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Chem|刘涛团队实现四嗪生物正交反应的超分子调控

    导 读 生物正交化学反应是指能够在生物体系中进行、且不会与天然生物化学过程相互干扰的一类化学反应,它为科学家对生命进程的原位研究带来了革命性的技术, 已经成为化学生物学这一新兴交叉领域的核心方向之一,也因此于2022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其中四嗪参与的生物正交反应——逆电子需求的Diels–Alder(IEDDA)反应,以其超快的反应速率、温和的反应条件和极好的生物相容性,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的化学修饰以及生物医学的研究,对该反应的精确调控也具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目前的调控方式大多局限于光催化或电化学的手段,对生物体具有毒性,且操作不便。因此,对四嗪的反应活性

    来源:北京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3-06-17

  • 甘怡群课题组在Patient Education & Counseling上发表论文,揭示中国熟人医疗与媒体报道对于医患信任的影响

    近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甘怡群教授课题组在Patient Education & Counseling在线发表题为“Effects of Connection-Based Physician-Patient Relationships on Perceptions of Outcome: A Vignette Experiment”的论文,该研究得到了同行的高度评价和杂志联合主编Marij Hillen的高度赞誉。该研究发现,医疗媒体报道和熟人医疗会影响人们对医生品质的判断和对医生的信任。正面报道有助于提升对于医生正确性、专业性的感知,而负面报道可能会产生相反的效

    来源: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时间:2023-06-17

  • 陈子林课题组在荧光探针设计及其在肿瘤成像和协同治疗方面取得新进展

    6月2日,武汉大学药学院陈子林教授团队在国际知名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F=16.744)在线发表了题为“Tailoring albumin-based theranostic PROTACs nanoparticles for enhanced NIR-II bioimaging and synergistic cancer chemo-phototherapy”的最新研究成果。2021级博士生胡壮为第一作者,陈子林教授为通讯作者,武汉大学药学院和中南医院为作者单位。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 近年来,荧光成像技术具有高灵敏度

    来源:武汉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3-06-17

  • Advanced Science|刘天罡团队合作挖掘高能航空燃料分子倍半萜骨架

    2023年6月4日,Advanced Science以Research Article形式在线发表武汉大学药学院刘天罡教授团队联合国民核生化灾害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蒋辉研究员团队、武汉大学药学院沈坤副教授团队、天津大学姚明东副研究员团队合作完成的题为“Systematic mining and evaluation of the sesquiterpene skeletons as high energy aviation fuel molecules”(高能航空燃料分子倍半萜骨架的系统挖掘与评价)的研究。本论文以武汉大学药学院黄阳磊博士和叶紫玲博士、国民核生化灾害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万秀坤博

    来源:武汉大学药学院

    时间:2023-06-17

  • Cell Discovery | 严欢课题组发表关于MERS-CoV相关病毒的宿主范围与跨种传播机制的最新研究成果

    2023年6月15日,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生命科学学院/泰康生命医学中心严欢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Discovery上在线发表了题为“Broad host tropism of ACE2-using MERS-related coronaviruses and determinants restricting viral recognition”的研究论文(Article)。2022年12月,严欢课题组在Nature期刊首次报道NeoCoV和PDF-2180这两种与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CoV)密切相关的冠状病毒, 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而非DPP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3-06-17

  • 上海交大张岩课题组发现BRS-3受体新型激动剂并揭示其血糖稳态调节机制

    蛙皮素受体亚型-3(bombesin receptor subtype 3, BRS-3,也称BB3)是孤儿受体,与胃泌素释放肽受体(gastrin-releasing peptide receptor, GRPR,也称BB1)和神经介素B受体(neuromedin B receptor,NMBR,也称BB2)同属于蛙皮素样受体(bombesin-like peptide receptor)家族。尽管与BB1和BB2分别有51%和47%的序列同源性,但已有研究表明BRS-3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导致其对所有已知的天然蛙皮素样肽的亲和力都非常微弱;同时,内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6-17

  • 北京大学方海教授课题组最新研究:探索疫情背景下全球常规儿童疫苗接种的公平性

    2023年6月8日,北京大学方海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从全球和区域层面估计2019-2021年195个国家和地区常规儿童疫苗覆盖率的国家间不平等性:一项纵向研究》在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IF=17.033)杂志发表,揭示了疫情背景下,全球儿童常规疫苗覆盖率不平等现象的持续存在。近年来,全球儿童疫苗的常规接种覆盖率呈现平稳趋势。然而,COVID-19大流行进一步扰乱了免疫接种服务,为全球儿童健康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

    时间:2023-06-17

  • 我国学者在量子磁性材料中实现了解禁闭量子临界现象

    图 (a)实验用稀释制冷核磁共振谱仪系统和高压设备;(b)SrCu2(BO3)2材料的原子结构和交换相互作用;(c)2.1万大气压下磁场驱动的价键固体态(PS)--反铁磁态(AFM)的量子相变相图;(d)2.4万大气压下自旋晶格弛豫率1/T1呈现的量子临界标度行为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2134020、12104503、12174441)资助下,中国人民大学物理系于伟强课题组和俞榕课题组、美国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6-17

  • 新药进展︱生物药1类抗肿瘤新药DS001获批进入临床研究

      2023年6月13日,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研发的抗体偶联药物(ADC)DS001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适应症为晚期恶性肿瘤。      DS001分子采用独有的VK连接子技术,巧妙解决了传统ADC分子无法携带多个脂溶性小分子弹头的问题,能显著提高ADC分子对肿瘤组织的穿透力,在临床前研究中表现出良好的肿瘤抑制效果和安全性,有望在难治性恶性实体肿瘤,如胰腺癌和胃癌的治疗上显示独特的疗效优势,以满足晚期肿瘤患者的重大临床需求。该项目已向达石药业(广东)有限公司转让进行研发和推广。   上海药物所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中心王春河课题组完成了候选分子(PCC)的发

    来源: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时间:2023-06-17

  • 首个中国人群专属的泛基因组参考图谱!复旦、西安交大、中国医科院等团队在《自然》主刊发布成果

    人类的基因组常常被比作生命的“天书”——A、T、G、C四种碱基构成了DNA序列,却配对出超过60亿种可能。中国人群的基因组有何特性?到底是哪些基因突变引起了亚洲人特有疾病?这些始终困扰我们的难题,今天终于有了突破的可能。由复旦大学、西安交大、中国医学科学院等26家单位联合发布的中国人群泛基因组联盟(CPC)一期研究进展,初步构建了首个中国人群专属的泛基因组参考图谱,为破译中国人群基因密码奠定基础,为“健康中国”“精准医学”战略提供支撑。6月14日,相关成果以《基于36个族群的中国人泛基因组参考图谱》(“A Pangenome Reference of 36 Chinese population

    来源:复旦大学

    时间:2023-06-16

  • 西湖大学,浙大Cell最新发文:首次解析精子鞭毛微管二联体复合物的冷冻电镜结构

    生命起源于一颗受精卵。精子“翻山越岭”遇见卵子的能力,是生命发生的必要条件。如果精子的运动能力出现异常,自然受孕的成功率便会大大降低;当精液中精子向前运动的比例低于32%时,则被定义为“弱精症(asthenozoospermia)”。这是目前男性不育的常见病因。北京时间2023年6月8日,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湖实验室吴建平团队与浙江大学桂淼团队和南京医科大学刘明兮团队合作,在Cell在线发表题为“Structures of sperm flagellar doublet microtubules expand the genetic spectrum of male infertility

    来源:西湖大学

    时间:2023-06-16

  • 诱导型人源化hACE2转基因小鼠模型

      6月12日,国际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在线发表了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生命与健康学院/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周斌研究组与复旦大学医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医科院重点实验室陆路课题组合作研究成果“An  inducible hACE2 transgenic mouse model recapitulates SARS-CoV-2 infection and  path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3-06-16

  • 最早的一批爬行动物和鸟可直接下崽!?

    到目前为止,硬壳蛋被认为是羊膜动物成功的关键。羊膜动物是一组脊椎动物,在羊膜中进行胚胎或胎儿发育,羊膜是蛋内的保护膜。然而,一项对51种化石物种和29种可被归类为卵生(产硬壳或软壳蛋)或胎生(生活的幼崽)的现存物种的新研究表明,情况并非如此。今天发表在《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羊水动物的所有大进化分支,即哺乳类、鳞龙超目(蜥蜴及其近亲)和始祖目(恐龙、鳄鱼、鸟类)在它们的祖先身上都表现出了胎生和延长的胚胎保留时间。延长胚胎保留(EER)是指幼体被母亲保留不同的时间,可能取决于最适合生存的条件。虽然硬壳蛋经常被视为进化中最伟大的创新之一

    来源:AAAS

    时间:2023-06-16

  • 甘怡群课题组在Health Psychology上发表论文,从基因应激交互模型的角度揭示工作压力下过劳肥之谜

    近日,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甘怡群教授课题组在健康心理学旗舰期刊Health Psychology在线发表题为“Eating Healthy Under Work Stress: A Gene Stress Interaction Model”的论文。本研究提出了一个基因×应激交互模型,旨在解释工作压力下人们为何会做出不同的饮食选择。研究发现,DRD2基因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有助于解释工作压力环境下饮食选择的个体差异。 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中,保持健康饮食对很多人来说是一项巨大挑战。有趣的是,在面对工作压力时,有些员工会选择较不健康的食物,而另一些员工却能坚持健康饮食。

    来源: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时间:2023-06-16

  • 上海交大郭益平课题组在压电致动器领域取得系列重要进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金属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郭益平课题组在高性能宏观无铅压电纤维复合驱动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器件具有可媲美商用铅基压电纤维驱动器的场致位移(-500~1500 V,0.5 Hz驱动下输出31.4 μm)、良好的频率稳定性以及优异的循环可靠性(历经十万次循环后性能无明显衰减),在主动减震和形变控制等领域展现出强大应用潜力。研究成果以“Lead-free piezoceramic macro-fiber composite actuators toward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syste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6-16

  • 吴浩课题组合作发现肠道菌代谢物对糖尿病合并心衰发生发展的影响

    吴浩课题组主要致力于研究肠道菌对人体代谢性疾病发生、发展及防治的影响。该课题组之前的合作研究发现肠道菌失衡与糖尿病的发生密不可分,且在糖尿病前期个体中就已发生明显改变1。2023年5月9日EMBO Molecular Medicine杂志在线发表了该课题组另外一项合作研究“Microbial metabolites in chronic heart failure and its common comorbidities”2。该研究发现,很多肠道菌代谢物还可能介导了糖尿病与心力衰竭之间的共同病理生理机制。 依托瑞金医院的心力衰竭风险评估和管理(REM-HF)这一前瞻性注册研究队列(N=53

    来源: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

    时间:2023-06-16

  • “中国人群泛基因组联盟”一期研究进展发表于《自然》主刊

    近日,复旦大学、西安交大、中国医学科学院等26家单位联合发布了中国人群泛基因组联盟(CPC)一期研究进展。6月14日,相关成果以《基于36个族群的中国人泛基因组参考图谱》(“A Pangenome Reference of 36 Chinese populations”)为题发表于《自然》(Nature)主刊。据悉,这是我国学者领导的人群基因组研究首次发表在《自然》主刊。 这项研究初步构建了我国人群的泛基因组参考图谱,发现了在人类通用参考基因组上缺失的约1.9亿个碱基对的参考序列;新鉴定了约580万个点突变或小变异以及3.4万个结构变异,涉及大量潜在功能原件包括至少1367个蛋白质编码基因

    来源:复旦大学人类表型组研究院

    时间:2023-06-16

  • Nature | 复旦学者合作发布中国人群泛基因组研究进展

    近日,复旦大学、西安交大、中国医学科学院等26家单位联合发布了中国人群泛基因组联盟(CPC)一期研究进展。6月14日,相关成果以《基于36个族群的中国人泛基因组参考图谱》(“A Pangenome Reference of 36 Chinese populations”)为题发表于《自然》(Nature)主刊。据悉,这是我国学者领导的人群基因组研究首次发表在《自然》主刊。这项研究初步构建了我国人群的泛基因组参考图谱,发现了在人类通用参考基因组上缺失的约1.9亿个碱基对的参考序列;新鉴定了约580万个点突变或小变异以及3.4万个结构变异,涉及大量潜在功能原件包括至少1367个蛋白质编码基因;并发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6-16

  • 物理学院杜瑞瑞课题组和合作者发现激子拓扑序

    分数量子霍尔效应是当代凝聚态物理的最重要研究前沿之一,其发现获得了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具有由于电子关联形成的拓扑序,呈现出长程量子纠缠,演生规范场和分数激发,对未来拓扑量子计算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一个自然的问题是,能否在相互作用玻色子系统中产生具有拓扑序的分数量子霍尔态?人们首先试图在冷原子系统中进行研究,但多年以来仍处于探索阶段。由南京大学物理学院王锐副教授、杜灵杰教授、王伯根教授,美国麻省大学艾姆赫斯特分校物理系Tigran Sedrakyan副教授,北京大学物理学院量子材料科学中心杜瑞瑞教授组成的合作团队在该研究领域取得关键进展。他们在砷化铟/锑化镓(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6-16

  • 【特别关注】攻关“水稻癌症”:“你不放弃我就不放弃!”

      李国田教授团队(记者 川竹 摄) 抗性等级提高3级、减少39%水稻产量损失,若推广应用可挽救8亿公斤粮食、满足1500万人一年粮食需求! 6月14日,我校李国田教授在《自然》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通过“分子剪刀”创制了新型广谱抗病基因,实现对稻瘟病、白叶枯和稻曲病三病抗性“加持”。 10年科研“马拉松”,李国田的成果包含于此、又不止于此…… 一株“特立独行”的水稻 时间回到2020年9月的某一天,武汉,狮子

    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时间:2023-06-16


页次:187/1558  共31155篇文章  
分页:[<<][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