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神经科学
  • 成功将胚胎干细胞培养成神经元

    生物通报道:干细胞在特定的环境刺激物作用下才能实现分化和特化。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仍然无法随心所欲的运用干细胞来分化成想要的特化细胞。现在,洛克菲勒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将胚胎干细胞移植到小鼠的脑部,并且这些细胞完全分化成了小脑粒神经元 (granule neurons)。这项研究的论文发表在2月20日的《PNAS》杂志上。 目前干细胞的研究在减缓心脏疾病以及再生某些器官上已有进展,但是,对于一些脑部疾病,例如:阿兹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或帕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却仍无所获。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神经干细胞,特别是与脑部发育相关的干细胞,已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3-21

  • 神经生长因子和表皮生长因子在MAPK途径中的作用

    生物通报道: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新工具分析神经和表皮生长因子在Raf–Mek–Er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途径中的作用。刚刚过去的十年中,人们对信号传递途径的认识从描述线性、离散的途径发展到强调信号传递分子在正反馈和负反馈环所形成的网络中起连接作用、一种成分控制多个有细微差异的反应。《Nature Cell Biology》一篇文章介绍,Bastiaens等利用modular response analysis(MRA)分析神经和表皮细胞因子(NGF 和EGF)在Raf–Mek–Erk MAPK 途径中的作用的差异。NGF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3-20

  • 五院士痛斥科技界“病态行为”

    近年来,在科技界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科学精神淡漠、行为失范和社会责任感缺失等现象。为此,作为科研“国家队”的中国科学院,日前连续发布了《关于科学理念的宣言》、《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引起强烈反响。    3月14日上午,参加“规范科研行为净化学术环境”专题座谈会的中科院南京分院5位院士,痛斥科研活动中存在的种种“病态行为”,大声疾呼:科技界存在的“浮夸风”必须坚决刹住!    莫把创新“庸俗化”    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赵其国院士:当前,科研活动中存在诸多违反科学道德的不端行为,如“急功近利、浮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07-03-20

  • 《科学》:玫瑰香气强化短期记忆

    生物通报道:在德国Lubeck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新研究中,他们通过让74位受测者进行卡片配对试验获得了重要的新发现。受试者在进行卡片游戏之后睡觉,其中一组受测者在睡觉时在房内放出玫瑰花香,睡醒后发现他们配对卡片的成功率较其它组高。这项研究的结果刊登在3月份的《科学》杂志上。  研究人员通过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技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来观测受测者脑波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在慢波睡眠期(slow-wave sleep,SWS)给予玫瑰香气有助于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属于短期记忆的一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3-19

  • 脊髓灰质炎病毒可破坏小鼠成神经细胞瘤

    生物通报道: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虽然是引起某种儿童疾病的罪魁祸首,但可治疗另一种儿童疾病——成神经细胞瘤(neuroblastoma)。3月15日《Cancer Research》杂志一篇文章报道,Stony Brook大学研究人员利用一种无毒性的poliovirus,有效去除了小鼠的成神经细胞瘤,即便此小鼠曾经接种过抵御poliovirus的疫苗。poliovirus破坏被其感染的细胞,复制出的病毒颗粒从细胞中释放后,再攻击周围细胞。研究人员利用了病毒的这一特点,在感染过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成神经细胞瘤模型小鼠体内直接注射毒力已经被削弱的poliovirus,结果病毒破坏了所有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3-19

  • 终生记忆与甲基化有关

    生物通报道:为何不断运转的大脑对被狗咬和初吻等事件能够记忆犹新?神经生物学家最近发现大脑的这种记忆能力与胚胎发育过程中改变基因进行特化的细胞所采用的是同一套机制。研究结果刊登于3月15日《Neuron》。Courtney Miller 和David Sweatt探索记忆形成与DNA甲基化的关系。DNA甲基化时,甲基附着在基因上将基因关闭。相反,去甲基能够使基因保持活性状态。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利用甲基化抑制基因的活性,帮助细胞根据胚胎发育的需要特化为各种细胞。因为这种调节作用是在调节基因本身结构之外的遗传控制,所以得名为“表观遗传修饰”(epigenetic)。发育过程中,甲基化使基因活性发生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3-16

  • 改写教科书的新发现(图):无脊椎动物也有免疫记忆

    生物通报道:免疫学教科书这回似乎要改写了。脊椎动物的免疫特征是它们能够记住“感染”,在同类微生物再次入侵时向微生物发动特异进攻。最近,在果蝇身上的研究结果显示,无脊椎动物似乎也具有相似的机制,即便相对简单的免疫系统也会发挥免疫学家意想不到的功能。脊椎动物的免疫系统由两部分组成:固有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所有的动物都有固有性免疫,基本上以相似的方式抵抗所有潜在威胁,比如,巨噬细胞(phagocytes,免疫细胞的一种)吞噬组织中的异己物质。除了这些简单的防御外,脊椎动物还进化出获得性免疫——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完成的复杂过程,包括识别特异入侵者和重复入侵者。近年来,无脊椎动物逐渐显示出其比免疫学家所认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3-13

  • 最新《Cell Metabolism》封面文章揭示神经酰胺新发现

    生物通报道:胰岛素抗性(Insulin resistance)在人群中的发生率为20%-25%,常引起二型糖尿病(Type II diabetes),并且是心血管病和某些类型癌症的一个危险因子。犹他州立大学内科医学系等单位的研究人员证实鞘脂质(sphingolipid)神经酰胺(ceramide)是一种能够将几种不同的病理学代谢应激(如糖皮质激素和饱和脂肪酸,但不包括不饱和脂肪酸)与胰岛素抗性诱导现象联系起来的通用分子。另外,抑制神经酰胺合成,明显改善葡萄糖耐受,预防肥胖鼠的frank 糖尿病发作。总体而言,这些数据有两个重要意义,一是提示不同的脂肪酸通过不同的机制诱导胰岛素抗性,可以根据其对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3-09

  • T细胞分化出记忆细胞的研究新发现(图)

    生物通报道:T淋巴细胞被激活后转化为淋巴母细胞,并迅速增殖、分化,其中一部分在中途停下来不再分化,成为记忆细胞;另一些则成为致敏的淋巴细胞,与异己微生物战斗到底。记忆细胞不直接执行效应功能,留待再次遇到相同抗原刺激时,它将更迅速、更强烈地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持久地执行特异性免疫功能。免疫细胞在成为战斗到底的致敏淋巴细胞和记忆细胞两种命运之间是怎样选择的呢?宾西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免疫细胞用于调节细胞命运的遗传物质有所不同,因此它们在对抗感染中的作用也不同。研究结果刊登于3月2日《Science》杂志网络版。“这些发现将改变我们对病毒工作机制的看法,”文章第一作者Steven R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3-05

  • 小鼠海马神经元研究新进展

    生物通报道:加拿大研究人员最近发现在记忆形成过程中,新生神经元经过特定筛选。多伦多儿童医院(Hospital for Sick Children)Paul Frankland等研究人员对小鼠海马(hippocampus)中的新生神经元标记,研究新突触形成时蛋白表达的活性,结果发现小鼠在空间学习的过程中,新生4周的神经元比“年龄”较老的神经元更加活跃。并且,在检测动物是否记住先前学习过的空间位置时,新生神经元更易恢复活性。这些提示,神经元已经成功整合为一个记忆相关的神经回路。但研究人员还发现,神经元只有在出生后特定时间段内学习时,才趋向于活跃,第8周的年轻细胞并不比老细胞有多大优势。Frankl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3-01

  • 巨噬细胞撤退,神经才能再生

    生物通报道:巨噬细胞(Macrophages)能够吞没、破坏受损伤组织,有助于启动康复过程。虽然它们在损伤位点发挥关键作用,但一旦任务完成,就需要尽快撤离,结束炎症反应,为再生过程开路。继续存在的巨噬细胞不利于组织恢复。尽管研究人员对于启动巨噬细胞的分子机制研究的比较透彻,但关于其退出损伤位点的过程还了解甚少。最近,研究人员鉴别出一个清除外周神经损伤位点巨噬细胞的关键环节,对弄清脊髓损伤、中风和多发性硬化中相似的分子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详细内容刊登于3月1日《Neuron》杂志。已知Nogo细胞受体家族与神经细胞生长有关,Samuel David等观测Nogo家族成员NgR1的作用。NgR1类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3-01

  • 高清晰数字大脑地图问世(图)

    生物通报道: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神经系统科学中心的研究人员最近绘制出人、猴子、狗、猫、小鼠和鸟类等动物的大脑数字地图,并将其公布在网上。BrainMaps.org网络刊载了已完成的高清晰全脑地图集,向公众提供超过50 terabytes的大脑图象数据。包括神经和连接等精微结构在内,使用者可以对人类以及其它动物的大脑进行全面观察。另外,该网络还提供一批免费下载的大脑数据分析工具。“许多使用者将其比喻为大脑的‘google 地图’,” 文章第一作者、UC Davis博士后研究员Shawn Mikula说。      &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2-28

  • 中国科学院发布《意见》明确科研行为的6条基本准则

    生物通综合:中国科学院26日正式发布的《中国科学院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中国科学院科研行为的6条基本准则。  《意见》主要包括建立和维护科研行为规范、明确科研行为的基本准则、加强学术环境建设、防治科学不端行为和加强领导健全组织5个部分。  《意见》阐释了科研行为规范的基本内涵,明确了建立和维护科研行为规范的原则。科研行为规范是科技创新团体必须遵守的规则,主要包括科研行为的道德准则,行为人的自律责任,科学不端行为处理。在中国科学院工作、学习的所有人员均要遵守本《意见》。  这6条基本准则是: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道德准则;遵守诚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2-27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PNAS》文章揭示神经恶化机制

     生物通报道:过活化的tau(Hyperphosphorylated tau)是阿尔茨海莫氏症(Alzheimer's disease ,AD)和tau相关疾病患者大脑中,神经原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的一种主要蛋白组分。一个匪夷所思的现象是,AD患者大脑含有神经原纤维缠结的神经元,即便处于促凋亡环境,不仅不会凋亡,反而更加恶化(degeneration)。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李宏莲等与约伯翰医学研究学院(Burnham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神经系统科学&老龄化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合作,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2-26

  • 生命基础大发现:揭密“魔法”神经酰胺

    生物通报道:脂肪对很多女性来说简直就是毕生的“敌人”。但是,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一种人类知之甚少的脂质在促使我们从一个干细胞空球变成人形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这项研究的相关文章刊登在2月2日的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杂志上。美国乔治亚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在生命的最初几天里,神经酰胺帮助干细胞排列形成原始外胚层——胚胎组织发育的起始。大约原始外胚层的90%聚集在这些早期干细胞的顶部,逐次地帮助细胞产生方向感。事实上,我们最初是一卷细胞,但是在24小时内,一些细胞死亡而另外的细胞则变成具有一个内层和一个外层的空球:内层就是原始外胚层,它会进一步分化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2-15

  • 人神经干细胞移植物在成年大鼠脊髓中可分化

    生物通报道:正常大鼠脊髓或者受损伤大鼠脊髓中,人神经干细胞移植物(Human neural stem cell grafts)可以进行神经分化。研究结果刊登于《PLoS Med》。先前研究人员一直认为,脊髓不支持来源于干细胞移植物的神经元分化。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和Neuralstem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员,在Vassilis Koliatsos的带领下,将起源于某八周龄胎儿脊髓的神经干细胞移植物嫁接到正常或者受损的免疫缺陷成年大鼠的lower脊髓中。结果证实这些细胞,一些长出轴突,一些可以与宿主的运动神经细胞形成突触,显然,新的研究结果是对先前观点的挑战。在这些发现被应用于临床之前,仍有很长的一段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2-14

  • 蒲慕明带领神经所飞速发展

    中科院神经所于1999 年 11 月 成立以来,在所长蒲慕明博士的带领下发展迅猛,研究成果屡登国际权威杂志。以下是蒲慕明简介和神经所近半年中的重大科技成果。 蒲慕明博士,1974 年在美国 Johns Hopkins 大学生物物理系获博士学位;1974 年至 1976 年在美国 Purdue 大学生命科学系做博士后研究;1976 年9 月至 1985 年3 月在美国加州大学 Irvine 分校生物物理系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1985 年4 月至1988 年8 月在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分子神经生物学系任教授;1988 年7 月至 1995 年12 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学系任教授;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2-08

  • 上海神经所丁玉强顶级文章:脑发育研究最新成果

    生物通报道:神经系统发育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单一的神经管如何被细分为不同的部分进而发育成为结构和功能各异的脑区。在早期神经管发育中,在中脑和后脑交界处存在一个称为菱脑峡的区域,它分泌FGF8和WNT1等诱导分子,并作为一个组织中心(Isthmic Organizer)来调控中脑和后脑的发育。2007年1月15日出版的《Development》杂志上发表了神经发育研究组关于发育早期中脑和后脑发育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发现一种称为Lmx1b的转录因子在胚胎早期中脑和小脑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Lmx1b基因缺失的小鼠中脑和小脑发育不全,他们进一步的研究阐明了发生这一缺陷的分子机制。表达在菱脑峡的L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2-06

  • 不同的大脑,同样的思维(图)

    生物通报道:Max Planck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方法,可以根据大脑网络自身的动力学识别大脑网络接线图。尽管没有两个大脑是一模一样的,但是面对相似的感觉输入(sensory input),却显示出的神经活动方式相差无几。Max Planck研究所动力和自我组装部(Dynamics and Self-Organization)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数学模型,可以设计出具有特定动力模型的神经细胞组成的网络。这种模型有助于寻找在进化过程中具有优势的网络结构。文章刊登于06年11月3日《Physical Review Letters》。大脑神经细胞相互连接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络。神经细胞传递电冲动——如同莫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2-06

  • 大脑时钟有秒针

    生物通报道:人类大脑没有记录时间的能力,即便是毫秒级别长度的莫尔斯电码(Morse code,听起来像长长的嘟嘟声)。最近,研究人员找到了大脑时钟工作机制的第一条线索。几十年来,神经系统科学家潜意识里认为大脑拥有一个专门用于计时区域。最近,这种观点渐渐地发生了变化,许多研究人员不再相信大脑拥有一个内在化的“计时针”,他们认为,遍及大脑的神经元有一种天然机制,可用于感觉时间的长短。为了探清大脑时钟的工作机制,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神经系统科学家Dean Buonomano和Uma Karmarkar(最近转到伯克力分校做博士后)将研究重点放在“状态依赖性”(state-dependency)观点上。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2-05


页次:294/353  共7051篇文章  
分页:[<<][291][292][293][294][295][296][297][298][299][30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