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技术与产品
  • “指纹图谱技术”成中药企业新宠

    4月1日,由中山大学与广东华南药业集团旗下广东众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承担的“众生牌复方血栓通制剂指纹图谱技术研究”通过了广东省科技厅和教育厅的鉴定。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指纹图谱技术在植物药质量控制上得到广泛应用。美国FDA及欧共体药审委(EMEA)对进口植物药产品均要求采用指纹图谱技术以保证其质量的一致性。到目前,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在国内外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美国FDA允许草药保健品申报资料可以提供指纹图,世界卫生组织在1996年草药评价指导原则中也规定:如果草药的活性成分不明,可以提供色谱指纹图谱以证明产品质量的一致,欧共体药审委(EMEA)也将指纹图谱技术应用于植物药质量控制。  

    来源:科讯网

    时间:2006-04-27

  • 定量分子显微技术(Quantitative Molecular Microscopy)

    生物通报道:病理学是疾病诊断的最重要的方法之一,主要有细胞病理学(cytopathology)和组织病理学(histopathology)这两个方面,而传统的组织病理学分析方法有其局限性,妨碍了诊断的进行。近期来自耶鲁大学的病理学家Bob Camp和David Rimm利用一种新的演算方法(algorithms):自动定量分析方法AQUA (Automated Quantitative Analysis)来解决这些问题,这种方法可以将小室特异的染色强度(compartment-specific staining-intensity)数据提升到0到255范围以上。传统的组织病理学有两个方面的基本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26

  • 苏格兰医学新突破

    【上海讯】近期,苏格兰在医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果。诸如多发硬化的变性病、乳腺癌和干酪样淋巴结炎的疾病有了新的防御治疗方式。IRIS-3D创造了独特的显相技术进一步改良了生物医药成像。喷水精细切割术也将让外科医生在手术室里更加得心应手。更令人可喜的是这些科研成果有望很快投入市场运营,实际发挥医学价值。v 爱丁堡大学最新多发性硬化疾病的研究进展爱丁堡大学一项新研究解释了为什么保护人体神经系统的绝缘体-髓鞘被损害后,多发性硬化病人会产生严重的症状,同时他们的发现还提示了针对此类病人的新的辅助治疗方法。多发性硬化(MS)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炎性脱髓鞘性疾病之一。其严重症状是因为对包围并保

    来源:苏格兰国际发展局

    时间:2006-04-26

  • 我国血吸虫病诊断技术获突破

    我国血吸虫病诊断技术获得重大突破--原先对血吸虫病的诊断需要数小时甚至两三天,目前仅需5-10分钟。由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经过5年科技攻关研究出的"血吸虫病快速胶体染料试纸条诊断技术",日前通过专家鉴定。         以南京医科大学吴观陵教授为主任委员的鉴定委员会认为,上述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国内外首创。         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疾病,是我国当前传染病防治重点病种之一。控制血吸虫病的关键措施是尽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6-04-26

  • 俄开发出新的治癌方法 光照动态内科法疗效大大提高

     莫斯科4月24日电 俄罗斯科学院生物遗传研究所和莫斯科大学生物系共同开发出一种全新的治疗癌症的方法———光照动态内科法。这种方法的本质,是将治癌药物光敏物质定向送到癌细胞核中,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为了使治癌光敏药物能够更有效地杀死癌细胞,首先应该将其准确地送到癌细胞核中,然后用一定的光波激活。但这一过程会产生氧的活性物质,从而损害交换膜、DNA和其它的细胞结构。遗憾的是光敏物质不仅仅会进入癌细胞,还会进入健康细胞。同时光敏物质不会自动进入细胞核,这样导致治疗效率很低。为此患者将不得不服用大量的药物,从而对身体产生副作用。   为了减少药物的副作用,俄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全新的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6-04-26

  • 英科学家发明验母血液可知胎儿健康新方法

    英国科学家日前发明了一种检验胎儿健康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只需检测渗入孕妇血液内的胎儿DNA组织,就可以确定一些先天性疾病,譬如地中海贫血症。而目前检测这些疾病大多需用检测针深入孕妇子宫获取胎儿组织细胞,造成流产的几率很高。   有助治疗地中海贫血   这种新技术被称为“产前无伤害检测”,英国科学家说,这种技术的普及将使英国每年避免数千例流产事故。目前技术条件,医生要检测胎儿是否患病,必须使用检测针从孕妇子宫中获得胎儿组织细胞,或进行羊水检测,该过程会伤害子宫内包裹胎儿的组织,并可能导致流产。英国每年都有几百例因此而流产的孕妇。   产前

    来源:信息时报

    时间:2006-04-26

  • 研究人员发明加速药物发现的新技术

    生物通报道:美国Fox Chase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能够加速化学遗传学中药物靶标发现过程的新技术。这项研究成为4月的Chemistry & Biology杂志的封面故事。Fox Chase的研究人员Jeffrey R. Peterson博士和同事在论文中详细描述了一种在高通量筛选(HTS)实验中快速发现小分子抑制剂的靶标蛋白的新方法。这项研究为解决药物研发领域遇到的一个常见困难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高通量筛选使研究人员能够一次能够检测数千小的类药物分子,以挑选出具有特殊生物活性的分子。在复杂的系统中筛选有潜力的药物化合物有别于传统的药物发现方法。通过以许多小分子着手并筛选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25

  • 打破教条:获得性免疫的重要突破

    生物通报道:经典免疫学理论认为适应性免疫(获得性免疫)一般仅仅局限于高等脊椎动物的T细胞和B细胞中,然而近期来自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市哈佛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其实自然杀伤性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也可以对之前遇到过的特异性抗原产生超敏免疫反应(hypersensitive immune responses),也具有“记忆”功能。这一发现推翻了之前的看法,来自耶鲁大学的Philip Askenase教授认为这一发现“就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4月16日Nature Immunology杂志上。上篇:颠覆免疫学理论:原来它也有“记忆力” 为了证明NK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25

  • 高扬本国技术保护主义后的反思

    韩国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Hwang  Woo-suk),被誉为首位韩国“最高科学家”(Supreme  Scientist),于去年培育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在世界顶级学术刊物美国《科学》上发表论文。这在韩国基因技术史上开创了先河。然而,在2005年9月,研究小组成员、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杰拉尔德·夏腾要求《科学》杂志从其刊登的黄禹锡研究小组胚胎干细胞研究论文中除去他的名字,并指出该论文中有些部分是“编造的”。接下来的几个星期,相继的否认以及相关的报道沸沸扬扬地引起世界关注。更重要的是,黄已承认弄虚作假,并已同意撤回6月份发表在杂志上的论文. &nbs

    来源:财经文摘

    时间:2006-04-25

  • “体细胞克隆牛和转基因克隆牛技术研究”通过鉴定

    由内蒙古大学主持,中国工程院院士旭日干教授指导完成的“体细胞克隆牛和转基因克隆牛技术研究”24日通过专家鉴定,该项目获得内蒙古首批(3头)体细胞克隆牛、首例胚胎冷冻保存的体细胞克隆牛和首例转基因克隆牛。           项目专家鉴定委员会主任、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宁24日说,该项目对体细胞克隆牛技术的各个环节进行了优化,在去核、细胞融合、基因筛选等技术路线上进行了创新性的改进,建立了一套高效的体细胞基因转移、筛选和鉴定方法,搭建了稳定的体细胞克隆牛技术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06-04-25

  •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若干重点项目指南

    二、生物、医药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对临床前研究阶段(个别创新性强而接近临床阶段)、临床研究阶段及产业化阶段的生物医药类项目,将有选择的给予重点支持。   对于医药研发型企业的研发类项目,要提供新药研究资料、批件;对于医药生产型企业的研发类项目,除应提供相关的新药研究资料、批件外,还需要提供GMP证书;对于医药生产型企业的产业化项目,除应提供相关的新药研究资料、批件外,还需要提供GMP证书,以及下一步生产的计划或合作生产的有关内容及材料;本年度将治疗重大传染性疾病的药物、基因工程药物、中药现代化技术与产品列为重中之重项目;对于干细胞技术、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06-04-25

  • 技术失误:最小基因组需扩充两倍

    生物通报道:去年8月,俄勒冈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科学》杂志上公布了目前已知最小的基因组:细菌Pelagibacter ubique(简称P. ubique)的基因组测序结果。然而在基因组学上最小基因组的概念是指生命体执行基本功能所需要的最少的基因组成,这主要是通过研究人员利用基因敲除技术(knocking out)在大肠杆菌基因组上确定的最小基因组,但是来自德国、英国、匈牙利等国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技术方法并不能真实的反应最小基因组组成,实际上生物执行基本功能所需的最小基因组需要扩充两倍,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杂志上。从一些简单的生命形式,比如大肠杆菌中,研究人员推断出来了维持生命基本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24

  • 英雄问出处:NK细胞研究重大突破

    生物通报道:NK细胞,即nature killer细胞,是人体对抗癌症和感染的一线战士,它能够触发广泛的免疫应答。近数十年来,对动物和人类免疫细胞的研究揭示出其他两种主要类型的免疫细胞T细胞和B细胞分别在胸腺和骨髓中发育,但是对于人类免疫的最后武士NK细胞的出处来源却一直未能确定。现在,美国俄亥俄州大学综合癌症中心(OSUCCC)的研究人员解开了人类免疫细胞的最后一种主要成员的出处和发育阶段。研究人员发现NK细胞通过四个不连续的阶段,由它的祖细胞(干细胞)衍生而来。他们还发现这种过程还发生在次生淋巴组织如扁桃体和淋巴腺中。这些发现公布在4月17日的Journal of Experimental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24

  • 古巴研发出治疗丙肝新技术

    据古巴党报《格拉玛报》报道,古巴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的研究人员自主研发出一种治疗丙型肝炎的新产品,这种新产品不仅可以用于抗丙肝病毒,还可治愈肝脏损伤。该产品由两种药物组成:α-2B干扰素和Rivavirina,这两种药物也均为古巴自行研制。这项成果为慢性肝炎患者又提供了一种治疗方案。治疗的目的是阻断丙肝病毒在血液中的循环,而此后不久肝脏损害也得以恢复,并且肝脏中酶的水平转为正常。古巴国家肠胃病研究所承担了这项新产品的临床试验。

    来源:

    时间:2006-04-24

  • PNAS:恶性白血病的突破性新发现

    生物通报道:来自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特殊的模型确定出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的一些类型为何侵略性极大并且能对一种有效质量不同类型白血病的药物产生抗性的原因。研究的结果公布在4月17日的PNAS上。这些发现揭示出imatinib无法治愈Bcr-Abl突变患者体的ALL的原因,并且为找到克服这种抗性的策略指出了方向。研究人员发现骨髓细胞中一种叫做Bcr-Abl的突变与肿瘤抑制基因Arf两个拷贝缺失的联合会引发一种侵略性的ALL。两个Arf基因拷贝的失活促进了那些对药物imatinib(Gleevec)已经不起反应的白细胞的扩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21

  • 基因技术提取疫苗 时间短数量大

    每年流感爆发期,不少国家和地区都会发生疫苗短缺的情况。而最近,英国牛津的一家医疗公司开发了一种利用基因提取疫苗的技术,他们说,这种技术能够以从未有过的速度和数量生产流感疫苗。   现在我们看到的可不是普通的针管,它们的学名叫“基因枪”。这种“基因枪”以高压氦气为推动剂,借助氦气在常温下急剧膨胀的特点,将“基因枪”里的“子弹”发射出去。而这些“子弹”才是基因疫苗的关键。它们是一个个包含了数百万个携带流感病毒遗传信息的DNA片段,这些DNA片段的毒性已经被人为降低。当基因疫苗射入人体后,就会激活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据这家公司的研究人员介绍,基因疫苗在培养和提取上和传统疫苗完全不同。按传统方法培

    来源:CCTV《第一时间》

    时间:2006-04-21

  • 用生物技术探索植物检疫学

    记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基金资助者李志红             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李志红,现任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农药与植物检疫系副系主任、植物检疫实验室负责人,从事植物检疫学方向教学和科研工作;兼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检验检疫科学院动植物检疫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近年来,李志红获多项教学和科研奖励,2006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届青年教师奖三等奖,2004年获教育部科研奖励一等奖、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来源:中国科技网

    时间:2006-04-21

  • 新技术成像活细胞中的病毒(图)

    生物通报道:研究人员使用一种强大的分子成像技术对感染了最普遍并可能导致死亡的儿童呼吸系统病毒RSV(呼吸道合胞病毒)的生活细胞。这项技术将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RSV、人类流感病毒、丙肝病毒、西尼罗河病毒和SARS病毒——这些病毒的一个共同点是复制过程都需要细胞内RNA编码的蛋白质的帮助。最终,这项技术将帮助人们对病毒感染进行早期、迅速地检测,并促进新抗病毒药物的设计。RSV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是引起婴幼儿严重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毒性病原体,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其发病率高,多数儿童在两岁前都感染过RSV.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20

  • 新型的显微技术解决细胞传递物质关键问题

    生物通报道:突触传递(synaptic transmission)简单而言就是在突触中进行的传递,属于一种兴奋传递方式(其它包括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电突触传递和神经-肌接头传递)。对于这一过程虽然了解逐步加深,但是传递过程中联会囊(synaptic vesicles)循环的一个关键问题:这些囊泡状结构构成的成分是在质膜(plasma membrane)上扩散,还是仍然聚集在一起,还是无法得知。来自德国Max Planck 生物物理化学研究院(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Biophysical Chemistry)的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型的光学显微镜技术—受激发射减损(stim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6-04-18

  • 《自然-方法学》:蛋白工程联手定向进化开启创造之门

    通过将蛋白工程和定向进化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使用,研究者开启了一扇创造之门,在他们自己挑选的蛋白质支架中成功载入了具有多种催化功能的酶类。    生物进化过程具有很强的驱动力,它导致大量现代生物物种的产生。然而,一些科学家认为对它的潜力挖掘得仍不够,韩国先进科学技术研究所的Hak-Sung Kim就是这样的一位。他的兴趣源于蛋白工程;他说:“我想运用蛋白工程技术更详细地理解蛋白质的功能。”这一兴趣进而催生了如下想法:合理设计和定向进化如果能够集合在一起使用,那将是一种理想的方式,来更好地理解进化已经导致了什么发生,或者说甚至超越这一层次,创造出一种具有全新催化功能的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06-04-18


页次:401/491  共9808篇文章  
分页:[<<][401][402][403][404][405][406][407][408][409][41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