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神经科学
  • “腐朽”大脑能否枯木逢春?

    生物通报道:本周《Neuron》一篇文章介绍说小鼠实验证实成年大脑有同婴儿大脑相似的可塑性。研究人员发现成体小鼠大脑中4-6周的新生神经元在成熟之前会经历一个关键时期用于增加对刺激的适应性,新生动物中也存在相似的过程。“我认为这非常有趣,提示这些新的神经元机能上经过不同的发育阶段,在形成后的特定时间段内对与学习有关的刺激可能特别敏感,”普林斯顿大学Elizabeth Gould说。生物学家对于成体大脑中新生神经元的生理学行为的争论已久。行为研究提示成体大脑新生神经元在并入现有回路之前都要经过1-3周的成熟期,文章高级作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Hongjun Song说。新发现则提示,成熟期还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5-25

  • Eppendorf & Science 神经生物学奖

    生物通报道:Eppendorf & Science 神经生物学奖是Eppendorf公司联合《Science》杂志,为鼓励全球青年科学家(低于35岁)在对大脑及神经系统功能方面进行的研究而设立的神经生物学奖项。这一国际性的奖项建立于2002年,至今已颁给了4位杰出的年轻神经生物学家,这些科学家在过去的三年中在分子或者细胞生物学方面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参加这个奖项评选的青年科学家需满足两个条件:应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学方法进行神经生物学研究并获得卓越成就;并在最近的10年内获得其医学博士或理学博士学位。目前获得这一奖项的包括:Past Winners2005 Prize Winne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5-25

  • Brca2基因指导胚胎神经系统发育

    生物通报道:St. Jude儿童研究医院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某些防癌基因通过修复DNA损伤,指导胎儿期和婴儿期的神经系统发育。研究人员发现Brca2基因在神经系统发育过程中发挥双重功效,消除新染色体中的DNA错误,抑制小脑成神经管细胞瘤(medulloblastoma)发生。出生后不久小脑的容量和复杂性都会快速上涨,形成许多新的神经细胞,无数次的细胞分裂使得DNA损伤事件显著上升,因此细胞需要有确保受损DNA快速修复的途径,预防有可能会引起medulloblastoma等异常现象的异常细胞积累。St. Jude医院Peter McKinnon 博士说,Brca2基因如同一个监督机制,激发对受损D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5-24

  • 《Cell》封面文章:细胞的潜在记忆

    生物通报道:细胞有潜在记忆(Latent memory,生物通编者译)能力,这些能力平时不显山露水,一旦复苏,就会突然出现之前不存在的能力。如某种酵母细胞,能从单性体突然转变为两性体。哥本哈根大学Niels Bohr研究所研究人员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技术检测细胞潜伏记忆的基本机制。文章被选为5月18日《Cell》封面文章。潜伏能力有时,某个DNA没有任何变化的个体也会出现明显的改变,这是因为实际上,所有人在身体发育过程中,有同样遗传信息的细胞采用不同的命运,形成共同特征很少的组织,如皮肤、骨、脑等。这个过程的初步机制是所谓的细胞分化,这正是哥本哈根大学研究人员所想要弄清的。Niels Bo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5-21

  • 3-D法培养神经细胞显著影响基因表达

    生物通报道:布朗大学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三维环境中生长的神经细胞与在二维培养基中生长的细胞相比,有1766个基因表达不同。进一步证明三维环境中生长的细胞更接近于细胞在人体中的生长状态。研究具体内容刊登于5月《Tissue Engineering》杂志。100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平板培养基上培养人类细胞,最著名的就是皮氏培养皿了,细胞粘附在底部,增殖后扩散。但是在体内,细胞不是这样生长的,它们悬浮在液体和凝胶中,被其它细胞包围。这些细胞并不固定,它们是运动的。某些科学家推测通过扩增癌细胞、用抗体攻击细菌等实验努力寻找的关键功能,可能早就消失了。研究确实显示了2-D和3-D培养的细胞行为有差异,比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5-21

  • 决定蠕虫左右配线的是胚胎期神经传递

    生物通报道:一眼看上去,大多数动物都是对称的,其实我们的体内充满了不对称:抓笔左右手的使用习惯、大脑功能区位置和内脏结构。蠕虫与人类的情况差不多:秀丽隐杆线虫左右两侧的神经,执行不同的功能。与左右手的使用习惯一样,决定哪侧发展出哪种神经完全是随机的。现在,洛克菲勒大学和霍华德休斯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揭开了蠕虫不对称的奥秘:两类嗅觉神经元的任意左右结构是在发育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文章刊登于5月18日《细胞》杂志。研究人员发现胚胎期蠕虫有一个间隙连接(gap junctions)系统——“宽带”交流通道,细胞能够传递许多种分子和电子信号——允许左右两侧的神经元交流,随着蠕虫继续发育,该系统消失。研究人员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5-21

  • 胡新天研究员《PNAS》文章:大脑运动控制机理

    生物通综合:在运动控制研究中,大脑发出命令后,如何通过神经元控制肌肉采取行动?这个无法绕开又令人困惑的重要问题由我国科学家找到了部分答案。科技日报消息,近日,最新一期的《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了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胡新天的论文《运动命令在单个运动前神经元上的可靠性研究》。这一研究表明,每个运动命令在单个神经元上得到了高度精确的表达,这是世界首次对这一基本问题进行探讨。     众所周知,我们每一个动作都是脑内与运动相关神经元活动的结果,这些成千上万神经元活动的总和就是运动系统发出的运动命令。那么,大脑产生的每一条运动命令在运动通路的单个神经元上以何种方式表现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5-16

  • 《自然》《科学》两篇文章解析神经疾病最新研究

    生物通报道:神经退化性疾病是全球许多重点实验室关注的焦点,在本期的《Nature》和《Sciece》杂志上,来自加州大学和麻省理工的两个研究小组在这一研究方面获得了重要进展。原文摘要:Science 4 May 2007:Vol. 316. no. 5825, pp. 750 - 754DOI: 10.1126/science.1141736Reducing Endogenous Tau Ameliorates Amyloid ß-Induced Deficits in an Alzheimer's Disease Mouse Model[Abstract]Nature 447,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5-15

  • 父母能遗传推理和记忆基因

    生物通报道:似乎你的大脑归功于你父母的大脑!研究发现,两种基因的遗传变异与推理、记忆和大脑容量有关。其中一个记忆还与阿尔茨海默症有关,因此这一发现还可能有助于这种神经推进疾病的研究和治疗。 波士顿大学的Sudha Seshadri和同事通过使用标准检测评估了705个健康个体的认知能力,并且利用核磁共振扫描仪来检测他们的脑量。 研究人员还扫描了试验参与者DNA中的10万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即基因组序列中的小变异)与智力表现的关系。 结果显示,两种分别叫做SORL和CDH4的基因表现出了强烈的相关性:SORL基因与抽象推理以及阿尔茨海默症中淀粉体蛋白的加工过程有关;CD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5-15

  • 蒲慕明连发两篇《细胞》文章解析神经基础研究进展

    生物通报道:在4月20日与5月4日出版的权威生物学杂志《Cell》上, 蒲慕明分别领导完成了两项有关神经细胞极性研究的突破性进展,前一篇文章发现一种长距离的细胞内信号传递过程可以协调神经细胞的不同部位对外界导向信号的反应,从而指导高度极性的神经细胞定向迁移过程;后一篇文章则指出两种上皮极性关键蛋白:LKB1和STRAD在神经细胞极性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蒲慕明教授是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第一位外籍所长,在其任职期间,领导神经所在Cell、Nature、Science等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原创性研究论文,为中国成功地建立了一个新型的基础科学研究所。原文摘要:Cell, Vol 12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5-11

  • 首次发现能生成及删除记忆的分子

    长久以来,科学家一直在寻找记忆储存的分子基础,并试图寻找能存储记忆的分子,就像存储遗传信息的DNA一样。发表在近期的《神经科学杂志》(Journal  of  Neuroscience)上的文章中,来自Brandeis大学的科学家表示,他们首次发现了可以通过操控一种“记忆分子”——蛋白酶CaMKII在老鼠海马体中产生及消除记忆。   文章第一作者John  Lisman表示:“研究记忆的核心问题是找到储存记忆的分子究竟是什么。这对于了解记忆本身以及相关疾病都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我们的研究中,确认了CaMKII是一种记忆分子。”   研究包括用电刺

    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时间:2007-05-11

  • 一个神经组织,两种干细胞

    生物通报道:约翰霍普金斯研究人员鉴别出一组干细胞的“后援军”,能够修复受损严重的的嗅觉神经细胞。这些后援军平常“无所事事”,但当“邻居”细胞死亡时,它们会“义无反顾”地行动起来。这一发现刊登在本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在线版。文章作者、约翰霍普金斯神经系统科学教授Randall Reed将这些干细胞比作鼻子的后援军,默默支持着修复正常磨损的现役干细胞,只有在情况变得非常糟糕时才“露面”。嗅细胞(olfactory cells)作为体内唯一直接从脑部向外延伸的神经细胞,不断接受外部化学物质的刺激,偶尔刺激过量会严重受损甚至死亡。为了弄清嗅觉系统修复受损严重的神经细胞的机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5-01

  • 中科院神经所《细胞》《自然》子刊文章引注目

    生物通综合:近期中科院神经所在《Cell》和《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分别发表了有关长距离的细胞内信号传递过程,以及TRPC通道对于神经元存活的重要作用的研究报道,引起了本领域的关注。原文摘要:Cell, Vol 129, 385-395, 20 April 2007Long-Range Ca2+ Signaling from Growth Cone to Soma Mediates Reversal of Neuronal Migration Induced by Slit-2[Abstract]Nature Neuroscience - 10, 559 - 567 (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5-01

  • “冻结”犯罪目击记忆的新工具

    生物通报道:英国朴次茅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强大的新工具,这种新工具能够姜目击者脑子里对犯罪现场的记忆“冻结”——这曾是科幻小说才有的情节。 这种工具利用最新的认知心理学技术研究成果来战胜自然的记忆消退。这种工具能够“冻结”目击者大脑中的犯罪场景图像和细节,尤其是小的、看似不中用的细节。而这些小细节很可能为案件侦破人员提供破案的关键线索。 利用这种工具模拟犯罪场景的测试对目击者回想相关信息的效果要比只进行简单提问的目击者好42%。 这种检测还揭示出,利用这种自我访问(SAI,self-administered interview)的方法的目击者回忆的有个人的细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5-01

  • 上海神经所王以政最新《自然》子刊文章

    生物通报道:来自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Neurobiology)的研究人员发现TRPC通道(TRP cation channel,瞬间受体电位通道)对于保护小脑颗粒神经元的存活十分重要,BDNF(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神经营养因子)通过TRPC3和TRPC6通道促进小脑颗粒细胞的存活。这揭示了TRPC通道对于神经元存活的重要作用,为理解神经元的存活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4月《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组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4-30

  • 方舟子:如何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方舟子:如何避免学术不端行为  方舟子  来源:人民网     学术研究是由人来做的,像人类的其他行为一样,学术研究会出现种种错误。这些错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限于客观条件而发生的错误。这类错误难以避免,也难以觉察,随着科学的进步才被揭示出来的,犯错误的科研人员没有责任,不该受到谴责。一类是由于马虎、疏忽而发生的失误。这类错误本来可以避免,是不应该发生的,但是犯错者并无恶意,是无心造成的,属于“诚实的失误”。犯错者应该为其失误受到批评、承担责任,但是是属于工作态度问题,并没有违背学术道德。还有一类是学术不端行为。这类错误本来也可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4-30

  • “973”项目《PNAS》文章解析大脑研究

    生物通综合:来自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Key Laboratory of Brain Functional Genomics),波士顿大学药理和生物医学工程系的研究人员在小鼠大脑中发现能编码“窝”(nest)的概念的脑细胞,这一发现对研究人类大脑的抽象概念及高级认知功能具有指导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公布于《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林龙年博士和波士顿大学的钱卓教授,在回国之前林龙年博士在钱卓教授的实验室里完成了博士后工作。这一研究课题是在国家“973”计划项目“利用模式动物研究高级认知机理”资助下完成的,也得到了教育部、上海市科委和国家自然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4-29

  • 《Science》:重审动力蛋白在神经细胞功能中的作用(图)

    “由于dynamin 1被认为是如此的处于临界状态,没有人有耐心去研究将其全部敲除后会带来什么后果,只是认为这种全部敲除的动物最终不会形成有功能的神经系统。但我们想既然自然从未停止过对科研人员的诱惑,我们坚信如此一种实验是值得进行的。”                              &n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4-29

  • 中美科学家《自然》子刊解析视觉神经研究

    生物通报道:来自明尼苏达州大学心理学系,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fMRl)技术发现人类视觉皮层(visual cortex)能对可见色彩闪烁(chromatic flicker)作出反应,证明了许多视觉皮层区域的皮层活性之间相当大的差别并不是不同的知觉经验的必要条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Neuroscience》杂志上。领导这一研究的是明尼苏达州大学心理学系的何生教授,其早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同时参与研究的还有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周可博士。原文摘要:Nature Neuroscience - 1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4-27

  • 《自然》:DNA修复原来是一种神经疾病的关键

    生物通报道:Mayo Clinic的研究人员和美国健康研究院以及挪威奥斯陆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发现,身体基因修复系统的一个错误可以导致亨廷顿症的发生。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种由IT15基因上CAG重复序列异常扩展所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到目前为止,人们还不清楚这种疾病如何开始,只是知道它无法治愈。这项新发现发表在《自然》杂志的网络版上。研究人员发现,当因氧化损伤引发的DNA中单链断裂被修复时,亨廷顿基因会连续添加多于的替代片段。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扩充(尤其在神经细胞中)产生了有害作用。这些发现之所以具有重要意义是因为,人们目前对亨廷顿症还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07-04-24


页次:292/353  共7051篇文章  
分页:[<<][291][292][293][294][295][296][297][298][299][30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