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我国生物反应器技术取得突破进展

    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我国生物反应器技术取得突破进展。   (1)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克隆水牛。广西大学经过3年的刻苦攻关,首次在国际上成功克隆了水牛,这是一个全新物种的克隆成功,对水牛的高效繁殖和转基因产业化有巨大的影响,研究结果有望在《Nature》发表相关论文。试验一共移植受体母牛18头,妊娠2头,于2004年11月19日经剖腹产获得1头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雌性水牛,另一头将于2005年3月产犊。    (2)胡萝卜根系特异性表达系统完成。获得和改造胡萝卜直根特异表达的启动子-胡萝卜II型转化酶(invertase II)基因(invII)启

    来源:科技部

    时间:2006-07-27

  • 突破桦树皮天然物质抗癌的“瓶颈”

    生物通报道:白桦树皮中含有的一种白桦脂酸(betulonic acid)类天然化合物,这种化合物是华木醇(betulinol)的一种衍生物。康奈尔大学Weill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证实白桦脂酸最终可能成为一种水溶性的生物药,并且在细胞实验和动物模型中证明了它治疗前列腺癌的潜力。研究人员长期以来都希望能够将不溶于水的白桦脂酸变成能被活体吸收的形式。经过数年刻苦研究,研究人员最终在试验动物中验证了这种有潜力的抗癌物质。在小鼠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这会叫做Boclysinatedbetulonic acid的水溶性化合物与对照相比,对前列腺肿瘤生长的抑制率高达92%。研究的结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Bioo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7-26

  • 我国蛋白质组技术研究进展顺利

    在国家863计划支持下,我国蛋白质组技术研究进展顺利,构建了1737个基因高表达载体,纯化了458个蛋白表达产物,获得了126个可供衍射数据收集的蛋白质结晶(包括微晶),测定了69个蛋白质和具有重要意义的蛋白质复合物三维结构(包括6个核磁分析的结构)。解析了人细胞浆内NADP+依赖型的异柠檬酸脱氢酶及其辅酶NADP+的复合物的晶体结构;  测定了一个潜在的药物靶蛋白—PDF(钩端螺旋体去甲酰化酶)以及PDF与actinonin(一种天然的PDF抑制剂)结合复合物的X射线晶体结构。人色氨酰-tRNA合成酶、人上游转录因子(hUBF)等重要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来源:科技部

    时间:2006-07-26

  • 细菌荧光方法加速目标序列的鉴定

        一种新的以荧光为基础的细菌展示方法,能大大加速对目标序列的鉴定过程,而这些目标序列来自于很多新增的未被研究的蛋白酶。    到目前为止,在人类蛋白质组中已经发现了近700个蛋白酶。随着被鉴定的蛋白酶数量不断攀升,对高通量、高可靠性的专注于目标序列特征的实验方法的需求,已经变得日益明显起来。近年来,人们检验了很多筛选方法,其中涉及病毒展示、集群性底物文库和缩氨酸排列,运用这些方法已经获得了一些关于非特异性蛋白酶的目标特异性和动力学的重要信息。    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的研究者Patrick D

    来源:《自然-方法学》

    时间:2006-07-26

  • 最快的测序技术被权威研究机构认可

    生物通报道:CuraGen公司的下属公司454生命科学公司(454 Life Science)近日在莱比锡宣布将与德国的著名研究机构Max Plank研究所合作进行人类进化学研究。它们将会测序完整的穴居人基因组。穴居人是人类最近的亲戚,而且遗传成分的信息将会明显提高对人类生物学的了解。这项计划将会耗时两年,并且主要利用454 SequencingTM技术完成并且得到Max Plank学会的认可。Max Plank研究所的人类进化学系Svante Paabo表示,Max在古DNA和穴居人上的专精与454新一代具有无可比拟的通量的先进测序技术的完美结合促成了这项合作。454 Sequencing使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7-25

  • 上海中药生物技术研究取得进展

    据报道,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所属中药研究所胡之璧院士领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中药生物技术的研究——黄芪毛状根培养体系与转基因平台的构建”,取得原创性研究成果,为中药材工业化生产探索了新路径。   胡之璧在这一领域进  行了长达10多年的研究,在国内外第一个开展有关黄芪毛状根培养技术、大规  划培养生物反应器、化学成分、药理和毒理作用、基因工程等综合研究,成功  构建了黄芪毛状根培养体系和转基因技术平台。   专家指出,由于大部分中药材  部位为根,以黄芪毛状根为“模式”的药用植物转基因平台和

    来源:科讯网

    时间:2006-07-25

  • 高新技术:利用气泡巧妙对抗肿瘤

    生物通报道: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试图将气泡当作木塞来阻止氧气流入肿瘤,或用于传递药物。这种阻止血液流入肿瘤的过程叫做栓塞现象,而利用气泡的这种新技术叫做栓塞治疗(embolotherapy): 是经动脉或静脉内导管将塞物有控制地注入到病变器官的供应血管内,使之发生闭塞,中断血供,以期达到控制出血、治疗肿瘤和血管性病的目的。这种技术能够使医生准确控制泡泡形成的位置,从而阻止流入周围组织的血液最少。Jouseph Bull和同事Brian Fowlkes目前正在集中研究基础的气化和运输。这些信息将这种技术用于临床前必须了解的。另外的栓塞治疗技术用于阻碍血流的材料是固体的。这些方法的一个主要困难就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7-24

  • 蛋白质结晶方法的新突破

    生物通报道: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新的蛋白质结晶方法。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分析蛋白质,从而促进靶标药物的开发。这种方法是为了解决所有医药产品的一个目前面临的问题:副作用。通过将增加药物对靶标的特异性,从而可能克服副作用问题。这项研究的结果刊登在近期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这种方法使用了结晶步骤。通过将目标蛋白与不同试剂混合来确定出最适宜蛋白质结晶的条件,然后利用X射线衍生技术对晶体进行分析。来自伦敦皇家学院和Surrey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成核剂(nucleant)使蛋白质分子附着其上并形成一个晶格(crystal lattice)。然后,研究人员使用一种由钙、磷酸和硅制成的多孔材料Bioglass(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7-24

  • 质谱新技术检测大肽段生物标志

    生物通报道:利用一种新型的质谱仪(hybrid mass spectrometer)和特制的肽分析软件(peptide profiling software),可以在色谱同时对潜在的肽段标志进行分析和定量测定。人类的健康和疾病的防治始终是医学的目标,而其中疾病的早期诊断又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环节。一些蛋白质或者降解后的片段,可以作为肿瘤等疾病的生物标志物而用于早期诊断。然而,迄今能在常规临床使用的新的生物指标还非常的少。在蛋白质组问世以后,人们将疾病的早期诊断的生物指标寄希望于蛋白质组的技术和由血清蛋白质组得到的数据。无数的研究小组致力于追踪那些有可能成为疾病标志物的多肽或者代谢产物,使得寻找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7-24

  • 验血新方法检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生物通报道:目前诊断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有效手段是需要肝活组织检查。近日科研工作者在研究中发明了一种新的简易检验方法,只需对血液中由caspase 3产生的角蛋白18(cytokeratin-18)进行 检测,从而使病人免除活检的痛苦。文章刊登2006年《肝脏学》( Hepatology)杂志上。《肝脏学》杂志是美国肝病协会(AASLD)的官方杂志,由John Wiley & Sons公司出版发行。网络版链接为http://www.interscience.wiley.com/journal/hepatolog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7-21

  • 生物技术站在同步发展的起跑线上

    建设创新型国家,已被纳入我国2006年至202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这一时期,未来学家预测是以生物技术为基础的生物经济的发展高峰期,生物经济对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影响将超过网络经济。专家据此认为,发展生物技术对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至关重要。         令人欣慰的是,本着“有限目标、重点突破、加强创新、重视集成、推进产业、实现跨越”的指导思想,近年来我国在生物技术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生物经济发展基本保持了与世界同步,在某些领域还抢占了先机。     &nbs

    来源: 经济日报

    时间:2006-07-21

  • 剽窃风波的背后:是重大突破还是学术泡沫?

    一个特殊病例   一个中国医生的名字,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病人。     今年60岁的麦克吉尼斯(Doug  McGuiness)先生曾经是一家室内空气质量检测公司的总裁,生活在阳光充足的美国佛罗里达州小城坦帕。但他不幸患上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一种运动神经元病。   对于运动神经元病和晚期脊髓损伤(SCI)等中枢神经系统顽症,医学界目前并不能提供有效的治疗策略。“得上了这类病,你就得等死。”麦克吉尼斯说。   2004年的一天,他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晚间节目看到北京的黄红云医生开展嗅鞘细胞移植治疗的报道,不禁为之心动。

    来源:南方周末

    时间:2006-07-21

  • 新方法无创检测胎儿贫血

       生物通报道:新英格兰医学杂志7月13日的一篇文章介绍了一种新的超声波技术,可用于无创检测孕期胎儿是否贫血。由于这种方法可以避免传统的羊水穿刺等可能危及母婴安全的创伤性手术,对于“只生一个好”,因而更迫切希望优生优育的中国,这中新技术将可能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贫血是由于血流中的红细胞数量很少,输送到组织和器官中的氧气含量过低所致。假如胎儿所遗传的来自父方的红细胞抗原与来自母方的抗原不相容时会导致胎儿贫血。怀孕期间。母亲的免疫系统可以产生针对胎儿中这些不相容的红细胞抗原的特异抗体,会在新生期引发一系列包括流产、胎儿贫血、胎儿心力衰竭重度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7-20

  • 遗传所浓缩汁技术获重大突破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在提高胡萝卜浓缩汁胡萝卜素含量和品质的工业化工艺技术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解决了超高胡萝卜素含量浓缩汁的重大技术难题,比国际传统工艺提高3倍左右,并实现了质量可控的工业化生产,产品质量达到安全有效的医用原料要求,目前世界上仅有我国达到了此水平。     据悉,上世纪80年代以来,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经常食用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可有效预防上皮癌特别是肺癌的发病率。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采用化学合成β-胡萝卜素在肿瘤高风险人群中进行了大规模人群实验,历时7年的实验发现,化学合成β-胡萝卜素不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6-07-20

  • 当技术转移遭遇“死亡之谷”

    “我国在基础研究到企业产品开发的过程中,有90%的科研成果死掉了。”最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计算所所长李国杰在“2006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峰会”上说,大量的科研成果湮没在基础研究到商品化的“死亡之谷”中。     “死亡之谷”的说法出自美国国立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的一份报告,指的是很多科研成果还没走向市场,就被埋没在从基础研究到商品化的过程中。     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主任梁桂对李国杰的观点深表赞同,他说,一方面我国每年有大量的科研成果产出,另一方面我国企业又急需引入高新技术提升竞争力。梁桂建

    来源:科技时报

    时间:2006-07-20

  • 十大环保技术助人类创造美好未来

    能源浪费,资源过度损耗,水供应短缺,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森林采伐,人类要在这个星球上持续生存,这些问题都应该加以重视。根据联合国提供的数据,到2025年缺水人口将增加29亿,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增加60%。为此,《生活科学》总结出10大环保技术,这些或新或旧或出其不意的招数,都可能帮助人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将来。   万物变石油   任何含碳基的废弃物,从火鸡内脏到旧轮胎,只要施加足够的高温和压力,就能够变成石油。这一高温解聚过程(thermo-depolymerization)的同自然界生成石油的原理类似,但却无需等待数百万年时间。支持这一技术的人声称,1吨火鸡内脏可以炼制出大约600镑石油

    来源:人民网

    时间:2006-07-19

  • 如何辨认未知癌变基因?缩短六倍时间的新技术

    生物通报道:来自霍德华休斯医学院(HHMI)的研究者Brian J. Druker和其他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辨认引起癌症生长的未知基因突变的新技术:通过分析蛋白——而不是基因——极大的缩短了辨认靶向药物治疗的分子异常的时间。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7月17日Cancer Cell杂志上。  7月份最新发布的3个精彩讲座:1、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基于LC-MS流程的差异分析2、荧光差异双向电泳DIGE(一)原理和应用3、荧光差异双向电泳 DIGE(二)扩展数据分析模块的多变量统计学分析生物通技术大讲堂精彩预告:1、Proteomics with Ettan DIGE -Examples of Ap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7-18

  • 科技部基础司编辑《国际科学技术奖概况》

    在当代科学中,科学奖励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日趋成熟,并呈现出多元化和系统化的格局,不仅有面向本国的国家性科学技术奖,更有为数众多面向世界范围的国际性科学技术奖。随着我国科技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向国际性科学技术奖冲刺,这要求我们在提高基础研究水平和科技发展能力的同时,更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国际科学技术奖励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最近,基础研究司、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编辑出版了基础研究调研报告之二《国际科学技术奖概况》。“调研报告”围绕我国科技界普遍关心的科学技术奖励问题,在收集大量国际科学技术奖数据、进行了系统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回答了很

    来源:科技部

    时间:2006-07-18

  • 诊断隐性遗传病的新方法

     2006年7月17日报道来自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科学家Vivian Cheung 和 Warren Ewens设计了一种新的方法来诊断隐性遗传病。该方法运用微阵列技术,其原理在于鉴别广义基因组表达图谱中微小而显著的差别。这篇文章刊载于本周的《基因组研究》期刊上。    Cheung和Ewens利用Nijmegen破损综合症(NBS)这一罕见的隐性遗传病作为研究的实例。目前所知只有一种称做NBS1的基因是其致病因素,但不同的人种存在该基因的许多变异。携带两个NBS1有害基因副本的人症状是头颅小,生长缓慢,免疫功能低下并有癌症倾向。而携带致病基因一个副本

    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网

    时间:2006-07-18

  • 蛋白质组学:新世纪寻求新突破

      蛋白质是所有生命形式和生命活动的主要载体和功能执行者,蛋白质科学既是当代生命科学的前沿,也是生物技术与生物产业发展的重要源泉。“蛋白质组研究计划”作为四大基础研究计划之一,已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7月4~5日,以“蛋白质研究”为主题的第280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内生命科学研究领域的多位专家,就我国未来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目标和关键科学问题等进行了研讨。     蛋白质组学方兴未艾     会议执行主席、“IBP—清华一南开”结构生物学联合研究组饶子和院士在题为《蛋白质研究

    来源:科学时报

    时间:2006-07-17


页次:394/491  共9808篇文章  
分页:[<<][391][392][393][394][395][396][397][398][399][40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