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Nat Metab杨振业课题组揭示NADPH促进非整倍体肿瘤细胞分裂的调控机制

    非整倍体是人类肿瘤细胞中最普遍的特征,约90%的肿瘤的基因组是非整倍体,而正常细胞是二倍体1,找到针对非整倍体肿瘤的特异性靶点,是实现精准杀死肿瘤细胞而不影响正常二倍体细胞的有效策略。非整倍性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促进肿瘤的增殖、转移和抗药性的产生2;另一方面也会给肿瘤细胞带来多方面的压力,例如复制压力、代谢压力、蛋白表达及有丝分裂压力3。其中代谢压力包括由于线粒体功能障碍等多种原因造成的过量活性氧(ROS)积累;有丝分裂压力是非整倍体肿瘤细胞分裂期需要排列更多的染色体,并及时纠正更多的动粒-微管错误连接,确保染色体及时精准分离。因此当非整倍体肿瘤细胞分裂时将会面临氧化和有丝分裂双重压力,而

    来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生命科学与医学部

    时间:2023-06-25

  • Protein & Cell | 汤富酬/付卫课题组合作建立基于人类结直肠癌类器官模型的体外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价平台

      肿瘤类器官作为重要的体外细胞模型为肿瘤药物研究提供了新的工具,相比于传统的2D培养的肿瘤细胞系,3D培养的类器官可以更好地维持癌症患者的肿瘤特征,反映肿瘤内部的异质性。因此,基于类器官模型的药物筛选不仅可以发现新的肿瘤治疗药物,还可以用于探究不同突变类型细胞的药物敏感性差异。尽管基于肿瘤类器官的药物筛选助力了靶向药物研究,但是目前药物筛选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基于增殖和凋亡等细胞表型特征,对药物的作用机制少有分子层面的深入解析。      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汤富酬课题组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通外科付卫团队合作,成功建立了基

    来源: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

    时间:2023-06-24

  • Nature:SUR2A上的R螺旋抑制了KATP通道的激活

    2023年6月17日,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分子医学研究所、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陈雷课题组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he inhibition mechanism of the SUR2A-containing KATP channel by a regulatory helix”的论文。该研究通过解析SUR2A和SUR2B在抑制剂瑞格列奈(RPG)和不同Mg-核苷酸存在的条件下的一系列冷冻电镜结构,发现了SUR2A上存在的一段此前从未被报道过的可以抑制KATP通道的螺旋,链接见: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23-06-23

  • 中科院学者Cell发文:蛇类起源及表型演化的遗传机制

    6月19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李家堂研究团队选取了全球极具代表性的蛇类物种,整合谱系基因组学、大规模比较转录组学分析方法及基因编辑等实验技术,综合探讨了蛇类起源及表型演化的遗传机制。相关论文以“Large-scale snake genome analyses provide insights into vertebrate development”为题,发表于国际期刊《细胞》(Cell)。  全球蛇类约4,000种,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外的各大洲陆地和海洋,在进化历史上处于脊椎动物演化的关键节点,是脊椎动物中重要的类群。蛇类具有四肢缺失、身体延长、左右肺不对称发育等特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23-06-22

  • 香港理大发现两种治疗超级细菌新方案

    中新社香港6月20日电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20日召开记者会公布,理大研究发现两种治疗超级细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新方案,显示出良好疗效和临床应用潜力。由理大微生物学讲座教授、化学生物学及药物研发国家重点实验室成员及食品科学及营养学系系主任陈声领导的研究团队,于2017年发现病原体“肺炎克雷伯菌”的新变异株,具多重耐药性和超强毒力,如果人体受感染,可能无法治愈,死亡率高达25%至45%。团队深入研究数年,破解了“肺炎克雷伯菌”致病机制,在设计疗法上取得突破,亦确定病原体入侵宿主后,触发“细胞激素风暴”的信号途径,诱导病人激发不受控制的免疫细胞反应,最终引发致命感染性休克。团队实验发现,抑制“细胞

    来源:中新网

    时间:2023-06-22

  • 浙大学者Cell Metabolism发文:阐明动脉粥样硬化中血管内皮的关键代谢调控机制

    现代社会中伴随不良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心血管疾病已经取代肿瘤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首要威胁,心血管疾病逐渐给个人健康、家庭幸福及社会医疗保障带来极严重负担。动脉血管壁的脂质斑块沉积与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息息相关,脂质斑块的持续沉积会引发一些列血管结构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粥样硬化及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等。脂质斑块持续积累以及斑块内部稳态受损会导致管腔狭窄、斑块破裂及血液外溢等病情,严重危害心脏、大脑或其他器官的正常功能,并最终危及生命。因此,针对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科学研究不仅在生命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更具有重要社会学价值。2023年6月15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余

    来源:浙江大学

    时间:2023-06-22

  • 重点实验室发现催化β-甲壳素衍生物合成的新型几丁质脱乙酰酶

      近日,中科院海洋所海藻遗传与发育课题组在硅藻β-甲壳素代谢及衍生物合成研究方面取得重要发现,研究成果在 Metabolites 期刊发表,为研究硅藻中甲壳素代谢的内在调控机制打下了基础,也为壳聚糖及壳寡糖的绿色工业化制备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型生物酶。   硅藻是海洋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甲壳素(几丁质)是硅藻重要的碳积累产物,也是海洋中丰度最高的含氮多糖。硅藻源甲壳素为自然界存在较少的β型,与α-甲壳素相比,β-甲壳素分子间相互作用较弱,因此更容易用来合成高附加值衍生物,如壳聚糖和壳寡糖,二者在生物医学及工业生产领域已被广泛应用。目前甲壳素衍生物多依赖于化学法

    来源: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时间:2023-06-22

  •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发现脊蛇属Achalinus Peters, 1869一新种 ——湖南脊蛇A. hunanensis

     脊蛇属Achalinus为一类中小体型、夜行性、营穴居生活的无毒蛇,广泛分布于越南北部,中国东、中及南部地区以,日本。全属共已知26种,其中有19种在中国有分布。该属物种在形态相似性高、行为隐蔽,长期以来对其知之甚少,且多样性一直被低估。随着分子系统学的发展和应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脊蛇新种得以发现和描述,人们对其多样性的认识日渐增多和加深。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江建平研究员课题组依据湖南省怀化市和宁乡市的2号脊蛇标本,基于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研究结果,发现这些原记录为“青脊蛇A. ater”的脊蛇种群为一新种——湖南脊蛇A. hunanensi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06-22

  •  成都生物所在白及SWEET家族成员挖掘方面取得新进展

     兰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ehb. f.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也是四川道地的特色濒危药用植物,其干燥块茎是《中国药典》2020版中白及药材的唯一正品来源。白及生产以野生为优,但由于无度采挖、生境破坏、繁殖率低、生长周期长等因素,白及野生种质资源十分短缺,已被《国家重点植物名录》(第二批)列为二级保护植物。栽培白及品种混杂,产量和品质易受环境影响。白及多糖又称白及胶,是白及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主要在白及块茎中积累,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美白等功效,且生物可降解、无毒副作用,不仅在生物材料方向、药物递送系统、创伤修复等医药领域被深入开发,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06-22

  • 护理专业研究生师生团队在Cell子刊发表研究论文

    近日,我校护理学硕博连读研究生周乐鹏、检验医学硕士研究生邱文、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王洁为共同第一作者,何彦教授、谢日华教授等为共同通讯作者,在Cell期刊子刊Cell Host & Microbe上发表原始研究论文《Effects of vaginal microbiota transfer on the neurodevelopment and microbiome of cesarean-born infants: A blinde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Cell Host & Microbe是微生物和细胞研究领域顶级期刊,该工作受国家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时间:2023-06-22

  • The EMBO Journal |王嘉东团队与杨恩策团队合作揭示BRCA1等同源重组修复...

            2023年6月19日,北京大学医学部王嘉东课题组与杨恩策课题组合作在The EMBO Journal上发表研究成果,揭示了BRCA1等同源重组修复通路相关基因周期表达的普遍机制,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种新的靶向治疗联合用药策略。 BRCA1是同源重组修复通路中的关键分子,BRCA1等同源重组修复通路相关基因异常表达是乳腺癌和卵巢癌等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BRCA1的蛋白表达会显著跟随细胞周期变化,在G1期,BRCA1需要保持低表达水平,防止不必要的同源重组引发基因组不稳定

    来源: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时间:2023-06-22

  • 夏宁邵教授团队揭秘海洋玫瑰杆菌噬菌体R4C的独特结构和DNA递送机制

    作为生物圈中最为丰富的生物形式,噬菌体在塑造微生物多样性、介导基因交换和调控地球化学元素循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长尾噬菌体(Siphoviridae)具有长而非收缩的尾巴,其通过一个头-尾连接模块与病毒的二十面体衣壳相连。Siphoviridae的尾巴装配过程和DNA递送机制涉及多种结构蛋白组分的复杂相互作用。由于噬菌体尾部的结构和遗传多样性,与噬菌体组装、感染和DNA传递相关的精确过程对于大多数噬菌体而言仍然是未知的。玫瑰杆菌是一类革兰氏阴性菌,通常占海洋细菌丰度的15-20%,在藻华期间可能更高,广泛分布于沿海、开阔大洋的表层、深层及沉积物中,在海洋氮、硫、碳和磷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来源: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6-22

  • 上海交大李瑶团队在国际磁共振顶级会议ISMRM上获W. S. Moore Award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李瑶教授团队在脑卒中患者高分辨磁共振神经代谢成像及其发病时间预测问题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科研成果。他们的研究成果题为《Predicting the Onset of Ischemic Stroke With Fast High-Resolution 3D MR Spectroscopic Imaging》(快速高分辨率3D磁共振波谱成像对脑卒中发病时间的预测研究)的论文荣获了2023年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n Medicine,简称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6-22

  • 服务社会办实事,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医院管理教研室团队为上海市儿童医院发展规划建言献策

    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期间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院管理学教研室团队立足自身专业特长,从医院发展战略定位入手,为上海市儿童医院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医学中心项目出谋划策。 6月19日下午,上海市儿童医院杨晓东副院长一行带着《上海市儿童医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医学中心项目初步建设方案》(简称《建设方案》)专程来访我院医院管理教研室,希望获得专业意见以进一步优化《建设方案》。杨院长介绍,自2018年起上海市儿童医院医疗业务量连续五年位居上海市三家儿童专科医院之首。受核定床位数和现有建筑面积的限制,该院每单位建筑面积对应的门急诊人次数、出院人数和住院

    来源: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时间:2023-06-22

  • 化学学院郭雪峰课题组与合作者首次实现单分子手性的实时原位精准监测

    手性是分子立体构型的固有属性。在自然界,一对对映异构体在生命活动、化学反应、物理过程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质,因此,对手性的精确检测以及不对称反应路径的准确调控是化学家一以贯之的目标,也是国内外几十年来研究的热点。现有的手性检测技术,如柱色谱、热力学测量等需要量身定制“手性适配体”;而圆二色谱需要目标手性分子具有特定生色团以及高纯度。在高通量合成以及精准化学的时代背景下,手性检测灵敏度和普适性亟待进一步提高。单分子检测达到了分析化学灵敏度的极限,而普通的单分子信号中手性相关的信息通常难以区分,难以拆分。因此,基于单分子检测的手性测量值得期待但依旧任重道远。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6-22

  • 我国学者在阴道菌群移植影响剖宫产新生儿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阴道菌群移植对剖宫产新生儿影响的模式图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2022044、82272391)等资助下,南方医科大学何彦教授、谢日华教授团队与上海交通大学陈天璐研究员团队在剖宫产新生儿阴道菌群移植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阴道菌群移植修复剖宫产婴儿肠道菌群及神经发育的影响:一个三盲随机对照临床研究(Effects of vaginal microbiota transfer on t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6-22

  • 我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弹热制冷系统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多模式弹热制冷系统的:(A)主动回热循环模式;(B)单级循环模式;(C)多模式运行;(D)制冷性能图谱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976149、51721004)等资助下,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钱苏昕副教授与马里兰大学竹内一郎教授团队合作,在弹热制冷系统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以“高性能多模式弹热制冷系统(High-performance multimode elastocaloric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6-22

  • 我国学者在非晶氧化镓导热领域取得进展

    图 非晶氧化镓的密度、组分比及结构描述器SSF与热导率之间的关系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825601、U20A20301)资助下,清华大学曹炳阳教授团队及合作者在非晶氧化镓导热领域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结合机器学习与实验揭示非晶氧化镓原子结构与热输运性质的相关性(Unraveling Thermal Transport Correlated with Atomistic Structures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6-22

  • 我国学者在超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基于噬菌体展示筛选和血液相容性肽基聚合物设计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21922411、22174138)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卿光焱研究员团队开发了一种超精准内毒素分离材料。该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噬菌体展示筛选和血液相容性肽基聚合物设计的策略,实现了在血液中对特定内毒素的原位、快速、精准清除。研究成果以“基于瓶刷状多肽聚合物的血液中特异性内毒素清除用于脓毒症治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6-22

  • 营养与健康所王兰研究组揭示骨髓微环境中ID1调控急性髓系白血病起始与进展的新机制

      6月15日,国际学术期刊Blood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王兰研究组题为“The cell non-autonomous function of ID1 promotes AML progression via ANGPTL7 from the microenvironment”的最新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骨髓微环境中转录调控因子ID1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起始与进展的关键作用,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AML是一种起源于造血干/祖细胞的恶性疾病,其特征是髓系前体细胞恶性克隆性增殖和分化为成熟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

    时间:2023-06-22


页次:185/1558  共31155篇文章  
分页:[<<][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