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我国学者在线粒体调控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SIRT3-COX4I2轴介导线粒体呼吸链重编程调控骨关节炎模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072442)等资助下,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雪松教授团队在线粒体调控骨关节炎发病机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靶向SIRT3-COX4I2信号轴介导线粒体呼吸链重编程延缓骨关节炎进展(Reprogramming of Mitochondrial Respiratory Chain Complex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2-08

  • 香港大学发现一种新的肿瘤抑制基因,可促进乳腺癌的个性化治疗反应

            肿瘤抑制基因AKTIP的体细胞缺失促进腔内乳腺癌的发展和对内分泌治疗的耐药性。    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HKUMed)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一种肿瘤抑制基因AKTIP的体细胞缺失会促进管状乳腺癌的发展和对内分泌治疗的抵抗。该研究结果现在发表在《细胞报告》上。背景乳腺癌是香港妇女最常见的癌症,也是导致癌症死亡的第三大原因,可分为几个分子亚型。每个亚型都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基因特征和治疗指南。虽然这种疾病可能是遗传性的,如BRCA1基因的遗传性突变,但大多数乳腺癌病例是体细胞的突变,是在人的一生中获得的非遗传性突变

    来源:Cell Reports

    时间:2023-02-07

  • 菌根真菌与树种多样性共同影响高黎贡山森林群落的生态系统功能

      大量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BEF)研究表明,物种丰富的森林群落通常具有更高的生态系统功能和服务。碳储量作为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重要指标,直接影响着群落的生产力。在全球环境变化的背景下,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会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造成负面的影响。地上植物碳储量和地下土壤有机碳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两个重要的碳库,其变化不仅受制于地上植物多样性,也与地下生物多样性相关,尤其与植物吸收与适应相关的菌根真菌的多样性密切相关。然而,在山地生态系统中,不同菌根植物和真菌多样性如何影响森林的碳储量尚需深入研究。   高黎贡山 (24°36′-29°55′ N和97°49′- 99°07′ E)&n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3-02-07

  • 稻田土壤碳铁复合物对有机碳的保护效应与机制取得进展

      南方稻田土壤富含铁矿物,大量研究强调了碳铁耦合对土壤有机碳长期储存和稳定的重要性,但由于碳铁复合物难以从土壤中分离,其对土壤有机碳的保护机制认识尚未深入。   为此,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吴金水研究团队以2线水铁矿和6线水铁矿(分别代表无定型和晶型铁矿物)及13C-葡萄糖为原料制备了四种碳铁复合物(包括2线水铁矿结合态高量、低量葡萄糖和6线水铁矿结合态高量、低量葡萄糖),并以高量、低量纯葡萄糖为对照,采用室内培养试验,在60天培养期内观测了稻田土壤碳铁复合物的矿化过程及对土壤原有有机碳矿化的激发效应。结果表明,2线水铁矿结合态葡萄糖的累积矿化率比6线水铁矿结合态葡萄糖高~21%。仅

    来源: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时间:2023-02-07

  • 武汉病毒所/生物安全大科学中心揭示埃博拉病毒破坏血-视网膜屏障机制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 EBOV)是属于丝状病毒科的一种高致病性病毒,感染人和灵长类动物引发烈性出血性传染病“埃博拉出血热”。自1976年第一次出现以来,埃博拉疫情反复出现,造成了大量的死亡病例,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在部分埃博拉出血热幸存者中,会出现眼部的持续性感染和眼部后遗症,这可能与内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有关,但其机制一直不清楚。        近日,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生物安全大科学研究中心崔宗强团队发现埃博拉病毒可以通过刺激周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

    来源: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时间:2023-02-07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地球等离子体层的月球潮汐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海洋潮汐(蓝色部分)与等离子层顶潮汐(橙色部分)对比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225405、42222408、41974194、41941001、41731068)等资助下,山东大学史全岐教授团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文龙教授团队及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何飞研究员团队联合北京大学、英国诺森比亚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等单位合作,在地球等离子体层的月球潮汐研究中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2-07

  • 我国学者在不对称自由基硫-氧偶联反应方面取得进展

    图(A)过渡金属催化的对映选择性交叉偶联反应;(B)杂–杂交叉偶联反应中对映选择性还原消除的挑战;(C)铜催化的不对称自由基杂原子硫–氧偶联反应;(D)底物适用范围;(E)大宗化工原料甘油高效转化为手性C3合成子;(F)肌醇对映选择性4,6-去对称化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025103、92256301、21831002、22122109)等资助下,南方科技大学刘心元、顾强帅团队与浙江大学洪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2-07

  • 我国学者在脓毒症心肌病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脓毒症心脏常驻巨噬细胞调控心肌细胞线粒体平衡的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230074、81720108025、82072221)等资助下,浙江大学方向明教授团队在脓毒症心肌病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TREM2hi常驻巨噬细胞通过维持心肌细胞稳态保护脓毒症心脏(TREM2hi resident macrophages protect the septic heart by main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2-07

  • 我国学者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电解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a)乙烯和乙酸法拉第效率随进料气组成的变化;(b)0.6 MPa CO条件下产物法拉第效率和电解电压;(c)碱性膜电堆实物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125205、92045302、22002155)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包信和院士和汪国雄研究员团队在基于碱性膜电解器的CO2/CO电解制C2+产物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高电流密度CO2/CO电解中覆盖度驱动的乙烯向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2-07

  • 我国学者在光催化完全分解水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氧化铝原子层沉积修饰Rh助催化剂的低配位位点抑制光催化分解水逆反应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2088102)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灿院士团队在纳米颗粒光催化完全分解水制氢的逆反应(氢气和氧气复合生成水的反应)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确认光催化完全分解水逆反应发生于低配位活性位点,并利用原子层沉积技术精准定点修饰抑制逆反应,从而大幅提升了光催化完全分解水的性能。研究成果以“氧化铝修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2-07

  • 生命中心张抒扬课题组合作开展促卵泡激素及小分子激动剂识别和激活卵泡刺激...

    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是由垂体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能够作用于性腺(睾丸或卵巢)组织特定靶细胞上的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从而调控卵泡的成熟和排卵,以及诱导精子的发生。FSH-FSHR信号稳态是人体生殖系统最重要的调控枢纽。此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分布于性腺之外的FSHR的功能异常与阿尔茨海默症、骨质疏松症、肥胖症和癌症等密切相关。  在人体内,FSH与其他三种糖蛋白激素,包括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绒毛膜促性腺激素(chorionic gonadotropin,CG),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hy

    来源: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时间:2023-02-07

  • JMC | 上海药物所发展仿生模块化策略助力P-糖蛋白大环抑制剂的开发

      多药耐药是癌症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作用机制复杂。多项研究表明,以P-糖蛋白(P-gp)为代表的ATP结合盒转运蛋白的过度表达与之密切相关。因此,针对P-gp开发新型抑制剂与抗肿瘤药物联用,可能成为解决化疗过程中多药耐药问题的有力手段。   大环类化合物由于其独特的3D结构,合适的刚性和柔性,优良的理化性质,为发展高选择性、低毒性的新型P-gp抑制剂提供了思路。目前报道的大环类P-gp抑制剂均来源于天然产物,如jatrophane diterpenoids,dysoxylactam A,cyclolipopeptides等。然而,天然产物来源有限、合成困难等客观因素限制了其进一步优化和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3-02-07

  • PNAS:癌症和瘙痒药物靶标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识别拮抗剂和激动剂的分子机制

    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是G蛋白偶联受体中蛙皮素受体家族的成员之一,其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中,对生理和病理过程具有广泛的影响。其中,GRPR在多种癌症中异常过表达,包括乳腺、前列腺、胰腺、肺和中枢神经系统,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PD176252是第一个GRPR高亲和力非肽类拮抗剂,能以低毒性的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小鼠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此外,GRPR由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的GRP激活,主要介导非组胺能瘙痒的传递,是脊髓和三叉神经感觉神经元中负责非组胺能瘙痒传递的主要受体。临床研究表明,大多数慢性瘙痒是抗组胺药难以解决的,目前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

    来源:浙江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3-02-06

  • 拟南芥AGL16与SOC1合作调控基因组水平基因表达和开花时间

      开花转型时间决定了植物适合度并受一个复杂基因调控网络调控,该网络整合了内在遗传和外在环境因素的响应,如AGL16等MADS-box转录因子在开花时间调控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Hu et al. 2014);但AGL16在基因组水平上如何影响下游基因及其表达仍未知。  最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胡金勇团队与郭振华团队合作,基于染色质免疫共沉淀联合高通量测序和一系列遗传学和生化与分子实验,对AGL16下游基因谱进行了系统识别。研究发现,AGL16能广泛结合到超过2000多个基因的潜在启动子区域的CArG-box上;在已知约400个开花基因清单中,AGL16能结合到近70

    来源: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

    时间:2023-02-06

  • 白凡课题组开发新型细菌膜电位探针 揭示细菌电“兴奋”状态及其对抗生素耐药调控机制

    膜电位(membrane voltage,Vm)是细菌重要的自由能来源,是其进行氧化磷酸化、膜转运以及鞭毛运动等的主要驱动力,具有应激调节、信号传递等重要生理意义。以往人们认为细菌膜电位是静态的,直到近期有研究发现细菌膜电位可以介导生物膜中细菌之间的信息通讯(1,2)。因此,细菌电生理学是一个创新的研究方向。然而,与真核细胞相比,细菌电生理学的研究进展缓慢,主要是缺乏在单细胞水平上能以高时空分辨率实时监测细菌膜电位动态变化的工具。2023年1月9日,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生命科学学院白凡教授课题组在PNAS杂志上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2-06

  • 浙大药学院张海涛课题组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报导癌症和瘙痒药物靶标...

    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RPR)是G蛋白偶联受体中蛙皮素受体家族的成员之一,其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组织中,对生理和病理过程具有广泛的影响。其中,GRPR在多种癌症中异常过表达,包括乳腺、前列腺、胰腺、肺和中枢神经系统,在肿瘤的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PD176252是第一个GRPR高亲和力非肽类拮抗剂,能以低毒性的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小鼠肺癌细胞的生长和增殖。此外,GRPR由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中的GRP激活,主要介导非组胺能瘙痒的传递,是脊髓和三叉神经感觉神经元中负责非组胺能瘙痒传递的主要受体。临床研究表明,大多数慢性瘙痒是抗组胺药难以解决的,目前缺乏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因此

    来源:浙江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3-02-05

  • 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MIRACLE团队发表医学影像分析领域Transformer模型的综述文章

    中国科大苏州高等研究院MIRACLE团队发表医学影像分析领域Transformer模型的综述文章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医学影像智能与机器人(MIRACLE) 研究中心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范德堡大学紧密合作,引用414篇文章,详细总结了医学影像析的多个应用领域上Transformer模型的研究现状。文章题为“Transforming medical imaging with Transformers? A comparative review of key properties, current progresses, and future p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

    时间:2023-02-05

  • 杨雄里院士团队在Progress in Retinal and Eye Research上发表特邀综述

    青光眼是全球第二大致盲性眼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高眼压引起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进行性退变是青光眼致盲的根本原因。在青光眼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视网膜胶质细胞的激活及其相互作用在神经节细胞损伤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十余年来,脑科学研究院王中峰教授课题组,在杨雄里院士的协助下,应用多学科技术对实验性青光眼视网膜胶质细胞激活及其对神经节细胞损伤的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若干重要的成果,在Journal of Neuroscience, Journal of Neuroinflammation, Glia等杂志上发表了近30篇学术论文,为国际同行广泛关注。2022年2月,“Pr

    来源: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

    时间:2023-02-05

  • JCI Insight丨汪旸/白凡团队合作揭示PD-1单抗治疗导致皮肤T细胞淋巴瘤超进展的机制

      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 (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CTCL) 是一类皮肤归巢T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占结外非何杰金淋巴瘤第二位【1】。晚期CTCL患者系统化疗效果持续时间短,患者预后很差,需要新的治疗手段【2】。PD-1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 PD-1) 是T细胞衰竭过程中的关键共抑制受体。阻断PD-1与配体PD-L1结合的抗体药物可以逆转抗肿瘤T细胞的耗竭状态,增强T细胞的增殖和抗肿瘤免疫功能。10年来,临床试验已经表明PD-

    来源: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时间:2023-02-05

  • 邓宏魁课题组最新成果:建立全新胰岛移植策略,解决干细胞治疗糖尿病的关键难题

    2023年1月9日,北京大学邓宏魁教授研究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彭小忠教授研究组合作在Nature Metabolism发表题为“Implantation underneath the abdominal anterior rectus sheath enables effective and functional engraftment of stem cell-derived islet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开发了一个全新的胰岛移植策略,有效支持人多能干细胞分化的胰岛细胞在体内存活、功能成熟以及功能长期维持。相较于传统的胰岛移植策略,该方案创伤小、操作简便、移植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2-05


页次:242/1559  共31166篇文章  
分页:[<<][241][242][243][244][245][246][247][248][249][25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