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我国学者在巨噬细胞焦亡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图 STAT3-GSDME介导的细胞焦亡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炎症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941005、81822005)等资助下,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吴岳、袁祖贻教授团队在巨噬细胞焦亡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GSDME介导的焦亡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和相关炎症(GSDME-mediated pyroptosis promotes the progr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3-08

  • 我国学者在无碳三明治化合物合成方面取得进展

    图 无碳三明治化合物的结构及轨道分析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92161102、21971118)等资助下,南开大学孙忠明课题组在无碳三明治化合物合成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以“基于砷和锑的具有二十面体金属核心的无碳三明治化合物(Carbon-Free Sandwich Compoundsbased on Arsenic and Antimony with Icosahedral Metal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3-08

  • Nature Communications:组蛋白H2A通过cohesin靶向进行单泛素化修饰的机制

    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组成部分,由146 bp的DNA缠绕组蛋白八聚体(H2A-H2B和H3-H4二聚体)构成。组蛋白的N端尾部能进行多种翻译后修饰,包括甲基化、乙酰化、磷酸化、泛素化等。这些修饰通过改变染色质结构来影响DNA复制、转录和损伤修复等各种基因组功能。组蛋白H2A单泛素化修饰(H2Aub1)在真核生物中非常保守,且在基因组上广泛分布,其对基因表达和细胞特征维持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在拟南芥中,多梳抑制复合物(Polycomb-repressive complex 1, PRC1)中AtBMI1A/B/C和AtRING1A/B两类泛素连接酶亚基对H2A第121位赖氨酸进行单泛素化修饰,但是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3-07

  •  成都生物所揭示亚高山森林演替中土壤螨多样性及功能类群变化与食物资源相关

     资源及环境异质性是地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驱动因素。进入地下生态系统的凋落物数量及质量决定土壤动物栖息环境,通常认为植物多样性通过促进食物来源和改变微生境异质性等,增加土壤动物多样性。为理解植物多样性如何通过土壤食物网传播,需要对多营养级土壤生物多样性进行评估。螨类作为土壤群落中种类丰富、数量庞大的微型节肢动物之一,在土壤食物网中占据多个营养等级,在凋落物分解和养分循环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生态作用。腐食性螨(以甲螨为主)通过消耗凋落物及产生排泄物来促进有机物分解;菌食性螨(以甲螨为主,包括少部分中气门及前气门螨类)通过捕食真菌,以及捕食性螨(以中气门为主,包括一些前气门及少数甲螨)通过捕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03-07

  • 华南植物园对野生二倍体草莓系统发育和杂交渐渗研究获进展

    杂交与渐渗在野生植物中广泛存在,并对物种形成与适应性进化产生重要影响,一直以来都是进化生物学和生物多样性研究的热点。然而,物种之间的频繁杂交与渐渗使得重建物种系统发育关系非常困难。遗传重组是产生变异的主要驱动力量之一,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重组率变异如何影响系统发育关系和杂交渐渗尚不清楚。野生二倍体草莓是重要的作物野生近缘种,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地区,中国是其多样性分布中心与起源中心之一,蕴藏非常丰富的遗传变异,具有重要的发掘利用价值。 华南植物园康明研究团队利用全基因组重测序数据重建了10个野生二倍体草莓(占所有野生二倍体草莓的83%)的系统发育关系,探讨了重组率变化对系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时间:2023-03-07

  • 川大华西医院赵宇教授团队联合于浩澎副研究员团队在eLife上发表研究论文:揭示头颈鳞状细胞癌肿瘤微环境中增殖型耗竭CD8+ T细胞的...

    近日,我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赵宇教授、任建君副研究员、陈飞教授团队联合我院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于浩澎副研究员团队在国际著名生物学综合期刊eLife上发表题为Proliferative exhausted CD8+ T cells exacerbate long-lasting anti-tumor effects in human papillomavirus-positive 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的研究论文。该团队利用细胞水平的多组学技术构建了人头颈鳞状细胞癌的多维度肿瘤微环境图谱,从中鉴定

    来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时间:2023-03-07

  • 浙大浙大药学院朱峰团队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度“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

        2023年3月3日,由《基因组蛋白质组与生物信息学报》(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简称GPB)组织评选的2022年度“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正式发布。浙江大学药学院朱峰教授团队的研究成果“疗效药物靶标的比较图谱构建及数据库开发”成功入选该榜单。     随着疗效药物靶标(以下简称“药靶”)数据的不断累积,针对药靶数据的比较性研究(如对药靶活性分子的结构比较与分类、类药性比较与排序等)对新药发现至关重要。浙江大学药学院朱峰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清华大学等单位合作,开展了全面的药靶

    来源:浙江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3-03-07

  • 苏州医工所白鹏利团队在质谱流式高灵敏单细胞检测研究中获得进展

      细胞是生物结构、功能单元及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对其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认识生命规律。临床样本量通常很少,单细胞多指标分析对疾病早期诊断及预后、药物开发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满足对单细胞多参数分析日益增长的需求, Tanner 等人提出了质谱流式细胞仪的概念。与传统的荧光流式相比,该仪器基于非光学物理检测原理与金属标签抗体识别细胞,检测通道理论上可达上百种,同时检测通道之间相互无干扰,具有高灵敏度、高稳定性及低变异系数的优点。    然而目前最常见的质谱流式金属标签是基于1,4,7,10-四氮杂环十二烷-1,4,7,10-四乙酸等配位基团的聚合物金属标签(MCP),每条聚合物

    来源: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

    时间:2023-03-07

  • 科大新医学学子紧跟学术前沿,发表论文陈述新见解

    2023年1月2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届医学英才班学生赵玟淇(现为中国科大临床医学一年级硕士研究生,导师:翁建平教授)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了一篇评述型文章(Research Highlight)(图1)。本文评论了武汉大学宋保亮院士团队于2022年8月3日在《Nature》杂志发表的研究型文章《Inhibition of ASGR1 decreases lipid levels by promoting cholesterol excretion》,并对该文章的临床意义进行了分析(图2)。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临床医学院

    时间:2023-03-07

  • 上海交大陈鹏课题组发现二维激子绝缘体新证据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陈鹏课题组和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Tai C. Chiang合作,在单个原子层的ZrTe2中发现了激子随温度降低自发凝聚的现象。该研究成果以“Evidence of high-temperature exciton condensation in a two-dimensional semimetal”为题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上世纪六十年代,理论预测半导体/半金属中载流子的屏蔽效应较低且激子的束缚能大于体能隙时,可能会自发地形成激子凝聚并产生绝缘态。尽管这种奇异的量子态引起了人们的广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3-07

  • 上海交大曾贵华教授团队在量子精密测量及应用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感知学院曾贵华教授团队在量子精密测量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工作针对量子多参数估计的量子精度极限不相容问题,提出了度量参数间精度极限不相容程度的理论判据,并设计了能使两个不相容物理参数量子测量精度同时逼近理论极限的量子探针,首次实现了对同一光束的纳米级横向位移与纳弧度级角向偏折的同时测量。研究成果以“Toward incompatible quantum limits on multiparameter estimation”(在多参数估计中逼近不相容量子精度极限)为题,于2月23日在线发表于国际著名期刊《Natu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3-07

  • CELL刊发复旦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对非洲人群复杂演化历程的最新研究

    现有研究表明,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相比于其它大陆,现代人类在非洲居住时间最长,并且在迁徙,融合和对环境适应性进化的过程中形成了超过3000个民族和2100种语言。目前非洲人群不仅具有世界上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和表型多样性,并且现代人类近三分之一的语言都在非洲,是全世界语言最为多样化的地区之一。 然而,目前的遗传学和基因组学的研究中,只有不到3%的样本来自非洲,存在严重的滞后性。研究非洲人群遗传多样性不仅将加深我们对于现代人类起源、早期遗传结构以及适应性进化的理解,并且也能为健康和诊断研究及开发提供丰富的新遗传信息。 北京时间3月3日,国际顶尖期刊《细胞》(CELL)以“全基因组测序揭示非洲

    来源: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

    时间:2023-03-07

  • 药学院曾克武/屠鹏飞团队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2023年2月25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召开了“2022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入选成果新闻发布会。我校药学院曾克武/屠鹏飞团队的中药靶点“钩钓”系列研究成果成功入选,并受到了张伯礼院士及陈凯先院士的高度评价,这标志着北大医学在引领中医药学术发展和推动行业进步方面发挥了学术“风向标”的重大作用,向该获奖团队表示热烈祝贺,也预祝该团队在中医药振兴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取得更大的突破!入选项目:单细胞组学、靶点“钩钓”等新技术助力中药功效科学内涵阐释。 入选项目始于2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3-03-07

  • 张宁课题组及合作者研究成果入选2022年度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

    为推动我国生物信息学的学科发展和创新研究,充分展示和宣传我国生物信息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基因组蛋白质组与生物信息学报》(Genomics, Proteomics & Bioinformatics, 简称GPB)于近期组织评选了2022年度“中国生物信息学十大进展”。张宁课题组与合作者通过单细胞测序揭示肝癌免疫微环境亚型和中性粒细胞异质性的研究成果入选。免疫微环境异质性是肿瘤耐药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系统探究免疫微环境的异质性规律对治疗选择、疗效预测及新靶点开发意义重大。北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3-03-07

  • 我国学者在纳米孔道多肽测序及酶串扰效应上取得进展

    图 纳米孔道单分子检测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酶串扰效应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027806、21834001)资助下,南京大学龙亿涛教授团队基于精准设计的生物纳米孔道单分子界面、单分子多肽测序方法、自主研发的微弱电流测量系统及单分子快速定量方法,建立了复杂体系分子时序变化研究新技术,开展了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串扰研究,揭示了新冠病毒对该串扰体系的干扰。研究成果以“蛋白质纳米孔道识别多肽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3-07

  • 我国学者在人工驱动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松塔的超慢湿度响应机制(a-f)及仿生制备的超慢人工驱动装置(g)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035008、22125201、21972155、21988102)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王树涛研究员团队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欢教授团队合作,在仿松塔超慢人工驱动器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仿松塔吸湿形变的难以察觉的运动(Unperceivable motion mimicking h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3-07

  • 厦门大学最新Cell发文:揭示认知障碍疾病的一个全新机制

    我室王鑫教授课题组近日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ell》上发表了关于唐氏综合征和衰老相关认知损伤的新机制和新靶点的研究论文。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 DS),又称21-三体综合征,是先天性智力障碍的最常见原因。目前唐氏患儿出生率接近1/800,预计中国约有100万唐氏患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除了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唐氏患者表现出血液系统疾病高发的问题,如白血病和免疫力低下。王鑫教授团队首次发现了外周血参与唐氏综合征认知障碍,揭示了患者血液中增加的β2-微球蛋白(简称B2M)可以通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导致认知损伤的新机制。团队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抗体治疗减少外周血中的β2-微球蛋

    来源: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厦门大学)

    时间:2023-03-06

  • 云南农业大学Science封面发文,解析葡萄的起源和驯化

    云南农业大学和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领导的研究团队近日利用基因组测序和重测序,获得了葡萄起源和驯化的新见解。他们首次提出,葡萄的驯化是在西亚和高加索地区同时发生的。共同通讯作者、云南农业大学陈玮教授表示:“所有旧模型的立足点是假设只有一次驯化事件。根据这个假设,当人们选择不同葡萄进行分析时,他们会对驯化地点得出不同的结论。”然而,在对栽培葡萄亚种(V. vinifera)和野生祖先亚种(V. sylvestris)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后,研究团队发现了两次驯化事件,它们大致是同一时间发生在西亚和高加索地区,并完善了这些驯化事件的时间框架。2023年3月2日,相关成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发表在《Scienc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23-03-06

  • 蓝细菌中新的甲基转移酶cKMT1的功能和作用机制

       赖氨酸的甲基化修饰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方式,该修饰是以S-腺苷甲硫氨酸(SAM)为甲基供体,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将甲基基团转移至赖氨酸ε-氨基上,形成甲基化的赖氨酸。甲基化修饰并不改变氨基酸的电荷状态,但甲基化残基的体积和疏水性增加会影响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和蛋白质识别,从而在细胞代谢等众多生物学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虽然赖氨酸甲基化修饰与甲基转移酶最早都是在原核生物中被发现的,但是目前对于蓝细菌中的甲基转移酶仍知之甚少,发现并鉴定新的甲基转移酶及其作用底物将有助于对甲基化修饰的功能及其调控网络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葛峰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03-06

  • 陈鹏团队实现活细胞中染色质化学修饰的编码表达与串联解析,芝加哥大学何川教授作点评

    2023年3月2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陈鹏教授研究团队与生命科学学院季雄教授课题组在《细胞》( Cell )杂志发表了题为“Linking chromatin acylation mark-defined proteome and genome in living cells”的研究论文,发展了在活细胞内“关联解析”蛋白质化学修饰机制与功能的“单位点-多组学”技术-SiTomics,揭示了受染色质酰化修饰介导的丰富的相互作用组学信息,建立了表观遗传调控的蛋白质组与基因组“信息关联”。1988年,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Michael Grunstein教授团队发现,真核细胞中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3-06


页次:231/1559  共31166篇文章  
分页:[<<][231][232][233][234][235][236][237][238][239][24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