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化学学院裴坚、王婕妤课题组在Chem. Rev. 发表综述报道高分子半导体的合成、加工和应用

    高分子半导体材料因具有化学结构易修饰、可溶液加工性、柔性和生物相容性等特点使得其在柔性电子、逻辑电路、可穿戴设备和生物电子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因此成为传统硅基半导体材料的优势互补材料。在过去几十年里,新的结构设计和新合成方法的发展使得高分子半导体的性能获得显著提升,其关键电子学参数“电荷迁移率”甚至匹配或已经超过多晶硅。高分子半导体的性能既取决于其化学结构,也取决于固态下的多级微观结构。近期,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裴坚教授、王婕妤课题组在Chemical Reviews发表题为“Polymer Semiconductors: Synthesis, Processing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6-13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史前草原丝绸之路气候变化方面取得进展

    图 温暖适宜气候驱动中亚草原带史前人群扩散示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991251、41571182)等资助下,兰州大学黄小忠教授团队与国外合作者在史前草原丝绸之路气候变化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阿尔泰山全新世中晚期适宜气候促进中亚草原带史前人类扩张(Prehistoric population expansion in Central Asia promoted by the Alta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6-13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埃迪卡拉纪海洋磷循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来自全球四个古大陆(a)六个埃迪卡拉纪剖面的CAP和相关地球化学记录(b-g)。这六个剖面记录了地质历史时期最大无机碳同位素负偏事件—Shuram Excursion (SE)事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825019、42130208、41821001)等资助下,成都理工大学李超教授研究团队与国外合作者在埃迪卡拉纪海洋磷循环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解密埃迪卡拉纪磷循环(Uncove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6-13

  • 生命科学学院季雄团队在基因表达调控领域取得进展

    染色质的三维结构被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单位,包括染色质疆域、A/B区室、拓扑学相关结构域(TADs)、增强子-启动子环等。尽管相关研究已经进行了数十年,但是染色质结构的建立、维持和调控的分子机理仍然不完整。其中,染色质相关调控因子的发现是研究染色质三维结构调控机理的瓶颈之一。2023年6月2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季雄课题组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Multiomic analysis of cohesin reveals that ZBTB transcription factors contribute to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6-12

  • 自私的基因!刘俊杰课题组揭示逆转座子在基因组上跳跃的分子机制

    逆转座子是一类可以通过“复制-粘贴”的方式在基因组上发生跳跃的DNA元件。R2是低等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逆转座子。它们专一性地“寄生”在宿主基因组的28S核糖体DNA中,借助宿主基因的启动子,合成自身的mRNA和蛋白质并组装形成R2复合物(“复制”过程);R2复合物可再次识别宿主28S核糖体DNA上的专一性位点,通过核酸酶(endonuclease, EN)结构域切开DNA双链,再通过逆转录酶(reverse transcriptase, RT)结构域逆转录合成cDNA,将R2基因序列重新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粘贴”过程),完成“增殖”。 有趣的是,逆转座子等可移动的DNA元件在基因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3-06-12

  • 城市与环境学院王志恒课题组完成世界植物地理区的划分

    近日,北京大学宏观生态学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An updated floristic map of the world”的研究论文,在建立全球被子植物属水平分布和系统发育树的基础上,对全球植物地理区进行了重新划分,并探讨了植物地理区之间区系分异的时空动态和驱动机制。植物区系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所有植物的组合。一个区域的植物区系物种组成具有统一性,而不同地区间区系的物种组成具有明显区别。植物区系区划则是按照物种组成将相似的区系合并,形成不同层次的植物地理区。这些植物地理区反映了植物的演化及其对地质和气候变化历史的响应,因此,对植物区系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6-11

  • 基于油菜高通量靶向敲除突变体库挖掘出控制含油量等重要性状的新基因

    CRISPR-Cas9是近年来兴起的基因组编辑工具,已被应用在水稻、玉米和拟南芥等二倍体植物中构建靶向敲除突变体库,但应用到四倍体作物中还鲜有报道。异源四倍体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AACC, 2n=38)是我国第一大油料作物,利用CRISPR-Cas9对其复杂基因组进行高通量靶向突变,将为具优异性状的新种质的高通量创建、重要新基因的批量挖掘、乃至油菜分子设计育种奠定坚实基础。2023年6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栗茂腾教授团队联合华中农业大学张椿雨教授团队在生物学国际权威期刊Genome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Genome-scale targeted mutagenes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生命与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3-06-10

  • 华南植物园在南昆山新发现二种国家重点保护红豆属植物分布

    紫花红豆(Ormosia purpureiflora)为豆科红豆属植物,是我国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其模式标本于1935年采自广东龙门,模式标本仅一份带花标本,残破。1981年,南昆山调查队在广东龙门县南昆山林场竹坑墇采集到了紫花红豆标本(带果),现存放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标本馆。但1981年之后的40多年时间里,多个植物调查团队都未在南昆山保护区找到该物种。目前,紫花红豆引证标本少。 为推动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和广东省红豆中心创建工作,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研究组余恩萍和郭腾辉,在“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华南珍稀濒危植物繁育技术与野外回归”、广东省林业

    来源: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时间:2023-06-10

  • 生命科学学院陆剑课题组与合作者揭示新冠病毒密码子演化规律并提出mRNA疫苗优化策略

    2023年6月2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陆剑教授课题组与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钱朝晖研究员课题组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Optimization and deoptimization of codons in SARS-CoV-2 and related implications forvaccine development”的论文。该研究揭示了自新冠病毒疫情暴发以来,新冠病毒基因组中密码子使用的规律及可能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的密码子使用情况与人类差异较大,倾向使用人类基因组中非偏好性的密码子。随着新冠病毒变异株的涌现与演化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6-10

  • Nat Commun | 上海药物所合作揭示中链脂肪酸受体的配体识别和G蛋白偶联的分子机制

      游离脂肪酸由以羧酸为末端的碳氢链组成,不仅是人类和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还在许多细胞功能中扮演重要的信号分子角色。中链脂肪酸是一类碳链长度为8-12个碳的羧酸,包括癸酸(C10)、十一酸(C11)和月桂酸(C12),以及它们的2-羟基或3-羟基形式(如3-OH-C12)。中链脂肪酸在能量代谢和炎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显示,3-OH-C12的产生与脂肪酸的β-氧化过程密切相关,当该过程发生紊乱时,血浆中3-OH-C12浓度可以升高到微摩尔级别。此外,研究发现3-OH-C12还能够调节促炎症细胞因子IL-6的释放,表明其在炎症过程中的重要性。   GPR84是A类G蛋白偶联受体(GPCR)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3-06-10

  • Cell Res | 上海药物所揭示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异源二聚体结构

      代谢型谷氨酸受体(Metab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mGlu)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神经递质受体之一,通过与兴奋性神经递质——谷氨酸结合,调控神经信号的传递。其生理功能涉及学习、认知、记忆及情绪调控等,是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病、焦虑症等重大神经系统疾病潜在的治疗靶点。   mGlu属于C类G蛋白偶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GPCR)家族,不同于其它类型GPCR,C类GPCR必须形成二聚体,才能发挥功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mGlu除了形成同源二聚体以外,不同亚型之间还可组装成多种类型的异源二聚体。这些异源二聚体发挥的功能不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3-06-10

  • 营养与健康所Andrew E. Teschendorff研究组开发新型单细胞数据细胞丰度检测算法

      6月5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Andrew E. Teschendorff研究组题为“Cell-attribute aware community detection improves differential abundance testing from single-cell RNA-Seq data”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网络的新型算法,用于检测衰老或疾病组织中细胞丰度的变化。   衰老和疾病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复杂组织中各种细胞类型丰度的变化,精确检测这些变化极具挑战性。单细胞组学数据为检测这些变化提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时间:2023-06-10

  • 中科院学者Cell最新发文:成功克隆广谱抗根肿病基因,以西汉名将卫青命名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陈宇航和周俭民研究员合作团队最近成功克隆广谱抗根肿病基因,阐明其作用机制,并以中国西汉著名将领卫青(WeiTsing)的名字为该基因命名(英文名WTS)。 这一植物抗病领域重要研究成果论文,北京时间6月8日夜间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细胞》(Cell)上线发表。该项研究不仅在十字花科作物抗根肿病育种中有良好应用前景,更为重要的是在植物中首次发现了新型钙离子释放通道及其介导的免疫机制,也成为继发现植物抗病小体后,中国科学家在该领域取得的又一项重大理论突破。中科院遗传发育所介绍说,根肿病是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农业生产上危害最大的病害,针对十字花科作物根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23-06-09

  • DNA甲基转移酶1缺乏通过抑制胆固醇累积促进巨噬细胞运动性和伤口愈合

    2023年6月8日,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周菁课题组在npj Regenerative Medicine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DNA methyltransferase 1 deficiency improves macrophage motility and wound healing by ameliorating cholesterol accumulat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Dnmt1依赖性表观遗传机制在控制巨噬细胞力学性能和相关趋化运动性方面的功能,表明Dnmt1既是疾病的标志物,也是伤口愈合治疗干预的潜在靶标。 巨噬细胞的定向趋化运动,即向损伤或炎症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3-06-09

  • 动物进化适应与濒危物种保护学科组在藏野驴肠道菌群宏基因组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迁地保护是除就地保护之外对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的另一种主要方式,动物园作为迁地保护的重要场所,属于典型的人工圈养环境,在该环境中,人工对圈舍消毒灭菌,为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也会使用抗生素治疗一些疾病。研究表明,圈养的生存环境会破坏野生动物原有的肠道微生态平衡,影响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和传播,甚至会导致某些肠道微生物的丧失或灭绝。因此,为了更好地对野生动物进行迁地保护,有必要对动物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脆弱性进行深入了解。   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动物进化适应与濒危物种保护学科组以野生和动物园的藏野驴为研究对象,对其粪便样品进行宏基因组测序,明晰不同环境下藏野驴肠道菌群的组成;通过KEGG数据库

    来源:中科院高原生物所

    时间:2023-06-09

  • 口腔医院邵龙泉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关于牙髓损伤修复的最新研究…

    近日,口腔医院邵龙泉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发表了题为“Stage-specific requirement for METTL3-dependent m6A modification during dental pulp stem cell differentiation”的研究论文。南方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博士后罗海芸为第一作者,邵龙泉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在高度矿化的牙齿中,牙髓组织不仅提供营养,还能抵御潜在病原体,参与损伤修复。牙齿受到外界损伤时,牙髓可发挥自身的修复潜能,依靠牙髓干细胞分化为成牙本质样细胞,并形成修复性牙本质以隔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时间:2023-06-09

  • 人工智能研究院唐希源研究员及合作者在面向边缘AI的模拟存内计算芯片方向研究取得进…

    本文是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类脑智能芯片研究中心唐希源研究员团队在国际集成电路设计领域顶级会议IEEE Custom Integrated Circuits Conference(CICC)上发表论文 A Calibration-Free 15-level/Cell eDRAM Computing-in-Memory Macro with 3T1C Current-Programmed Dynamic-Cascoded MLC achieving 233-to-304-TOPS/W 4b MAC的介绍。 北京大学博士后宋嘉豪为第一作者,唐希源研究员与王源教授为通讯作者。 不断发

    来源:北京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

    时间:2023-06-09

  • 血研所程涛等团队联合解析新冠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的血液生态系统

    2023年5月16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程涛等团队在Immunity《免疫》上在线发表了题为“Multi-omics blood atlas reveals unique features of immune and platelet responses to SARS-CoV-2 Omicron breakthrough infection”(多组学血液图谱揭示新冠奥密克戎突破感染者独特的免疫和血小板应答特征)的研究论文(pre-proof版),从血液生态系统的视角剖析了新冠奥密克戎感染者血液组分及组分间的互作关系。 血液生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3-06-09

  • 基础医学研究所杜文静团队发现苹果酸酶2在T细胞淋巴瘤中的新功能

    2023年5月30日,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杜文静团队在PNAS(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Cellular redox homeostasis maintained by malic enzyme 2 is essential for MYC-driven T-cell lymphomagenesis” (苹果酸酶2(ME2)维持的细胞氧化还原平衡对MYC驱动的T细胞淋巴瘤发生至关重要)的研究论文。研究报道了ME2在MYC驱动的T细胞淋巴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机制。 T细胞淋巴瘤(TCL)是一组罕见的、高异质性的肿瘤。尽管原癌基因MYC在驱动T细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3-06-09

  • 肿瘤医院周光飚教授团队在肿瘤免疫疗法疗效预测上取得新进展

    2023年5月29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周光飚研究团队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信号传导和靶向疗法)杂志在线发表题为“Nuclear AhR and membranous PD-L1 in predicting response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to PD-1 blockade”(核定位AhR和膜定位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PD-1抗体疗效预测中的作用)的论文。研究首次发现定位于细胞核的芳烃受体(AhR)表达量可显著提高细胞膜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

    来源:北京协和医学院

    时间:2023-06-09


页次:189/1558  共31155篇文章  
分页:[<<][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