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分离所必需的cohesin复合物蛋白中,生殖细胞的cohesin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2-10-18

  • 南方科技大学最新发文:粘附细胞的机器人胞内电化学传感

            图:细胞内传感机器人自动对多个细胞进行定量测量。    南方科技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自动细胞内传感系统,为更好地研究疾病进展或早期疾病诊断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方法来揭示细胞的内在特征和异质性。这篇新的研究论文发表在9月2日的《生化人和仿生系统》杂志上。细胞内生化过程的测量对于定量理解生物系统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纳米微粒的细胞内传感是一种原位、无标签和非破坏性的测量方法。然而,细胞的尺寸和纳米球的尖端使人工操作难以有效地进行细胞内测量,这对获得统计显著数据构成了障碍。因此,研究人员通过集成自动化技术,设计

    来源:

    时间:2022-10-18

  •  成都生物所揭示降雨介导的宽阔杂交带促成了西藏齿突蟾混乱的地理结构

     从微进化角度理解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内在驱动机制是保护遗传学的重要科学问题之一。其中,对目标物种的遗传结构及种群历史动态评估,及杂交带杂交适合度的分析是该学科研究的重难点。如何恰当的区分种群分化,乃至物种形成是核位点杂交还是环境选择的结果仍是该学科目前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近年来,随着基于一致性理论的基因流检测模型的兴起与发展,通过整合时间校正的系统发育关系、生态气候因素、形态数据及多种统计学手段来探讨物种形成的内在和外在机制,能更好地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谢锋研究员带领的团队以青藏高原山地溪流中特有的西藏齿突蟾 (Scu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2-10-18

  • 田间课题组在新型光热纳米材料应用于糖尿病伤口愈合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Advanced Healthcare Materials(《先进健康材料》,IF=11.092)在线发表了武汉大学药学院、中南医院药学研究院田间课题组在光热材料治疗细菌感染方面的研究成果。该研究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基于壳聚糖和咔咯光敏剂的超分子自组装纳米材料,实现了有效的细菌捕获以及光热协同抗菌,显著促进了糖尿病感染伤口的愈合。 论文题目为“Self-Assembled Corrole/Chitosan Photothermal Nanoparticles for Accelerating Infected Diabetic Wound Healing”(《自组装咔咯/壳聚糖

    来源:武汉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2-10-18

  • JVI :夏宇尘课题组揭示乙肝病毒核心蛋白不参与cccDNA转录调控

    近日,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泰康生命医学中心/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医学病毒学研究所夏宇尘教授研究组在国际病毒学权威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发表题为“Hepatitis B virus core protein is not required for cccDNA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一系列细胞和小鼠模型发现乙肝病毒核心蛋白不参与病毒微染色体cccDNA的转录调控,不仅进一步揭示了乙肝病毒cccDNA微染色体的调控机制,同时也指出了目前很受关注的靶向病毒核心蛋白的药物存在局限性。 乙型肝炎病毒(H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2-10-18

  • 我室邓菲研究团队联合合作单位在极地地区的病毒多样性研究中 取得进展

    近日,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家病毒资源库/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疆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联合团队在2012-2014年南极动物粪便和北极冻土宏基因组数据的回顾性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相关研究成果“Diverse viromes in polar region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metagenomic data from Antarctic animal feces and Arctic frozen soil in 2012–2014”在线发表在Virologica Sinica上。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2-10-18

  • 徐书华/张国庆/樊少华团队合作发布人类基因组结构变异数据库和计算分析平台PGG.SV

    2022年10月16日,国际知名学术期刊《核酸研究》(Nucleic Acids Research)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徐书华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张国庆研究员、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樊少华研究员合作开发的人类基因组结构变异数据库PGG.SV(https://www.biosino.org/pggsv/),文章题为“PGG.SV: a whole-genome-sequencing-based structural variant resource and data analysis platform”。该数据库通过收集全球人群的全基因组测序数据,专注于基因组结构变异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10-18


页次:284/1559  共31166篇文章  
分页:[<<][281][282][283][284][285][286][287][288][289][2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