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我国学者在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策略方面取得新进展

    图1 eCRSwNP鼻腔免疫微环境中2型免疫反应驱动病程进展的新发病机制   图2 ALOX15抑制剂可以治疗体内体外模型的2型炎症疾病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071027、82101200、82071791、91542117、U20A20374)等资助下,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王威清博士、吕威教授团队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免疫学系何维、张建民教授团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10-18

  • 李新建团队揭示ATF4依赖的果糖代谢促进胶质瘤的恶性进展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脑部肿瘤。在正常生理条件下,GBM利用葡萄糖作为主要能量物质来源支持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此外,其它营养物质,如果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等,也可作为GBM的能量来源。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果糖的过量摄取与肿瘤恶性进展密切相关。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果糖代谢通路与葡萄糖代谢通路的起始阶段不同, GLUT5(由SLC2A5基因编码)负责把果糖转运进入细胞,在细胞中果糖被ketohexokinase磷酸化转化成1-磷酸果糖,随后 aldolase B将一分子1-磷酸果糖裂解为一分子甘油醛和一分子磷酸二羟丙酮,两者分别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2-10-18

  • 开发病毒代理筛选系统,实现水稻基因高效敲除和敲入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陆钰明课题组和朱健康院士团队合作在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发表了题为“High-throughput genome editing in rice with a virus-based surrogate system”的研究论文(https?://doi.org/10.1111/jipb.1?3381)。该研究通过双生病毒高效递送并表达sgRNA,结合稳定表达Cas9和潮霉素代理筛选系统的水稻受体材料,建立了一套水稻高通量基因敲除和敲入系统。近年来,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在植物育种研究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聚焦于利用基因编辑技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2-10-17

  • 中亚地区水资源风险和水危机呈加剧趋势

      充足可靠的淡水供应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可持续发展目标6.2(SDG6.2)指出:到2030年,应实现人人普遍、公平地获得安全、负担得起的饮用水。同时,SDG6.4也指出:到2030年,要大幅提高所有部门的用水效率,确保可持续的淡水抽取和供应。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受到包括气候变化、水资源和能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的挑战。水危机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中亚地处欧亚大陆腹地,气候干燥,跨境河流众多,水土资源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是世界上水危机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因此,系统评估中亚五国的水危机进程,并定量识别各国水危机的主导驱动因子,对中亚地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2-10-17

  • 中巴经济走廊灌区主要农作物灌溉用水需求略有改善

      中巴经济走廊(CPEC)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而CPEC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淡水资源紧缺且农业用水占比高。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库和中国第三产业统计年鉴(2017年),巴基斯坦和新疆的农业用水占用水总量的90%以上(巴基斯坦94%,新疆93.1%),持续的人口和农业生产增长进一步加剧了该地区对水资源的需求。在水资源稀缺的情况下,农业灌溉用水供应受到威胁,严重影响作物生产和人类粮食安全,而灌溉需求的量化是可持续管理农业水资源的基础。因此,准确量化这一区域灌溉用水需求,优化水资源配置尤为关键。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亚宁研究员

    来源: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时间:2022-10-17

  • 化学学院张亚文课题组在纳米氧化铈体系的界面电子结构及其催化性能的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

    负载型催化剂由于具有稳定的界面结构、便于分离回收,被广泛用于石油化工、汽车尾气处理、新能源电池等领域。对负载型催化剂而言,金属纳米颗粒和载体之间存在不可避免的相互作用,包括两者之间的电荷转移、颗粒形貌和化学组成的改变,以及在载体迁移后形成包覆结构。这些界面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了反应物的吸附和转化过程,是决定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在各种界面效应中,电子效应对催化性能的调节最为显著。界面电子结构与表面物种的吸附强弱密切相关,而表面物种的吸附直接影响了催化活性和选择性。研究发现,反应催化活性与物种吸附强度通常呈火山关系,只有适中的物种吸附强度才能到达最高的催化性能。然而,如何通过化学手段精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10-17

  • 生命学院在PM2.5的呼吸道毒性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众所周知,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具有健康危害,能够促进COPD、支气管炎及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发展。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上述呼吸道疾病患者血浆中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显著升高,能通过抑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增强气道炎症等方式促进疾病的发生发展。体内降解ADMA的关键酶DDAH1在呼吸道疾病相关动物模型中表现出明显的保护作用。然而,ADMA/DDAH1是否参与PM2.5暴露引发的肺损伤还不清楚。生命学院陆忠兵和丁文军课题组合作,证实PM2.5暴露能够增加血清中ADMA的含量,而敲除DDAH1或补充外源ADMA能促进PM2.5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2-10-16

  • 材料学院董蜀湘课题组在“磁-机-电耦合”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物联网(IoT)技术”(即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 随之应运而生。由海量低功耗电子元器件构成的传感器网络(WNS)在IoT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在现有的技术下,驱动这些成千上万的电子器件是通过化学电池或者电网连线的方式来提供电能,但由此会带来诸多问题:化学电池存在寿命问题,海量的使用无疑会造成环境污染;电网供能的方式又会增加系统集成的复杂度,以及海量维修成本。新生的能量采集技术可以将环境中广泛分布的机械振动能、磁场能、波浪能、太阳能等各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转化为电能,再用来驱动海量分布的电子传感元件,这将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2-10-16

  • 中国学者Science最新发文:结核分枝杆菌的一种脂磷酸酶劫持宿主泛素抑制细胞焦亡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一类重大慢性传染病。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2020年全球有近990万新发TB患者,并有约151万人因TB感染导致死亡。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翠华团队长期致力于Mtb与宿主互作机制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在Nature Immunology(2015)、Nature Communications(2019,2017)、Autophagy(2021)、EMBO Report(2021)、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2018,2019)等期刊发表系列研究工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2-10-15

  •  《科学》杂志新闻栏目报道中科院李家堂研究团队温泉蛇系列研究成果

     10月11日,《科学》杂志新闻栏目以“Secrets of Tibet’s hot-spring snakes revealed”为题对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团队的温泉蛇系列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报道链接)(图1)。     图1. Science杂志News栏目报道李家堂研究团队的温泉蛇系列研究成果     文章提到,自2015年起,李家堂研究团队聚焦温泉蛇高原极端环境适应与演化机制相关研究,于2018年首次公布了西藏温泉蛇基因组草图,并揭示了温泉蛇属物种适应高原低氧及强紫外的遗传机制,研究成果发表于PNAS。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2-10-15

  • 昆明植物所在茉莉酸抵御马铃薯专食性昆虫和广食性昆虫取食方面取得新进展

      马铃薯已成为我国第四大粮食作物,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是其产量会受到虫害的严重影响。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PTM)是一种专食性昆虫,可导致高达70%的产量损失;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BAW)是一种广食性昆虫,是马铃薯的另一种主要害虫。目前,对两种马铃薯害虫的防治还是以喷施农药为主,获得马铃薯自身抗虫性增强的遗传改良品系对害虫的绿色可持续防控非常重要。    近期,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与其它生物互作化学生态学攻关团队通过阻断重要的抗虫信号——茉莉酸-异亮氨酸(JA-Ile)的代谢,获得了植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2-10-15

  • 解析农林牧生物废弃物发酵微生物,为腐生型食用菌栽培基质制备提供支撑

      我国每年产生大量的农林牧废弃生物资源(秸秆、枝条、牛粪等)。但长期以来,此类资源因无法得到合理利用,而成为重要的环境污染源。为此,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大型真菌种质资源与绿色发展专题攻关组以发展珍稀腐生型食用菌生产为目标,进行农林牧废弃生物资源清洁转化和高值利用研究,以期“变废为宝”,为该类资源的持续利用和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实践案例。    研究分析了我国常见农林牧生物废弃物(秸秆、木屑、牛粪)在微生物发酵(起始、嗜热、冷却、腐熟等)过程中,堆料碳氮比、可溶性氮组分(铵态氮、硝态氮)、碳结构组分(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碳降解酶(纤维素酶、漆酶和过氧化物酶)活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2-10-15

  • 人工智能研究院朱毅鑫课题组在增强过驱动无人机平台稳定性及安全性方向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朱毅鑫助理教授课题组在IROS 2022上发表论文“Downwash-Aware Control Allocation for Overactuated UAV Platforms”,介绍了一种适用于由四旋翼无人机模块组成的无人机平台的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能够兼顾无人机之间的气流冲刷现象和平台整体的推力效率问题,大大增加了此类无人机平台实际使用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基于多个四旋翼和被动自由度机构的过驱动无人机平台 无人机由于其灵巧、简单的特点,一直备受市场和学术界的关注。传统的四旋翼无人机受其欠驱动结构的限制,无法实现位置和姿态的独立控制。打个比方,

    来源: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时间:2022-10-15

  • 人工智能研究院朱松纯、朱毅鑫团队在机器人场景重建、使用动作信息助力机器人自主规…

    近日,人工智能研究院朱松纯、朱毅鑫教授团队在IJCV 2022发表论文《Scene Reconstruction with Functional Objects for Robot Autonomy》,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场景重建问题和场景图表征,为机器人自主规划提供必要的信息,并为其仿真测试提供了与现实场景功能相近的可交互的虚拟场景。同时,这一工作也开发了一个完整的机器视觉系统,以实现所提出的场景重建问题。实验证明了所提出的场景重建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场景图表征在机器人自主规划方面的潜力。 感知三维环境并理解其中包含的信息是人类智能的重要体现,也是人类与环境随心交互的前提。在环境的几何特征与

    来源: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时间:2022-10-15

  • Molecular Cell | 朱卫国/杨洋团队发现胞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SIRT6促进脂肪酸氧化的新机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之一,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后者是一种更为严重的代谢性肝病,可以增加肝细胞癌的发生率。目前,NAFLD发病的病理生理机制仍未完全阐明,临床上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深入研究NAFLD的发病机制成为肝脏领域和代谢领域的研究热点。2022年10月7日,朱卫国/杨洋团队在Molecular Cell杂志上在线发表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2-10-15

  • 解武祥/张路霞团队合作发现胱抑素C与长期衰弱及机体功能变化轨迹的关系

    2022年9月30日,国际知名医学杂志JAMA Network Open (IF: 13.366, JCR Q1) 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临床研究所解武祥研究员团队和北京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张路霞教授团队合作的研究论文,首次以研究对象超过万人、随访时间超过10年的队列研究,表明在社区中老年人群中,基于胱抑素C的肾功能指标同长期的衰弱加速和机体功能退化之间存在前瞻性关联。在读博士生李承龙为第一作者,解武祥研究员和张路霞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衰弱和机体功能退化被认为是反映人体衰老的重要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2-10-15

  • 崔庆华团队提出通用图像嵌入新算法在谷歌通用图像嵌入研究竞赛中获得冠军

    计算机视觉是一门让计算机理解“看到的信息”的科学,是人工智能的热点领域,在各种视觉任务中包括医学影像的智能分析有重要应用。近年来,实例级识别(Instance-Level Recognition,ILR)是计算机视觉领域新的研究热点。所谓“实例级识别”是识别一个物体的特定实例而不是以往简单识别出所属类别的计算机视觉任务,其在广泛性图像搜索与配对领域(如百度识图、谷歌识图)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此外该类计算机视觉算法在医学影像智能分析领域也有潜在应用价值。其中,通用图像嵌入计算是实例级识别的基础,其性能直接影响识别效果。 近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生物信息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2-10-15

  • 野生动物声纹智能监测系统助力“五基”协同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建设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自主研发的野生动物声纹智能监测系统取得重要进展,并作为生态环境部“五基”协同生态环境立体遥感监测体系的组成部分亮相“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   新闻联播关联报道:https://tv.cctv.com/2022/09/27/VIDEspquuKy9ytbFEpPEbd02220927.shtml?spm=C31267.PXDaChrrDGdt.EbD5Beq0unIQ.5   长期以来,野生动物监测是生物多样性监测的一个难点,尤其是鸟类、鸣虫等不易被红外相机探测到的动物类群。声纹识别为监测这些隐藏的动物提供了新途径。特别是近年来权威科学数据库的数据积累和深度学习在声纹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2-10-15

  • 我国学者在口腔黏膜免疫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

    图1 TDO2+肌成纤维细胞介导CD4+/CD8+ T细胞免疫抑制,促进口腔黏膜恶变进程示意图   图2 Pik3ip1调节T细胞代谢稳态调控自身免疫性疾病进展的作用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972532、81991500、82101017)等资助下,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王智教授团队揭示了口腔黏膜恶变进程的免疫逃逸特征,并阐明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负调控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分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2-10-15

  • 陆军军医大学、中山大学和南京大学Cell发文:增强抗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

    阻断PD-1/PD-L1信号可以改变癌症治疗,并被认为可以释放肿瘤微环境(TME)中衰竭的肿瘤反应性CD8+ T 细胞。然而,最近的研究也表明,系统性肿瘤反应性CD8+ T 细胞可能对PD-1/PD-L1免疫治疗有反应。这些差异突出了进一步确定肿瘤特异性CD8+ T 细胞对PD-1/PD-L1阻断反应的重要性。2022年10月7日,陆军军医大学叶丽林,Xu Lifan,南京大学孙倍成及中山大学唐忠辉共同通讯在Cell 在线发表题为“The primordial differentiation of tumor-specific memory CD8+ T cells as bona fide

    来源:南京大学

    时间:2022-10-14


页次:285/1559  共31166篇文章  
分页:[<<][281][282][283][284][285][286][287][288][289][2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