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动态 > 研究进展/国内
  • 海南医学院李孟森团队发表封面文章:甲胎蛋白的新功能

    2017年1月27日,国际著名肿瘤学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IF:5.531)以题为“HBx drives alpha fetoprotein expression to promote initiation of liver cancer stem cells through activating PI3K/AKT signal pathway”发表海南医学院李孟森研究员团队的关于甲胎蛋白(AFP)的诱导肝癌干细胞生成的重要成果。该论文的结果以封面在该期刊展示。李孟森研究员团队成员朱明月博士和李伟博士是该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李孟森研究员为通讯作者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2-17

  • 中国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和浙江大学《柳叶刀感染性疾病》发表细菌耐药最新研究成果

    2017年1月28日,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感染性疾病》杂志(2015年影响因子21.372)在线发表了一篇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山大学和浙江大学等单位合作的关于多粘菌素耐药机制MCR-1分子流行病学、临床感染和定植风险因素评估的研究论文。该论文通讯作者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院士认为:该研究成果使人们对MCR-1在临床上的影响和危害有了新的认识,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多粘菌素是临床抗击细菌感染的“最后一线”药物。此前研究均表明多粘菌素耐药机制都是由染色体介导,而该合作团队于2016年初在《柳叶刀感染性疾病》上发表论文,发现并提出了多粘菌素耐药的新机制和新观点:质粒也可以介导多粘菌素耐药,并阐明是由质粒

    来源:中山大学

    时间:2017-02-17

  • FASEB J:肿瘤耐药激酶AXL的新型膜内剪切机制

    酪氨酸激酶RTK(58种,20类受体型)是位于细胞膜上的信号转导开关,通过调控其活力已成功发展了多种靶向药物,如抗癌明星药物易瑞沙Iressa®、特罗凯Tarceva®、索坦Sunitinib®、 赫赛汀Herceptin®和阿雷替尼Alecensa®等。AXL(Anexelekto;Greek for “uncontrolled”)是一种进化晚期才出现的受体型酪氨酸激酶。最近发现其过度表达可介导肿瘤化疗产生的多种耐药性,但具体的分子机制还不明确。AXL的靶向抑制剂R428已于2011年进入临床I期。  上海交大系统生物医学研究院吴方课题组自2

    来源:上海交大

    时间:2017-02-17

  • 苏州大学教授Nature子刊:以彼之道还之彼身的癌症新系统

    生物通报道:利用癌细胞自身的代谢系统,研究人员研发出了一种通过小分子糖标记和靶向难以治疗癌症的新方法,这为治疗无法对常规靶向抗体产生应答的癌症(例如三阴性乳腺癌)打开了新的大门。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月13日的Nature Chemical Biology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苏州大学,伊利诺伊大学程建军(Jianjun Cheng)教授,苏州大学殷黎晨(Lichen Yin)教授,以及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陈学思(Xuesi Chen)研究员。程教授长期从事抗癌药物方面的研究,并致力于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其中一种治疗癌症的药物输送技术已经进入临床二期试验。靶向癌症疗法需要依赖于癌细胞表面的特异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2-16

  • 中国农业大学院士研究组发表Natur子刊文章警示抗生素滥用问题

    生物通报道:2013年,8名中国和美国科学家在PNAS上发表过一篇研究报告,在三家中国商业养猪场中的粪肥里发现了149种“独特”的抗生素耐药基因。此后2015年,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周颖副教授课题组历经1年,通过对上海、江苏和浙江的一千多名8到11岁的学校儿童人群尿中抗生素的生物监测证实,近六成检出1种抗生素,四分之一检出超过2种抗生素,有些甚至有6种抗生素。这些真实的研究调查结果都警示着我们抗生素滥用的问题,近期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沈建忠教授研究团队对中国的养殖场、屠宰场和超市进行了抽样调查,发现在中国家禽生产流程中普遍存在能让细菌对碳青霉烯和粘菌素产生耐药性的基因。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2-16

  • 清华两位学者Nature Medicine解析免疫负调控新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31670904,81630058等)资助下,清华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林欣教授课题组首次揭示了天然免疫系统抗真菌免疫反应的负调控机制,研究成果以“JNK1 Negatively Controls Antifungal Innate Immunity by Suppressing CD23 Expression”(JNK1分子通过抑制CD23基因表达负调控抗真菌天然免疫)为题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Medicine上在线发表。清华大学赵学强副研究员和林欣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真菌最易感染免疫系统受损的患者。近年来,临床器官移植、肿瘤化疗及艾滋病患

    来源:清华大学

    时间:2017-02-16

  • 中山大学教授发表Nature文章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加州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文章,解析了MFN1片段在不同GTP水解状态下的晶体结构,阐明了MFN1水解GTP的机制,并提出了MFN1介导线粒体外膜栓连的模型。这为进一步阐明线粒体外膜的融合机制以及线粒体形态的变化和相应生理功能的正常发挥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研究基础。同时,还为研究相关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癌症的发病机制以及干预手段提供了信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山大学高嵩教授,第一作者是2014级博士生曹雨露。高嵩教授2005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现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2-16

  • 浙江大学特聘教授连发多篇文章梳理多个关键基因功能

    生物通报道:浙江大学生科院植物生物学研究所的寿惠霞教授研究组主要研究方向为针对水稻、大豆磷铁吸收代谢关键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以及大豆功能基因研究;抗除草剂大豆新种质创制研究。近期其研究组接连发表文章获得了系列研究进展。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杂志上,研究组利用mRNA测序技术,研究了控制大豆种子发育各阶段的关键基因,分析了籽粒大小不同的大豆种子在基因表达上的差异,找出了一系列与大豆种子发育相关的关键基因,为下一步研究这些基因的功能打下了基础。磷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一种大量营养元素。但自然界土壤中可供植物直接吸收的有效磷含量很低,限制了作物产量。研究植物缺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2-15

  • 陈玲玲,杨力受邀Cell子刊发表综述:核重复序列

    2月10日,上海生化细胞所陈玲玲研究员与上海生科院(健康院)计算生物学所杨力研究员受邀在《Trends Cell Biol》发表了题为“ALUternative Regulation for Gene Expression.”的综述论文,系统总结了灵长类(包括人)基因组中特异的Alu短散在核重复序列(short interspersed nuclear elements)在基因表达过程中的重要调控作用。  45%的人类基因组序列由转座子来源的序列构成,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短散在核重复序列(short interspersed nuclear elements, SINE)。在包括人在内的灵长类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02-15

  • 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联合发表Nature子刊文章破解免疫细胞分化之谜

    生物通报道:北京师范大学生科院,复旦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题为“Dendritic cell MST1 inhibits Th17 differentiation”的文章,揭示了树突细胞MST1-p38MAPK信号通路对Th17分化的指导作用,为进一步分析CD4+ T细胞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月9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刘光伟教授,以及复旦大学陶无凡教授,其中刘光伟教授主要从事免疫细胞生物效应及分子机制研究。通过研究免疫细胞生物效应及其分子机制,深入探讨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调节规律,并试图阐明其在肿瘤、自身免疫病、感染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2-14

  • 复旦、CDC最新文章:PM2.5污染增加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

    生物通报道  近年来,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它不仅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是科学家研究的热点。在各种空气污染物中,细颗粒物(PM2.5)被广泛认为是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对健康有着不利的影响。然而,关于PM2.5空气污染的急性健康影响,目前证据仍非常有限。为此,复旦大学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大型的流行病学研究。他们发现,随着272个中国城市的细颗粒物空气污染的增加,心血管和呼吸道疾病的死亡率也在增加。他们近日在《美国呼吸道与危重护理学杂志》上发表了这一成果。这篇文章的通讯作者之一,中国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副主任周脉耕博士表示:“细颗粒物(PM2.5)空气污染是包括中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2-14

  • 陈竺、陈赛娟最新Cell文章讲述他们的故事

    “回顾我们的科学生涯,从中西方智慧的融汇整合中受益匪浅。”                                            ——陈竺、陈赛娟生物通报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2-14

  • 华东理工大学最新Cell子刊文章:病原细菌与宿主互作新机制

    来自华东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动物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处的研究人员发现细菌六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EvpP能通过抑制Ca2+依赖性MAPK-Jnk通路,阻止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这对于深入理解病原菌与宿主的互作机制、指导抗感染药物的设计有着重要意义。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Cell Host & Microbe杂志上,由东理工大学张元兴教授和刘琴教授课题组完成,同期Cell Host & Microbe杂志也发表了同行评述文章。病原细菌与动物和人类宿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涉及到病原细菌对宿主的感染和疾病发生,以及宿主对于病原的抑制和清除过程。动物体内固有免疫细胞的细胞质中存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2-14

  • Sci Rep:PRC2与lncRNA相互作用的序列特异性新发现

    国际学术期刊《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近期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邵振研究组关于PRC2与长非编码RNA(lncRNA)之间相互作用的序列特异性研究成果。由多梳(PcG)家族蛋白组成的表观调控复合物PRC2是控制动物组织发育的重要因子,但在高等动物中PRC2如何被特异性招募到染色质特定区域的分子机制还不清楚。随着XIST与HOTAIR等PRC2结合lncRNA的发现,人们猜测此类lncRNA可能决定了PRC2染色质招募的特异性(Margueron et al. Nature 2011)。但是,直到现在PRC2与RNA结合是否具有序列特异性仍被

    来源:中科院

    时间:2017-02-14

  • 肿瘤炎症微环境调控肝癌转移复发新机制

    炎症被认为是肿瘤的第七大特征,肿瘤相关性炎症和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一般经历肝炎-肝硬化发展而来,深入研究肝癌相关的炎症微环境对于肝癌的诊疗及预测预后有极大的价值。2016年6月,国际消化病顶级杂志《Gastroenterology》(胃肠病学,IF=18.2)以长文(Original Research)形式正式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周俭教授研究团队的肿瘤炎症微环境调控肝癌转移复发最新研究成果"Tumor-Associated Neutrophils Recruit Macrophages and Treg Cells

    来源:吉凯基因

    时间:2017-02-14

  • 颜宁再发Science文章:解析关键离子通道

    生物通报道:清华大学,清华北大联合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报道了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近原子分辨率结构(分辨率为3.8埃),这为理解电压门控钙离子和钠离子通道的工作机理奠定了基础。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月9日的Science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清华大学颜宁教授,颜宁教授研究组近年来聚焦于膜蛋白、胆固醇代谢调控通路相关因子的结构生物学研究,在Science、Nature、Cell等杂志上发表多篇重要的论文,并荣获了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HHMI国际青年科学家奖等奖励(Nature:中国科学之星颜宁)。电压门控离子通道是一大类位于细胞膜上、通过感受电信号控制离子跨膜进出细胞的蛋白质。上世纪四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2-13

  • 蒋庆华教授PNAS文章:rs763361变异
    减少CD226表达、增加多发性硬化症风险

    生物通报道:CD226作为激活自然杀伤细胞的启动子,在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个体中显著低表达,而人类遗传研究识别出CD226基因的rs763361变异能够增加多发硬化风险。但是,迄今仍不清楚rs763361是否能够调控CD226基因表达,进而影响自然杀伤细胞活性。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研究人员近期发现rs763361变异T等位能减少CD226基因表达,并增加多发硬化风险,为多发硬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2月7日的PNAS期刊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蒋庆华教授。蒋庆华研究组主要从事阿尔兹海默症等复杂疾病相关的microR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2-13

  • 北大,中科院最新Nature子刊揭示miRNA的新调控作用

    生物通报道: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大学生科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单子叶植物所特有的、受RSV侵染抑制的水稻负调控抗病因子miR528,这项研究揭示了miR528及其调控的靶基因在水稻与病毒相互作用过程中的抗病机制。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Nature Plants杂志上,文章的通讯作者为北大生命科学学院李毅教授、中科院遗传发育所曹晓风研究员,李毅课题组的博士后吴建国博士、曹晓风院士课题组的博士后杨荣新博士以及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杨志蕊同学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miRNA在植物与病原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通常成熟的miRNA会进入AGO蛋白组成的剪切复合体(RISC

    来源:生物通

    时间:2017-02-13

  • 中国学者发表eLife文章:首次实现鞭毛组装实时动态荧光成像

    2017年1月18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动态光学成像中心白凡课题组与台湾中央大学罗健荣课题组合作在《eLife》杂志上在线发表了题为“Length-dependent flagellar growth of Vibrio alginolyticus revealed by real time fluorescent imaging”的研究论文。在该文中,研究人员首次实现了对单细胞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极生鞭毛的实时动态荧光成像,深入探究了其鞭毛的生长过程。该研究发现,溶藻弧菌鞭毛的生长速率与其鞭毛的长度有着明显的相关性,并提出了相关的数学模型阐释实验结果。这

    来源:北京大学

    时间:2017-02-13

  • Nature子刊揭示EB病毒促进鼻咽癌转移的新机制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是我国华南地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主要发生于鼻咽腔顶部和侧壁,长期以来发病率一直为耳鼻咽喉恶性肿瘤之首。我国每年鼻咽癌的新发病例达2.8万例,其中广东地区鼻咽癌发病率占全国60%,死亡率超过5/10万,因此被称“广东瘤”。目前认为鼻咽癌的发生与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 EBV )感染关系密切,其中95%以上的未分化型鼻咽癌组织中均可检出该病毒的感染,因此,EB病毒及其编码的miRNAs在鼻咽癌中的作用及机制一直是鼻咽癌研究的重点。南方医科大学蔡隆梅博士在其导师李欣教授的指导下研究发现EBV编码的micr

    来源:吉凯基因

    时间:2017-02-13


页次:618/1560  共31183篇文章  
分页:[<<][611][612][613][614][615][616][617][618][619][620][>>][首页][尾页]

高级人才招聘专区
最新招聘信息:

知名企业招聘:

    • 国外动态
    • 国内进展
    • 医药/产业
    • 生态环保
    • 科普/健康