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上海交大盛政明教授团队利用QED效应高效产生GeV伽马射线新途径

    近年来,世界各地正在大力建设和发展10拍瓦级(1拍瓦=1015瓦)的高功率超短超强激光装置,例如上海超短超强激光装置(SULF)、欧盟的极端光学基础设施(ELI)等。这类激光装置的一个重要应用是探索极端强场引起的非线性QED效应及其应用,包括强辐射阻尼效应、正负电子对产生、光子-光子散射、真空极化、高亮度伽马辐射等。强场QED实验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0多年前,即在美国SLAC国家实验室中利用加速器产生的46.6GeV电子束与太瓦级激光脉冲对撞,首次观测到非弹性光子-光子散射和正负电子对产生信号。随后,直到2018年,英国两个研究组利用激光尾波场加速的高能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2-15

  • 上海交大团队对LHC实验上发现矢量玻色子散射过程作出重大贡献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ATLAS大型国际合作实验组于2023年2月9日在《Nature Physics》上发表了ZZ矢量玻色子散射的首次发现,统计显著度达5.7倍标准偏差[1]。该发现被ATLAS国际合作组作为重要成果专题报导,并被誉为“电弱对称性破缺研究的新里程碑”[2]。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李政道研究所的ATLAS研究团队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山东大学及美国密歇根大学等单位密切合作,对该发现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矢量玻色子散射费曼图(上图),四轻子衰变道(中图),两轻子+两中微子衰变道(下图)的BDT分布电弱对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2-15

  • 生命科学学院郑晓峰课题组揭示hCINAP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和分子机制

    近日,Cell Reports期刊在线发表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郑晓峰教授课题组的题为“hCINAP controls lineage differentiation of embryonic stem cells by regulating NEDD4 liquid-liquid phase separation-mediated YAP1 activation”的文章。该研究发现,hCINAP通过调控NEDD4相分离和YAP1活性来参与胚胎原肠胚阶段的胚层分化,从而维持早期胚胎发育,揭示了hCINAP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分子机制。hCINA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2-15

  • 我校油菜团队揭示lncRNAs影响油菜种子含油量积累的潜在机制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雨晴)近日,我校油菜团队研究成果以“Regulation of seed oil accumulation by lncRNAs in Brassica napus”为题在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 and Bioproducts发表。研究揭示了lncRNA(long non-coding RNA)可以参与油菜种子油脂合成过程,并探索了lncRNA影响油菜种子油脂积累的潜在机制。该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油菜油脂代谢的调控机制,还为高油油菜籽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线索和理论。 甘蓝型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3-02-15

  •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全球健康学院环境健康与生态安全系殷堃团队发...

    快速准确的分子诊断在生命科学、食品安全、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基于PCR或下一代测序技术的方法具有高准确度,但存在反应耗时长、分析程序复杂、仪器体积大和依赖专业人员操作等问题。近年来,基于规律成簇的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ac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CRISPR)/CRIPSR相关(CRISPR-associated,Cas)系统的检测技术快速发展,由于其具有强特异性和可编程性,且易与现场即时监测设备相结合,已在分子诊断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基于CRISPR/Cas的检测方法通常需要核酸靶标预扩增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时间:2023-02-15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赴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调研

    2月6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松江研究院院长段树民院士一行赴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调研,松江研究院执行院长徐天乐教授,常务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松江医院院长林炜栋教授,仇子龙研究员及李岩教授随同到访。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刘军、科研处处长祝延红、临床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宏林教授、实验动物中心主任杨玉琴接待。在交流会上,双方详细展示了各自在临床研究领域的阶段性建设成果,对双方开展合作的潜在契机进行了充分沟通。交流会由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科研处处长祝延红主持,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研究院全体PI和青年科研人才参会。 会上,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刘军致辞。刘军指出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研究院与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时间:2023-02-15

  • 营养与健康所李虹研究组合作挖掘发现巨噬细胞调控肝细胞去分化的机制

      2023年2月13日,国际学术期刊Cell Stem Cell在线发表了我所李虹研究组、李亦学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惠利健研究组合作的研究文章“Kupffer cell-derived IL-6 is repurposed for hepatocyte dedifferentiation via activating progenitor genes from injury-specific enhancers”。该研究揭示肝脏损伤下,驻留巨噬细胞分泌的炎症信号IL-6诱导了肝细胞的去分化。IL-6激活STAT3信号通路,STAT3结合在损伤特异的增强子上诱导了肝前体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时间:2023-02-15

  • 中国学者Science最新发文:揭示史上最大生物大灭绝后现代类型海洋生态系统崛起

    地大新闻网讯(记者 魏海勇 王俊芳)2月10日,我校宋海军教授团队主导,多个国内和国际科研机构联合研究成果《中生代一个新的特异埋藏化石库——贵阳生物群,揭示现代类型海洋生态系统》在《Science》(《科学》)杂志发表,并被该杂志进行亮点报道。该重大发现为理解最大规模灭绝之后的生命恢复速度和模式提供了新的认识。论文第一作者是代旭博士,宋海军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团队在我国贵州省贵阳市及其周边发现贵阳生物群,埋藏时期距今2.508亿年,是目前全球中生代最古老的一个特异埋藏化石库,距离地球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仅过去了约1百万年的时间。近5亿年来,地球上一共

    来源:中国地质大学

    时间:2023-02-14

  • 南方医科大学最新发文:星型胶质细胞OGT调控抑郁压力易感性新机制

    近日,我校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学教研室曹雄课题组在The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O-GlcNAc transferase in astrocytes modulates depression-related stress susceptibility through glutamatergic synaptic transmission ”的研究论文。南方医科大学博士/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麻醉科范俊为本文第一作者,曹雄教授为本文通讯作者。抑郁症是最常见神经精神疾病之一,其主要症状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快感缺失等,严重者甚至可能导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时间:2023-02-14

  • Nature Communications:弓形虫寄生生活的代谢调控新机制

    南湖新闻网讯(通讯员 李亚琼)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申邦教授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Rapid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mediated by the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during the lytic cycle ofToxoplasma gondii”的研究论文,报道了弓形虫根据寄生环境的变化调节AMPK的活性,进而调控虫体的代谢活动,使得虫体在感染宿主细胞时各个阶段的代谢需求都得到满足,并且AMPK这种代谢重编程作用对虫体建立寄生生活是必须的。弓形虫是广泛分布的人兽共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

    时间:2023-02-14

  • 《浙江海岛常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专著出版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以下简称“种质资源库”)主持编写的《浙江海岛常见野生植物种质资源》专著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浙江是我国海岛数目最多的省份,拥有海岛4353个,众多的海岛自然风光迤逦,历史文化悠久,也是维护国土安全的重要海防据点。浙江海岛有着丰富的野生植物资源,这些植物资源是维系海岛生态平衡的重要物质基础。系统性地开展海岛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维护生态平衡、应对全球变化具有重大意义。    在自然资源部宁波海洋中心(原国家海洋局宁波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相关项目的支持下,种质资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3-02-14

  • 上海交大胡泽汗课题组发表最新综述:炎症小体和抗病小体的结构及组装机制

    近日,生物物理学顶尖综述期刊《Annual Review of Biophysics》在线发表了上海交大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胡泽汗与合作者的综述文章:“Assembly and Architecture of NLR Resistosomes and Inflammasomes”,系统阐述了在动植物固有免疫应答中发挥关键作用的NLR类炎症小体和抗病小体的活化及结构组装机制,讨论了这类进化上保守的免疫受体蛋白活性调节的共性及特异性机制。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胡泽汗为该文章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讯作者。抵御外来物种入侵及维持自身稳态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2-14

  • 上海交大周宁一团队在新污染物二甲双胍生物降解方面取得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微生物代谢国家重点实验室周宁一教授团队解析了一线降糖药物二甲双胍的微生物分解代谢途径。相关研究论文“Aerobic degradation of the antidiabetic drug metformin by Aminobacter sp. strain NyZ550”发表于《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李涛为该文章第一作者,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周宁一教授为通讯作者。释放到环境中的药品往往仍然具有药物活性且长期存在,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具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2-14

  • 王永明和兰峰课题组联合开发出特异性极高的CRISPR/Cas12j工具

    王永明和兰峰课题组联合开发出特异性极高的CRISPR/Cas12j工具RNA引导的CRISPR-Cas系统被广泛用于哺乳动物细胞的基因编辑,在遗传病的基因治疗中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作为基因治疗工具,特异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指标。如果一个CRISPR-Cas系统特异性不高,就会发生脱靶。脱靶是人们最担心的问题,它可能会破坏正常基因,引发癌症。另外,很多显性基因突变是单碱基突变,如果能选择性的敲除突变等位基因,只保留正常等位基因,就能达到治疗效果。这就要求CRISPR-Cas系统有极高的特异性。到目前为止,II类的Cas9和V类的Cas12被广泛开发为基因编辑工具。SpCas9是第一个开发出来的C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2-14

  • J. NEUROSCI. | 方方团队发文揭示意识下情绪面孔快速..

     近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生命科学联合中心方方团队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发表题为“Rapid Processing of Invisible Fearful Faces in the Human Amygdala”的研究论文,运用高时空分辨率颅内脑电图技术,揭示了人类意识下情绪面孔快速加工的神经机制。该研究成果被杂志编委会推荐为“press promotion”文章,入选杂志当期亮点研究(featured research),并由神经科学学会(Society for Neuroscience)在Twitter,Face

    来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时间:2023-02-14

  • JACS|陈春来、陈知行课题组合作开发染料抗光漂白巯基标记新策略

      2023年2月9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京市结构生物学高精尖创新中心和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陈春来课题组与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陈知行研究员课题组在J. Am. Chem. Soc.杂志上联合发表题为“General strategy to improve the photon budget of thiol-conjugated cyanine dyes”的文章。该研究报道了一种可替代传统马来酰亚胺标记化学的全新靶向巯基的位点特异性标记策略,通过S-芳基化类型的生物偶联化学可显著提高花青类荧光团光稳定性,助力单分子和细胞内荧光显微成像技术。&nb

    来源: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

    时间:2023-02-14

  • 周旭明团队探索SARS-CoV、MERS-CoV和SARS-CoV-2的潜在动物宿主

      新冠病毒(SARS-CoV-2)全球大流行给世界公共卫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虽然多种与SARS-CoV-2高度类似的冠状病毒(如ANAL-20-52,RaTG13,Pangolin‐CoV)被发现,但是新冠病毒的起源尚未明确。随着疫情的进展,SARS-CoV-2频繁跨越种间屏障,目前至少造成涉及31个物种的744次动物感染事件。一方面,SARS-CoV-2对野生动物种群安全造成潜在威胁;另一方面,SARS-CoV-2可能发展为自然疫源性疾病,长期威胁人类社会。SARS-CoV和MERS-CoV曾引发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虽然已被有效控制,但是其再次爆发的风险不容忽视。因此,探索SARS-CoV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3-02-14

  • 长春兽医研究所团队在新冠疫苗开发上取得新进展

    新冠(COVID-19)大流行已持续三年,全球感染病例超过6.7亿例,死亡病例超过670万例。世界卫生组织在不久前宣布,尽管新冠大流行可能正接近转折点,但仍然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因此,目前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疫苗来预防新冠病毒(SARS-CoV-2)。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长春兽医研究所团队在新冠疫苗开发上取得新进展。他们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杂志上发表论文,强调了S蛋白RBD三聚体在新冠疫苗开发中的重要性,并为开发针对RBD结构域的保护性疫苗提供了理论依据。来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

    来源:赛业生物

    时间:2023-02-13

  • 深度冥想能改变人的肠道微生物吗?为什么呢

    研究表明,佛教僧侣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与降低焦虑、抑郁和心脏病的风险有关。最近发表在《普通精神病学》(General Psychiatry)杂志上的一项小型比较研究发现,经过数年的定期深度冥想,可以调节肠道微生物群,并有可能降低身体和精神疾病的风险。一项研究发现,一组藏传佛教僧侣的肠道微生物与非僧侣的肠道微生物显著不同,并且与焦虑、抑郁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有关。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组可以通过肠-脑轴影响情绪和行为。这包括身体的免疫反应、激素信号、应激反应和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监督一系列重要的身体功能。群体和标本设计的意义在于,这些有深度思考的藏族僧人可以作为一些更深层冥

    来源:General Psychiatry

    时间:2023-02-13

  • 北京大学药学院王坚成团队和北医三院江东团队在重塑炎症微环境治疗骨关节炎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2023年2月7日,我院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王坚成教授团队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江东主任医师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Advanced Science共同发表了题为“Nanomedicines Reprogram Synovial Macrophages by Scavenging Nitric Oxide and Silencing CA9 in Progressive Osteoarthritis”的研究工作。该研究首次证明骨关节炎(OA)患者和单碘乙酸诱导的骨关节炎模型小鼠的关节组织滑膜巨噬细胞中碳酸酐酶IX(CA9)表达显著增加,并提出了基于C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3-02-12


页次:239/1559  共31166篇文章  
分页:[<<][231][232][233][234][235][236][237][238][239][2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