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J Virol | 夏宇尘课题组揭示SARS-CoV-2 nsp13新功能

    近日,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武汉大学泰康生命医学中心夏宇尘教授课题组在国际学术期刊Journal of Virology在线发表题为“SARS-CoV-2 nsp13 restricts episomal DNA transcription without affecting chromosomal DNA”。该研究发现nsp13可以抑制游离体DNA的转录,而不影响基因组染色质基因的表达。同时该研究提出了一种靶向nsp13的新型冠状病毒药物高通量筛选策略,助力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的研发。nsp13作为SARS-CoV-2的解旋酶,对病毒复制具有多种至关重要的

    来源: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时间:2023-06-29

  • Cell | 复旦大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市川宗严青年研究员受邀在Cell《细胞》发表关于二联微管结构的相关研究的preview文章

    2023年6月22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市川宗严青年研究员受邀在Cell《细胞》杂志上发表了题为《Tektin makes a microtubule a ‘micropillar》(《筑丝蛋白使得微管成为“微柱”》)的Preview文章。微管是一种在真核细胞中由微管蛋白组成的细胞骨架。细胞质中的微管由13排被称为原纤丝(Protofilament, PF)的微管蛋白组成,总体上形成内径15纳米,外径25纳米的管状结构。微管还是纤毛和鞭毛的结构基础。纤毛和鞭毛是真核细胞中的毛发状细胞器,具有多种功能。低等真核生物利用纤毛和鞭毛进行运动。在高等真核生物中,气管的上皮纤毛振动以清除粘液,而精子的

    来源: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时间:2023-06-29

  • 化学学院许言课题组实现基于新型碳氢转化策略的官能团直接转位反应

    碳氢键的选择性转化是合成化学中备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直接、温和、高选择性的碳氢键转化化学可为活性和功能分子的构筑提供高效工具,并为关联领域的研究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从原理上看,碳氢键转化化学具有不依赖预官能化底物、理论上可参与反应的位点丰富等优势,并经过多年探索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作为有机合成化学中的圣杯式挑战,碳氢转化化学在其理论上极其丰富多样的反应性和选择性及目前已实现的反应性和选择性之间仍存有很大差距。如能引入新型位点选择性调控机制,突破经典的碳氢键转化机制在选择性控制上的部分限制,实现在此前反应模式中难以有效触及的碳氢位点的高效、精准转化,无论从基础研究角度,还是从复杂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6-29

  • 我国学者在地球生物硫循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图 异化硫酸盐还原产生零价态硫:A. 微生物介导的硫循环与异化硫酸盐还原产零价态硫(S0)新途径;B. 异化硫酸盐还原产物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161160306、41922049)等资助下,中山大学汪善全教授团队在地球生物硫循环研究中发现新的硫酸盐还原途径,相关成果以“微生物硫酸盐异化还原产生零价态硫(Generation of zero-valent sulfur from dis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6-29

  • 我国学者在肿瘤免疫微环境重塑机制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图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对鼻咽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重塑作用及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2172870、81930072、82025016、92259202,其中82172870属于“源于临床实践的科学问题探索”面上项目专项)等资助下,中山大学马骏、孙颖、邝栋明教授课题组合作在鼻咽癌化疗的免疫微环境重塑机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以“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化疗对鼻咽癌肿瘤免疫微环境的重塑机制(T

    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时间:2023-06-29

  • 《Cell》AI工具发现“新酶”扩展了碱基编辑功能

    一种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方法已经被开发出来,通过结构预测和分类来发现新的脱氨酶蛋白,用于碱基编辑。该研究强调了一种仅使用胞苷脱氨酶超家族来开发一套新技术并发现新蛋白质功能的方法。由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的 Caixia Gao博士领导的研究人员专注于植物基因组编辑,他们指出,基于人工智能辅助结构预测的一套具有独特功能的碱基编辑器的开发,极大地扩展了碱基编辑器在治疗和农业应用中的效用,为发现和创造所需的植物遗传性状开辟了一系列应用。研究结果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一篇文章《Discovery of deaminase functions by structure-based

    来源:Cell

    时间:2023-06-28

  • Cell:相分离调控节律性蛋白翻译的分子机制

    “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屈原,《离骚》),“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地球自转造就日月流转,昼夜更替。为适应这种规律,在宏观层面上,人类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随昼夜变化;而在微观层面上,细胞中的众多生物过程也随着昼夜节律在时间和空间上被严格调控,通过精妙地协调多种生物过程的振荡形成无形的生物钟。2023年 6月26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清华-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清华-北大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吝易课题组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杨雪瑞课题组合作在Cell发表了题为”区室化振荡翻译调节昼夜节律时钟”(Circadian Clocks are Modulate

    来源:清华园生命学院

    时间:2023-06-28

  • 上海交大周培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发文揭示植物内生菌强化龙葵富集镉的内稳态调节机制

    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周培教授团队在生态环境领域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中科院一区Top)在线发表了题为Plant growth promoting endophyte promotes cadmium accumulation in Solanum nigrum L. by regulating plant homeostasis的研究论文。研究从植物元素吸收、光合作用和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等方面解析了植物内生菌强化超积累植物龙葵富集镉的内稳态调节机制。镉是毒性最强且分布最广泛的重金属之一,在土壤中易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6-28

  • 上海交大毕磊课题组两篇论文被医学影像领域顶会MICCAI 2023录用

    国际医学图像计算与计算机辅助介入大会(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edical Image Computing and Computer Assisted Intervention, MICCAI)是医学图像计算(MIC)和计算机辅助介入(CAI)两个领域的综合性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今年,MICCAI 2023将会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并于近日公布了会议的论文录用结果。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毕磊团队的两篇论文被MICCAI 2023接收录用,其中一篇为提前录用(前14%)。两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是由悉尼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培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6-28

  • 上海交大徐凯教授团队研发的中国首台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获批上市

    2023年6月20日,中国首台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上市批准(注册证号:国械注准20233010833),成为国内首个内窥镜单孔手术系统,有效填补国内空白。上海交通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生物医学制造技术中心主任、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徐凯教授团队历经20余年打磨,潜心研发单孔手术机器人关键核心技术,依托获评优青的“连续体机构”理论体系和“对偶连续体机构”这一革新性设计,推出搭载镍钛合金蛇形手术器械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一举打破国外多年技术垄断。2020年12月,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审评中心批准,该产品成为中国首台通过创新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6-28

  • 【】 王艳丽组与合作者发现一种病原微生物干扰植物免疫新机制

      2023年6月26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王艳丽研究团队与英国塞恩斯伯里实验室(The Sainsbury Laboratory)马文勃研究团队合作在《Cell》杂志发表了题为" Pathogen protein modularity enables elaborate mimicry of a host phosphatase"的文章,首次发现在疫霉属病原微生物中,普遍存在一类WY1-(LWY)n效应子蛋白, 通过保守的PP2A interacting module 挟持宿主细胞中的PP2A核心酶。   在病原微生物感染植物过程中,为了有效侵染宿主,病原微生物会向宿主细胞中分泌一大类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时间:2023-06-28

  • 微囊藻毒素长期暴露引起哺乳动物小鼠脑区特异性的脂质代谢变化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日益严重以及气候变暖,全球湖泊蓝藻水华日益频发。蓝藻衍生污染物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 MCs)慢性暴露已成为全球性健康问题。MCs具有强烈的神经毒性,能够影响哺乳动物大脑结构和功能,并与人群神经退行性疾病阿尔兹海默症有关。但既有研究或基于整个大脑(不分区)或主要关注在认知中起重要作用的海马区, MCs对其他脑区的神经毒性作用以及潜在分子机制知之甚少。同时,脂质作为脑组织的主要组成成分,在大脑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MCs对哺乳动物大脑脂质侧面的影响鲜有相关研究,这阻碍了对 MCs 的神经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的深入理解。 图1. MC-LR对小鼠海

    来源: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06-27

  • Sufu调控E3蛋白泛素连接酶TRAF6相分离及活性的分子机制

      6月26日,国际学术期刊Theranostics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赵允研究组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周兆才研究组合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Sufu  limits sepsis-induced lung inflammation via regulating phase separation of  TRAF6”。该项工作揭示了Hedgehog  (Hh)信号通路相关蛋白Sufu通过调控E3泛素蛋白连接酶TRAF6液-液相分离从而调控败血症相关的肺部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  败血症是一种由各种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

    来源: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

    时间:2023-06-27

  • 余潇团队在Sci Adv揭示抗病毒免疫反应负反馈的新机制

    6月23日,我校基础医学院余潇教授团队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中科院一区)发表了以“VANGL2 inhibits antiviral IFN-I signaling by targeting TBK1 for autophagic degradation”为题的研究论文。固有免疫(innate immunity)作为宿主抵抗病毒感染的第一道防线,其主要依赖于模式识别受体(PRR)和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MP)之间的相互作用介导I型干扰素(IFN-I)的产生,发挥抗病毒免疫作用。但病毒感染同时会诱导产生多种负调控分子,这些负调控分子可通过多种方式靶向抑制IFN-I信号通路

    来源:南方医科大学

    时间:2023-06-27

  • 上海交大李子兴团队在The Plant Cell发文揭示拟南芥对渗透胁迫响应的新机制

    2023年6月20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李子兴副教授课题组在The Plant Cell杂志上发表了题为“Arabidopsis PLANT U-BOX44 down-regulates osmotic stress signaling by mediating Ca2+-DEPENDENT PROTEIN KINASE4 degradatio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植物U-BOX类型的E3泛素连接酶PUB44,能够识别并泛素化修饰CPK4 促其通过26S蛋白酶体途径降解,调节细胞内CPK4的蛋白丰度以响应植物渗透胁迫的分子机制。渗透胁迫条件下,

    来源:上海交大 新闻学术网

    时间:2023-06-27

  • 我院邀请香港中文大学黄至生教授团队开展学术交流

    6月20日,应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邀请,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赛马会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学院教授及副院长黄至生教授及黄俊杰助理教授前来我院开展学术交流。 活动伊始,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何更生教授为黄至生教授颁发了兼职教授聘书,在热烈的氛围中,互利共赢的合作气氛顺遂而至。此前,黄至生教授团队与我院已有深厚的合作基础,此番交流与探讨推动了合作的再度深化,双方均对未来更多更深入的合作表达了期待。 随后,黄至生教授进行了题为《The use of non-invasive biomarkers for diagnosis of colorectal neoplasia: an updat

    来源: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时间:2023-06-27

  • 北京大学王初课题组与董甦伟课题组合作发现巨噬细胞中的新型翻译后修饰

    近日,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北大-清华生命联合中心王初教授课题组与北京大学药学院董甦伟教授课题组合作,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发表题为“Discovery of itaconate-mediated lysine acylation”的论文。在这项工作中,作者利用抗体“脱靶”富集结合开放式搜索策略,在巨噬细胞中发现了一种由衣康酸介导的赖氨酸上的新型翻译后修饰——衣康酰化修饰,并对该修饰及其前体衣康酰辅酶A在免疫响应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进行了表征。该修饰的发现为解释衣康酸发挥免疫调控功能的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衣康酸(it

    来源:北京大学新闻网

    时间:2023-06-27

  • 侯仲娥和李枢强团队发现跳钩虾在海陆变迁进程中形态和遗传趋同演化

      2023年6月23日,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侯仲娥研究员和李枢强研究员团队在国际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了题为“Marine–montane transitions coupled with gill and genetic convergence in extant crustacean”的研究论文,揭示了跳钩虾从海洋到陆地演化的时空动态,以及形态和遗传等适应特征的趋同演化。   跳钩虾栖息在海洋、潮间带、陆地、高山等不同环境,是一个连续的登陆体系。基于全球851个样本,通过基因组和系统发育分析,发现跳钩虾在5600万年前从海洋拓殖至潮间带,在渐新世至中新世间经过四次独立

    来源: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时间:2023-06-27

  • 帮助“好的”肠道细菌,清除“坏的”肠道细菌

    益生菌可以帮助维持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或在大量服用抗生素后恢复“好细菌”的数量。但现在,它们也可以作为某些肠道疾病的有效治疗策略,如克罗恩病。研究人员在ACS中央科学杂志上报道说,他们已经开发出一种微凝胶输送系统,用于益生菌,在积极清除“坏”细菌的同时保持“好”细菌的安全。在老鼠身上,该系统治疗肠道炎症没有副作用。在消化系统中,细菌数量有着微妙的平衡。当这种平衡被破坏时,坏细菌就会占据结肠,导致它膨胀,导致结肠炎。某些疾病,包括炎症性肠病和克罗恩病,涉及慢性结肠炎,目前需要免疫抑制剂来治疗。这些药物价格昂贵且非特异性,有时会产生耐抗生素细菌。另一种策略是提供有益的细菌或益生菌,以帮助恢复平衡。

    来源: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时间:2023-06-26

  • 高寒针叶林根策略与菌根策略的协作模式获新进展

     大多数陆生植物在长期适应进化过程中与菌根真菌建立独特而又极其重要的共生关系,并形成细根与菌根真菌两种主要的资源获取方式。这两种资源获取策略与植物生长、种群分布和进化密切相关,并在森林群落结构和功能稳定性及其对多变环境的适应中具有重要功能。相应地,探究根策略与菌根策略的协调关系对于理解植物的地下生态适应机制至关重要,并一直是植物学和生态学领域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  近年来对根策略的研究揭示了根性状的多维性特征,并认为在根性状多维性框架内,菌根真菌与根觅食维度(由直径-比根长性状维度表示)之间的协调模式是由根直径主导的一种权衡关系,即直径较小的根偏向于根策略(即依赖

    来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时间:2023-06-26


页次:183/1558  共31155篇文章  
分页:[<<][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