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Mo2C纳米酶治疗纤维肌痛能量代谢分子机制

      我院疾病系统遗传研究院/疾病分子网络前沿科学中心/蛋白组学-代谢组学平台龚萌副研究员团队与麻醉手术中心/线粒体与代谢研究室李涛研究员团队合作,于2022年7月在Biomaterials(IF:15.304)发表文章“Integrated metabolomics revealed the fibromyalgia-alleviation effect of Mo2C nanozyme through regulated homeostasis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energy metabolism”,首次发现Mo2C纳米酶对利血平诱导产生的纤维肌痛具有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时间:2022-10-12

  • Molecular Cell:胞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6促进脂肪酸氧化的新机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之一,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后者是一种更为严重的代谢性肝病,可以增加肝细胞癌的发生率。目前,NAFLD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深入研究NAFLD的发病机制成为肝脏领域和代谢领域的研究热点。2022年10月7日,朱卫国/杨洋团队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Cytoplasmic SIRT6-mediated ACSL5 deacetylation impede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by f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2-10-12

  • 河南省脑靶向生物纳米药物重点实验室在脑胶质瘤治疗领域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河南省脑靶向生物纳米药物重点实验室围绕国家“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科技项目研究方向,聚焦复杂脑部疾病的诊疗研究。其中,脑胶质瘤(GBM)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脑肿瘤,其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临床上至今仍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GBM难以治愈主要归因于肿瘤微环境复杂、常见的单一治疗方式效率低、易产生耐药性等。针对该系列问题,实验室通过设计砷基纳米药物调控肿瘤微环境、构建金属螯合治疗、基因化动力联合治疗及CRISPR/Cas9基因编辑等新型治疗策略,实现了GBM的高效治疗。   脑胶质瘤的砷基纳米药物治疗 针对还原及乏氧的肿瘤微环境,实验室设计了一种由银纳米粒子及表面螯合的砷V

    来源: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10-12

  • 河南省脑靶向生物纳米药物重点实验室在脑胶质瘤治疗领域取得系列研究成果

    河南省脑靶向生物纳米药物重点实验室围绕国家“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科技项目研究方向,聚焦复杂脑部疾病的诊疗研究。其中,脑胶质瘤(GBM)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脑肿瘤,其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临床上至今仍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GBM难以治愈主要归因于肿瘤微环境复杂、常见的单一治疗方式效率低、易产生耐药性等。针对该系列问题,实验室通过设计砷基纳米药物调控肿瘤微环境、构建金属螯合治疗、基因化动力联合治疗及CRISPR/Cas9基因编辑等新型治疗策略,实现了GBM的高效治疗。   脑胶质瘤的砷基纳米药物治疗 针对还原及乏氧的肿瘤微环境,实验室设计了一种由银纳米粒子及表面螯合的砷V

    来源:河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10-12

  • “健康又长寿!”林圣彩团队与邓贤明团队合作开发新型效仿辟谷作用之AMPK激活剂

    古语云,“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健康且长寿从古至今都是渺小的人类在同神秘宏大的自然一边抗争一边融合的追求。历史上秦始皇以对于长生不老的执着追求而闻名于世,还留下了炼制仙丹和派徐福远渡重洋寻求长生不老药的故事。我院林圣彩院士与邓贤明教授合作,经过六年的努力,结合了辟谷、卡路里限制等生理条件,基于林圣彩课题组近年来开辟的机体内AMPK激活的全新通路,开发了一个AMPK激活剂—— “Aldometanib”,中文意译为“辟谷精”(图1),并十分有望借此实现人类健康长寿的梦想。文章于2022年10月10日以The aldolase inhibitor ald

    来源: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10-12

  • 李蓬团队揭示磷脂转运蛋白PITPNC1调控线粒体的磷脂稳态进而维持小鼠体温

    2022年9月23日,复旦大学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李蓬团队在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PITPNC1 promotes the thermogenesis of brown adipose tissue under acute cold exposure的论文。PITPNC1是一类可以转运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肌醇(PI)和磷脂酸(PA)的磷脂转运蛋白[1-2],该研究团队通过Pitpnc1全身敲除小鼠(Pitpnc1-/-)的动物模型研究该基因的生理调控功能,发现在急性4℃冷刺激下,Pitpnc1-/-小鼠表现出低温不耐受表型,直至低温死

    来源:复旦大学 代谢与整合生物学研究院

    时间:2022-10-12

  • 高旭/黄婧/吴少伟/张玲合作团队发现短期PM2.5暴露会加速基于DNA甲基化的表观遗传年龄

    2022年9月27日,环境科学领域权威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IF:11.357)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高旭、黄婧副研究员与西安交通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吴少伟教授、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张玲教授合作研究成果,论文题为 “Short-term Exposure of PM2.5 and Epigenetic Aging: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 ”(PM2.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2-10-12

  • 邹志勇、黄旸木团队揭示金砖国家HIV-阴性和HIV-阳性人群结核病负担变化趋势

    近日,《柳叶刀-发现科学》(eClinicialMedicine - Part of THE LANCET Discovery Science)杂志发表了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一项关于金砖国家HIV阴性和HIV阳性人群的结核疾病负担的最新成果(Time trends in tuberculosis mortality across the BRICS: an age-period-cohort analysis for the GBD 2019. EClinicalMedicine. 2022 Se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2-10-12

  • 物理学院孙栋课题组与合作者利用中红外圆偏振光电效应为外尔半导体提供了有力证据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孙栋教授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物理学院、中国科学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曾长淦教授合作,在中红外波长下对碲(Te)进行了圆偏振相关光电流的测量,为支持碲(Te) 作为“外尔半导体”提供了有力的光学证据。相关研究成果以《利用中红外圆偏振光电效应揭示半导体碲中的与外尔有关的光学响应》(“Unveiling Weyl-related optical responses in semiconducting tellurium by mid-infrared circular photogalvanic effect”)为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10-12

  • 牛长缨教授团队在共生菌对实蝇食性的调控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任学明)近日,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牛长缨教授团队在BMC BIOLOGY上发表了最新成果"Gut symbiotic bacteria are involved in nitrogen recycling in the tephritid fruit fly Bactrocera dorsalis"。该文以世界性重大入侵害虫——橘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为对象,从生理生化、分子水平系统阐释了肠道共生菌介导的橘小实蝇氮营养获取策略,筛选出介导幼虫氮营养获取途径的优势共生菌,揭示了共生菌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2-10-12

  • 卢新民课题组提出植食性昆虫和土壤生物协同促进植物入侵新假说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高伦伦)近日,我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农业微生物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洪山实验室PI卢新民课题组整合多年的野外调查和土壤反馈实验,首次提出了昆虫和土壤生物协同促进植物入侵的新假说(Enhanced soil-mediated invasion self-reinforcement upon herbivory hypothesis)。该成果以“Aboveground herbivory can promote exotic plant invasion through intra- and inter specif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2-10-12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提出脊椎动物成对附肢起源的新机制

    图1 灵动土家鱼正型标本照片(彭礼健摄)及解释性素描(史爱娟绘)   图2 灵动土家鱼成对鳍褶的计算流体力学模拟实验结果(Humberto G. Ferrón提供)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130209、41972006、42072026)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盖志琨研究员、朱敏院士研究团队与英国学者合作,在脊椎动物成对附肢起源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10-12

  • 中国科大:基因组稳定性调控顶端激酶ATR活化的新机制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王雪娟教授和蔡刚教授课题组,利用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解析了酿酒酵母细胞内源性激活ATR激酶的结构,揭示了该激酶的活化新机制。研究成果以“Structures of Mec1/ATR Kinase Endogenously Stimulated by Different Genotoxins” 为题于9月29日在线发表在《Cell Discovery》杂志上。基因组稳定性维持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ATR作为细胞中DNA损伤修复通路当中的顶端激酶,负责启动细胞对基因组不稳定的响应和修复,一旦感应到DNA损伤和复制压力会迅速活化,直接磷酸化细胞内超过1000个重要底物(包括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时间:2022-10-11

  • 油菜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定位和候选基因功能解析

    近日,栗茂腾教授课题组在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and Bioproducts(原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中科院1区)在线发表了题为Lysophosphatidic acid acyltransferase 2 and 5 commonly, but differently, promote seed oil accumulation in Brassica napu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Kennedy通路中的关键酶——溶血磷脂酸酰基转移酶2和5(lysophosphatidic acid acyltransferase, LPA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2-10-11

  • 新疆生地所在小面积斑块对维持整体景观连通性的作用研究中取得进展

      在破碎化生境中,维持和提高生境斑块的景观连通性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关键举措。较高的景观连通性有助于促进生物个体的迁移、种子和花粉扩散,以及维持稳定的基因流,而较低的景观连通性将导致物种近交衰退、种群数量下降甚至灭绝。不同斑块在维持景观整体连通性方面的贡献通常不同,以往的研究多倾向于保护面积较大、连通性较好的生境斑块,而常常忽略面积较小的斑块(小型斑块)在维持整体连通性方面的作用。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杨维康研究员团队与河南科技大学韩雷博士合作,以“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中的喀拉峻-库尔德宁片区分布的雪岭云杉林为研究对象,从三个不同的空间尺度分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2-10-11

  • 生命科学学院伊成器和合作者报道tRNA-m1A修饰调控CD4+T细胞功能的新机制

    2022年9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李华兵研究员、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伊成器教授、陆军军医大学吴玉章教授和耶鲁大学医学院Richard A. Flavell教授团队合作在Nature Immunology上发表了题为“tRNA-m1A modification promotes T cell expansion via efficient MYC protein synthe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m1A修饰催化酶TRMT61A通过催化新合成tRNA第58位腺嘌呤的1-甲基腺嘌呤(m1A)修饰,加速CD4+T细胞激活后多种关键蛋白的翻译,保证CD4+T细胞的迅速免疫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10-11

  • Nature Immunology | 李华兵课题组及合作团队报道tRNA-m1A修饰是CD4+T细...

    9月22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李华兵研究员及合作团队在Nature Immunology上发表了题为“tRNA-m1A modification promotes T cell expansion via efficient MYC protein synthe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m1A修饰催化酶tRNA methyltransferase 61A(TRMT61A)通过催化新合成tRNA第58位腺嘌呤的甲基化(m1A),来提高CD4+T细胞激活后多种关键蛋白的翻译效率,进而促进CD4+T细胞的快速增殖。 Naïve CD4+T细胞在接受不同抗原信号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时间:2022-10-11

  • Environ Sci Technol | 公共卫生学院王慧团队解析重金属长期低剂量暴露...

    2022年9月,环境领域国际顶级期刊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单细胞组学与疾病研究中心王慧教授和巴乾研究员团队题为“Mutagenic Characteristics of Six Heavy Metals in Escherichia coli: The Commonality and Specificity”的论文。研究使用细菌模型开展突变累积实验,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全面解析了六种不同重金属低剂量长期持续暴露所致的特定遗传变异和适应性突变特征图谱,以上结果增加了对重金属暴露致突变毒性的认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时间:2022-10-11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研究中取得进展

    图 基于生物标志化合物单体同位素重建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时期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及古海洋初级生产力群落结构的演化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072034、41888101)资助下,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沈佳恒研究员与海内外合作者在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研究中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远古叶绿素揭开2.5亿年前超长温室/极热气候与生物大灭绝(Early and late phases of the P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10-11

  • 我国学者与国外合作者在末次冰盛期时序标尺建立研究中取得进展

    图 基于乞拉朋齐洞石笋对格陵兰冰芯、南极冰芯时序的校正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731174、41888101、42150710534、41703007、42172201)等资助下,西安交通大学全球环境变化研究院程海教授团队与国外合作者在基于石笋年代建立时序标尺工作中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海因里希2冷事件期间耦合的大气-冰-大洋气候动力学(Coupled atmosphere-ice-ocea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10-11


页次:287/1559  共31166篇文章  
分页:[<<][281][282][283][284][285][286][287][288][289][2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