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黄婧和李国星团队在大气污染长期暴露对抑郁和焦虑发病的影响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23年2月1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黄婧和李国星团队(健康城市研究团队)在精神病学领域顶刊JAMA Psychiatry (IF2022=25.911)在线发表了题为“Long-term Exposure to Multiple Ambient Air Pollutants and Association With Incident Depression and Anxiet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探讨了大气污染长期暴露对抑郁和焦虑发病风险的影响。目前研究已被全球115家新闻媒体报道,包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3-02-23

  • 从南牡蒿中发现系列结构多样的新颖倍半萜二聚体和作用于PDGFRA靶点影响AKT/STAT信号通路的抗肝癌活性成分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陈纪军研究团队从南牡蒿中发现系列结构多样的新颖倍半萜二聚体和作用于PDGFRA靶点影响AKT/STAT信号通路的抗肝癌活性成分。相关研究成果以Diverse structures and antihepatoma effect of sesquiterpenoid dimers from Artemisia eriopoda by AKT/STAT signaling pathway为题,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这是该刊2016年创刊以来发表的首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3-02-22

  • NMAD-1具有催化肌动蛋白K84me1去甲基化活性的功能

      2月10日,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JMCB)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丁建平研究组和杨荟研究组的研究成果“Caenorhabditis elegans NMAD-1 functions as a demethylase for actin”。  丁建平研究组长期从事真核生物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的研究,综合利用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等手段阐释了多种表观修饰酶对底物识别和催化的分子机制。此次,他们报道了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中Alkb家族蛋白NMAD-1以Fe2+/α-KG依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3-02-22

  • 水生所关于鱼类结冰耐受适应的分子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温度是影响生物生存、繁殖和分布的重要因素。在极端寒冷的环境下,一些恒温脊椎动物会采取冬眠的方式,而无法调节体温的变温脊椎动物,例如南极冰鱼可通过产生抗冻蛋白的方式避免体液结冰。还有一种并不常见的生存策略是忍受体液的结冰,例如分布在北美的木蛙在冬天时会冻成“冰块”,春天时又能融化复苏。关于结冰耐受的机制研究虽然较多,但这种复杂的适应性进化的遗传基础仍不清楚。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何舜平研究员团队对已知唯一具有结冰耐受能力的鱼类葛氏鲈塘鳢(Perccottus glenii)以及其近缘但不具有耐寒能力的海南新沙塘鳢(Neodontobutis hainane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02-22

  • 华南植物园对森林土壤水分运移响应机制研究取得进展

      土壤水分运移行为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即优先流和基质流。水分运移的活跃程度会直接影响溶质迁移、地下水交换及植物水分获取等过程。该研究依托鼎湖山站,分析了亚热带森林演替序列上的三种不同林型内(常绿阔叶林BF,混交林MF和马尾松林PF)的土壤水分运移格局及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尽管前两个林型内的土壤连通性(如容重和孔隙度)以及水分入渗能力均优于马尾松林,但是土壤水分运移格局和优先流程度并未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主要的原因可归于复杂的土壤孔隙分布。土壤中的大孔隙是优先流的通道,植物根系、裂缝、石砾、洞穴等因素都是形成大孔隙的条件,它们的分布格局影响水分流动路径以及优先流程度。从染色剖面来看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时间:2023-02-22

  • 李全顺教授团队在类风湿性关节炎基因治疗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分子酶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李全顺教授团队,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键信号分子miR-23b,构建氟化修饰型树枝状高分子作为基因递送载体,实现miR-23b在关节炎动物模型中的稳定递送,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研究揭示了miR-23b能够抑制TAB2、TAB3以及IKK-α表达,阻断NF-κB炎症信号通路,并诱导巨噬细胞凋亡,实现体内抗炎功能。研究结果以Fluorinated polyamidoamine dendrimer-mediated miR-23b delivery for the treatment of experimental rheum

    来源:吉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2-22

  • 生命学院王一国课题组发现禁食代谢稳态维持的新激素Famsin

    肠道是机体营养感应与代谢稳态维持的重要器官。进食期间,肠道吸收营养物质,并释放多种激素协调不同器官间的代谢过程,从而维持机体代谢稳态。当能量供给不足时,机体通过复杂的代谢适应机制以保护动物的生存。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肠道在禁食代谢稳态维持中是否发挥重要作用。 2023年2月17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王一国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新肠道激素Famsin通过受体OLFR796促进机体对于禁食的代谢适应”(Famsin, a novel gut-secreted hormone, contributes to metabolic adaptations to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3-02-22

  • Cell:武汉病毒所等团队在穿山甲中发现了可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

    我国科学家在非法走私的马来亚穿山甲中发现了一种新的MERS样蝙蝠冠状病毒(CoV),它可以感染人类细胞并在其中复制,表明它也许会跳到人类身上并引发疾病。这篇题为“A bat MERS-like coronavirus circulates in pangolins and utilizes human DPP4 and host proteases for cell entry”的论文于2月16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通讯作者包括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周鹏和石正丽、广西医科大学胡艳玲、北京化工大学童贻刚以及复旦大学林鑫华。这项研究表明,穿山甲携带的MERS样冠状病毒与蝙蝠有关,但与蝙蝠病毒相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3-02-21

  • 港大2023年首篇Science:一个对癌症中出错的基因调控程序很重要的组蛋白标记

    2月16日,香港大学李祥、翟元樑、黃永瀚及鲍秀丛共同通讯在《科学》(Science)在线发表题为“Menin ‘reads’ H3K79me2 mark in a nucleosomal context”的研究论文,在了解我们的DNA编码的遗传信息如何被 "读取 ",以及为什么 "读取 "这些信息的错误往往会导致发育缺陷或癌症方面取得了关键突破。人体内的每种类型的细胞(除了一些例外)都包含完全相同的DNA序列,即基因。因此,要制造特定的细胞类型(例如干细胞、神经元),每个细胞都需要仔细地“选择”要表达的基因。这一基本过程是由组蛋白的各种修饰所调节的,以前

    来源:Science

    时间:2023-02-21

  • 中国学者Nature子刊发布重要成果:新的线粒体碱基编辑器

    汪阳明实验室最近鉴定了多个来源于微生物中的双链DNA脱氨酶,并将其中一种改造成为线粒体碱基编辑器(图1)。该项成果1于2023年2月16日在《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 )在线发表,论文题目为“DddA homolog search and engineering expand mitochondrial base editing”,论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36600-2。图1.思邈菌DddA衍生的线粒体碱基编辑器成功编辑多个线粒体基因组位点。细胞中的生物学反应在种类繁多的细胞器中发生,其中线

    来源:Nature Communications

    时间:2023-02-21

  • 人类特有新基因起源自lncRNA的“偷渡者假说”,揭秘“人之所以为人”的分子基础

    什么使我们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类?近年来,新基因起源是否可能作为人类特有性状的遗传基础,编码人类高级智能,已成为最引人入胜的科学问题之一。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新基因主要通过基因复制(gene duplication)产生,而近年的研究发现从头起源( de novo  origination)同样在新基因产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一模型下,新基因从祖先非编码区域横空出世,形成前所未有的编码蛋白。然而,这些基因是如何从非编码区域逐步产生的呢?李川昀课题组运用恒河猴作为人类近缘物种的优势,发现lncRNA可能是新蛋白编码基因诞生的前体。而虽然这些新基因的起源和保留过程都可能是中性驱动的,已产生的新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23-02-21

  • 南方医科大Immunity发文:妊娠期脓毒症易感机制

       图 妊娠期肠道微生物紊乱驱动脓毒症宿主巨噬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130063、82202379)等资助下,南方医科大学龚神海、姜勇、肖炜教授团队合作,在妊娠期脓毒症易感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妊娠引起的肠道菌群改变驱动巨噬细胞焦亡和脓毒症炎症反应(Pregnancy-induced changes to the gut microbiota drive macrophage pyroptosis and exacerbate septic inflammation)”为题,于2023年2月14日在线发表于《免疫》(Imm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2-21

  • 禁食代谢稳态维持的新激素Famsin

    肠道是机体营养感应与代谢稳态维持的重要器官。进食期间,肠道吸收营养物质,并释放多种激素协调不同器官间的代谢过程,从而维持机体代谢稳态。当能量供给不足时,机体通过复杂的代谢适应机制以保护动物的生存。然而,目前尚不清楚肠道在禁食代谢稳态维持中是否发挥重要作用。  2023年2月17日,生命中心王一国课题组在Cell Research在线发表了题为“Famsin, a novel gut-secreted hormone, contributes to metabolic adaptations to fasting via binding to its receptor OLFR796”

    来源: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时间:2023-02-21

  • 植物种质资源与基因组学攻关团队取得烟促种子萌发研究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种质资源与基因组学攻关团队在国际植物科学主流学术期刊Trends in Plant Science发表论文,阐述野火烟气促进种子萌发研究的前沿进展,并提出烟促种子萌发的新见解。   火是一种自然现象,失控的森林大火会造成灾害性损失,但另一方面野火也为一类适应火的植物(fire-chasers)更新创造了必备的环境条件。长期以来,“烟素”(Karrikin)被认作烟气中普遍存在的主要种子萌发信号,其来源于纤维素的热解。近期,曹德昌副研究员与德国马普化学生态所合作发现木质素的热解产物丁香醛也具有促进火后植物种子萌发的功能。基于种子萌发烟信号研究的最新发现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3-02-21

  • 喀斯特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研讨会在环江站召开

      2月14日至16日,喀斯特生态系统过程与功能研讨会暨联合基金项目年度进展与重点研发青年科学家项目论证会在中国科学院环江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召开。会议邀请了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梁文举研究员、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张丽梅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单军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王法明研究员、浙江大学胡凌飞研究员、中国地调局岩溶地质研究所朱同彬研究员,项目承担单位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王克林、陈洪松、何寻阳、李德军和张伟研究员参会指导,项目负责人赵杰研究员及项目骨干等共2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陈洪松研究员主持。   会上,环江站副站长张伟向参会人员介绍了环江站情况

    来源: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3-02-21

  •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区委常委徐文辉一行来访我院

    2月10日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区委常委徐文辉一行到访我院,探讨双方在产学研方面的合作。生命科学学院书记纪勇、副院长晨曦、生态系系主任孙书存等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伊始,纪勇代表学院热烈欢迎东营区领导的来访,并具体介绍了学院的科研平台,学科特色,院系设置,研究中心布局,讲述了学院科研的历史传承以及目前主要研究方向和成果。徐文辉介绍了东营区是隶属山东省东营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是东营市的中心区,黄河三角洲腹地。东营区是在胜利油田矿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组团式新兴城区。东营市是国际湿地城市,辖区内建有黄河国家公园,目前拥有300多种鸟类,湿地建设是该区的产业特色之一。该区的产业特色还包括石油化工

    来源: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2-21

  • 上海交大李万万研究员团队在超宽带响应近红外二区荧光纳米探针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及张江高等研究院李万万研究员团队的“Ultra-wideband-responsive photon conversion through co-sensitization in lanthanide nanocrystals” 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利用多离子共敏化策略实现镧系纳米晶的紫外至近红外超宽带响应光子转换的策略。镧系纳米晶是一类在生物医学、光学传感、信息存储和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的发光材料。然而,由于镧系离子本征的宇称禁戒4f-4f电子跃迁,其摩尔吸收系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2-21

  • 上海交大药学院张翱课题组合作研发克服奥拉帕尼耐药的新一代PARP抑制剂噻奥哌瑞

    奥拉帕尼是首个获批上市的PARP抑制剂,已成功用于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及前列腺癌的治疗。然而,肿瘤患者不可避免地对其产生耐药性,迄今尚无能够克服奥拉帕尼耐药的新药进入临床试验。最近,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张翱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缪泽鸿课题组、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郎靖瑜课题组通力合作,通过PARP1酶活性抑制和PARP1-DNA结合能力变化的联合筛选模式,成功获得具有克服奥拉帕尼耐药潜力的新一代强效PARP抑制剂赛奥哌瑞(thioparib)(图1)。相关成果以“Thioparib inhibits homologous recomb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2-21

  • 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吴燕庆研究员-黄如院士团队在氧化物半导体器件方向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单片三维集成是集成电路在后摩尔时代的重要发展方向,存储与逻辑的单片集成可以大幅提升系统的带宽与能效,是解决当前集成电路领域面临的“存储墙”与“功耗墙”挑战的主要技术路径。此外,硅基工艺的高热预算限制了其在后道工艺中实现有源器件的制备,因此,硅基后道兼容、低热预算、高性能的新型半导体沟道成为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前沿热点领域。以铟镓锌氧化物(IGZO)为代表的非晶氧化物半导体具有极佳的综合性能,是后道兼容逻辑器件与存储器件的主要候选材料。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集成电路高精尖创新中心吴燕庆研究员-黄如院士团队在过去5年中面向单片三维集成中的半导体材料、界面、输运、器件、电路与关键集成技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2-21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钙钛矿太阳电池新结构方面取得进展

    图1 PIC(porous insulator contact)结构的设计原理和器件仿真   图2 基于纳米片尺寸效应调控岛状生长模式实现PIC结构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2172246)等资助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集贤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钙钛矿太阳电池新结构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通过一种多孔绝缘接触减少钙钛矿太阳电池中的非辐射复合(Reducing nonradiative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2-21


页次:236/1559  共31166篇文章  
分页:[<<][231][232][233][234][235][236][237][238][239][2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