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神秘太空乌鸡蛋孵出3只小乌鸡

        昨天上午9:10,搭乘“神舟三号”飞船、在太空遨游了7天的3只小乌鸡从蛋中破壳而出,第一次睁开双眼观察这个世界。本报记者在现场目睹了这几个宇宙归客的“蛋生过程”。         2002年4月1日,满载着国人企盼的“神舟三号”飞船顺利地返回地球。在开舱之后,人们看到了“神舟三号”上搭载的一个个“神舟乘客”。在这之中,一个空间鸡蛋孵化箱格外引人注目。箱子里,装载着9个幸运的乌鸡蛋,在历经了为期7天的太空遨游之后,立刻被科研人员呵护着送回了地面上的孵化箱。   

    来源:

    时间:2002-04-25

  • 中外专家将在京聚焦干细胞研究应用与伦理

        中新社北京四月二十三日电(记者孙兆震)二00二北京国际干细胞研讨会将于五月二十四日举行,一批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中外著名专家将汇聚一堂,共同研讨干细胞的研究、应用和所涉及的生物伦理问题。       近年来,干细胞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最活跃和最有影响的学科之一,干细胞的医学应用是对传统治疗方式的一场革命,将为人类战胜疾病开辟非常广阔的空间。同时,细胞的采集和克隆又涉及到伦理、宗教、文化等问题,从多方面影响到人的生活,成为当今科学界最前沿的话题之一。    &

    来源:

    时间:2002-04-24

  • 邹承鲁痛陈科技界七大怪现状

        多年来一直关注科学道德问题的邹承鲁院士4月20日再次就此问题提出看法,要解决科学道德问题,关键在增加透明度,不要捂盖子,要提倡公开争论。如果捂盖子,问题就很难得到处理。目前往往是违反科学道德的小人物得到处理,知名人士就难处理。个别知名人物严重违反科学道德的行为,甚至得到领导的庇护,这会使此类行为愈演愈烈。他表示对科学道德问题要不断呼吁,直到得到重视为止。  邹承鲁院士是应欧美同学会留美分会之邀,在该会举办的专题报告会上作《清除浮躁之风,倡导科学道德》的报告时讲这番话的。  早在1981年,邹承鲁等4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致函本报前身《中国科学报》,建议开展

    来源:

    时间:2002-04-24

  • 农田抗生素污染可能培养出抗药细菌

        新华网伦敦4月22日电瑞士环境研究专家提出,由于人们给家畜使用抗生素,其排泄物进入农田后可能使大量农田受到严重的抗生素污染,可能会“培养出”对抗生素有抵抗力的“超级细菌”。       据英国最新一期《新科学家》杂志报道,每年欧盟国家和美国消耗的抗生素总量达2万吨,其中约有一半用于治疗或预防家畜疾病。瑞士联邦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指出,这些抗生素不仅会通过肉类食品进入人类食物链,还会随家畜的排泄物大量进入农田,被农作物吸收。在抗生素含量高的生活环境中,因基因变异而具有抗药性的细菌就拥有特别强

    来源:

    时间:2002-04-24

  • 科学家们发现可能用于炭疽孢子检测和治疗的抗体

        人体中抗杆菌芽孢的抗体已被Scripps研究所(TSRI)的研究人员所鉴定,这些杆菌芽孢中的一种能够引起炭疽热。这些抗体可以被用来发现炭疽和其它以粉末形式存在的有害芽孢,并防止那些与其接触的人受到致命的感染。在今天这一期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中,Skaggs化学生物研究所和化学系的科学家Bin Zhou、 Peter Wirsching 和 Kim D. Janda描述了这种抗体。       Janda在化学系领导着Ely R. Callaway和Jr. Chair,他声称:“这种抗体能够很快

    来源:

    时间:2002-04-24

  • 科技探索:医学研究的新进展

        叶酸是维生素B家族中的一员,过去人们知道,叶酸能防止婴儿出现先天缺陷,最近,研究人员又发现,叶酸还能预防早老性痴呆等老年疾病。美国衰老研究院和乔治敦大学医院的研究人员通过对老鼠做实验,发现叶酸的存在能够降低大脑中高半胱氨酸的含量,而高半胱氨酸含量减少就可防止大脑神经细胞遭到破坏,从而能预防早老性痴呆症的发生。因此,医生建议,老年人最好常吃富含叶酸的食品,如绿色蔬菜、柑橘、核桃和动物肝脏等。不过,他们并不赞成老人服用叶酸药丸,因为叶酸摄入过多也会对神经造成损伤。    脑瘤目前仍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最近,美国南加州大学

    来源:

    时间:2002-04-24

  • 噬菌体疗法重返抗菌舞台(附图)

                           [生物通讯]俄罗斯古老方法能够除掉顽固的美国细菌。现在,这个被西医抛弃已久、有杀细菌天然特性的病毒又被重新招回,成为潜力巨大的抗生素替代物。    抗多种药物细菌的出现加剧了寻求抗生素替代品的紧迫性。马里兰大学的临床医师Glenn Morris哀叹这个问题的棘手时,受到来自前苏联国际格鲁吉亚的同事的启发

    来源:

    时间:2002-04-24

  • 病毒入侵细胞的迂回策略

        [生物通讯]普通的动物细胞在载玻片上可以被轻而易举地压平,它们看上去可能很脆弱。但对于病毒而言,突破细胞的防线可是一件艰巨的任务。现在,研究人员揭开了一种诱发癌症的猿猴病毒突破防线,进入细胞所用的迂回策略。这项新发现有一天可能会对预防有关病毒诱发的感染有所帮助。这些病毒中一些与人类癌症有关。    SV40是一种没有包膜包被的DNA病毒,这意味着其DNA由不是由类似细胞膜样的膜而是由蛋白质外壳包被。这个差异使得病毒进入细胞难度更大:包膜包被的病毒能够将自己的膜与细胞膜融合,就像两个肥皂泡合为一体一样,而没有包膜的SV40只能寻

    来源:

    时间:2002-04-24

  • 基因疗法存在的缺憾

    科技时报4月22日消息 新的研究表明,将经过专门修整的基因插入到体细胞有可能治疗一系列疾病,但也可能会使受体有较小的几率患上癌症。一种传送这种基因的“载体”是经过修饰(除去它的有害成分)的逆转录酶病毒( 一种致肿瘤病毒)。“载体”将它携带的基因随机地插入到细胞内染色体组内。虽然患上癌症的几率微乎其微,但也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载体”以某种方式使细胞发生恶性病变。德国的科研人员,Zhixiong Li和同事们利用“载体”在小鼠的骨髓细胞内插入了一个普通的标记基因。接受了这个细胞后代的小鼠在22周内表现出了血液癌症的症状,其中白血病最为普遍。针对基因转移的插入和表达的副作用,尤其是当靶标细胞是寿

    来源:

    时间:2002-04-24

  • P-53蛋白质有两面性

    新的研究表明,在动物生命的早期有一种能够预防癌症的蛋白质在其生命的后期可能会引起极度老化。这种蛋白质叫作P-53。得克萨斯州贝勒医学院的罗斯·坦姆勒领导的一个科研小组是研究正常小鼠的,但对偶尔培育出来的含有大量P-53的小鼠也进行了研究。科学家观察到,P-53格外多的小鼠比正常小鼠老化的要早。它们的骨骼变得软弱无力,器官中的肌肉萎缩,体重下降,发毛脱落,但是这些小鼠没有产生癌瘤。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45%的正常小鼠产生了肿瘤,然而这些小鼠的平均寿命却比P-53格外多的小鼠寿命长23%。“自然”杂志还发表了由两位独立科学家撰写的关于贝勒科研小组研究结果的评论。这两位专家认为,这一研究可能意味着

    来源:

    时间:2002-04-24

  • 汉族银屑病易感基因“露马脚”

    本报讯(记者冯立中)我国银屑病易感基因研究获复得重大进展。在国家“863计划”和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的支持下,由安徽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所和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联合组成的课题组,经过4年多的深入研究,成功地将中国汉族人银屑病的易感基因定位在4号染色体长臂(4q31.2)和6号染色体短臂(6p21.1)上。课题组日前在上海举行的第七届全球人类基因组大会上,公布了这一研究成果。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以红斑鳞屑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皮肤病,白种人中的发病率在1%以上,在我国约有300万患者,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发达国家都在竞相寻找银屑病的易感基因,目前国际上已在不同民族的白种人中发现7个

    来源:

    时间:2002-04-24

  • 德国科学家称:发现艾滋病毒新的传播途径

    德国弗赖堡大学科学家贝朗特纳尔认为,非洲厩螫蝇可以把猴子身上的艾滋病毒传染给人体。贝朗特纳尔的这一观点将在新出版的英国《新科学家》和德国《自然科学》杂志上发表。迄今许多专家都在猜测,西非和中非猎人身上的病毒是由黑猩猩身上的SI传染的,在人体内突变成HIV。但贝朗特纳尔则认为,艾滋病毒是由苍蝇传染的。他解释说,苍蝇在叮咬动物时将吸血处咬成伤口,当它叮咬下一个对象时,会把上一次尚未消化完的血带到这个动物的伤口上,造成交叉感染。1992年,贝朗特纳尔和克罗夫特就证实过,在这种苍蝇的血中发现艾滋病毒存在,在其中肠前端未发现酶。贝朗特纳尔指出,在非洲的肉类市场上,动物的肉在露天销售,那里到处是苍蝇,如果

    来源:

    时间:2002-04-24

  • 三大类病毒的复制有共性

    美国科学家日前公布的一项新研究结果显示,艾滋病病毒、肝炎病毒和感冒病毒在侵入细胞后的复制过程中可能遵循着相同的机制。负责这项研究的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阿尔奎斯特教授认为,识别出不同病毒间的联系,将有助于加快寻找疫苗等抗病毒手段的进程。病毒主要由DNA或RNA包裹于蛋白质材料内部组成。病毒一般借助细胞自身的繁殖机制而实现入侵和感染。但此前的研究大都认为,不同类型的病毒,它们在所侵入的宿主细胞内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复制遗传信息。阿尔奎斯特教授等在《分子细胞学》杂志上撰文介绍说,他们在研究中发现,至少有三大类病毒在复制过程中,实际上具有相同的特征。这三类病毒分别为乙肝、流感等单股正极RNA病毒,艾滋

    来源:

    时间:2002-04-24

  • 揭开经期偏头痛的神秘面纱(附图)

        [生物通讯]在美国,每月有超过6百万妇女经期开始时要忍受一种偏头痛的折磨。现在,研究人员相信,他们识别出了刺激产生这种偏头痛的关键分子。    20世纪80年代初期,研究人员就已经确定经期偏头痛是由月经前妇女体内雌激素水平骤减引发的。然而,他们对于如何改变诱发偏头痛的雌激素水平却束手无策。     为寻求解决该问题的线索,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的神经学家K. Michael     Welch、分子生物学家Nancy Berman以及他们的同事操纵小鼠

    来源:

    时间:2002-04-24

  • 如何看待我国生命科学水平

         众所周知,在优秀杂志发表论文的情况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科研水平。        中国生命科学研究是曾经有过辉煌的。奠定中国生命科学研究基础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协和医学院的生理系林可胜和生化系吴宪。他们不仅自己有出色的研究成果,而且培养和带动了其他研究者。林可胜在胃肠道生理和神经生理方面有优秀工作,1942年,他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是近代第一位被国际推崇的华裔科学家;吴宪在生化和营养方面有出色的研究,他在哈佛留学期间对血糖分析方法有重要改进,研究蛋白质变性达世界领

    来源:

    时间:2002-04-23

  • “试管婴儿之父”罗伯特•爱德华教授反对克隆人

        曾经在医学领域做出巨大贡献的“试管婴儿之父”、英国剑桥大学罗伯特·爱德华教授今天在此间接受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虽然他和宣称克隆人的意大利科学家之间是朋友关系,但是他坚决反对克隆人。    “人类绝不能以伦理学学生的身份堕落为伦理侏儒。”针对今年4月初意大利科学家安蒂诺里宣称克隆人将于8个月后诞生的消息,应邀来京做学术访问的爱德华教授说,“这为人类敲响了伦理警钟” 。    爱德华认为,进行“生殖克隆人”试验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就目前技术而言,无法保证“克隆”的安全性,可能出现

    来源:

    时间:2002-04-23

  • 美开始进行前列腺癌疫苗临床测试

    新华网华盛顿4月21日电:美国研究人员21日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的一个学术会议上介绍说,他们正在对一种新型前列腺癌疫苗进行临床测试。该疫苗旨在通过增强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治疗前列腺癌。据当地媒体报道,由伊利诺伊大学科学家开发出的这种疫苗中,包含了名为PSA的蛋白质片段。分布于前列腺上的细胞以及前列腺癌细胞都会产生PSA蛋白质。该蛋白质作为普查前列腺癌的“标记”之一,已在临床上得到应用。科学家们认为,以PSA为基础研制出的疫苗,也许可以帮助人体免疫系统更有效地定位并摧毁前列腺癌细胞。科学家们在实验中进行的研究显示,新疫苗能促使免疫系统中的白血球形成“细胞毒素T淋巴细胞”,后者能有选择地杀灭产生PS

    来源:

    时间:2002-04-23

  • 基因治疗似乎能够治愈X染色体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据Reutershealth报道,研究人员在4月18号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报道说,用基因转导自体同源骨髓细胞纠正共用γ链中的一个缺陷似乎已经修复了X染色体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患者的免疫系统。共用γ链是几种白细胞介素受体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T细胞和自然杀伤T细胞发育所必需的。巴黎研究人员治疗了5例1到11个月龄的男性患者,这些患者缺乏HLA完全相同的共体。这些患者的CD34+细胞在一个免疫磁性操作步骤中被分离出来,然后用含有共用γ链的缺陷鼠白血病病毒转染。3天后,细胞被输入到患者体内。在4例患者中,诸如肺部感染、皮肤损害和迁延的腹泻在治疗后很快缓解。在长达25个月的随访过程中,生长和精神运动

    来源:

    时间:2002-04-23

  • 研究指"梦游"是可遗传并危险的病症

        瑞士科学家最近经过研究指出,梦游症是可以遗传的,并且这种病症非常危险。他们认为一种基因的转变可以增加患睡眠紊乱症的机率。       瑞士苏黎士大学的研究者在过去的三十年间对74名被诊断为患有成人梦游症的病人进行了调查,病人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存在健康问题,其中包括精神疾病或酗酒等。此外,研究者还发现一半病人的免疫系统基因中存在一个独特的基因标志,正常人中存在这一标志的机率仅为24%。       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在了最新一期的《每日电

    来源:

    时间:2002-04-23

  • 合成大分子能够控制DNA表达

    化学家已经发现了一组人工合成的分子,能够像只钥匙般完全将 DNA分子的片段锁住,以阻止特定DNA片段上的蛋白质互相干扰。若是以这种方式来锁住DNA,则科学家能够停止DNA的特定片段的生物活性,以人为的方式来调控DNA。  以往科学家尝试设计人工合成的小分子,与DNA结合,而小分子会倾向与DNA上的次沟槽(minor groove)结合。这些小分子会延长,并且穿过一对DNA碱基对(base pairs)。  不过,英国华威大学(University of Warwick)的化学家Hannon博士与Rodger博士,却制造出人工合成的大分子,称为 Supramole

    来源:

    时间:2002-04-23


页次:1494/1558  共31149篇文章  
分页:[<<][1491][1492][1493][1494][1495][1496][1497][1498][1499][150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