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我国学者在中国人脑连接组研究及其大数据资源方面取得进展

    图 中西方脑功能激活图对照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790650、81727808)等资助下,北京大学高家红教授团队在中国人脑连接组研究及其大数据资源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增进人类连接组学多样性的中国人脑连接组计划(Increasing diversity in connectomics with the Chinese Human Connectome Project)”为题,于2022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1-11

  • Chem Eur J | 上海药物所开展肉芝软珊瑚化学成分再研究

      肉芝软珊瑚属珊瑚种类多样、次生代谢产物丰富,一直是海洋天然产物学家研究的热点。扭曲肉芝软珊瑚是一种被广泛研究的肉芝软珊瑚,其化学成分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80年。中山大学苏镜娱教授及其同事从采集自中国南海的扭曲肉芝软珊瑚中发现了第一个西松烷二聚体,这也标志了中国海洋天然产物化学研究的开端。在此之后,大量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细胞毒性、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抑制剂、抗炎活性等)的西松烷二萜和西松烷二聚体从该种软珊瑚中被发现。中科院上海药物所郭跃伟课题组自2005年起一直致力于对肉芝软珊瑚属珊瑚的研究,迄今为止,18种被化学研究的肉芝软珊瑚属珊瑚中,超过三分之一被课题组研究报道过。   海洋资源丰富,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3-01-11

  • 丁璟珒课题组和北生所邵峰团队合作揭示细菌效应蛋白拮抗宿主细胞焦亡通...

      细胞焦亡作为机体重要的天然免疫反应,在拮抗和清除病原菌感染中发挥关键作用。当革兰氏阴性菌侵入宿主细胞后,其外膜的重要病原分子模式LPS(脂多糖,也称内毒素)会被宿主细胞内的天然免疫受体caspase-4/5/11识别,LPS激活的caspase-4/5/11会进一步切割活化焦亡蛋白GSDMD释放其膜打孔活性,导致细胞焦亡,激发宿主的抗菌炎症反应。同时,细菌也采用了多种策略来逃避宿主的免疫防御,例如通过独特的III型分泌系统向宿主细胞"注入"专门的效应蛋白,干扰宿主的免疫防御通路。2021年,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邵峰团队发现痢疾杆菌(Shigella)分泌的效应蛋白OspC3可以特异识别宿主细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3-01-11

  • 生命学院周帆课题组解析胚胎前后轴发生的新模式

    前后轴(anterior-posterior axis,AP axis)建立是哺乳动物胚胎发育中的重要事件,该过程的异常将导致胚胎着床后发育失败与流产。着床后,小鼠胚胎远端内脏内胚层(Distal visceral endoderm, DVE)从远端向胚胎单侧迁移,而后定位于胚胎前侧,形成前内脏内胚层(Anterior visceral endoderm,AVE)。AVE释放的信号分子作用于临近的上胚层(epiblast,EPI),促进其特化具有胚胎体前侧的特征,而对侧EPI由于远离AVE信号而特化形成原条,至此胚胎前后轴正式建立。DVE和AVE作为前后轴形成过程中的关键细胞群体,经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3-01-11

  • PNAS:钾离子通道调控的新机制

     2023年1月6日,《PNAS》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DNA topoisomerase 2-associated proteins PATL1 and PATL2 regulate the biogenesis of hERG K+ channel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研究所)蔡时青研究组完成。研究人员利用秀丽隐杆线虫的遗传学优势,通过正向遗传学筛选鉴定hERG通道生成(Biogenesis)的调控因子,发现DNA拓扑异构酶2相关蛋白PATL1和PATL2调控hERG通道基因的转录。  人类 ether-a-go-go相关基因(human e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3-01-10

  • 腺苷受体A2BR结合内源性和选择性配体的分子机制

      腺苷(adenosine,ADO)广泛分布于人体各种组织器官,通过作用于腺苷受体(ARs)来调节人体多种重要的生理和病理过程。ARs家族包括四种亚型,分别是A1R、A2AR、A2BR和A3R,其中A2BR与腺苷分子的亲和力较弱(微摩尔级别),而其他三种受体的结合能力均在纳摩尔级别。A2BR在免疫细胞、成纤维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多种肿瘤细胞中均有表达,调节免疫、细胞生长、心脏功能等。腺苷/A2BR信号通路在急性疾病模型中具有组织保护作用,譬如保护心肌缺血和急性肺损伤等。小分子非核苷类配体BAY 60-6583是A2BR的高亲和力选择性激动剂,具有心脏保护作用。  2022年12月28日,中国科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3-01-10

  • 研究人员发现调控水稻耐寒性的关键密码子重复序列

    农作物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异常温度需要具备优异耐受模块,品种设计需依赖细胞寒害感知防御“信号网络”和“修复机制”的原理。   在前期的研究中,种康院士团队已在水稻寒害感知与防御“信号网络”中已经发现了包括感受器、激酶、叶绿体维生素E-K1代谢途径、转录因子和海藻糖代谢在内的一系列元件及其之间的网络关系。然而,对于寒害专一的DNA修复系统是如何建立的则知之甚少。科研人员在最新的研究中发现,具有特异性的人工驯化选择的自然变异耐寒基因模块能够修复寒害引起的DNA损伤。基于数据空间降维理念,通过数学算法将多维尺度的数据合降维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即数据整合GWAS(DM-GWAS),在水稻中

    来源:Science Advances

    时间:2023-01-10

  • 吉凯助力!郑州大学团队设计出靶向治疗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核酸适配体并确认分子靶标为整合β1

    在全球,食道癌是癌症相关死亡的第六大常见原因,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2021年,全球新诊断出食道癌病例超过60万例。食管癌有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和食管腺癌两大亚型,ESCC约占所有食管癌的90%。大多数被诊断为食管癌的患者处于晚期转移,导致预后不良,死亡率高。在临床实践中,目前食管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局限于常规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目前,食道癌明显缺乏分子靶向治疗。因此,迫切需要开发用于食管癌早期诊断和治疗的识别分子和分子靶点。郑州大学袁宝银、刘康栋老师团队在Analytical Chemistry(IF:8.008)上发表题为“DNA Aptamer Selected agai

    来源:吉凯基因

    时间:2023-01-10

  • 数字PET团队开发成功第二代"数字PET"

    湖北广电融媒体记者近日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由华中科技大学生命学院数字PET团队开发、型号为DigitMI 930的新一代全数字PET/CT日前通过中国医疗器械注册认证,正式获准进入市场。相关指标显示,DigitMI 930能在20秒内完成单个床位的扫描成像,全身扫描仅需80秒,单床位成像速度为当前全球第一。 此前,初代临床全数字PET/CT已在湖北省鄂州市中心医院稳定运行两年半,为数千名患者提前“揪”出癌症病灶。新一代数字PET正是在不断的实践和反馈中完成了技术迭代,当前取得的进展是医工交叉合作产生的典型成果,对国计民生具有重大意义。 新一代临床全数字PET/CT 930单床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3-01-10

  • 邓宏魁课题组建立全新胰岛移植策略解决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关键难题

    2023年1月9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邓宏魁研究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彭小忠研究组合作在Nature Metabolism发表题为Implantation underneath the abdominal anterior rectus sheath enables effective and functional engraftment of stem cell-derived isle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个全新的胰岛移植策略,有效支持人多能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在体内存活、功能成熟以及功能长期维持。相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3-01-10

  • 上海交大肖湘团队与洪亮团队合作应用高通量蛋白结构组揭示深海热液古菌细菌共同祖先的代谢特征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肖湘团队与自然科学研究院洪亮团队合作,以分离培养的具有古老的演化地位和独特代谢共性的深海热液超嗜热古菌和嗜热细菌为切入点,借助自主改良的深度学习AlphaFold2技术和中子散射实验,首次应用高通量蛋白结构组研究早期生命代谢,揭示了深海热液古菌细菌共同祖先的代谢特征。该研究成果以“Proteome-wide 3D structure prediction provides insights into the ancestral metabolism of ancient archaea and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1-10

  • 郑乐民团队发现平滑肌细胞中腐胺促进腹主动脉瘤发展新机制

    2022年12月25日基础医学院心血管研究所郑乐民团队在国际知名杂志Advanced Science在线发表了题为《Gasdermin D deficiency in 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ameliorates 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through reducing putrescine synthesis》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GSDMD可通过促进腐胺合成加重腹主动脉瘤发生发展的发现。腹主动脉瘤(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AAA)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3-01-10

  • 张艳锋课题组与合作者在新型自插层相硒化铁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其磁性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北京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张艳锋教授课题组及其合作者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了具有铁自插层结构的新型硒化铁纳米材料,通过调控铁插层的比例,获得了具有室温铁磁特性的二维硒化铁材料,相关工作发表在《先进材料》上。二维磁性材料能够在单原胞厚度依然保持长程磁序且易受外场调控,这无疑将为二维极限下的磁性以及其他新奇物性的研究提供理想的材料体系,也为低功耗自旋电子学/磁存储器件的研制提供候选材料。相关研究也是二维材料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然而,已发现的二维磁性材料(包括过渡金属卤化物、过渡金属锗碲化合物等)的磁性特征只能在低温环境中呈现,且具有较高的环境敏感性,极易与空气中的水和氧气发生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1-10

  • I类新药CS0159获美国FDA授予快速通道资格

      近日,上海药物所徐华强团队与李佳团队联合自主研发的新型FXR激动剂CS0159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快速通道(Fast Track)资格认定,拟用于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     NASH是一种慢性代谢性肝病,可进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目前尚无药物在中国或美国获批用于治疗NASH。临床上亟待有效且可耐受的治疗方案。   CS0159是一种基于晶体结构辅助设计获得的新型强效非甾体类法尼醇X受体(FXR)小分子激动剂。基于对FXR靶点与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构及机制的深刻理解,研究团队设计并合成了系列先导化合物,并对化合物进行体内外药效、毒理和药代动力学等系统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3-01-10

  • 中科院学者Cell发文:人类基因组古病毒复活驱动衰老

       病毒与人类之间的协同进化关系源远流长,二者之间的交锋从未随时间停止过。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一方面,病毒使人类饱受疾病困扰,甚至死亡,并在此过程中对人类基因组不断地利用与改造;另一方面,人类的免疫系统会积极对抗病毒的入侵,使得整合到人类基因组中的病毒序列逐渐被宿主细胞的遗传调控系统接管,协同进化。内源性逆转录病毒(Endogenous Retrovirus,ERV)是数百万年前远古逆转录病毒入侵整合到人类基因组的遗迹——“古病毒化石”。在漫长的岁月中,大量ERV的遗传信息被人类细胞俘获,并经过突变、缺失等变异成为人类基因组中的“暗物质”潜伏下来,占据了人类基因组序列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3-01-09

  • 中国医学专家率先发现乳腺癌单细胞转移机制、特点

    中新网上海1月6日电 (记者 陈静)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乳腺癌正逐渐变成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淋巴结腋窝转移严重制约乳腺癌患者疗效和生存期。中国医学专家的最新成果显示,乳腺癌转移亚群主要分布在原发病灶边界——即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的交界部位。这一发现表明,原发灶边界区域的细胞具有更强的转移能力,其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为后续乳腺癌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的提供了新的思路。据悉,顶尖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刚刚在线发表相关研究成果。这意味着,未来,临床上可甄别有淋巴结转移风险的乳腺癌患者,并开发特定的药物和治疗靶点,进而实现降低早期乳腺癌转移发生几率。这项乳腺癌单细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23-01-09

  • 泛素连接酶TRIM27促进肠道干细胞自我更新维持肠道稳态的新机制

      在探寻TB的病原菌结核分枝杆菌(Mtb)的宿主免疫调控机制的过程中,微生物所刘翠华团队发现与Mtb胞内存活密切相关的多个病原分泌性效应蛋白共同靶向宿主的泛素连接酶TRIM27蛋白(Tripartite motif-containing 27),进一步构建Trim27基因敲除(Trim27-/-)小鼠后发现该小鼠出现了自发性肠炎的表型,提示Mtb靶向的宿主蛋白TRIM27可能不仅在宿主抗感染免疫中发挥作用,还参与调控机体的肠道炎症免疫稳态,而已有研究也提示TRIM27在感染、炎症和肿瘤等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但其生理功能和确切调控机制远未清晰。   该研究组与微生物所汪静研究

    来源: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01-09

  • 生命科学学院焦雨铃课题组合作研究阐释生长素如何调控叶片扁平化建立

    扁平化是叶片的典型特征,也是植物高效光合作用的基础,其建立机制是发育生物学研究的难点。60多年前的经典显微切割实验发现,叶片扁平化依赖于茎尖分生组织产生的可移动信号,称为Sussex信号。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焦雨铃教授课题组在之前的研究中发现茎尖的生长素极性运输介导了Sussex信号(Qiet al., 2014 PNAS),还发现叶片原基中生长素信号促进叶缘的建立和扁平化发育(Guan et al., 2017 Curr. Biol.)。然而,茎尖的生长素极性运输如何影响叶片原基内的生长素分布、极性基因表达以及叶片扁平化发育等还尚不清楚。2022年12月5日,焦雨铃课题组与西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1-09

  • 上海交大义理林教授团队发布智能光传输开源仿真平台

    1月6日,由中国通信学会光通信委员会、鹏城实验室、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联合主办的光通信仿真软件发展研讨会暨智能光传输开源仿真平台发布会在线上顺利召开。由上海交通大学智能光纤通信系统团队开发的智能光传输开源仿真平台——Intelligent fiber transmission simulation (IFTS)在本次会议上正式发布,所有代码在线上(ifibertrans.sjtu.edu.cn)向同行免费开放。鹏城实验室副主任余少华院士、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章渊教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1-08

  • 李川昀团队提出人类特有新基因起源自lncRNA的“偷渡者假说”,揭秘“人之所以为人”的分子基础

    什么使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类?近年来,新基因起源是否可能作为人类特有性状的遗传基础,编码人类高级智能,已成为最引人入胜的科学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新基因主要通过基因复制(gene duplication)产生,而近年的研究发现从头起源(de novoorigination)同样在新基因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一模型下,新基因从祖先非编码区域横空出世,形成前所未有的编码蛋白。然而,这些基因是如何从非编码区域逐步产生的呢?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李川昀教授课题组运用恒河猴作为人类近缘物种的优势,发现lncRNA可能是新蛋白编码基因诞生的前体。虽然这些新基因的起源和保留过程都可能是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1-08


页次:250/1559  共31166篇文章  
分页:[<<][241][242][243][244][245][246][247][248][249][25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