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中国科大揭示细胞有丝分裂期转录调控动态机制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的瞿昆教授课题组和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的王志凯团队合作在细胞有丝分裂转录调控方面取得重要成果。相关成果以“Dynamics and regulation of mitotic chromatin accessibility bookmarking at single-cell resolution”为题发表于Science Advances杂志(DOI: 10.1126/sciadv.add2175)。图1  研究方案示意图细胞在进入有丝分裂时通常伴随着染色质的逐渐固缩和基因转录的显著减少,而当细胞退出有丝分裂时子细胞的染色质状态和基因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3-02-12

  • 上海交大陈功友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文揭示植物病原菌拮抗活性物吡唑三嗪的生物合成与调控机制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各种病原菌的侵染危害,导致植物死亡和造成显著经济损失。农作物抗病育种和使用绿色农药是防控作物重大致灾病害的有效途径,而绿色农药可以来自植物生长环境中产生抗生素的生防微生物。2023年2月9日,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陈功友教授和生命科学技术学院林双君教授联合团队的“The natural pyrazolotriazine pseudoiodinine from Pseudomonas mosselii 923 inhibits plant b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2-12

  • 附属九院乔洁、宋怀东团队发现原基侏儒症和胰岛素抵抗性糖尿病新致病基因

    近日,附属九院乔洁团队和宋怀东团队在《临床和转化医学》(《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影响因子8.554,Q1区)期刊发表了题为《SMC5基因框内缺失突变导致原基性侏儒症、染色体不稳定和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的研究论文。研究团队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在严重胰岛素抵抗合并侏儒症病例中发现染色体结构维持蛋白5(SMC5)框内纯合缺失突变;通过体内外实验证实 SMC5 缺陷通过影响细胞增殖和脂肪细胞分化阻滞胚胎发育,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血糖升高,从而确认了SMC5是小头畸形型原基性侏儒症(MPD)合并特殊类型糖尿病新的致病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2-12

  • 北京大学药学院王坚成团队和北医三院江东团队在重塑炎症微环境治疗骨关节炎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3年2月7日,北京大学药学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坚成教授团队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江东主任医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共同发表了题为“Nanomedicines Reprogram Synovial Macrophages by Scavenging Nitric Oxide and Silencing CA9 in Progressive Osteoarthritis”的研究工作。该研究首次证明骨关节炎(OA)患者和单碘乙酸诱导的骨关节炎模型小鼠的关节组织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3-02-12

  • 国家发展研究院赵耀辉研究团队CHARLS调查揭示影响我国老年人接种新冠疫苗的主因

    截至2022年11月底,COVID-19已导致全球超过660万人死亡,其中大部分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群体。大量证据显示,接种疫苗能有效地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是防控新冠病毒大流行的可靠手段。提升老年人口的疫苗接种率,是全球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自开展疫苗免费接种以来,我国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不愿意接种疫苗,老年人的疫苗接种率远低于年轻人,这与欧美国家、日本和新加坡等亚洲邻国老年人群较高的接种比例形成鲜明的对比。2022年底这轮新冠感染已接近尾声,但我们应当认识到,尽管在疫苗接种与自然感染的双重作用下,国民对新冠病毒普遍具有了一定的免疫基础,但上述免疫力会随着时间逐渐消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2-12

  • 南京土壤所在我国农业碳中和实现路径方面取得进展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和温室气体排放国,承诺到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双碳”战略)。我国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约占全国温室气体总排放的14%,国家“双碳”战略给农业源温室气体减排带来很大的挑战。粮食作物生产是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贡献源,而目前我国农田土壤平均有机碳固定速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面临“排放高、固碳低”的困境,明确粮食作物生产的碳中和实现路径,对于实现我国“双碳”战略和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围绕“我国粮食生产如何实现碳中和?”这一关键科技问题,南京土壤研究所颜晓元研究员团队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清华大学、昆士兰大学、康奈尔大学等国内外十余家研究单位,

    来源: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时间:2023-02-11

  • 西北高原所等在Science发表论文揭示猴面花中一个经典物种形成位点的分子调控机制

      物种特异性小RNA位点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广泛存在,但它们在谱系特异性适应、表型多样化和物种形成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针对三种不同授粉特性的猴面花物种,直接摒弃基于M. lewisii 与M. cardinalis 构建杂交群体发掘YUP 位点的传统方法,巧妙引入自花传粉的M. parishii,将这三个物种经一系列杂交、回交和自交,并适时结合表型和基因型选择,成功获得了Mlew_yupC/CpelanP/P 近等基因系。再通过对相关材料进行基因组测序组装、共线性分析、功能验证和遗传进化分析等确定了YUP 候选基因。研究显示,猴面花(Mimulus )的这个经典物种形成位点YELLOW U

    来源:中科院高原生物所

    时间:2023-02-11

  • 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崔一民团队和药物化学系刘振明团队发现靶向整合素受体的前列腺癌潜在新疗法

    2023年2月10日,北京大学药学院药事管理与临床药学系崔一民教授团队和药物化学系刘振明研究员团队合作在Nature子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Q1区,IF = 38.104)在线发表了题为“Discovery of C19-9 as a novel non-RGD inhibitor of αvβ3 to overcome enzalutamide resistance in 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发现了一类新型整合素受体抑制剂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3-02-11

  • EMI | 我室陈宇研究组揭示m5C甲基转移酶NSUN2调控I型干扰素反应的作用机制

    近日,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宇研究组在国际学术期刊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发表题为“NSUN2-mediated m5C methylation of IRF3 mRNA negatively regulates type I interferon responses during various viral infections”的研究论文,该文揭示了RNA m5C甲基转移酶NSUN2在多种病毒感染过程中负调节I型干扰素反应的重要功能。 RNA修饰是一个重要的转录后修饰过程。其中,RNA的m5C甲基化修饰(5-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3-02-11

  • 我国学者在植物远缘杂交育种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图 植物远缘杂交生殖隔离调控机制模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32170365)等资助下,山东农业大学段巧红教授团队在植物远缘杂交育种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柱头受体调控十字花科种内和种间生殖隔离(Stigma receptors control intraspecies and interspecies barriers in Brassicaceae)”为题,于2023年1月25日在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2-11

  • 我国学者在腓骨肌萎缩症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不同CMT2蛋白的共性致病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150003、91949104、31871022)等资助下,浙江大学医学院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白戈教授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李劲松院士团队在腓骨肌萎缩症的发病机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应激颗粒中的G3BP异常互作存在于多种2型腓骨肌萎缩症中(Diverse CMT2 Neuropathies are Linked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2-11

  • 7T 高分辨率fMRI揭示视觉白质纤维束的视野功能图谱

      白质是神经元轴突组成的纤维束,通过传递动作电位实现脑区间的信息传递。非侵入式检测白质的功能活动对于探究人脑的信息交互至关重要。虽然白质的血氧(BOLD)信号十分微弱,但仍然能够通过超高场功能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进行检测。目前白质的BOLD fMRI信号与神经活动的关联存在较大争议,并且缺乏对白质精细功能图谱的描绘。通过群体感受野模型(pRF)对人脑连接组计划(HCP)的7T高分辨率fMRI数据集进行分析,生物物理所张朋课题组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合作者揭示了视觉白质纤维束视放射(OR)和垂直枕束(VOF)的视野功能图谱。该研究为白质fMRI信号与神经活动的关联提供了直接的证据,证明7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3-02-11

  • 高璞组揭示RADAR超分子机器执行RNA脱氨和抗病毒免疫的机制

      宿主细胞依赖多种免疫应答机制来对抗病毒感染。其中,针对核酸分子的免疫识别和操作,是极为核心的抗病毒免疫策略,其广泛存在于从细菌到哺乳动物等几乎所有宿主系统中(图-1)。相较于哺乳动物细胞稍显复杂的信号转导和调控,细菌往往更为简单高效,其编码的多种抗病毒免疫系统可直接对核酸分子进行切割或修饰(图-1)。这种特点也使得细菌免疫系统被广泛用于多种生物学工具的开发(如R-M和CRISPR-Cas等),极大促进了整个生命医学领域的发展。 图-1. 针对核酸分子的免疫识别和操作   近期,Feng Zhang和Eugene Koonin团队鉴定出一种拥有全新核酸修饰活性的细菌免疫系统:RADAR(p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3-02-11

  • 北京化工大学Cell最新发文:焦磷酸肌醇调控酵解和呼吸平衡新机制

    2023年2月8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细胞》在线发表了题为“Flux Regulation through Glycolysis and Respiration is Balanced by Inositol Pyrophosphates in Yeast”的研究论文。北京化工大学软物质科学与工程高精尖创新中心客座教授Jens Nielsen教授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刘子鹤教授为该文共同通讯作者,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谭天伟教授参与该研究工作。北京化工大学秦宁博士为第一作者,北京化工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夏建业研究员为代谢通量的测定提供了大力支持。本研究工作得到科技部

    来源:北京化工大学

    时间:2023-02-10

  • 关闭SARS-CoV-2的小分子

            一些小分子可以将SARS-CoV-2刺突蛋白锁定在无害的封闭结构(左),而不是感染性的开放结构(右)。    SARS-CoV-2表面臭名昭著的刺突蛋白帮助它结合并进入人类细胞。由于它们在传播感染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些刺突蛋白是COVID-19疫苗和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但当刺突蛋白的某些片段发生突变时,这些补救措施就会逐渐失效。发表在ACS Central 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了小分子,可以成功地针对其他变异较少的片段。刺突蛋白攻击细胞时会改变形状。在它们的“开放”结构中,它们暴露了一个被称为受体结合域

    来源:ACS Central Science

    时间:2023-02-10

  • 利用微波和光学遥感估算中国森林碳储量时空变化格局

    随着国家林业重点工程的实施,我国森林在过去几十年间扮演着碳汇功能,对区域和全球碳平衡贡献显著。在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尤其是森林的固碳能力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满足我国森林碳汇的科学管理和应对我国“双碳目标”的科学评估,急需摸清我国森林碳储量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针对该问题,基于团队自主研发的低频被动微波植被光学厚度(L-VOD)年际产品(具有时空连续性强、对茂密森林饱和点高的优势),首先评估了不同光学植被指数产品和微波植被光学厚度产品在中国区域对森林地上碳储量的监测能力,证明了微波植被光学厚度产品(尤其是L波段)在大尺度范围对地上碳储量监测的优势。然后在随机森林模型框架下,协同使用光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时间:2023-02-10

  • 南京大学最新发文:DNA诱发异质核糖核蛋白A2/B1二聚化机制

    先天免疫是宿主抵御病毒等微生物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病毒核酸是一类重要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宿主细胞质中存在一系列核酸感受器能够识别病毒核酸进而启动干扰素等免疫应答通路。但是部分DNA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和腺病毒等,可以直接将病毒DNA注入到宿主细胞核内进而逃避宿主细胞质中DNA感受器的识别。然而目前针对宿主细胞核内的DNA感受器的研究仍不够深入。近期,异质核糖核蛋白A2/B1(heterogeneous nuclear ribonucleoprotein A2/B1,hnRNP A2/B1)被鉴定为一种新型的细胞核内的DNA感受器,它能够识别细胞核内的病毒DNA并形成同源二聚体。hnRNP A2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2-10

  • 华南植物园发现光周期调控植物种子大小的普遍性规律

      作为自然界中最稳定的环境因子,光周期(Photoperiod)广泛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多个方面。多年来,人们对光周期影响植物开花以及其背后的分子机制已有较为清晰的认识,但其如何影响花后发育尤其是种子发育仍不清楚,其潜在的作用机制亟待解析。 根据成花转变对不同日照长度的响应,光周期敏感植物主要分为长日照(Long Days,LDs)诱导开花的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Short Days,SDs)诱导开花的短日照植物。为探索光周期是否影响植物种子的发育,研究者选取六种具有不同光周期特性的植物,包括长日照植物百脉根(Lotus japonicus)、豌豆(Pisum sativum)和拟南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时间:2023-02-10

  • 生科院朱海亮教授/王忠长副研究员团队在蛋白纳米材料对脑胶质瘤治疗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海亮教授团队与合作者们在转铁蛋白纳米材料对中枢神经肿瘤治疗方面取得新的进展。肿瘤微环境(TME)具有与正常生理条件不同的物理化学特征,如缺氧、低 pH、高GSH和高血管通透性。其中缺氧环境与肿瘤生长、转移与预后密切相关。肿瘤内部血管不受控制的增殖和异常发育决定了肿瘤高代谢的特点。肿瘤细胞的高代谢特性造成肿瘤细胞内部缺氧微环境,缺氧微环境对肿瘤细胞具有筛选作用,进一步提高肿瘤的恶性程度,导致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或放射治疗不敏感。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海亮教授团队在先前聚焦解决TME缺氧问题的纳米载药平台开发基础上(ACS Appl. Mater. Interf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2-10

  • 上海交大车生泉教授生态设计团队构建LCZ景观类型对大气颗粒物空间分布影响机制,为城市景观生态规划助力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风景园林系车生泉教授可持续生态设计团队与德国弗劳恩霍夫建筑物理研究所(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Building Physics)Afshin Afshari教授合作,在高水平国际期刊《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影响因子10.753,JCRQ1,中科院SCI一区Top)上发表了学术论文“LCZ method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raditional LUCC method in interpreting the relationshi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2-10


页次:240/1559  共31166篇文章  
分页:[<<][231][232][233][234][235][236][237][238][239][2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